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点

前不久村里一个老爷爷去世了,临走之前从席子底下翻出一万元钱交给他儿子,就咽气了。

我对他家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老爷爷的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家里比较穷,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一年给1500元生活费给他,女儿偶尔会过来看看,买点东西给他。

可能大家会觉得一千五太少,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出去随便吃顿饭一千多元就没了,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就是一年的生活费。这不是特例,在我们那里,这是普遍现象,没有人会觉得子女不孝顺。

即使是我们当地一个富裕人家,他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比较有出息,在外面也是个老板,四兄弟也是一年每人给1000元。这样他一年就有4000元了,日子过的就比其他老人好了,其他老人也很羡慕他,羡慕的不只是他的物质,更是他儿子有出息,老人在村里也有面子。

他儿子我比较熟悉,在外面一天都不止花一千,我说为什么不多给点给老人。他说了两个理由,第一老人4000已经花不完了。第二,四兄弟,如果我多给,其他兄弟会怎么想,你是不是比我们牛逼啊!村里人也会说,你看有钱的儿子就给的多,这样其他兄弟肯定不舒服。但是你要他们都加到2000,其他兄弟或嫂子们也未必愿意。

我一听也是这个理。兄弟之间,有强有弱的话,弱的心理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怕别人对比。况且四个兄弟后面还有四个老婆,这样就更复杂,水如果不端平,那要出问题的。无论是老人对儿子,还是儿子对老人,都要平等,这样就没话说。

俗语说,一个儿子有饭吃,儿子多的反而挨饿,就跟和尚打水喝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村里有个老人,家里没有冰箱,因为老人有点东西总是不舍得吃,很容易烂掉或馊掉。我问他,你好几个儿子女儿,怎么没人给你买个冰箱,他摇摇头,没说话。其实我明白这个事情的难处:比如大儿子要买冰箱,他就会想,怎么要我一个人买,他老婆也会说,你傻啊,这么多儿女就你有钱啊!二儿子要买呢?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是为了买个冰箱,还要几个儿子媳妇一起来商量,又有点麻烦,谁来带头组织呢?所以这事就难办,反正也不是啥特别要紧的事,就会不了了之。

而老人呢?也不好意思向儿女们开口,这么多儿女,问谁要呢?

现在的老人,尤其是农村里的老人,是没什么地位的。儿女都在外面打工,过年了回来一趟,也要忙着走亲访友,老人基本处于边缘化的人物,谁会花时间坐下来和老人聊聊天,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老人生气或发脾气,只会讨人嫌,更加没人搭理他们。

大家并没有不孝顺,或者对老人不好,或者打骂老人,而是一种忽略,一种地位的边缘化。而且这种东西是大家意识不到的,因此也不会有愧疚感,而是会觉得“本该如此”,甚至都不会有什么“觉得”。其他人也不会觉得你有什么不对,因为都是这样。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老人没有价值了,吃喝拉撒都要向儿女伸手要。农村里的老人不像城市里,是没有社保的,儿女不给钱,一分钱都没有。这样老人肯定要“会做人”,有口饭吃就行了,你还要吃好的穿好的啊?心里不舒服了,还要儿子哄老婆一样的哄你啊!你这就是不会做人,讨人嫌。所以老人,除了能有基本的吃穿,就没有其他需求,也没有心理需求。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他们不会说出来,他们也有孤独,有害怕,有烦恼,只是谁有时间关注你这些?你搞这些那就是不会做人,肯定讨人嫌弃。

第二:年轻人压力很大,现在的社会什么都要钱,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普通人在工厂里上班,每天加班加点,也就几千元一个月,养家糊口已经非常不容易。还有家里面夫妻矛盾,小孩的各种问题,哪一个不比老人重要?所以老人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过年能回家看看,平时能打个电话,就是非常孝顺的了。

所以老人表现出来基本是没啥需求的,他们活了一辈子,比我们更懂人情世故,所以就“很会做人”。一千多元一年就可以了,平时就是买包米吃,自己如果还能动,就种点蔬菜。我们村里,只要还不是趟床上动不了的,基本都种了蔬菜。老人也不会买什么衣服,都这么老了,谁还花那个钱,一柜子旧衣服能穿到死。这样算下来,一千多元一年是够花了。省着花的,还能攒下钱来。

那生病呢?老人一般的伤风感冒,基本是顺其自然。只有大病,要上医院了,才会麻烦儿女,现在有医保报销60-70%,最后也不会花儿女多少钱。如果是要花很多钱的病,或者说治不好的病呢,那一般是不会治了,除非家里很有钱。在农村,如果老人年纪70-80了,只要花费超过5万,基本是默认不治了,别人不会说你不孝顺,老人也不会要求儿女治,大部分老人都是“很会做人的”。一条命就值几万元,还是生养自己的父母,说起来不可思议,现实就是如此。

像这次这位老爷爷死之前还给儿子一万元,这种事也不是特例,农村人应该都听过,还挺多这样做的老人,有些身体还蛮健康的老人,还干农活卖产品赚钱,死的时候存了好几万。像这位老爷爷一年才一千多元,要存一万元,你想想要多么省,即使有时候其他亲人给个一两百都存起来,估计也要存十年以上。我以前对这种行为不太理解,我觉得老人家,活一年算一年了,又不用干什么大事,还存钱干什么?而且还要存到死那一天才拿出来,有什么意义?

我算是和老人聊天比较多的人,慢慢的我就明白了老人为什么要存钱。我开始以为他们是准备自己的后事,死的时候存了钱,办丧事时就减轻了儿女的压力,这个其实不是主要原因。老人最怕的不是死,尽管也会怕,但是他们明白死是迟早的事,死了后啥都不知道了,也就一了百了。他们最怕的是得了病,死也不会死,好也好不了,躺在床上要儿女照顾,做饭洗澡,甚至端屎端尿,那是最讨嫌的。

儿女本来压力就大,要天天在外面赚钱,这下好了,天天在家里伺候你,久病床前无孝子,儿女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又不能弄死你吧!你天天被人嫌弃,心里也非常难受。所以老人家经常会说一句话,我以后要死就死快一点。如果一个老人死的很快,大家都会说这个老人有福气啊。因为死的慢,那就是遭罪。

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福气,就死的慢呢?这个时候就把床板下的钱拿出来,虽然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儿女态度多少会好一点。关键是自己觉得自己也是出了钱的,没有完全把事情都推给儿女,这样自己心里会好受一些。他们晚年从指甲缝里省出来的钱,就是为了到那一刻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所以这个钱不到死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也不会让任何人知道,因为不到死的那一天,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死。

在农村,我经常找老人聊天,因为一般不会有年轻人对他们有兴趣,所以他们很喜欢和我聊,说他们的故事,人生的遗憾等等,我只是静静地听。老年人的世界观会让我更容易思考到人生的本质,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经历风霜之后的最后沉淀。人如果把自己站到自己老了之后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你就很容易知道这一辈子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什么东西是核心的,什么东西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一想到我以后也会老,会死,就对很多东西不再计较。

我发现身边的朋友,这些人基本都到了中年,他们就很后悔年轻时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没有好好读书,没有注意身体等等。此时我就会说一句,你现在假设自己老了,你就知道现在该注意什么了。很多人对人生很迷茫,忙忙碌碌却效果甚微,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做无效操作,不明白一辈子真正核心的事情是什么?自己应该坚持什么?放下什么?看眼前你啥都看不清,看终点呢?你啥都明白了。

我奶奶90多岁了,吃斋念佛几十年,每天太阳一出来就起床,太阳一下山就睡觉,几十年都是如此。她花钱很少,除了买米做饭,以及每年拜佛的香纸钱,基本没有其他开销。我们给她的钱她绝对花不完,她说多余的都捐给寺庙里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搞不好她“床板下”也存了钱,我也不会问。

我经常和她聊天,可能除了我,我们家族的人没有人会和和她聊太多。她总是喜欢背个椅子坐在院子里,一坐就是半天,我回老家了也会背个椅子坐在她旁边,有时候一起说话,有时候一起看书,她看佛经,我看投资。她现在眼睛还能穿针线,可能比很多年轻人的视力还好。现在回头来看,我对人生的很多思考,都是在这个院子里,和我奶奶在一起悟出来的。

满头白发被夕阳映衬如雪,拿佛经的手干瘪而苍老,满脸皱纹的脸却透出专注而平和。在这里,我很容易抛开世俗的一切干扰,达到内心的宁静,想问题更容易接近本质。因为站到终点去思考起点,你应该走什么路,就很容易得到答案。

2022.9.24 梁孝永康写于长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得晚年享尊严,且莫做个老人嫌
在变老的路上,好好善待自己
人都有老的时候,记住这9条,做个不讨人嫌的老人!
年龄大了,不能自理了,你有打算吗?
请关心那些六十多岁的“打工人”
人老了以后,记得给自己留好三条后路,晚年才会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