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神教你搭建投资组合
哈喽,这里是谷雨轩
用阅读穿越时空,以思考增厚人生

【前言】:这一期,咱们看巴神如何手把手教我们搭建投资组合

巴神跳坑

1965年,道指的整体收益率是14.2%,巴菲特合伙基金收益率47.2%,这是巴菲特合伙基金成立以来取得的最大相对优势。

1965年,巴菲特披露,合伙人基金控股了一家纺织公司——伯克希尔

“我们最开始(1962年)的买入成本才每股7.60美元(平均买入成本是每股14.86美元, 1965年初我们加大了买入力度), 1965年12月31日,这家公司的净营运资本就有每股19 美元(厂房和设备的价值不算)。”

巴菲特控股伯克希尔,始于一次斗气。

巴菲特在1962年买入伯克希尔时,原本只是一次标准的捡烟蒂投资,巴菲特以7.6美元左右买入了11万股多。

巴菲特观察到伯克希尔CEO西伯里会不定期进行要约收购,为此巴菲特还专程去拜会了西伯里,两人达成了西伯里不久后以11.5美元/股收购的口头协议。

结果,不久后西伯里发来的收购价格是11.375美元/股,巴菲特派人与西伯里交涉,西伯里拒不退让。

巴菲特火冒三丈:呔!大胆,竟敢骗我

巴菲特下定决心收购伯克希尔,然后将西伯里

踢出去。

到1965年,巴菲特拿到了足够的股票,入主伯克希尔。

即使到这时,巴菲特买入成本也不过14.86美元,而伯克希尔净营运资本为19美元,如果能够重复登普斯特风车公司的清算历程,迅速将伯克希尔清算,巴菲特还是能够获得一定收益。

即使如此,也只是一定收益。这笔投资此时的买入成本和周期决定了,即使迅速清算成功,收益也不会太高。

可惜,登普斯特的清算经历让巴菲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当地报纸在巴菲特入主董事会后就发表了头条新闻“外部利益接管公司”。

巴菲特原本就没有勇气重走一次清盘路,此次更发誓一定会让公司照常运营,并允诺给工人加薪。

可惜,伯克希尔的业务在1965年后每况愈下,每年只能产生微薄的现金流,一直到1980年代,巴菲特才摆脱了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

巴菲特投资伯克希尔这一笔,被称为股神投资历史上最大错误。

其实本身这笔投资并没有产生亏损,巴菲特输的是时间,是机会成本

拿出千万美金砸到伯克希尔四五年,最后收益率不过和资金利息差不多。

同期巴神年化收益接近30%,当然是巨亏。

巴神在2010年代曾透露,这笔投资造成的潜在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

啊,多么痛的领悟

领悟 音乐: 梁静茹

实际上,巴菲特当年的愤怒没有道理,因为西伯里采用的压价手法,正是巴菲特经常使用的。

怎么自己购买股票时可以这样,到了西伯里就接受不了了呢?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巴菲特用2000亿美金给我们上了一课:在投资中,不要被情绪左右。

股神手把手教你玩转投资组合

巴菲特在1965年的股东信里提出了一个稍微复杂的概念:数学期望值

数学期望是一个统计学术语,它描述的是所有可能出现的相对收益 (包括负收益),按照各种相对收益的概率调整后,计算出的结果

别晕,好吧,我知道你已经晕了

晕就晕了吧,也没关系,因为这玩意就像现金流折现一样,你要真的拿出来算,那就很滑稽了。

数学期望值主要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在一项投资上,不能仅考虑未来收益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反过来想一想,有多大的可能造成多大的亏损。

说的再简单一点,向上和向下的空间各自有多大。

理想的投资当然是向上空间巨大,向下空间很小的那种。

走价值投资道路的,应该规避那种向上向下空间都巨大的投资品种,那是风险投资人的主场,对我们而言,确定性是首要的

巴菲特说“一个最佳的投资组合,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各种股票的不同数学期望值,而是对业绩波动的容忍程度

各个股票的数学期望值并不相同,因此如果一个组合中包括了太多的股票,虽然能够降低波动,但无疑会拉低整个组合的收益率

巴菲特对这种分散的投资方式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就算不以追求良好业绩为首要目标,无论资金量是1000美元,还 是10亿美元,一个投资组合,要是其中包含了一百只股票,就肯定不符合逻辑。在投资组合中加入第一百只股票,它拉低整个投资组合数学期望值的弊,远远大于平滑组合业绩波动的利。

谁要是持有这么多只股票,而且还像模像样地研究过每一只,无论他们的名头有多响, 我都把他们称为诺亚方舟派,什么东西都来两个。他们还是别投资了,去开诺亚方舟得了。

巴神这段话,是在手把手教我们搭建投资组合呀!

相对集中投资,选择那些最好的几个机会,也就是数学期望值最高的那些。

同样重要的是,这几个机会的数学期望值不能有相关性,也就是说你不能买入同类型或业绩相关性比较强的公司,这几个机会应该分布在经营上没有关联性的行业。

这一点,这两年我们应该深有体会,假如你同时买入了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看似足够分散,实则类同单吊。

对40%仓位上限的思考

巴神1965年修改了一项投资原则,将个股投资仓位的上限调整为40%。

“我们能投入40%的仓位,肯定是遇到了特别罕见的情况正因为罕见,抓准了机会,才要下重注。

“能成为集中投资的机会,首先是与其他机会相比,它们相对道指的预期收益率必须远远更高。除此之外,它们还必须是通过定性和/或定量分析挑选出来的一等一的好机会,出现严重永久性损失的风险极低(短期 的市场报价多高多低都有可能,所以说集中投资,每年业绩的波动风险更大)。”

也就是说,巴菲特40%的仓位并不是一个常态化的设置 ,而是在特别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动用。

这个前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巴菲特在买入前应该是不会预设是否出现“特别罕见的情况”,所以他应该是按照一般计划进行买入,这个计划的仓位目标应该是低于40%的。

如果在买入过程中遇到了“特别罕见”,就会加仓到40%,没有就按原计划执行。

查看巴菲特从1957-2021年的持仓 ,只有一次确定到达了40%, 另外一次可能到达。

64年,仅有1.5次触发了这一标准。

巴菲特的确言行一致,是将40%作为特殊动作处理的。

这是不是应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还有一点,买够40%后,如果跌下去,是否应该再平衡加仓到40%,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突破40%?

我暂时的思考是,既然巴神对40%的使用都如此谨慎。作为凡人,我决定怂一点,把仓位上限限制到35%,并将35%作为极限仓位处理。

另外,如果一旦从35%跌下去,我倾向于不再继续加仓平衡,而是前期倾向于通过加仓步骤来控制。

比如,一个企业当年25PE合理估值时,不会买入,或者仅仅买入观察仓。

加仓步骤如下25PE:2% ;    20PE:3%

      18PE:5%      16PE:7%

        14PE:8%      12PE:10%

有人可能说,这样加仓,是不是太保守了,会错过优秀的企业。

老巴买入苹果,在12PE。

段永平初次买入腾讯在400多港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沃伦·巴菲特迄今为止回报最大的股票投资是?你绝对想不到
坤鹏论:你没看懂的巴菲特套利大局
巴菲特:别迷恋杠杆收益
寻找长线大牛股
巴菲特:别人越大胆我们就越谨慎(附第53封致股东信全文)
五年来股神巴菲特操盘业绩首度跑输大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