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患关系紧张,是因为他没有这样的医生

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的一员时,

我严肃的保证将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

“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的一员时,

我严肃的保证将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

这是日内瓦宣言中的一句话,

也是医学事业的最高道德标准。

在明朝有一位医生,

他没有看到过这句话,

更没有说着这句话宣过誓,

但他用自己的一生,

践行着这句话。

他就是李时珍。

1518年春夏之交时,

湖北蕲春县的郎中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渔,

盼望着能多打点鱼,

好补贴家用。

他平时的运气还不错,

谁知道今天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

正当李言闻准备收网回家之时,

这最后一网却是沉甸甸的。

他心中暗喜,

以为是条大鱼。

用力拉起来一看,

却是一块大石头。

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

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捉弄我”?

这块石头突然也说话了:

“石头石头大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

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

原来这块石头就是雨湖神。

李言闻急忙赶回家,

正好李时珍出生,

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

后改名叫“时珍”。


李家是杏林世家,

李时珍的祖父是蕲春县的赤脚郎中,

传到他父亲这一代,

就成了当地名医,

甚至还进过太医院,做了例目。

虽然是名医,

但还是属于杂流,

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

李言闻就希望儿子能够弃医从文,

走读书仕进的道路,

如果将来能够得个一官半职,

也算光宗耀祖了。

李时珍也很争气,

从小读书识字,读圣贤书,

四书五经能够倒背如流,

更写的一手好文章,

14岁就中了秀才。

学会识字作文,

是李时珍走向医圣之路的第一步。

有一次,

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

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

李时珍看见朝霞分外明媚,

过往旅客早已登上旅程,

便脱口对上了下联:“明霞对客飞”。

正打算一鼓作气考举人、中进士、点翰林,

走上人生巅峰之际,

他遇到了人生第一个挫折。

17岁那年,

他赴武昌参加乡试,

落榜了。

再考,再落。

继续考,继续落。

李时珍连续三次参加乡试,

连续三次落榜。

李时珍很失落:

“一直都考不上,我再也实现不了我的理想了,该怎么面对家人的期望”。

心情承受打击之外,   

身体更是染上了一种肺病。

百般折腾、死去活来,

才算保住一条命。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

他对科举考试失去了兴趣,

他想:

“成不了医国良相,就做医人的良医。”

回家后对父亲说:

“我想跟你学习医术,悬壶济世,请您交我”。

父亲想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与折磨,

不想再让别人承受。

这大概就是李时珍行医的动机。

虽然说读书考试不在行,

但摆弄药材,

李时珍还是很有点天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见过的怪病越来越多,

经验越来越丰富,

医术也越来越高。

实践经验的日渐丰富,

让李时珍走出了医圣之路的第二步。

一天,李时珍和一个伙计走在街上,

看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

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

李时珍上前一看,

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

赶忙拦住人群,

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

众人听了他的说法,

面面相觑、不敢相信,

李时珍反复劝说,

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

他先是一番按摩,

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

不一会那棺内的妇人就轻轻哼了一声,醒了。

不久后,这名妇女顺利产下一个儿子,

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还有一次,

是一家店铺老板的儿子大吃大喝后,

纵身翻越柜台,请李时珍给他诊脉。

李时珍告诉他:“小兄弟,

你活不了三个时辰了,

赶快回家准备后事吧”。

众人都不信,

那个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

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

那人就死掉了。

原来是此人大吃大喝后还纵身跳跃,

肠子受损,有了淤血,

最终连累内脏。

有了这么高明的医术,

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

但李时珍明显不是个具有现代观念的医生,

一点潮流意识都没有。

他给穷人看病,

竟敢不收高昂的诊费,

还敢热情问诊嘘寒问暖,

还免除所有的检查费、治疗费,

只收取一点草药钱,

实在是“罪大恶极”。

学医,然后行医,

十几年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不计成本,只为治病救人。

他的积蓄越来越少,

但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1551年,

李时珍34岁时,

迎来了一场人生大变。

这一年,

几个人找到他,

十分客气的把他请到楚王府,

希望他担任楚王的私人医生。

能吃饱饭,

还有无数的医书和药材,

李时珍又跟钱没仇,就答应了。

在楚王府,

李时珍干的很不错,

治好了很多人,

被成为神医,名震天下。

好东西人人想要,

何况想要的还是个皇帝。

嘉靖听说李时珍的大名后,

便告诉楚王:

你另找个医生吧,把这个人给我送过来。

皇帝发话,

楚王哪敢怠慢?

就这样,

李时珍进入了太医院,

并见到了大明帝国最高级的病人——嘉靖。

进入太医院,

李时珍是很高兴的。

能做到太医,

也算医生中的成功人士了,

不得意一下子,

实在说不过去。

在太医院的那些日子里 ,

李时珍并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

而是要继续精益求精,

在给嘉靖皇帝和达官贵人们诊治之余,

不停地在阅读太医院所收藏的医书。

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临床经验,

分析医书中的理论。

并以医书中的理论和经验,

反过来思考自己这十几年临床的对错。

理论结合实际,

李时珍走出了医圣之路的第三步。

李时珍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

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

也都广泛参考,

包括《本草品汇精要》。

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贡的以及国产的贵重药材,

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

经过长时间的勤学苦思和实践经验告诉他,

本草书籍存在不少的疑问和漏洞。

还在湖北做大夫时,

有个人带着一罐药渣来找他。

说他爹吃了一个江湖郎中开的药后,

病情没见好转,

反倒更加严重了。

他去找郎中算账,

郎中硬说药方没问题,

于是就请李时珍给看看。

李时珍抓起药渣,

仔细闻闻,又放在嘴里嚼嚼,

告诉他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

《日华本草》的记载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了。

众人慨叹一阵,

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有的大夫给精神病人开药,

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药,

病人服药后很快就死了。

有的身体虚弱的人,

吃了大夫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

也莫名其妙的送了命。

原来,几种古书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说成是同一种药,

而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

出现这些“医疗事故”,

是因为自从东汉《神农本草经》成书,

到李时珍诞生前的1400余年,

虽然历代医学家都有不少专著问世,

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著作。

李时珍意识到了它的分量。


李时珍是个神医,

在那个年代,只要不是天花、肺结核之类的绝症,

他基本上都能搞定,

可问题在于,

他那位唯一的病人是没病找病。

嘉靖的身体很好,

活个七八十的不成问题。

可他的目标过于远大,

七八十?至少也要活个七八百才够本。

于是他开始日复一日的吃重金属和水银,

美其名曰“金丹”。

太医院的医官们并不太留意医药和疾病,

而是向各地收集偏方,

以迎合嘉靖皇帝修道成仙的需要。

翻看历代本草书也只是为了获得“长生不死药”,

“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

“炼食硫磺,可以长肌肤益气力”。

李时珍劝过他也帮过他,

却毫无用处。

于是李时珍接着搞他的研究,

嘉靖继续嗑他的药。

直到一年后,

他认为自己已经学不到更多的东西了,

便打起背包,收拾资料,

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无限向往的地方。

“我要重新修订一部药物的书籍,

为了天下苍生不再受病痛之苦,

为了后世子孙不再被庸医所误”。

1552年,这一年他35岁。

他见过最穷的贫民,

也看过最富的天子,

到过寒酸的茅舍,

也走过金銮大殿,

人世间的富贵、疾苦,他都已了然于胸。

他辞去太医院的职位,

回到湖北老家做堂行医,

并以自己的字“东壁”为堂号,

创立了东壁堂医馆。

从一介杂流而名震天下,

由乡村匹夫而走入皇宫,

最终又从最高的位置走了下来,

回归到最基层来面对众生。

放弃一切而为众生奋斗,

李时珍走向医圣之路迈出了第四步。

从决定写书的那一天起,

李时珍便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奇特而艰苦的生活。

他除了在东壁堂行医外,

隔三差五就收拾行囊,开始远行。

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十三省,

无论是名山大川,

还是悬崖峭壁,

凡是有药材的地方,

就有他的踪影。

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

他曾亲自尝过许多药材植物,

好几次差点植物中毒,一命呜呼。

为了写这本书,

李时珍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

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

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

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幸福。

然而他依然执着的写了下去——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他听说北方有一种药物,

名叫曼陀罗花。

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

李时珍为了找到曼陀罗花,

独自来到了北方。

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4、5尺,

叶子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

早开夜合德曼陀罗花。

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

他亲自尝试,

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在行进的路程中,

他投宿了一个驿站。

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

围着一个小锅,

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

李时珍上前询问,

马夫告诉李时珍,

他们赶车人,整年累月的在外奔跑,

损伤筋骨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将这种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

这种草原名叫“鼓子花”,

又名“旋花”,

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下来:

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

李时珍不只是寻找药材,

还收集民间的治病药方。

他一路寻找、一路考察,

一路为父老乡亲们治病,

并向他们学习。

有位老婆婆,

患有习惯性便秘达30多年,

虽然多方治疗,终不见效。

李时珍运用从民间学来的偏方,

以适量的牵牛鼻子配成药,

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

还有个农村妇女鼻腔出血,

一昼夜都止不住,

怎么治都不见效。

被云游到那里的李时珍发现了,

就用大蒜切片敷贴患者足心,

不大工夫就不流血了。

这个方子,也是他从民间学来的。

学习一切、体验一切、实践一切,

李时珍迈出了走向医圣之路的第五步。

从1552年开始,

历时26年,

李时珍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山大川,

尝遍了无数植物药材,

参阅了800多种书籍,

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计16部,52卷。

全书记载药物1892种,

还详细记载了这些药物的采集、制作、特性、治疗病症,

并全部附有手绘插图,

此外书中还收入经检验有效的方剂432156多个药方。

明朝文学家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做的序:

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

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

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李时珍完成了医圣之路的第六步。

李时珍于1593年去世。

三年后,

《本草纲目》正式印刷发行,

并且很快传入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带,

几十年后又传入欧洲、北美,

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

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权威书籍。

在这个世界上,

总有舍生取义的人,

总有奋不顾身的人,

总有在黑暗点燃火把的人,

总有在大厦将亲之际勇挑重担的人。

他们勇往直前,

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而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

这个理想可以是发明一项专利,

可以是做好一名好官,

可以是传播一种思想。

他们,

都是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医者万万千,世间再无李时珍
百世流芳李时珍
中华上下五千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济苍生,一念成仙
人物故事:李时珍
不知道李时珍,就对不起你吃过的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