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走路的人不仅长寿,还能早发现有没有生病

来源:祝你健康杂志

闭上眼想象一下,似乎就是背着手、慢悠悠地走,手中可能还要牵条狗……

不过中老年人和家里有老人的小伙伴请注意了:

老年人的行走速度,可能透露了他们的健康状况,甚至预示了他们的寿命。

1

走路可能暗示寿命长短?

美国曾经有一项研究,关注人们的走路速度快慢和寿命长短,最终发现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那些步速大于每秒1米的人,大都比平均寿命更长寿;相反,那些步速小于0.6米/秒的人,更容易在平均寿命值前发生死亡。

不过这其中的道理,说起来也容易理解。

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走路,在走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调动人体的肌肉、骨骼、软组织参与其中,心肺功能、神经平衡能力等也都在走路中经受考验。

如果一个人患有肌肉软组织损伤、关节疾病,在病痛折磨下,走路速度当然快不起来。

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明显的病痛表现,但随着心肺功能、平衡能力、体能的下降,日常行走时动辄气喘吁吁,或者颤颤巍巍、腿脚无力,那行走速度当然也会变得缓慢起来。

此时步行速度就可能成为一种征兆,提示你关注自己的身体,是否存在某些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隐患。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老人先老腿”,其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

走路能不能有效健身?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你能做到每天8000步,你将可以获得:

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下降12%;

患肥胖症的风险下降11%;

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1%;

患高血压的风险下降8%;

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下降8%;

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下降8%。

(以上数据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科研人员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

不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般的走路可不行。

为了达到健身目的,至少要满足4个标准:

能说不能唱,出点毛毛汗,每周走5次,每次30分钟。

也就是在走路健身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可以与人交谈但无法同时唱歌为宜,同时坚持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走路的N件小事

【走路天气】不可在雨雪天气、空气质量不好时外出走路。

【走路时段】避免空腹,可选择餐后30分钟以后进行。

【走路环境】选择熟悉的环境,路况要好,光线一定要好。建议在绿化环境好的地段进行。

【走路准备】走路前必须要热身,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走路强度】走路锻炼强度需循序渐进,初期可以先走1—2千米,然后每周增加0.5千米,直至保持在每天4千米左右,并保证每分钟的步数在90—140步之间。

【走路姿势】挺胸抬头,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保持脊柱中立位,步幅不要过大,步速比正常行走稍快。

【走路装备】穿宽松的运动服,弹性好,也利于活动。鞋子最好穿专用走路鞋,以舒适为主。

注意,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应该请医生评估自己是否可以走路健身,以及走路健身时刻承受的运动负荷。

3

走路姿态也能反映健康?

除了走路的速度,步态也能反应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特别是有一些特殊步态,更是特定疾病的表现,一定要引起关注。

磁性步

表现:抬不起脚,摩擦前行,脚上如同绑上磁铁一般。

疾病:正压性脑积水的典型表现。

企鹅步

表现:不敢大步流星,总是小心翼翼地迈着小碎步前行。

疾病:多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剪刀步

表现:走路画圈,类似剪刀样的步态。

疾病:多见于脑梗死、脑出血或者脊髓损伤的患者。

醉酒步

表现:无法走直线,摇摇晃晃,学名为共济失调。

疾病:多见于脑肿瘤、脑出血、小脑病变等。

拖把步

表现:一条腿是正常的,但由于肌肉或神经功能障碍,另一条腿只能慢慢拖行。

疾病:多见于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病变,以及下肢血管病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否健康,走路能知?出现6个步态,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走路速度慢,可能老得快、更易患痴呆?40年的研究数据揭示答案
步幅大,认知好!走得快,更长寿!但这4种走路姿势,却可能是疾病信号!别忽视~
百病自测2(手相、味觉、大便、步态异常)
别总盯着每天走了多少步,关注这个数字,越走越长寿
快步走更长寿 研究显示:步速快的人生存率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