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与司马懿斗了半辈子,但一开始就是错的

《军师联盟》系列一:空城计不是诸葛亮的专利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据其改编的影视作品可谓数不胜数,最火的莫过于2017年的热播大剧《军师联盟》了。然而,和三国演义一味美化诸葛亮不同,《军师联盟》却是要洗白司马懿,而从它的收视效果来看,显然非常成功。

在《虎啸龙吟》中,主要讲述卧龙诸葛亮与冢虎司马懿的较量,其中最精彩的一场戏莫过于空城计了。不得不说,主创人员的全新演绎,给了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新的诠释,小编佩服的五体投地。

然而,这个故事本身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空城计根本与诸葛亮无关,下面且听我细细道来。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谈《三国演义》的时候说:“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认为其在表现人物时分寸把握不够,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字面意思就是刘备厚道的有点假,诸葛亮足智多谋得像妖怪。

其实《军师联盟》也有相同的地方,为了洗白司马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用来批评《三国演义》的描写的。

空城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是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

《三国演义》情节为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大开城门,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原文:“‘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然而实际上,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攻下街亭和诸葛亮对战的是上将张郃,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所以,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试想: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城池围住不就完了?或者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部队前去试探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怎么可能掉头就跑呢?这还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吗?

当然,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空城计也是实战检验过的高明策略,凭此渡过危机的事例说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所谓“疑中生疑”,即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怕落入陷阱埋伏,心中怀疑,便会犹豫不前,错失良机。使用这种悬而又悬的“险策”,关键要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演义和剧中,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弄险。虽是小说家和编剧艺术加工,但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飞将军李广和曹操了。

1 李广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李广任上郡太守,阻挡匈奴南进。这天,李广率领一百名骑兵追击三名匈奴兵。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双方对峙,李广的部下非常恐慌。李广分析后认为: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

李广带部下继续前进,距离敌阵仅两里地的时候,李广下令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上马,一箭射死了那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担心遭到大部队的突袭,引兵撤退。李广的百余骑安然无恙返回大营。

2 曹操

兴平二年(195年)春,曹操亲自率军攻打吕布,迫使吕布后退。夏季,吕布反扑,半路遇到曹操伏兵,大败而逃。吕布败退中与陈宫部会合,重新聚集了一万多部队,转身又来战曹操。曹操大胆的采取了“空城计”的计策,虚张声势,吕布不敢贸然进攻。曹操则连夜调回了大量的部队。第二天,吕布知道曹操昨天的举动是虚张声势,主动进攻,结果已经错失机会,被曹军的伏兵打得落花流水。吕布连夜逃走,放弃了兖州,投奔刘备。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

使用此计,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而且,多数情况下,空城计不过是缓兵之计,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

挽救危局,还是要凭真正实力。也正因为魏蜀双方的真实实力对比,诸葛亮也好,姜维也好,多次北伐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空耗国力,最终被代魏后的司马氏所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城计》教案
孙鹤‖随笔:诸葛亮没用过空城计
幽默的三国演义 空城计
《三国演义》里其实引用了三十六计里的所有计策,你都知道吗?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张冠李戴”
每日一点 |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最全考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