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鼎立其实是某人精心策划的,曹操错过了唯一统一天下的机会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雏形,曹操此时仍然是有机会一统天下的,可是由于被人利用了他多疑的性格,错过了这唯一的机会。从此刘备乘势而起,曹操再也没有机会阻拦蜀汉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这尴尬的局势,使天下又经历了近百年的乱世,百姓被纷起的战火弄的苦不堪言,民不缭生。

那究竟是什么事件导致了曹操失去了大好机会呢?而这又是那一个事件呢?没错,就是曹操占据汉中后不思进攻益州的“既得陇,复望蜀”事件。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应当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本年中发生的比较著名的事件包括:曹操攻取汉中、消灭张鲁集团;刘备、孙权为争夺荆州险些发生大规模交战;孙权以十万大军进攻合肥遭到惨败。

此前,建安十九年,夏侯渊等在西线,连续击败马超、韩遂、宋建、氐王千万,完全控制了陇右、河西等凉州之地,消除了南攻汉中的侧翼隐患。 东线,曹操分别在建安十七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和建安十九年七月到十月两次大规模进攻孙权于濡须口,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是也对孙权造成了很大的威慑。

而在建安十九年中,刘备已经控制了蜀地,势必不久就将继续北攻汉中。正是在这种局势下,曹操才果断决定,发动这次消灭张鲁、占领汉中的战役。

曹操率大军来攻,张鲁本想就此投降,但他的弟弟张卫不同意。张鲁本人并没有太多主见,他听弟弟讲得在理,就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张鲁派出张卫及部将杨昂等人带领军队据守阳平关,张卫到达阳平关,调遣军队沿着山势修筑了十多里长的城墙。

曹操攻打阳平关数日,可始终攻取不下,曹操属下士兵死伤很多,军粮也快用尽,曹操十分沮丧。张鲁在汉中听闻张卫的报告欣慰不已,幸好听取了弟弟的意见,曹操连阳平关都攻取不下,看来曹操也不过如此。然而,张鲁笑得太早了,数天后,曹操终于奇迹般得啃下阳平关这根硬骨头。

张鲁自觉再也无力阻挡曹操铁骑,便准备投降。他手下的谋士阎圃对他说:现在因为受到曹操军队的压力而被迫投降,一定没有什么功劳,不如逃往巴中,等待时机,再归顺不迟。

张鲁认同了阎圃的说法,于是逃奔南山进入巴中。张鲁逃跑时,他的部下建议他烧毁汉中的全部宝物和仓库,张鲁没有同意,派人将府库都封存好以后才离开。曹操进入南郑后,对张鲁的做法非常赞赏,他觉得张鲁的行为有投诚的善意,因此派人前往安慰晓谕,稳住张鲁之心。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十一月,张鲁从巴中率领残部投降,曹操借朝廷之名义,将张鲁和他的五个儿子都封为列侯。对于曹操和张鲁来说,这本来皆大欢喜之事。可是曹操却留下了不堪大任的夏侯渊守汉中,识人不明,导致后来汉中被刘备所夺,从此曹魏再也没机会攻入汉中了。

其实曹操当时是完全有机会拿下益州的,毕竟当时刘备刚得益州,根基不稳,蜀地豪族并不认可刘备,人心思变。可是,由于曹操的多疑,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

当时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刘备诈取益州,蜀人还没有归附他,而刘备却远途跋涉去争夺江陵,现在曹军刚攻克汉中,益州受到震动,趁着这个时机进攻益州,那么益州军队必将土崩瓦解。

曹操对此的答复是“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此时的曹操,一派知足常乐的架势。然而,在他取得汉中没几天,有部分人从蜀地跑来投降,他们描述蜀地人民在得悉曹操取得汉中时的情形:“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此时,曹操便后悔了,白白失去了大好机会。

司马家在当时是很有影响力的家族,当时曹操对司马家很是防备,对司马懿的建议他总是带着偏见,怀疑他是不是有阴谋。也许正是司马懿利用了曹操这个多疑的性格,使曹操失去了正确的判断,给了刘备平定蜀中,稳定人心的时间,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三国之间攻伐不断,天下乱世又持续了近百年,为他司马家得势争取了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中: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代是哪三个诸侯先后称霸于此?
三八 | 曹操人生的最后一战
曹操面对最后一次统一天下的最佳良机时,为何选择收兵?
历史的尘埃——三国随侃:建安二十年
“神仙打架”~神仙怕恶人
为何张鲁降曹不降蜀?浅谈当时局势,仅仅因为刘备不信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