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在合肥持续推动本地艺术家,绝不空降现象级展览

他们在合肥持续推动本地艺术家,绝不空降现象级展览

 | 张朝贝
图片提供|壹ART艺术机构
版式设计 | 乐天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从合肥南站出发,到壹ART艺术机构不到20分钟的车程。两侧高耸的群厦提醒着我,这座南方省会城市打造科技之城的野心。然而谈及当代艺术,我的脑海中仍然一片空白。正因如此,我对于此行的目的地充满了各种可能的想象。在合肥,如何做一个当代艺术空间?但是当我真实地抵达它,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想象之外的新奇体验。

位于合肥政务区的壹ART艺术机构

就是想玩一个正规的事情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像金字塔一样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最低层次的需求是满足日常生存,而位于金字塔顶尖位置的则是内心的精神需求。

壹ART艺术机构便坐落于创始人王贵东打造的商业综合体壹处最高处的三楼。在进入壹ART的空间之前,我依次穿过了壹处的一楼和二楼,这里分别分布着精心设计打造商超、餐饮店铺及旗下自持的服装品牌。尽管我们见过太多打着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口号的展览,但是像壹ART这样按照马斯洛层次理论,真正将艺术融入生活又同时保证了商业体验和艺术专业性的案例却少之又少。

在楼下吃饭闲聊期间,创始人王贵东指着不远处墙壁上的作品淡淡地说道,“这些都是原作。”

壹ART楼下的壹处,也随处是艺术品原作,让艺术永不落幕

谈起四年前创办壹ART的契机,王贵东回忆起若干年前因为喜欢艺术,经常跑去上海等城市去看展览的经历。当时的他便有了一个朴素而直白的想法:等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也在合肥创办一个这样的艺术空间,这几乎是壹ART最初的萌芽。

在几年前拿下壹处的空间之后,王贵东开始了商业场景的设计和打造,而三楼是做艺术空间最好的选择。在原本的规划中,三楼除了艺术空间还纳入了餐饮部分,但是后来随着艺术总监陈宇飞的加入,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去掉了餐饮,用王贵东的话来说,“就是想玩一个正规的事情。

“出镜-作为图像生产的风景”壹ART展览现场,2020

不做现象级的展览,不做虎头蛇尾的事情

事实上在2017年之前,合肥这座城市还没有出现一家专业的当代艺术机构。而壹ART成立最初并不清楚要做画廊还是美术馆,最终陈宇飞基于合肥本地艺术空间缺失的现状,决定做一个实验性的艺术空间。“我们先做两个基础工作,一个是空间硬件方面的专业性搭建,一个就是核心技术团队的培养,无论今后做画廊还是美术馆这都是最基础的部分。

作为合肥本地人,虽然对这座城市再熟悉不过,但是在成为壹ART艺术总监之前,他更多的身份是艺术家和教师。“我最初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艺术志愿者和义工,先来做完两个基础工作,再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变动。到了第3到4年,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学术委员会,包括中央美院毕业的石冠哲,以及我的同事魏志成,他们分别是'80后’和'70后’,而我是'60后’,这个架构更为理想,壹ART很多工作也都要三人进行讨论后定夺。

“应物游观-当代青年油画邀请展”壹ART展览现场,2021

如何在中国文化版图位置相对边缘的城市,运营一个艺术空间?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比如空降一个云集大牌艺术家的展览,又比如让艺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生活之中,壹ART毫无疑问选择了后者。在陈宇飞看来,“如果一开始就做一家美术馆,称呼起来很容易,但如果专业团队和硬件没到位,想要长期持续运行下去是最大的问题。”

这个想法与王贵东不谋而合,“我们不做那种现象级的展览,不做那种虎头蛇尾的事情,如果只是把口号定下来,而没有内容输出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最终还是持续不断的内容输出决定了我们的性质,这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生长的事情。我们没有利益诉求,也不想说自己在做多么伟大的事情,不想让这个馆成为个人的封神榜,我们只是在跟这座城市的艺术同时生长。

郭凯个展“依偎-绘画心性的体验”壹ART展览现场,2020


壹ART创始人王贵东

我们只是想做事,而不是想做成什么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在合肥做一家当代艺术机构,有怎样的优势和劣势?

王贵东(以下简写为王):合肥的优势可能在于它的空白,我们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劣势也很明显,它的生产力稍弱,很多优秀的艺术家离开了合肥。当然我不觉得我们起到让艺术家回到这片土壤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也给当地市民提供一个在家门口看展的空间,而且也确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些人。比如这次和南京陶谷公园合作的展览,在合肥看到不同城市艺术家的作品,比在北上广看到时心情更加激动。当大家偶尔经过这里的时候,在楼下逛完之后上来转一转就可以看到这些作品。从0到1,就是一件好事情。

Hi:你有没有怎样的野心把它做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机构?

王:我作为商人,可能有一个远期或者说长期目标,但绝对不是野心,而是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持非盈利,坚持低成本运营,把这个馆长期运作下去,不做那种短期行为。我们跟陈老师能够合作,是因为我们想做事,而不是想做成什么。


壹ART与南京陶谷公园合作的“日常的仪式”展览现场,2021

Hi:虽然是从4年前开始做壹ART,但你的艺术收藏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最初成为一个收藏家的契机是怎样的?

王:最初的出发点还是希望壹ART能够走出去和请进来,我希望在聚焦本地艺术家创作的同时,也可以有一些相对成熟的艺术家和作品。因为合肥的艺术品市场还是比较初级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收藏能够跟优秀的画廊和艺术家产生关系,能够不间断地为壹ART带来一些内容的补充。我并没有考虑过通过收藏来扩大壹ART的影响力,因为影响力是需要在长期稳定的运作中积蓄的。

Hi:你选择收藏艺术品有怎样的标准?会考虑哪些因素?

王:第一个是当代,第二个我希望它有一些线索,比如说我想象中的一些场景感。像我收藏陈可,除了对她的绘画作品感兴趣,同样也非常关注她的一些装置和实验性的作品,比如她在屏风、桌子、椅子甚至金属合叶上的绘画,来自于小时候关于父母的记忆。我觉得收藏不只是为了考虑收益性,而是希望通过全范围的收藏,展现艺术家的全部思维。

“万菩默伏-陈永群” 壹ART展览现场,2019

Hi:就具体的运营而言,作为非盈利空间会面临比较现实的问题吗?比如每年会计划投入多少资金做多少事情?

王:首先艺术总监陈宇飞老师对预算管控得很严格,另外我们也非常欢迎企业冠名赞助。如果有人询问艺术品的销售,我们也会推荐他们跟艺术家洽购的事情。在空间运营上,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它哪一天能够带来直接的盈利,否则这件事情就不纯粹了,也会影响学术方面的建设。当然因为有了壹ART,我们的商业业态丰富起来了,物业升值了,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商业价值。

“在一起-陈华与他(她)们” 壹ART展览现场,2019

壹ART艺术总监陈宇飞

兴奋感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合肥的空白点

Hi:刚刚提到壹ART创办之初的两个前期工作,如今4年过去了,这个工作完成得怎样了?

陈宇飞(以下简写为陈):大概用了两年多就完成了,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执行团队。当策展人有想法交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完全能专业地呈现,同时在印刷、做海报等一套工作程序上,这个专业团队都能承担和胜任。在硬件部分,空间虽然不是非常专业级,但是也在一个简朴的条件下,营造了一个专业的氛围。

Hi在合肥如何做一家艺术空间有很多不同的路径,为什么将空间定位为非盈利空间?

陈:因为我出生在合肥,除了求学几乎没有离开过,对这座城市特别熟悉。尽管合肥在此之前有过官方的、私立的美术馆,可是缺少一个替代空间来与在地的艺术生态和艺术生长发生持续的关联,2017年之前合肥还没有当代画廊和非盈利机构。刚开始的时候也在摸索,我还是蛮有兴趣的,这种兴趣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合肥的空白点。在这个中国文化版图的边缘城市,我们何尝不能尝试一些去艺术化、去专业化的事情?就让艺术在商场、公共空间里面发生,这是我们想尝试的部分。

 壹ART艺术机构的展墙,呈现了创立四年来的展览海报
坐落于艺术街区的果仁餐厅内,墙壁上的艺术作品

Hi:壹ART成立四年以来做了哪些工作?

陈: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们共做了35场展览,包括壹处展厅的28场和第捌栋影响空间的7场。除此之外,还举办工作坊4场,公开课1场,交流会2场,研讨会5场,讲座10场,并迎来两位艺术家的驻留项目。

Hi:具体来说,展览和艺术家是如何选择的?有没有严格的学术标准?

陈:我特别倾向于做本地的艺术,很多热门艺术家的展览大家都在北京和上海看过,这些展览对合肥本地的意义没有那么重要。我也看到过本地美术馆做过这样的展览,开幕式非常热闹,但是对日常和环境的渗透性并不是很深入。因为合肥没有太多专业机构和完整的艺术生态,我们其中的一个想法就是去发现身边那些可能还没有进入画廊和美术馆视野的优秀年轻艺术家,也接纳那些在地知名或成熟的各个年龄段的艺术家。

那么学术标准是什么?其实很简单,第一对艺术真诚,第二有创作状态。如果说美术馆和画廊的标准是为了遴选和淘汰,那么我们则是希望给处于旺盛创作状态的艺术家一个呈现的机会,让他们在专业的空间得到专业的待遇。使他们的作品与这个城市共生,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比如石冠哲策划的“茎”计划,招募公告上主要针对以安徽籍为主的年轻人,但实际上招募的艺术家有70%是外地的,可见年轻人多么渴望有一个展示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是非盈利的,没有物质的交换。又比如我们发掘的第一个艺术家马文霆,当时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但是他的作品和当时国内一些优秀艺术家一样精彩。这种探索让我们感觉更加兴奋,因为它可能会对艺术家的一生都会有鼓励作用,并且增加外人对他的认知;而如果做一个已经被认可的艺术家,我们只是为他在数量上再增加了一次传播

马文霆个展,壹ART展览现场,2019

在边缘的地方,也可以思考中心问题

Hi:作为艺术机构除了为艺术家提供平台,可能还需要处理跟观众的关系。在经历了4年的深耕之后,本地观众对于艺术的接受程度怎么样?壹ART对本地又有哪些意义?

陈:我曾在第三年就感悟到一个问题,壹ART对本地的意义是什么?我一下从头脑冒出来几个点:第一它成全了当地艺术家创作和传播,因为如果不去上海北京这些中心城市被人发觉的话,他们可能就不会被人知道;第二我们还成全了一些爱好艺术的观众,可能很多从外地或者海外回到合肥的年轻人,在这里根本看不到当代艺术,但是现在到一楼买个菜就会发现三楼还有这样一个高水平的艺术空间,没有跟艺术中断;与此同时,我们也成全了在地的一些年轻的策展人,我们公开从社会上征集一些年轻人策划的展览方案,只要他们的方案可行,我们都会给他们机会去锻炼。

最后一点,实际上我还希望能够成全本地的艺术生态里面一些配套的机构,比如说装镜框的、布展的、印刷的,因为我们有专业的细节要求,他们可能就会意识到最起码在拿一幅艺术品要戴白手套,在印刷画册的时候,不只是原来那种颜色鲜亮的商业诉求,我觉得这是我们对本地的一个意义。

由石冠哲策划的“茎”青年当代艺术家档案库计划-第一回展,2020

Hi:除了壹ART艺术机构之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影像空间?为什么叫“第捌栋影响空间”?

陈:在做第捌栋影响空间之前,我们购买了11台投影仪设备,还有一个挑高三层巨型的竖条屏幕,非常适合影像作品的呈现。第一个展览邀请到了江宏庆、张辽源、祁震、刘姝铭四位艺术家,所以就这么启动了,起点非常高。为什么叫第捌栋影响空间?是因为那天团队的人把“影像”打错成了“影响”,我们觉得这样也非常好,毕竟影像空间太直白了。

我们连续做了7个影像展览之后就暂停了,最根本的原因是疫情阻碍了我们很多工作,我们不断接到来自行政部门不允许聚集的通知……实际上这个空间还能够进行工作坊、讲座、艺术疗愈、社区戏剧等活动。虽然合肥很边缘,但并不影响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连接。我们是可以在边缘的地方思考中心问题的人。

“媒体艺术四人展——德勒兹与杏子鸡尾酒”,第捌栋影响空间展览现场,2019

Hi:如何看待合肥今天的艺术生态?四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陈:相比4年前,合肥增加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艺术空间,当然有些是跟文化旅游密切结合的,有些是跟房地产结合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壹ART要做的还是坚守自己的专业性,们不一定要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但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显示了专业、诚恳,以及系列而连贯的研究性。就像做科研一样,我们能扎扎实实去积累、去做一件事情,这是我对合肥的认识。合肥不会出现像北京和上海那么多现象级事情,但却能够让人平静下来专注于某件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RT021 作品赏析 | 玛玛·安德森(Mamma Andersson)
Year Ahead|2020年,全球哪些新开美术馆值得期待
他以艺术的名义插了地球1000米
十年坚持 重装出发 ——ART POWER 100中国艺术权力榜十周年暨2016年度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99艺术新闻 2011-8-22
批评家廖廖:惠书文“猎质展”的多元选择与权力空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