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几句仁、忠恕与良知

夫子之道,仁道也。仁,既是人之本来所以为人之本体或根据,又是人之当下证成为人之工夫或道途。故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夫“仁”者,即本体而为工夫,虽是为仁由己、一贯简易、彻上彻下,而不识者或谓难有入处,故孟子指点出恻隐推恩、直养无害,曾子指点出忠恕之道。

忠者尽己,非尽己之力、己之欲,乃尽己天命之性也(以其天然周遍故言天、以其生生不息故言命、以其不假外铄故言性)。 愚常体贴,天命之性非吾人出生时一秉而就、与我相外之一旧物死物,乃是此生生不息之每时每刻、天之开窍于吾心之良知明觉也,忠之尽己,正无欺无害此当下一念无息之良知明觉、而使其自然发明不昧也;恕者推己,非推己之欲、己之恶,乃推此当下无息之良知明觉及于事事物物而能感通如己、流行无碍也。(题外话,忠恕元是一体两面,在我者曰忠,及人物者曰恕,此中之“我”,非但自己肉身,至于家国天下亦然,如一国之外交实即推一国之内政于外,外交之不恕不通、群敌环伺者,其内政必无真诚可言,戕感通而为戾气,其所谓“忠”无一例外的异化为一种对象化之忠盈于耳口却尽失内在根本)故忠者,《大学》明明德之谓,恕者,《大学》亲民之谓,而究其本,忠所以致知也,恕所以格物也。君子止于至善,无所不用其极,于念念间无欺于良知,致良知于当下事事物物(无非凭良心办事),如此斯有“物格知至”、“纯亦不已”、“各正性命”、“明明德于天下”也。

然良知者究何物耶?

孟子有谓,良知非是外面学来,非是缘虑取舍出来,其端倪,正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时,吾人自己当前一念恻隐、一念不忍。由此不忍,推而扩之,“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于此,贞定此一念不忍,忠也;达之于其所忍,恕也。“所不忍”者,正此当下良知流行,人心(仁心)天心自然透漏处;“所忍“者,正己之麻木不仁、不能感通而自小自碍处(佛家谓娑婆世界之梵语娑婆者,堪忍也;释迦牟尼之梵语释迦者,能仁也)。 夫达之于其所忍者,正此一念不忍,故恕即是推其忠之广也;推其忠于事事物物,正尽此一念不忍,故忠即是尽其恕之深也。推其忠,尽其恕,实不离当前一念之本心,直养无害、自然充达、乃至无息贯彻于天地古今,而即《中庸》之所谓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夫子之所谓一以贯之之仁也。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诚哉斯言!人人当前一念良心,本乎天而备乎我(愚意此正儒家之根本信仰而亦通乎中国文化儒释道全体者,以对象化观待而言,可说是先验的,而即刻反身而诚却是当下自验自觉自明的),所谓“备”者,不是先天有后天无,不是圣人有小人无,不是此处有彼时无,而是从来有、人人有、处处有、时时有、此刻即有也(“可离非道也”)!而“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之岐路,正君子合下察之,戒慎恐惧,故明之顺之,小人习矣不察,行险徼幸,故昧之悖之,然察与不察、一念之明昧(“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操存舍亡,绝无间者),只在求与不求,操则存舍则亡,非有力不足者,“求则得之”,求即得也,斯乃夫子之谓“我欲仁斯仁至矣”!故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无他”、“已矣”二词下得颇重,其间吃紧工夫,正孟子“必有事焉,心勿忘、勿助长”也。

执柯以伐柯,犹以为远,道在尔,正看官当前见在此心此念,必有事焉、可离非道也!圣人先觉之言、吾人自觉之心、其实已备,更问“必有事焉”,工夫体段究竟如何,烦看旧文《必有事焉,所事何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谱》
明儒學案/蕺山學案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遗言录-明-王守仁
孔子论“知行合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卷三 语录
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侍郎杨复所先生起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