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地+生姜”的4种用法

“生地+生姜”的4种用法

导读:今天学习生地黄与生姜配伍的四大用法。

生地黄、生姜相配,为《普济本事方》交加散。

该方以生地黄、生姜等份治疗“妇人荣卫不通,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气多血少,结聚为瘕,产后中风”。

《本事方释义》曰:“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厥阴;生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各捣汁,互相浸渍、炒黄,欲其气味之和也。此妇人产后中风,荣卫不通,经脉不调,欲结癥瘕者宜服之。用此二味,只取乎调气血耳”。

指出了生地黄与生姜配伍治疗妇人产后中风,荣卫不通,经脉不调,欲结癥瘕者是取二药调气血之功。

后世亦常使用该配伍调气和血,以治气血不和诸证。

01

生地黄性寒,能养阴凉血活血,生姜辛散温通,入气则行气导滞,入血则行血逐瘀。

二药一寒一温,一补一散,寒温并用,补散结合,相反相成,生地黄得生姜,活血化瘀之力增而寒性减,生姜得生地黄则辛窜之力减,入血行血中之气而不伤血动血,二药配伍后不温不寒,药性平和,共调气血。

此外,生姜辛温入肺,可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发汗力较温和,不若麻黄、桂枝发汗之猛,与生地黄合用,生地黄补血养阴生津可滋汗源,性寒又制其温,使生姜发汗之力更缓和而不伤津,共奏养血微汗散寒之功;

生地黄、生姜在调和气血的同时又能养血微汗,汗而不伤正,共奏调气血,和营卫,畅经脉,散寒邪之功。产后妇人多血虚,故对妇人产后中风,荣卫不通,经脉不调,欲结癥瘕者的病机甚为切合,故《普济本事方》交加散使用该配伍调气血时强调“产后尤不可缺”。

《神农本草经疏》亦云:“(生地黄)同生姜,治产后中风。”

该配伍不仅产后中风常用,还广泛用于气血不调之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妊娠胞漏,产后恶露不行,或产后恶露过多,腹中疼痛等证。

该配伍结构发挥调气血、和营卫功效的用量比例以1:1或接近1:1为宜,用量不宜相差过大,否则药性不能相互制约而偏寒或偏温,而非以调和气血为主要功效了。

如《医略六书》加味交加散、《鸡峰普济方》交加丸、《丹溪心法》交加地黄丸均是二药等量配伍运用。

02

生地黄和生姜配伍还能润肺生津止咳,生地黄养阴生津以润肺,生姜辛温入肺,开豁宣散,可宣畅肺气,温肺止咳,二药相伍,寒温相互制约,而以润肺止咳为主,可用于治疗肺津不足之干咳,或肺气肺阴耗损之咳喘。

若肺津不足,干咳少痰,咽燥而渴者,可配伍杏仁、白蜜同用,如《杂病源流犀烛》干咳补肺膏;

若产后气虚,喘促不安,自汗腹痛,可与羊肉、白芍、当归等同用,如《备急千金要方》羊肉汤;

若肺阴不足之喘嗽,涕唾稠黏,咽膈不利,可配伍玄参、天冬、麦冬、紫苏子、牛蒡子、杏仁同用,如《圣济总录》地黄紫苏煎。

生地黄和生姜发挥润肺止咳功效时,生地黄用量宜大于生姜,以使润肺生津之力大于温燥之力,才能发挥润肺之功。

03

生地黄和生姜还可活血散瘀止痛。

生地黄能活血散瘀,《神农本草经》曰:“(生地黄)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

生姜辛温,散结利窍,善止经络不通之疼痛,为治疗瘀痛之良药。

二者合用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可加强,可外用于跌打损伤。

如《卢诚斋方》二生膏即以此二药乘热外敷伤处治疗手足跌伤;《本草备要》亦载:“生地一斤,瓜姜糟一斤,生姜四两,炒熟,毒伤折处,冷则易之。”

04

该配伍还是制约生地黄寒凉之性的常用配伍,生地黄性寒易伤中阳,生姜性温可制其寒,入脾胃,可温胃暖脾,防止生地黄寒凉伤阳。

若用该配伍制约生地黄副作用,当以生地黄作为该结构的主药,生姜为辅药,生地黄用量宜远大于生姜。

如《医学正传》引瞿仙方之琼脂膏中生地黄用二十斤、生姜仅用二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血双补汤
补气活血
名老中医用麦冬
补气益血可用太子参 注意别与藜芦配伍
每日话题 补虚药描述:补阴药 --- 滋养肺胃阴虚
麦冬临床应用及其用量(精华美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