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肖师学中医专栏】学与用麻黄剂干货

【跟肖师学中医专栏】学与用麻黄剂干货

《大青龙汤从何而来?》

前几天,以升降大法解析了大青龙汤,今早讲大青龙汤如何从三拗汤而来?

体表受风寒侵袭而患风寒表证,当然要用麻黄祛风散寒来解表,同时麻黄又有宣肺作用,只宣肺不降肺不符合肺的宣降生理功能,又因肺以降为顺,故加杏仁,再加甘草补中气,这就是三拗汤。

《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意思是:阳气蒸发津液到达体表的液体,叫做汗。

若体内阳气不足则发不出来汗,导致在体表的风寒不能随汗出而解表失败,故加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使体内阳气足,一鼓则风寒去,如此则三拗汤变成了麻黄汤。若肺胃有热,加石膏,清肺胃之热,再加大枣升脾,加生姜降胃。如此则麻黄汤又变成了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是根据病理一步步变化,由三坳汤加味而成。

如果体内阳气足,只肺胃有热,三拗汤加石膏,就变成了麻杏石甘汤。

总之,麻黄类方剂,诸歧皆出于一源——三抝汤。

许多人治感冒,把感冒治好了,留下个咳嗽,咳嗽是肺气上逆,为肺的宣与降失衡,乃解表时只一个劲的宣肺导致的。

这是赶走虎,引来狼。

古今录验续命汤证,也是由三拗汤随病理变化加味而成,治的是什么病?外受风寒病,是脾阳虚且血瘀之人受风寒。

男,62岁,肝癌,刻诊:口干口苦,打嗝,胃痛按压舒服,多梦,右胁肋刺痛,干活后无力,眼睛白眼仁有细血丝,大便正常,小便黄,喝凉开水,脉为石寿堂之“刚脉”,咳嗽少痰

肝肾在下,欲救下先清上嘛,即绮石先生的“肾阴统于肺”,病人后来又说有肺结核病史,这就对了!肺结核之病机,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有过经典论述:“水亏,火炽,金伤”,当时未彻底治愈,至今依然见“刚脉”,刚脉主燥。

当时我讲《红炉点雪》时,许多人认为现在结肺结核病不多,学了没用。如此认识太肤浅且狭隘。

枳杏二陈汤打底,百部清金汤(三本同调之方)救肺,肺愈则能“朝百脉”而养肝,加三梭,莪术等,入络,桃仁。

枳杏二陈汤加百部清金汤加三棱莪术柴苓加挑仁。

三本二统论与升降大法合一。

我对五脏拉帮结伙,合力对付肝之邪气!

要用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伟大思想,即战略防御,战略僵持,战略反攻。

咱们刚学过五邪理论,是不是认为没啥用?可别这样认为哦,看其面色判断难治与易治。

五邪理论是经典之言。经典之言不信,而信凡夫俗子之言,犯糊涂了,学不好中医。

肝癌四年,化过疗,刻诊:口干口苦,打嗝,胃痛按压舒服,多梦,右胁肋刺痛,干活后无力,眼睛白眼仁有细血丝,大便正常,小便黄,喝凉开水,脉为石寿堂之“刚脉”

分析辨证如下:

1,舌下络脉赤,右胁肋刺痛,主血瘀。血中瘀滞用桃红。

2,口干口苦,打嗝,右胁肋痛,主胆胃气逆兼气滞,用柴芩温胆汤合金铃子散,

3,干咳少痰,苔裂纹,主燥,用麦冬,玄参,生地,桔梗,杏仁,宣降肺气,养肺阴,止咳。

5,苔厚主脾湿,脾阴为三阴之长,用茯苓,薏米,山药,扁豆,补脾气养脾阴使升脾,并达“土生万物”之目的,充养肝之正气抗邪。

方药如下:

桔梗6g,杏仁8g,制半夏10g,陈皮12g,茯苓15g,薏米10g,山药10g,扁豆10g,柴胡12g,黄芩10g,竹如10g,枳实10g,炙甘草6g,元胡10g,川楝子6g,桃仁10g,红花8g,玄参15g,生地8g,熟地8g,麦冬12g,郁金6g。

五剂,每日一剂,禁忌鱼等水产,辛辢食物。

总之,与五脏拉帮结伙,合力对付肝之邪气。

用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伟大思想,即战略防御,战略僵持,战略反攻。

用药平和,不干“毙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

最终必然是“六经为川,肠胃为海”,邪入阳明。

百部清金汤的核心是:麦冬,玄参,生地

毛爷爷说话,我言听计从,我当个“愚公”,移“肝癌山”。

肝自病了,他不工作,临时造个肝木,用“丁壬合化木”,肝想拿把,小样的,阻止不了中医人干事。

丁壬合化木,这是从河图以及太始天元册中来的。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

中医人读“毛选”,治病有正确的战略思维!

右路:咳嗽为肺气逆,打嗝为胃气逆,口苦为胆气道,右降全线失灵,浊阴从何处出呢?浊阴不降则治愈肝癌无望也。

之前,各种治肝癌之法无效,怎么还用,不去开拓呢?

《复习·学与用麻黄剂干货》

提要:由麻黄组成的方剂称为麻黄剂。学与用麻黄剂时,掌握了其中的道理则非常轻松!讲解其中的道理如下:

一,【基础知识】

1,学与用麻黄剂,首先要了解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是宣发与肃降。宣发是肺气向上、向外。肃降是肺气向下、向内。宣发与肃降要平衡,否则发生咳嗽,气喘。

2,三抝汤,组成:麻黄,杏仁,生甘草。功能:宣肺,平喘,止咳。主治:外感风寒,症见鼻塞头痛,咳嗽多痰,胸满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二,【讲麻黄剂】

体表受风寒侵袭而患风寒表证,当然要用麻黄来发汗解表,驱除风寒。

麻黄在发汗解表的同时又有宣发肺气的作用,只宣发肺气而不肃降肺气,则宣发与肃降失去平衡,又因肺以肃降为顺,故加杏仁肃降肺气,再加甘草补中气,这就是三抝汤。

《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意思是:阳气蒸发津液到达体表的液体,叫做汗。

若体内阳气不足则麻黄发不出来汗,风寒不能随汗出而解表失败。

故三拗汤加桂枝,桂枝与方中的甘草,辛甘化阳,使体内阳气足,一鼓则风寒去,如此则三抝汤变成了麻黄汤。

若肺胃有热,三拗汤加石膏,用石膏清肺胃之热,如此则三拗汤又变成了麻杏石甘汤。

若既体内阳气不足,又肺胃有热,则三拗汤加桂、石膏,由于脾胃是人体升降之枢,肺的宣发(升)与肃降(降)受制于脾胃,故加大枣升脾,生姜降胃,如此则三抝汤变成了大青龙汤。

古今录验续命汤证,是怎么回事?

人比较惨,既体内阳气不足,又肺胃有热,并且兼脾阳气虚与血瘀,于是用三抝汤加桂枝,石膏,再用干姜,人参补脾,还要去四物汤中,把其中的一组“动”药当归与川芎拿来加入方中。

干姜只温阳不补气,故用干姜,人参。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应该是补心阳。

脾阳虚,而脾主四肢,肺热则足痿,血瘀则四肢经脉不畅,这人还想四肢能动,别做梦了。

面对病例,我们开动“四诊”雷达扫描,这可比西医的有形仪器扫描厉害,一看就是这么回事,再对准存在的各部分问题之轻重,调续命汤各味药剂量,强调原方原量,值得商榷!

发不出来汗,大剂量用麻黄,又怕出事,于是再想办法煮“废”麻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春宏巜学与用麻黄剂之纯干货》
我的老师周凤翼 || 作者 刘伟
《解析•古今录验续命汤》肖春宏老师
伤寒杂病论之太阳病总结
小青龙汤治验二则
小青龙汤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它是一剂升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