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两汉四百年52

六十一、少年天子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一夜之间,突然成了天下第一人,手握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很难不陷入到一种豪情万丈的亢奋情绪中。

哪怕这个少年曾经受到过十多年的皇帝接班人专项训练,哪怕他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颖。

爷爷汉文帝当皇帝的时候不过二十三岁,但他在吕后手中胆战心惊的装了十几年的小白兔,高压的环境绝对能催促人早熟,少年时期长期装傻充愣让他养成了凡是不轻易表态的沉稳气质,又是以庶出旁支继承被群臣推上帝位,说起来继承天下的理由不够,还得加上各种谦卑敦厚的美德来控制局面,皇帝当得委实有点憋屈。

父亲汉景帝当皇帝的时候都三十一岁了,当太子时被腹黑的老爹各种反复PUA,所以登基以后,早早的就没了什么少年意气,好不容易打算搞一下帝国内部的管理,削一削桀骜的藩王们,立刻就遭遇内外联手施压,搞出一场七国之乱来,虽然最后平叛成功,但皇帝却被残酷的现实给教训老实了,身体也逐渐搞垮了,只好用力培养太子,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现在当上皇帝的刘彻比起祖父来,处境不知道好上多少倍,起码皇帝的宝座那是坐得相当稳固了,既没有爷爷当年外藩入继的兢兢业业,也没有父亲因为引发叛乱而背负的种种压力。

他从小在宠爱中长大,被保护得非常的好,又有了天下这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加持,那种天性里的骄傲不允许他就这样被传统牵着鼻子走,像父亲一样,被各种势力拖得壮志难酬。

但汉朝有以孝治天下的制度,从吕后起,太后、太皇太后一系的外戚就开始有资格分享最高权力。

尤其是当皇帝还年轻的时候,在强大的惯性力量支配下,往往帝国实际的控制人属于太皇太后,皇太后。

在刘彻这里,自然也不例外,每天都得向奶奶和母亲报告政务处理情况。

这在文帝、景帝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对于一生好强的皇帝来说,非常令人苦闷。

特别是历经三朝的窦太后,整个朝廷里都是窦家的亲信,皇帝但凡是想顺着自己心意来办点自作主张的事,立刻外朝种各种反对声浪潮水一样扑过来,朝臣们恭敬的面孔下藏着的种种小手段,把个年轻的皇帝架在半空中,竟然找不到一点着力的空间。

然而此时刘彻还没有自己父亲那样,有一个权谋诡谲手段高超的晁错帮忙。

卫绾是个极聪明善于自保的人,自然不肯学晁盖,最后成了满朝大臣愤怒所指的靶子,这位老师在丞相的位置上也不能说不尽责,但他的年纪已经大了,对事事想着往前冲的少年天子刘彻的并没有拿出一种热忱的支持。

皇帝苦于没有自己得力能用的人,于是下诏举“贤良方正能言直谏之士”。

这是汉家故事,汉文帝当年也是采取这种方式,在地方上提拔了大批官员,以此来平衡朝中的功臣势力。

对于新皇帝的这项举措,丞相卫绾当然也不好多做阻拦,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心,从来法家有一派玩权术的特别喜欢作惊人之举来迷惑皇帝,纵横家们野心勃勃,嘴炮全开,怕是特别投年轻气盛的皇帝的口味,于是特别提出在所举的贤良文学方正之中罢除法家和纵横家这两个学派的学者。

那么什么人在卫绾看来比较合适呢?当然是老成谨慎的儒家弟子更适合稳住小皇帝那浮躁的性子。

这种安排,倒真没有藏太多私心,但不幸同时得罪了皇帝和太皇太后。

在小皇帝看来,用人就要不拘一格,他少年人的心态,最厌恶拘束,偏偏卫绾不帮着自己施展抱负,还变着法子来拘着自己,不免心里不快。

在太皇太后,一向跟儒生们不对付,一看好家伙,老卫绾仗着小皇帝老师的身份,一上来就想引进大量儒生,这就是在跟自己作对。

这一对帝国最有权势的祖孙同时对卫绾有了不满,那么这个丞相的位置,很快就要保不住了。

但在罢黜丞相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年少的刘彻已经开始显示出自己高明的权术手腕,皇帝知道,卫绾的丞相之位是可去可留,想留,拿从汉文帝时起的君臣三代人的情谊去说动窦太后,老太太年纪大了,容易感念旧情,心一软,自然就下不了手。

但挡着皇帝控制外朝的还有一位御史大夫直不疑,这位把黄老之学用到骨子里的老臣子,是个道德水准无可挑剔的老好人,兼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是太皇太后很喜爱的大臣,他就好学个曹参陈平,偏偏又只学了个皮毛,天天搞“萧规曹随”的那一套,动辄就拿传统来向皇帝进行说教。

电视剧《汉武大帝》里说卫绾用的是苦肉计,用自己去丞相位,来成全刘彻,这未免太看不起大汉朝丞相的权威了,丞相是三公之首,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御史大夫有监督百官的权利不假,但这项权利要在狠人如晁错之流的手上,才有实权,否则就是皇权用来平衡的一种摆设罢了。

直不疑圆滑过了头,从水进化成了油,生怕得罪人,这种人哪里有本事揪着百官的错处颐指气使?这跟拥有独立行政权的丞相比起来,孰轻孰重?

无非就是小皇帝认为卫绾也是个阻碍,但就这样拿下去,有点吃亏,搭上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直不疑做添头,好跟自己的老祖母做权力的交换。

果然这个交易祖孙双方都很满意,太皇太后顺带要求自己的侄子,任性的窦婴继任丞相。

在刘彻当上皇帝当年的六月,在窦太后的同意下,外朝的重臣们进行了一番更替,太皇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窦婴当了丞相、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当上了太尉。

两位太后满意了以后,皇帝还选了一个深合自己心意的儒者赵绾当了御史大夫,这位新御史大夫,个性刚烈,有三分鲁莽,三分天真,是可以被皇帝当枪使的好材料。

刘彻另一位老师王臧当上了郎中令,这个职位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看起来位置不够显赫,实际权力颇重,可以说算是皇帝的一个心腹私人。

其实这两位都是当时一位大儒申公的徒弟,师兄弟假如能心机深沉一点,合作起来,倒真能约束百官,帮着少年天子干出一点大事来。

人们总以为先有尊崇儒学,再有重用儒生的道理。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你们是太小看汉武帝了。

黄老之学是当时的显学,推崇的人,都是那群既得利益者,功臣世家,外戚权贵们。

这些人都是先有权力格局里分蛋糕的人,蛋糕就那么大,都被人分光了,新皇帝来了,大家齐心合力的拿出无为而治当幌子,来压着皇帝张扬皇权的动作。

这时候当皇帝的就要另起炉灶,自己拿出一套班子来跟这帮人对着干,如果说黄老是显学,那么儒学就是被排挤的一方,偏偏孔夫子最擅长的是教育,所以天下的文人们,多入了儒家的门,受了儒家的教。

那么文化人里的多数人都是学儒的,少数人才是学黄老了,以少数人在意识形态上凌驾了多数人,做皇帝的,但凡会点平衡之术,就知道该提拔谁,打压谁了。

那些郁郁不得志,感觉自己常年受功臣们打压的儒生们一看,这小皇帝是要出来给自己说话,这不得一个个的都跟吃了兴奋剂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冒出头来给小皇帝出主意吗?

儒家里固然有卫绾这种谨慎老成的,但也不乏权术爱好者。

窦婴田蚡也都接受过儒家的教育,窦婴是个老天真,人心眼真不错,看到新皇帝对自己这么看重,上来就给了自己一直想要的丞相的位置,当然会设法支持皇帝按照自己的主张施政。

至于田蚡,这是皇帝的亲舅舅,皇帝的位置坐得越牢靠,当舅舅的权势自然越有保障,他能不向着小皇帝吗?

这两位本身就是外戚,参与权力蛋糕的分割是有大义名分在那里的,虽是希望小皇帝能坐稳位置,但却不会操之过急。

心急的是赵绾和王臧。

他们知道自己是为啥被皇帝看重,当下朝廷里的局势,你要说这两位看不懂,那是不可能的。

小皇帝日日要向东朝(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示政务,爱揽权的窦老太太经常对着政令各种挑剔,这当然会引发小皇帝的不快。

作为近臣的赵绾当然能看出小皇帝的心思,于是建议皇帝多多召集儒生,安插在朝中,形成力量以后,就可以对抗不听话的老臣们。

这自然是得到了小皇帝的同意,为了显示皇帝尊崇儒生,特地用了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这种极高规格和礼仪,征召赵绾的老师申公入朝。

当时申公已经八十岁了,以小皇帝的胃口,真会喜欢一个老头子吗?无非是千金市骨的计谋,用以吸引天下有才之士过来投效罢了。

这点小伎俩能瞒得过别人,哪里能瞒得过窦老太太,更何况她耳目遍布朝野,又是功臣们的利益代言人。

小皇帝搞得这场崇儒的把戏,到底意欲何为,老太太心里门清,祖孙俩的矛盾就此逐渐升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瓶中史话】大汉双星与汉匈战争(10)·建元元年这一年
汉武帝初期的改革尝试,失败了
两汉经学纵横谈
续十二 秦汉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性格和命运
汉武帝刘彻 :我就爱和皇家斗
换种方式讲西汉 67 | 窦太后之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