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医思维比较
作者:古晓今


使得我们在文化不自信

以至于中医的教育、科研反而都向西医看齐。


临床看病必须要以西医的检测报告来解释病理,

“阴阳五行”的逻辑被扣上传统落后的帽子


所有的中医理论都希望贴上西医科学的标签,跻身于科学的队伍。

只要贴上西医科学的标签,就成为自己疗效不佳的护身符,

再这么走下去,中医就真的没有路走了。

中医理论体系属于天地人大道之学,本身就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与西医认知人体生命活动完全不同。

西医才发展几十年,

我不瞎说,西医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你查一下麻醉药的发明时间,就知道西医发展不足九十年。


西医的理论体系是在自然科学的生物学、化学的基础上建构的。


生物和化学的知识体系只是发现了自然界的部分规律

被发现的这些规律是阶段性的、割裂的、碎片化的,根本很少有共性规律,有局限性不说且不具备通用性。


不少的生物学、化学发现的知识体系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不相符的

这也是西医与西药的理论不断被推翻重建的原因。


中医要想发展,必须回归经典,

而不是削足适履的向西医学习,让中医现代化,要知道承载中西医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气化结构”为的核心,

人的生命活动及其变化是

以天地为根,

以精气神以及四时阴阳为主线,

以气的阴阳流动变化为主导:

来说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骨肉筋脉、皮肤毛发以及营卫气血、九窍等等的性质、特点、分类。

天地之气的周流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体中气机的升降浮沉、脏器流转的规律、方向、特征就应该与之匹配。

人体内的气机变化是以气的阴阳为主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源自中医理论的警示
(7)用易学的思维思考中西医
中西医结合很重要,但应该用中医理论指导!
中医--推文模板
将身体交给自己打理
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