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白通汤方

白通汤

《伤寒论》

白通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伤寒论:314)白通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1]者死,微续[2]者生。

(伤寒论:315)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注释:

[1]脉暴出:谓脉搏陡然浮出,躁动无根。

[2]微续:指脉搏逐渐显现,跳动有力。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以散阴寒。

2.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少阴者,肾水也,若脉沉微,下利无热证者,乃少阴客寒,不能制肾水,故自利也。以附子为君,温经散寒;加干姜之辛热,温中益阳;加葱白之辛而通阳气也。以此三味之剂而治下利,若非内寒阴胜者,不可用也。

3.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白通者,姜、附性燥,肾之所苦,须藉葱白之润,以通于肾,故名。若夫《金匮》云:面赤者加葱白。则是葱白通上焦之阳,下交于肾;附子启下焦之阳,上承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上下交,水火济,利自止矣。按脉之生,原下起于肾,由肾而中归于胃,由胃而上出于心,由心而大会于肺,外出于经脉。三者能变通于上下,亦由是也。

【功效配伍】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本方是由四逆汤去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加葱白组成。方中去甘草甘缓之性,以防掣肘干姜、附子回阳之力,加葱白辛温上走,通被格于上之阳下潜于肾;附子温发下焦之阳上承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三味相合,破阴散寒,回阳救逆,宣通上下,交通阴阳。方名“白通”二字,白,指葱白;通,指通阳。

上三味药,水煮,去濘温服,一日二次。

白通加猪胆汁汤即白通汤加人猪胆汁、人尿组成。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加猪胆汁苦寒、人尿咸寒,意在反佐,引阳药入阴,使热药不被阴寒邪气所格拒,以利于白通汤发挥破阴回阳救逆之功。此外,猪胆汁、人尿属血肉有情之品,于此下利阴伤之时,尚有补津血、增阴液之效。

上五味药,水煮,去滓,温服,一日二次。人尿可用童便;“若无胆,亦可用”,盖指病情危笃,猪胆汁尚难寻觅者,亦可迅速加入人尿服之以救急。

【方证论治辨析】白通汤治少阴病,阳衰阴盛格阳于上证。症见下利,脉微,面色赤。或下利不止,四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

少阴病下利,脉微,即少阴虚寒下利,其特征为下利清谷。通脉四逆汤方后指出“面色赤者,加葱九茎”,据此测知,本证方中有葱,亦当有面色赤,乃阴寒格拒虚阳浮越于上,出现两颊嫩红,游移不定。本证属少阴阳衰阴盛,虚阳被格拒于上的戴阳证,故治以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若服白通汤后,不但下利未止,面赤不除,反见四肢厥逆加重,无脉,又出现干呕、心烦。其因有二:一是病重药轻,药不胜病;二是因少阴阳气大衰,阴寒内盛,脉气不通,故四肢厥逆加重,无脉;阴寒不仅格拒虚阳上浮,对热药亦拒而不受,以致出现干呕、心烦。此并非药不对证,仍可用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但须加人猪胆汁、人尿引阳入阴,以避免格拒再次发生。

服白通加猪胆汁汤后,若由无脉而突然出现浮大躁动之象,乃阴液枯竭,孤阳无依,浮越于外的危象,其预后不良;若脉由沉伏不至而缓缓出现,渐趋明显,且均匀和缓,乃阳气渐复,阴液未竭,阴寒渐退之象,其预后较好。

【用方思路】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少阴阴盛格阳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霍乱阳亡阴竭证,此二方均为急救回阳之方,但均加入苦寒的猪胆汁,尤引人注目。对此用药除苦寒反佐,消除阴阳格拒的认识外,不能排除“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根之理,盖用温阳刚燥之剂,佐以苦寒阴柔之剂,在于调和、平衡、交通阴阳尔。这种用法非同寻常,别具一格,值得进一步深思。本方临床用于治疗休克、雷诺综合征、咽峡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疾病。

【医案举例】

(1)吴佩衡医案:杨某,男,31岁。1923年3月,病已20日,始因微感风寒,身热头痛,连进某医方药10余剂,每剂皆以苦寒凉下并重加犀角、羚羊角、黄连等,愈进愈剧,犹不自反,殆至危在旦夕,始延吴诊视。斯时病者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身热似火,渴喜滚烫水饮,小便短赤,大便数日未解,食物不进,脉浮虚欲散。此乃风寒误治之变证,外虽呈一派热象,是为假热,内则寒冷已极,是为真寒。设若确系阳证,内热熏蒸,应见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滚饮乎?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元阳有将脱之兆。苦寒凉下不可再服,惟有大剂回阳收纳,或可挽回生机。病象如此,甚为危笃,急宜破阴回阳,收敛浮越,拟白通汤加上肉桂主之。处方:附子60g(开水先煮透),干姜60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人),葱白4茎。

拟方之后,病家畏惧姜、附,是晚无人主持,未敢煎服。次晨又急来延诊,吴仍执前方不变,并告以先用肉桂泡水试服之,若能耐受,则照方煎服,舍此别无良法。病家乃以上肉桂水与服之,服后旋即呕吐涎痰碗许,人事稍清,自云心内爽快,遂进上方。服1剂,病情有减,即出现恶寒肢冷之象。午后再诊,身热约退一二,已不作烦躁谵语之状,且得人寐片刻,乃以四逆汤加上肉桂主之。处方:附片100g(开水先煮透),干姜36g,甘草12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人)。服后身热退去四五,脉象稍有神,小便色赤而长,能略进稀粥。再剂则热退七八,大便始通,色黑而硬。惟咳嗽多痰,痰中带有血色。病家另延数医诊视,皆云热证,出方总不离苦寒凉下之法。由于先前所误之鉴,又未敢轻试。其后因病者吃梨1个,当晚忽然发狂打人,身热大作,如有前状,又急邀吴诊治,始言吃梨之事。视之,舌白苔滑,仍喜滚饮。此阳神尚虚,阴寒未净,急需扶阳犹恐不及,反与滋阴清凉之水果,又增里寒,病遂加重。即告以禁食生酸水果冷物及清凉苦寒之药为幸。仍主以大剂回阳祛寒之剂治之。照第2方加倍分量,并加茯苓30g、半夏16g、北细辛4g,早晚各服1剂,共连服6剂。3日后再诊,身热已不作,咳嗽已止,饮食增加,小便淡黄而长,大便转黄而溏。又照方去半夏、细辛,加砂仁、白术、黄芪,每日1剂,连进10余剂诸病俱愈,其后体健胜于前。[黄文东.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1.]

(2)谢映庐医案:傅德生,喜饮,衣食弗给,时值暑月,吐泻交作,大汗如洗,口渴饮水,四肢厥冷,尚能匍匐来寓求治。余见而骇之,忙与附桂理中丸一两,更与附桂理中汤一剂,俱呕不纳。又托人求诊,见其吐泻汗厥恶症未减,余益骇之。尤可畏者,六脉全无,四肢冰冷,扪之寒彻指骨,顷刻间肌肉大夺,指掌尤甚。急以回阳火烨之,诸逆幸挽,始获斟酌处方,以大剂附子理中汤加益智,又呕而不纳。因思胃者,肾之关也,寒邪直入,舍此大热之药,将安求乎?复悟肾胃之关,一脏一腑,寒邪斩关直入,与少阴肾寒之气,滔天莫制,大热之药,势必拒格。夫理中者,理太阴也,与少阴各别。原仲景治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之症,格药不人者,有反佐通阳之法。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按法煎进,下咽乃受。渐喜脉微续出,阴浊潜消,阳光复辟,九死一生之症,赖以生全。[谢映庐.谢映庐医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3.]

3:俞长荣医案

雷某,男,20岁。素常晨间入河捕鱼。一日偶感风寒,微觉不适,自恃体健不以为意,仍涉水捕鱼。回家时突发寒战,四肢逆冷,腹痛自利,口干舌燥。先请某医治疗。

某医认为阴寒证,又虑口千舌燥,未敢断定,建议请我会诊。诊见患者恶寒路卧,但欲寐,偶醒即呼口燥,索饮热茶,脉沉微,尺部更弱。曰:此少阴阴盛阳越证,急须人参四逆加葱白救治。凡全身虚寒,表现有恶寒、路卧、手足逆冷、自利、脉微细、但欲寐等证候时,都属少阴证。病者目前所呈现症状与上述相符。少阴证为何不用四逆汤而用人参四逆加葱白(即白通汤加味)?其关键正是口干舌燥。因本证阴寒内盛,津液大亏(因自利),孤阳无依而上越,所以口虽燥而喜热饮。故用干姜、附子、炙草扶阳温中散寒,加人参救津液,并须借葱白之辛温直通阳气。遂处方:炮附子12克,姜9克,炙甘草6克,横纹潞30克,葱白3茎,水煎分两次服。服后利止,手足转温,诸症均愈。

4:范中林医案

某患者,头痛反复发作6年之久,发作时头暴痛如裂,不敢睁眼,心烦,气短,四肢厥冷,面色萎白,舌质淡暗,边缘有明显齿痕,苔灰白薄润,脉沉微。治疗用白通汤原方,服药4剂后,头痛减轻,精神好转,续四逆汤合理中汤加味配丸药调治而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通加猪胆汁汤经典医案、方论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白通汤及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113——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葱白干姜附子汤
吴佩衡之《伤寒论讲义》少阴病部分选编|各家经方
【笔记】论“引火归原”(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