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世家谱》:“诗礼传家”的“天下第一家”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在中国,有一个大家族,绵延传承了2500年,这就是孔氏家族。

司马迁作在《史记》中将孔子列为“世家',后来,在孔子第64代孙也是《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提议下,正式将《孔子家谱》更名为《孔子世家谱》。

最近一次续修的《孔子世家谱》,以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纂辑之广被誉为“存世谱牒之冠”。


诗礼传家

作为“天下第一家”,孔家以“诗礼传家”

“诗礼传家”的家风,在孔子的子孙后代中坚持与传承,护佑着孔氏家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绵延并不断发展壮大。

孔垂长是孔子第79代嫡长孙,他在采访中向记者讲述了“诗礼传家”家风对他产生的影响。

孔垂长的爷爷孔德成,是最后一任“衍圣公”这是孔子家族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

民国版的《孔子世家谱》,就是孔德成在十岁时主持编修的。迁至宝岛后,他在台湾大学研究三礼和金文,任教五十年直至终老,是两岸公认的礼学大家。

▲青年孔德成

在孔垂长的印象中,爷爷是一个慈祥可敬的长辈,爷爷和父亲对他的身教更多于言传。虽然爷爷接受现代的生活方式,喜欢喝咖啡、抽烟斗。但同时,他一直教育孔垂长,传统的精华不能丢,诗礼的家风不能断。

“记得家里来客人时,爷爷总是让我们都要彬彬有礼地问候客人,而且不论对方什么身份,爷爷都要送客人到门外;我长大后,爷爷还专门给我写下了‘忠信笃敬’四字让我作为座右铭。”孔垂长说。

▲孔德成抱着出生不到两个月的曾孙孔佑

孔垂长虽是遗腹子,但他出生后就接受了严谨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在曲阜时,由一代大儒庄侅兰为私人教师,抗战期间又在重庆由同盟会创始人之一丁惟汾亲自教授《毛诗》及声韵学。

2008年,孔垂长的爷爷去世。

2009年9月,孔子诞辰2560年之际,孔垂长在台湾正式接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一职。他辞去了外界工作,全职投入儒学和中华文化的推广。

同时,在山东曲阜孔庙,第五版《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颁谱庆祝大典举行。第五版《孔子世家谱》历经十年,耗资千万,共80册。新谱总人数达200万,打破了以往只收男不收女限制,还把范围扩大到了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孔子后裔。

“《孔子世家谱》,它不仅仅记载了我们孔氏家族的文化和血脉的传承历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儒家文化绵延起伏的发展历程。”孔垂长说。

这些年来,孔垂长不仅以“诗礼传家”的家风来培养和教育他的一双子女,也通过公益活动用心于教育和礼乐事业。

他每年都到大陆参与一些弘扬孔子文化的活动,特别是近五、六年来,每当清明节,他都会回到曲阜,在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中担任主祭官,并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孔子后裔在孔林祭祖。

孔垂长说:“我以至圣孔子基金会以平台,组织和参与了很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特别是着力于以新式儒家礼乐让青年一代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自信。我知道这不仅是孔门诗礼传家的家风赋予我的家族职责,也是作为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对弘扬孔子文化事业所应担当的历史使命。”


孔氏家风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其核心就是关于做人的学问,孔子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终生使命。

他教化弟子,引导着弟子和社会上所有人成为仁人君子。与此同时,他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教育更是倍加重视,这才有了孔氏家风。

孔子

《论语》中记载了一个先祖孔子与二世祖孔鲤的经典故事:

孔子一个人站在庭院里,二世祖从身边匆匆走过,被孔子叫住,孔子问道:“你学《诗》了没有?”二世祖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二世祖就听话地回去学《诗经》。

另一天,孔子在院子里又叫住从院子里匆匆经过的二世祖,问道:“学《礼》了没有?”“没有。”孔子就教育道:“不学《礼》,无以立。”二世祖就回去学《礼记》去了。

▲孔庙诗礼堂

这就是孔氏家族历史上著名的“诗礼庭训”。经过了两千多年的传承,经过历代先辈的践行和发展,形成了孔氏家族“诗礼传家”的家风。

今天,矗立在孔庙承圣门内的“诗礼堂”就是对当年这个画面的见证。

诗和礼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两种修养。

诗,在孔子的时代不仅仅指《诗经》这个经典,它更指一种“诗教”。《礼记》中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可见,诗教,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温柔敦厚的气质,让人性情温和,心地宽厚——这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诗的教育,你的心就能与他人、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你的精神世界就不会封闭,会同情他人、关心社会,爱心就在你的心里播下种子,这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什么是“礼”呢?从人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说,就是内在守规矩,外在讲礼仪。

守规矩是对人的内在要求,讲礼仪是对人的外在要求。这个规矩,从家庭到国家是一脉相承的,在家庭里叫“家规”;到了社会上叫“秩序”;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就叫“法律”。

讲礼仪,就是待人接物时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做到张弛有致,拿捏有度,不让别人感觉不舒服。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君子,就是内在有爱心,外在懂礼仪,能够协调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让生命畅达。

▲孔庙

孔氏家族的变迁

孔氏家族,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庞大家族,衍圣公是嫡系后裔在家族中是大宗,其余则为小宗。

他们非常注重纂修家谱,家谱有合谱和流寓各地的孔氏子孙撰修的支谱。孔谱,在我国历史上是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的族谱,一千多年来谱系不乱。

宋以前的孔氏家谱只收录直系长孙,北宋始合族修谱,支庶兼采,历经元、明、清和民国,沿修不辍

民国十七年,孔氏倡修合族大谱,几经筹备,于民国十九年在孔庙开馆,正式进行。

全谱成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由孔德成任总裁,参加工作人员60余人,历时7年而成。开始时在孔庙举行仪式,陈奉告文牲醴,恭行祭告,并由族长宣读誓词。谱成,再次举行了告祭仪式。

根据这部家谱,凡属孔裔不论散居何地,只要能查考的,一律载明属于何户何支,编排得有条不紊,清晰明确。所以凡今存60岁以上的孔裔,都能在谱中查到自己的名字,并可依序上溯到每一位祖先,直至孔子。

近年来,孔氏后裔发起了历史上第五次大的家谱续修,此谱于1996年发起,历经10余年,共搜集140多万孔子后裔资料,再合民国谱所录后裔,新谱的总人数约计达200万,约计2000余万字。

▲《孔子世家谱》


新谱本着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国籍的原则,特别是将女性收入谱中,打破了只收男性的惯例,彰显了孔氏族谱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进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的目的。


为了使子孙后代长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条理,孔氏宗族有一套严格的规范条例,其中一条就是不能随意取名。

据说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直到明朝朱元璋赐字给孔家后,取名必须遵循行辈排序才成为较严格的孔氏规范。因为是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也纷纷效仿这种取名字的方法。

如今,孔氏家族取名的行辈字已经到了第一百零五代。


家谱故事

历史上,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大肆破坏儒家文化,孔氏家族文化传承还曾遭遇了一个危机。

“鲁壁藏书”便是孔氏家族文化传承,乃至是儒家文化传承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在孔子第九代嫡孙孔鲋的时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孔鲋就把孔子精心整理编纂过的儒家经典藏到自己家房子的夹墙中,保护了重要的儒家经典。而他藏在夹墙中的儒家经典在汉朝被人发现,成为后世“古文经学”兴起的重要依据。

孔家嫡系一脉虽然受历代朝廷恩宠,但也曾面临过血脉断绝的危险境地,家谱上记载了第四十三代嫡长子孔仁玉的事迹。

孔末,本名刘末,原本是孔庙的洒扫户,后被赐姓孔。家谱记载,在唐代末期那个动荡时期,孔末起了谋逆夺位之心,他伙同暴徒将生活在曲阜的孔氏直系杀戮几尽,然后又追杀孔子四十二代嫡长孙孔光嗣后,霸占了家产,窃取了爵位,这就是著名的“刘末乱孔”事件。

孔仁玉像

当时孔光嗣有一幼子孔仁玉,刚九个月,随母亲张氏到城北张阳里的外祖父母家中避难。孔末又追杀至张阳里。孔仁玉的外祖母张姥姥,交出的是自己不足周岁的幼孙,保护了孔仁玉,重演了一幕“赵氏孤儿”的壮举,保存了孔氏直系血脉。

到孔仁玉长大后,朝廷在经过一番调查核实后,诛杀了孔末,恢复了孔仁玉的身份,孔氏血海深仇才得以昭雪。孔仁玉复兴了孔氏家族,被其子孙后代尊称为“中兴祖”。


在家谱里,也有关于践行诗礼家风的事件记录。比如在明朝洪武十四年,衍圣公孔希学病逝,朱元璋要求其子五十七代嫡孙孔讷袭爵,但以在服孝期间为由婉拒。三年后服孝期满,孔讷正式。也是在这个时期,朱元璋正式以一品礼对待衍圣公。

END

宋代时,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

明时,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

明清,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有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

一部完整的家谱,记载着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最基本的内容。人们可以通过修谱、建谱来追根溯源,寻祖问宗。

家谱历来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重新接续家谱,也是倡导传承家风,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监制 | 项   飞
制片人| 石 岩
主编 | 李   姌
责编 | 桂姝蕾
记者 | 李雪荣
编辑 | 桂姝蕾
运营 | 邓   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抢救孔子家谱
【时评】导之以礼 先之以诗书
孔氏家风的理念与价值 胡亚军
孔氏家族:特殊的耕读传家,绵延了二千五百年
世界最长家谱《孔子世家谱》近期启用数字化系统
孔子世家谱续修实现常态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