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回依奇克里克

三月中旬的成都已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春意盎然,而北方的库尔勒却是春寒料峭、微风寒意、冰河融化。


2019.3.11日从成都回新疆库尔勒办事,抽空再回故乡👀依奇克里克油矿。手机随拍片片纪录美好,碎片文字记录感慨,分享感动与喜悦!

三月中旬的成都住宅小区。

三月中旬的库尔勒孔雀公园

2019.3.12(周二)初春,离开43年后再回故乡~依奇克里克油矿,脑海里浮现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景,当年青春少年现已步入花甲老人。


故乡,那是游子心底奔涌而出的情怀。故乡赋予他们以生命,成为成长的起点; 离别又使他们放飞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人生的梦想。而距离产生了美的故乡情。


依奇克里克这个山沟,总能给曾生活工作过的人带去一些无法抹去的思绪,永难忘怀。走在自己成长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那山石水草、铁桥冰河,平凡无奇,却是儿时幸福的玩具; 那残垣断壁、东西高点、健人沟、依矿1号井、迪西1井,都是烙印难忘。这魂牵梦绕的依奇克里克油矿👀我又回来了!


早10点从库尔勒出发,沿库~库高速行驶到轮台西驶出高速,中石油加油站⛽️加油,加油站前行约150m,有家餐馆,老板是新疆侨眷,奥斯曼江·麦合木提开和妻子俩人开的饭馆,拉面味道不错👍。吃完午饭继续驶向依矿。


迪那气田发现后,塔里木油田修建了这条油区公路,仅限油田车辆通行,不然车子要从库车牙哈装车站驶入河床,路程、时间会增加很多。


库尔勒~依奇克里克油矿,全程约280km驾车需要近6h时间。

公路两侧全是泥山,沟壑林立,油田道路用几十座水泥桥梁连接起油田道路。

驶过公路桥后停车,向下看过,沟深林立,沟底狭窄……,当短时间降雨量大时,这地形瞬间会形成洪水,形成泥石流翻滚时,一定是非常壮观,也非常危险。




行驶在迪那作业区的油田公路约30分钟,看见这座大桥就驶出油田公路,然后沿大桥下的河床沙石路继续前行。


家,是最熟悉的名词,

路,是最熟知的线图,

家与路紧紧地相连,

演绎着许多故事,

一幕又一幕。

随拍河床一侧的地形地貌

远望→形似古城堡🏰

随拍河床一侧的地形地貌

行驶在河床上有洪水泛滥啊👀,

担心前行的道路能否通行😂?

继续前行→原来是春暖造成冰雪融化形成的洪水……🤗

依矿的河床沙石路

有一条路

也许你几年或十几年只走一次

但是却再熟悉不过

有一条路

也许不比城市的热闹繁华

但却从不寂寞

这是一条承载着思念的路

这是一条承载着期盼的路

回家的路漫漫,几多艰险

但我们却都归心似箭

因为路的那头

有我们的青春和理想

有我们的情怀和温暖……

回家的路上,一定是坚定的。

回家的路上,是充满温暖的。

回家的路上,是童年的记忆!👍

物址小档案:

依奇克里克油矿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大涝坝区域。1958年开始钻探依奇克里克构造,当年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是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第一个油田,也是塔里木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物址小档案:

1987年,依奇克里克成为中国第一个废弃的整装油田开发基地。沉寂20余年后,依奇克里克重获新生。2011年12月,距其不到2000米的迪西1井以氮气钻井在侏罗系阿合组获得重大发现,标志着塔里木油田重上依奇克里克并取得重大突破。

进入这个崖口,眼前就看到了依奇克里克🤗😁

依奇克里克只是一座荒芜的油城和东西高点片区废弃的油井,默默地藏身于天山南麓一条不知名的山沟。


但我知道,它是新疆最早的油田,从五十年代中期到“文革”结束,它聚集过7000石油健儿,最多时达到上万人。它是一所严酷的学校,培育了第一代新疆的石油人,教会他们从地幔深处钻油,锻造其钢铁般的筋骨,磨炼与恶劣环境周旋的能力。人们都说,没有依奇克里克,就没有今天准噶尔和塔里木的广大油田。

从依奇克里克走出去的人,遍布全疆,有的还远走长庆、胜利、辽河、濮阳、大庆。它的出名,还因为它的北面有“健人沟”,南面有新兴的“依南油井”——新疆石油人的秘密好像全在这儿了。

依奇克里克油田作为南疆第一个发现并正式投入开发的油田,确认了库车山前有丰富油藏的事实,鼓舞了广大在南疆石油工作者的士气,也对20世纪60∼70年代南疆的生产建设和石油勘探的展开做出了应有贡献。

它不仅是打开南疆地下石油宝库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也是南疆后来石油勘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块基石。

1959∼1987年,依奇克里克油田累计生产原油95.79万吨,共打井291口,最高年投产井数为1975年的196口,最高年产原油8.62万吨。

图为照璧山。

在照壁山下,照片上这井口,是我们公司2013年完成的迪西1井,在深层获工业气流,可喜可贺!


难忘的是在2012年搬安作业中发生“5.13”起重伤害事故,血的教训→印象深刻啊!

岁月

我寻找着,

不停地在寻找着,

在山崖的石块中,

在戈壁的草丛里,

在弯曲的山路间,

在废弃的遗址上,

在残垣的断壁里,

在发黄的相册中。

执着的寻找着,

可我怎就找不着你呢?

逝去的岁月,

你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在故乡的河滩中,

寻找儿时的脚印,

我在校园的遗址上,

寻找青春的梦想,

我在饱经沧桑的容颜里,

寻找少年的万丈豪情。

我儿时的伙伴、发小,

你们是否还记得这些住事……

看见了吗?那就是依奇克里克(废弃)油矿。

依奇克里东偏南方向的地台上,仍有塔里木油田布署的一口井正在钻井作业。

转过弯就到了→依奇克里克油矿

设在西大坡进入依矿的原检查站已撤销,可直接进入废弃的矿区遗址。

森林林场检查站,隶属库车县天山国有林管理局管理。设在依矿沙石路的北端,要登记身份证方能进入。

森林林场检查站职责是保护森林,防盗猎,是从山里迁移到现在的位置。

穿越河床的道路已被洪水冲毁,向北绕行后方可到达,东高点401区块。

这是2017年10月开钻的YQ401-1J井,完站井深800米,由塔里木二勘公司30504队承钻。

井口2018.2.23日封井。

这是2017年12月开钻的第二口井,YQ401井,完钻井深800米,还是由塔里木二勘公司30504钻井队承钻。

两口井相距约2km。施工后的井场干净整洁,恢复原貌。

我们在井口留个影。麻荣华,依矿2口检查井都是他带队伍完成的钻探任务👍。

继续前行到健人沟。

简易山路两边的地貌,很像甘肃张掖市七彩丹霞地貌群……等待着未来的开发!

山崖上滚落下的大岩石挡住了道路,我们下车后移动岩石块后方能通过。

七彩丹霞地貌

远覌一背斜构造

七彩丹霞地貌群👍

拍照时的天气不大理想,这个位置我认为可与张液市的七彩丹霞地貌媲美!只是木有名气。

从第二口井沿简易山路行驶约13km就到了健人沟。

由于环境保护要求,东西高点的新老井全部封闭,禁止开发,简易路无人维护,以后再进来道路是不通的!

健人沟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两个人——戴健和李越人。


戴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个教师家庭,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专业,最初被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工作。因为是女同志,组织上分配她在大队当秘书。这位好强、不甘寂寞的姑娘说:“我是学地质的,要跑野外。”戴健主动请缨,要求调到野外地质队工作,成为石油地质勘探队女队长。

1958年8月18日,戴健带着李越人和张怡荣两名队友,在依奇克里克深山里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山里气候多变,中午时分突然下起了雨。张怡荣猛一回头,喊道:“水来了,队长。”戴健一看,一股浊黄的水顺山沟流泻,来势汹汹。一会儿,水就没到了膝盖,他们没在意继续工作。直到水深已经齐腰,他们才发现,沟两侧都是陡峭的崖壁。

李越人在前,戴健在后,中间夹着张怡荣,艰难地顺水而行。他们发现一块高出水面的大石头后,费了好大劲靠上石头,爬上去。此时,大石头仿佛汪洋中的一个孤岛。

雨不停,水暴涨,山洪声淹没了一切,石头也被淹没了。这时他们决定向左边的一个高地转移。戴健把水壶、地质锤扔掉,将图纸揣在怀里,准备去探路。李越人说:“我会游泳,我去。”李越人一下水,顿时被湍急的洪流吞没了。戴健急忙去救李越人,结果也被洪水冲走了。张怡荣不会游泳,死死地抱着石头,呛了很多水,满身满头淤泥,失去了知觉。待她清醒过来时,山洪己渐渐退去。

几天后,戴健和李越人的遗体被找到时,已经血肉模糊。戴健手里紧紧攥着勘探资料包,下葬时,手指掰都掰不开。牺牲时,戴健年仅23岁,李越人年仅19岁。同一天,在别处遇难的还有李乃君,杨秀龙,周正淦。

当年9月,塔里木矿务局党委授予戴健等人“革命烈士”称号,命名戴健、李越人牺牲的山沟为“健人沟”。戴健和李越人牺牲两个月后,依奇克里克第一口井喷出了工业油流。这是对逝者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塔里木油田纪念性物址之一。

→健人沟墓碑旧址,纪念新中国第一批为祖国石油工业献身的地质工作者,戴健、李越人、扬秀龙、李乃君、周正淦。1958.9月塔里木矿务局党委授予戴健等人'革命烈士'称号。

原井口已封井

渗漏出的油水

由长城钻探公司井下作业公司,D08290队实施老井永久封闭

老井封井后的井口,有钢板铭牌。

从健人沟再向采油三队还有约7km,但山路已被洪水冲断了。只能折返返回依矿。

健人沟景色

健人沟周边景色

返回依矿

三月中旬山里的冰雪尚未融化。

俯瞰401区采油一队

塔里木油田纪念性物址在依奇克里克之二


→依奇克里克1号井旧址,位于依矿构造东高点上,井深468米,1958.10.9日获工业油流,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第一个油田。


1958年9月23日,依奇克里克1号井开钻,由新疆石油管理局1436钻井队承钻,队长熊永和,瑞典B3钻机。

1958年10月9日,是个值得深深铭刻于新疆石油乃至中国石油工业史的重要日子。依奇克里克1号井在钻至468米时喷出工业性油流,依1井用它激情飞扬的油龙宣告南疆第一个油田的发现和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零"的突破。

从东河床远望照壁山

前方依然屹立的纪念碑,见证了依奇克里克曾经忙碌、热闹的石油会战场面。

置身其中身心震撼,触动心灵。敬仰石油先辈那种“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 ,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精神。

初春乍寒回故居,沙枣树下忆往惜,

此时他处皆寂静,家乡依矿难忘怀。

……

父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创业为祖国寻找石油,实现着他们的理想,我们在这山沟沟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也早已把依奇克里克当做自己的故乡了。


挥不去的是记忆, 留不住的是年华, 

拎不起的是失落, 放不下的是情感……

我们家这幢平房共住五家,依次为: 苏雪江家,陈梅英家,我家,贺克生家,陈巧平家。

对面房子依次为:李林家、罗高峰家、韩霞家、胡小燕家、维吾尔民族家。

图片为家门口的沙枣树。

这棵生命力顽强的沙枣树,述说着它的沧桑和孤独,见证了依奇克里克的历史变迁。


当年挖的菜窖,用来存储家庭冬季蔬菜“老三样”,土豆、大白菜、萝卜。

故居前留影 

断壁残垣见证了石油城曾经的辉煌,高耸的井架又燃起依奇克里克新的希望。


2019.9.13日,发小、同学建军又和朋友们去了依奇克里克,专程到我家去看了这棵沙枣树。感觉树干又粗犷, 生机盎然,与我3月初春季节两个景色,都很美👍。


上树照相不稚哦,他说:上树有亲切感😁👌。

一座座纪念碑,搭起后辈向上攀登的阶梯。你离去的一曲曲挽歌,已化作上产的号角,激励依矿人在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你矗立在依奇克里克的墓碑,已幻化成精神的罗盘,指引我们在时间的沙暴中找准前进的方向。


今天,你可以安息,就在你魂牵的塔里木,滚滚蓝金从此奔流东去,穿行万里温暖神州大地;今天,你可以安息,就在你梦萦的依矿区域,巍巍钻塔直指地下千米,舞动油龙强壮石油工业;今天,你可以安息,就在你挂念的库车山前构造,已经成为油气富集带……

所有这一切,都凝结着你的石油魂,并让我们坚信,绵延不绝的石油梦就是为你铸造的纪念碑,豪情万丈的石油情就是为你撰写的墓志铭。

返回库尔勒→路途休息

晚餐后合影

新疆主食主要是面食,揪片子汤面烩面在新疆比较常见的一种汤面,也有叫片汤面,搭配牛肉或羊肉蔬菜做的汤面,吃一碗感觉浑身暖暖的,最适合冬季食用。

梨城新疆印象饭馆的汤面值得推荐👍

老友相会留影

抓饭,是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饭食,多净手掇食,故汉语称为“抓饭”。抓饭营养丰富,具有食补的功效,是维吾尔民族过节、待客的必备食品之一。因为最初是用手抓食的,故得此名。



梨城四中对面盛添抓饭 烤包子值得推荐👍

俯瞰孔雀公园

新疆的美食拉面、烤肉、丸子汤、馕……不说了,真的很好吃啊😊,关键是还有情同手足的同事、同学、朋友、兄弟姐妹们,有空就常回来看看!

美篇:完成于2019.3.15

            补充于2019.9.20

感谢  黄凡同学对此篇文字审核。

谢谢  关注、点赞、鼓励、转发分享!

依矿最新消息补充:


陈国银微信:2019.7.12日,我们去501,也就是西高点,一共75口井,有的井在山顶上路已冲坏,只有途步上,普查的人很辛苦,新房子是华油公司盖的,他们进行了二次开采,抽油机大部分是他们的,油管、汽车、皮卡车、营房都遗弃了,还要搞两天。再去401区块,时间都担误到路上了。

这个是油二代老石油工人陈国银,他现在是司机,为深采队值班,每天跑依矿旧址,自发的行动,完成了塔里木油田➡️依矿两个纪念性物址的清理、描碑工作,缅怀先烈,真的是好样的,为他点赞!👍

安度晚年在深山,心系亲人思家乡……

当年依矿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石油人→陈国银➡️好样的👍👍👍

依奇克里克油矿全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10年来最大发现 中石油宣布塔里木盆地发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
?地震井勘测稀土矿
中国石油最深水平井完钻
2014年中国十大油田排名 胜利油田第三名
老照片:玉门油田1956年,新中国首个石油基地
【图文】走进塔里木 感知中石油(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