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藻类防治入门,不收会后悔!

戳上面的水族圈关注我们哦!

CO2:这个大家肯定没问题的啦,二氧化碳嘛!

NH4:简单来说就是氮肥

美女初养成,你会怎么选?
广告

NO3:三氧化氮,直白点说就是硝酸盐

PO4: 磷酸盐——水体中藻类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引起藻类疯长

磷酸和硝酸过去以来背负著暴藻的罪名,但实际上磷酸和硝酸只是植物在成长时所需的营养,真正的暴藻“引诱”物质其实另有其他凶手,尤其是 NH4......

根据 Tom Barr 表示:

许多藻类孢子的诱发(induce)需要 NH4, 造成藻类萌芽的 NH4 浓度, 称为诱发点(inducement point)(在台湾可能要称为“暴藻点”才比较浅显易懂), 但是暴藻点的 NH4 浓度,暴露时间,以及每一种藻类的需求,目前还不清楚。不过根据 Tom Barr 的说法,暴露时间在 30 小时内一般是不会暴藻的,这也说明了有些人使用 NH4 为氮肥且配合每日换水而不暴藻的原因。而一但成熟的(adult)藻类出现,也会吸收NO3和PO4,而且才不管什么 pH 值和光照强度的。

为此我也很疑惑,为何美国还是建议我们NO3和PO4照样添加的? 我直接询问EI的原作者 Tom Barr,他的答案是:成熟的藻类活不久, 但每一种不太一样, 但只要水中还是有NH4, 就会不断诱发新的藻类出现。

展开剩余94%

这也是为何造对抗藻类时,专家们总是说要大换水,清理底砂,还要有耐心。 底砂是NH4来源的大温床, 凡举残饵,腐尸,落叶与排泄物到了底床都得靠硝化细菌来作用。 根据一些学术界的研究, 水草对于NH4的吸收有百分之70是从水中,而非根部, 而水草对NH4的吸收,水中茎叶吸收的速度是根部的70至80倍, 此外NH4在底床中过高,更会毒害水草根部(肥伤)。这是为何翻动底床很容易造成暴藻(NH4渗出),也是为何专家们不鼓励养太多鱼, 也很鼓励在换水时把底砂吸干净。

除此以外, 各种细菌最先所分解出来的有基氮,有机碳和有机磷, 水草都不爱吸收, 但有些藻类却可以! 这也是为何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上, 总觉得磷酸和硝酸会暴藻, 殊不知无机的磷酸和硝酸是硝化细菌在一连串作用后的末期产物, 而非引发暴藻的最初产物。

而各种藻类诱发的原因也不太相同,也就是并非 NH4 引爆了所有种类的藻类出现,美国草友 Christine Bennett 所整理目前美国水草界认为各种藻类诱发的原因:

各种藻类诱发的原因

针对有越来越多的草友投入天然水草缸的行列,在基本设置完成以后,水草的成长看来大致不必太担心,但对于藻类的防治又是另一个话题,我想借此提醒大家一下.如果草友还有印象的话,

我在谈 NPK 自配肥料时,提到了 Tom Barr 认为底床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因此底床和过滤器必须经常的清理.

但在天然水草缸中,我们却视底床为水草营养的来源的工厂或仓库,有一种在与狼共舞或与虎谋皮的感觉.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天然水草缸也遭遇藻类的问题,反而我在玩 Tom Barr 的理论和方法时,很容易就做到没藻类的境界.

但我还是要强调的,藻类的诱发反映了水质的状况,并不是万恶的深渊.

各种藻类有其诱发的条件,或许未来对于藻类的诱发,又会有新的发现和看法,但现在至少不会把 NO3 和 PO4 当成代罪羔羊.

以我老婆娘家目前天然水草缸的经验来看,曾经出现了丝藻和黑毛藻,但都是短暂出现就消失的.很多草有所厌恶和害怕的黑毛藻,在天然水草缸的低 CO2 环境中,反而不容易作怪.

在我老婆娘家的天然水草缸中,绿斑藻先前也是有的,但目前看来已经日渐消失了,可能是不常换水加上 PO4 浓度的累积所致.

但鹿角藻则是较优势的藻类,而且日前又爆发了绿水.这两个藻类,目前看来都与 NH4 很有关联.

在天然水草缸中,底床是个相当缺氧的环境,细菌分解有机物质以后,产生了 NH4,但未必有机会继续氧化成 NO2 和 NO3,一旦在修剪水草过程当中,加速了底床中的 NH4 扩散至水体中,爆藻的机会就跟着增加了.

非遵循 Tom Barr 的建议:在修剪水草时必须配合换水.那么在天然水草缸中,要如何防范爆藻.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可以用以下的做法:

1.使用浮水性的植物. 浮水性植物的根部可以快速吸收水中的养分(NH4),美国的草友报告对于防治绿水相当的有用,不过一旦爆绿水了,还是要有耐心的.

2. 在修剪水草后换水. 换水能降低水族缸暴露在 NH4 的时间和浓度,这也是 Tom Barr 非常建议的.

3. 断头式修剪水草. 不再连根拔起水草,底床污物自然没有机会扬起,等到真的必要时,才连根拔起重新种植水草,不过很多草友觉得这样的水草不好看.

4. 减少有茎水草的比例. 有茎水草比较常需要修剪,降低有茎水草的比例,修剪的机会自然减少,但大部分的草友还是偏好有茎水草.

除藻剂可以收得一时的效果,但长期而言,能够防范的措施,我们还是得小心.

希望这些措施对许多想玩或正在玩天然水草缸的草友有所帮助.

黑毛藻(Black brish algae)是一种淡水红藻,为顶丝藻科旋毛藻属的成员。正如其名,它通常是一种像老鼠毛一般的藻类,外观不讨人喜欢不打紧,到处乱长乱生才令人伤脑筋,我们甚至可以用一句“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来形容黑毛藻对美丽水族景观所造成的破坏。由此可见,它是何等不受人欢迎。

绿丝藻(丝藻)

形态特征刚毛藻(Chladophora)是丝状、绿色的分支状藻类,集结生长时看起来很像是个墨丝球。刚毛藻摸起来并不会有滑滑的感觉,而且丝线感觉起来又硬又细。刚毛藻主要生长在直接受到光照的岩石或沈木上头,在严重的情况下,也会长在水草上面。不过刚毛藻通常会集中在某个地点,很容易便能加以移除。

绿水(green water)与水质混浊常常令人混淆不清,

因为绿水未必会呈现绿色的水色。

依据传统水族界的说法,

造成绿水的成因,

不外乎磷酸和硝酸偏高。

然而搅动底床往往是爆发绿水的元凶。

其引诱绿水的根本原因,

依据Tom Barr 的说法,

就是NH4!

强光、不稳定的CO2、磷酸和硝酸,

都只是「促进」绿水成长的因子,

并非真正「诱发」的因子。

一旦绿水发生了,

对付的方法不外乎五种:

紫外线杀菌灯、活水蚤、硅藻土过滤器、化学药品和遮光法。

紫外线杀菌灯可说是最常使用的方式。

活水蚤还来不及协助吞食绿水,

自己往往就已经变成了其他生物的佳肴;

硅藻土过滤器(Diatom filters)价格昂贵,

也必须经常清理,

不怎么符合经济效益;

化学药品则是我们最不愿使用的手段。

Tom Barr 对于绿水的处置,

所建议使用遮光法如下。

其过程如下:

遮光三日,

其间每日换水50-60%,

同时关闭CO2 的供给,

每日以每10 公升相对1 cc 的方式添加excel(或戊二醛)(也就是建议剂量的四倍),

每日尽可能彻底清理藻类,

增加水面的流动以提供较多的氧气。

三日之后,

开始施肥并供给CO2,

此时供给CO2 要很小心,

另外执行每周两次的换水,

直到绿水完全消失为止。

不过看完Tom Barr 这样的遮光法,

相信绝大部分的草友都宁可买个紫外线杀菌灯来使用。

预防绿水最好的方法,

就是在修剪水草或翻动底床时,

配合适度的换水,

如此一来降低了NH4 暴露剂量与时间,

这也是预防许多藻类萌发的最好方法。

硅藻(Diatom)就是一般水族爱好者口中所称呼的褐藻(brown algae)。

硅藻可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占了整个地球总生物质量的1/4,

况且单单硅藻就能提供地球上30% 的氧气供应量,

而大型生物如鲸鱼或微小生物如细菌者,

也都以要硅藻为生。

硅藻可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但是硅藻在水族缸内可就不怎么讨喜了。

有碍观瞻是很多藻类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水族爱好者往往忽略了藻类的重要生态功能。

硅藻在水族缸中虽不受欢迎,

但也很少造成草友们的困扰,

因为以硅藻为生的食藻生物很多,

例如小精灵、螺类和虾颣,

很容易就将硅藻清理掉。

但硅藻所谓的消除,

其实并非真正的消失,

只不过是眼不见为净罢了

硅藻有碍观瞻并不讨喜,还好是容易对付的藻类。

至于硅藻发生的原因,

从水中的低氮(N)高磷(P)以及二氧化硅(SiO2)过高都有人提及。

目前比较广为接受的说法是水中的硅酸过高加上弱光是硅藻最喜好的环境。

尤其是新设置的水族缸之岩石或底砂,

如果含有高浓度的硅酸,

被认为是硅藻诱发的环境。

硅藻的诱发被认为与硅酸有关,但Tom Barr 有不同的见解。

不过见解常常与众不同的Tom Barr 最近对于硅藻又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硅藻的诱发并非因为水中的硅酸,

而「怀疑」可能是NH4 所致!

Tom Barr 举出研究证据说明水中硅酸与氨氮对硅藻成长的影响,

发觉氨氮才是促进硅藻大量成长的关键营养。

而我们的水族缸通常在「新」设缸时比较会发生硅藻,

在一两个星期后硅藻往往也会自动消失(看不见),

新设缸的硝化系统尚未完整建立,

水中的NH4 自然也会比较高,

这也是让Tom Barr 怀疑NH4 才是诱发硅藻大量繁殖的重要观察。

绿尘藻(GDA,Green Dust Algae)事实上是游动孢子(zoospores),

通常发生于水族缸的玻璃表面上。

绿尘藻形成一层灰尘状的绿色黏膜,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整个覆盖住水族缸的玻璃。

绿尘藻到底怎么诱发的,

还不是很清楚。

但绿尘藻偏爱强光。

将玻璃面的绿尘藻刮干净了,

并无助于绿尘藻的再发。

因为绿尘藻就在水里面,

况且能够在水中漂浮30-90 分钟后,

再度依附至玻璃面上。

因为某种原因,

这些游动孢子避开了水草、岩石和沈木,

总是挑选玻璃表面来附着。

限制营养的作法无法击退绿尘藻,

况且只会让水草处于营养缺乏的状态,

也会产生另外的问题,

尤其是其他品种的藻类之萌发。

目前根除绿尘藻最好的方法,

是由Tom Barr 所发现的。

Tom Barr 宣称不必理会绿尘藻并且任其成长,

在10-20 天的日子里都不必去刮玻璃,

过了这段时期以后,

绿尘藻开始形成一大块厚度不一的薄膜,

而且开始由水族缸的玻璃面上自己剥落。

当整片绿尘藻开始自然剥离时,

正是整片将绿尘藻移除的好机会。

利用此一方法,

绿尘藻便能受到很好的控制。

根据Tom Barr 提供的方法于三周后将绿尘藻清除的水草缸。

丝藻(Thread Alagae)是黑孢藻属(Pithophora)的藻类,

由时候容易与水棉属(spirogyra)的发藻(Hair Algae)相互混淆。

丝藻通常长在叶片的边缘,

长度可达30 cm 的细丝状。

丝藻与发藻也经常一起出现并纠缠在一起。

丝藻在池塘也经常造成困扰。

丝藻的诱发原因还不是很清楚。

虽然丝藻在池塘也常造成很大的困扰,

德国水族界将丝藻视为水质良好的指标,

也就是说利用控制水质的方式来抑制丝藻的效果有限。

另一种说法是过量的铁质容易引发丝藻,

因此有人建议使用固态铁肥,

而非液态铁肥。

但是过多铁肥能引发丝藻的说法,

遭到Tom Barr 的驳斥。

玫瑰鲫具有清理丝藻的效果。

至于丝藻的清除,

可利用筷子或牙刷加以卷起丢弃。

至于生物防治法方面,

飞狐或大和米虾都是清理丝藻的好帮手。

此外玫瑰鲫对于清理丝藻的功效,

也颇受草友们的肯定。

发藻(Hair Algae)其实就是水绵属(spirogyra)的植物,

常常附着于成长慢速的水草、底床或沈木上,

发藻的呈现灰绿色,

摸起来滑滑黏黏的感觉,

其长度通常不超过4 cm。

这和丝藻(Thread Algae)是不一样的。

发藻其实就是水绵,在野外也很常看见。

光靠控制营养来着手,

并无法有效的抑制发藻的成长。

预防的措施比较重要,

任何新加入水族缸的水草或鱼虾,

都要先做好消毒防范的工作,

例如使用双氧水或者漂白水来消毒。

一旦看见发藻的踪迹,就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一旦发藻的成体或孢仔突破了这一道关卡,

后续的根除就比较麻烦了。

采取立即的行动很重要,

手动清理的方式包括使用筷子或牙刷将发藻卷除,

不要指望发藻会自动消失。

一旦发藻附着在底砂上,

最好的方式是翻动底砂上的发藻,

并将之埋入底砂下方2 cm 以上,

将发藻活埋入无光照的底砂中致死。

至于附着于水草上的发藻,

必须好好的修剪,

这的确很麻烦,

但至少我们也学到了教训,

日后不会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才想到要清除整理。

一发不可收拾的发藻肆虐......

当然过滤器也得彻底的清洗,

以免残存的发藻成体与孢子日后有机可乘。

发藻的生物防制法效果不错,

或者说发藻其实是不少鱼虾的零食与补品。

包括黑壳虾与大和米虾都是常用的除藻生物,

只不过并非每个地方的草友都像台湾草友那么幸福,

可以用低廉或贱价购得大量的黑壳虾或大和米虾来协助清除发藻。

一眉道人清理发藻的功效备受美国草友的推赏。

其实会啃食发藻的鱼类也不少,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飞狐以外,

樱桃灯与一眉道人对于清理发藻的功效,

都受到了美国草友的肯定,

尤其是一眉道人,

由于体型较大的关系,

对于清除发藻的功效更是惊人。

绿斑藻(GSA, green spot algae)是直径小于0.5 mm 的绿色斑点状藻类,

偏爱较强的照明,

通常附着于光线较强的水族缸玻璃面或者成长缓慢的水草上面。

当水族缸的CO2或者磷酸(PO4)浓度偏低时,

绿斑藻便出现了。

绿斑藻质地很坚硬,

常见的食藻鱼对于清除绿斑藻的功效实在有限。

目前来说唯一能有效刮除绿斑藻的生物,

就非斑马螺(Neritina

sp. zebra snail)(也有人称彩蛋螺)莫属了。

斑马螺是清理绿斑藻唯一最有效的食藻生物。

对于成长在玻璃面上的绿斑藻,

我们也可以用人工刮除的方式来清哩,

例如刀片或信用卡都是不错的工具。

至于预防绿斑藻的方式很容易,

注意水中的磷酸与二氧化碳的浓度。

当绿斑藻出现是,

可考虑使用K2HPO4 或KH2PO4 来增加水中的磷酸浓度,

瑞典的DuskoBojic认为将磷酸控制在0.3~0.5 ppm 能有效的抑制绿斑藻,

但根据我自己使用德国sera 磷酸测试工具的纪录来看,

当水族缸的磷酸超过1 ppm 以上,

绿斑藻就不再出现了。

相信这个差距应是水质测试工具误差所致。

无论如何,

我们可以将绿斑藻视为水中磷酸浓度的「指标生物」。

如果水中磷酸浓度调高以后绿斑藻依旧不断出现,

那么CO2 也得注意一下才是。

绿斑藻的放大照片。

刚毛藻(Chladophora)是丝状、绿色的分支状藻类,集结生长时看起来很像是个墨丝球。

刚毛藻摸起来并不会有滑滑的感觉,

而且丝线感觉起来又硬又细。

刚毛藻主要生长在直接受到光照的岩石或沈木上头,

在严重的情况下,

也会长在水草上面。

不过刚毛藻通常会集中在某个地点,

很容易便能加以移除。

刚毛藻是属于相当高等的藻类,

其体内所含有的叶绿素与高等植物是一样的,

都是叶绿素a 与b 。

更甚者,

刚毛藻对于低CO2 的适应能力很强,

当水中CO2 不足时,

很快就能利用HCO3- 来当成碳元素的来源,

而不像其他水草还需要一段的时间来适应。

所以与其说刚毛藻被视为低CO2 的指标,

不如说刚毛藻对低CO2 环境适应比一般水草还要快。

所以想以化学药品对付刚毛藻并不容易,

因为容易也伤害到我们心爱的水草。

蓝绿藻(BGA, bluegreen algae)也称蓝藻或蓝绿菌(cyanobacteria)。

蓝绿藻在大量繁殖时,

会形成蓝绿色的薄膜,

并且于很短的时间内便会覆盖所有的东西。

如果放任不处理的话,

蓝绿藻将占据整个水族缸,

并且会害死水草与鱼类。

蓝绿藻可以用物理的方式来处理和移除,

但如果水质没有配合改善的话,

很快的又会死灰复燃。

蓝绿藻由于是属于细菌的关系,

也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杀死。

最常用的抗生素是红霉素(Erythromycin)。

红霉素用来治疗鱼病时,

建议剂量是连续五日以每38 公升使用200 mg 来投药;

但如果要杀死蓝绿藻,

建议只连续四日使用2.5 ppm 的剂量即可。

蓝绿藻放大来看其实是丝状的结构。

不过使用红霉素的结果,

也可能也同时会杀死过滤器与底砂中的硝化细菌,

再加上蓝绿藻大量死亡腐败的结果,

很可能造成水中的铵(NH4)因而升高;

况且未死亡的硝化细菌也需要氧气将NH4 转变成NO2 或NO3,

所以水中也可能发生缺氧或者硝化作用因而减缓。

因此在以红霉素治疗至前最好尽可能将所有看得见的蓝绿藻清除,

以缓和大量腐败所早成的后遗症,

在治疗之后也必须进行换水,

以降低水中的NH4 浓度,

并且提供新鲜的氧气。

对付蓝绿藻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遮光法(blackout),

这也是Tom Barr 比较推荐的方法。

遮光法是以黑色的材料将整个水族缸包裹起来,

不但关闭水族缸的照明,

也要避免间接光源的影响,

同时还要配合使用KNO3,

将水中的钾肥与NO3 浓度一并提高,

一般建议的NO3 浓度为10-20 ppm。

经过了3 日以后再进行一次进行大量的换水。

但在执行遮光法以前,

我们也必须先清除蓝绿藻,

清洗过滤器与底砂,

然后大量换一次水。

Tom Barr 认为水族缸中蓝绿藻的发生与NO3 过低有关,

因此日后维持水中相当稳定的NO3 也是很重要的,

一般的建议是维持NO3 在10-20 ppm。

蓝绿藻似乎也不喜欢pH 偏低且CO2 偏高的环境,

也不喜欢太强的水流。

会吃蓝绿藻的生物不多,笠螺是其中的佼佼者。

能够对付蓝绿藻的食藻生物不多,

笠螺可说是最令人激赏的一个。

笠螺甚至会顺着玻璃面钻入底泥刮食蓝绿藻,

虽然底床中的蓝绿藻并不会危害水族缸。

相较于世界各地的许多草友,

能够以廉价轻易的购得笠螺,

实在是身在台湾草友非常幸福的一个例子。

鹿角藻(Staghorn Algae)在德国称之为须状藻(Bartalgen),

在「最完美的水族箱」一书当中,

两位作者虽然秀出了照片,

但并没有对须状藻做更进一步的解说,

读者们始终不清楚须状藻的型态。

而鹿角藻这个名词则是Tom Barr 在2002 年时发明的,

主要是因为在显微镜底下此一藻类具有如雄鹿的鹿角一般的分枝状。

鹿角藻在德国称之为须状藻,下图为最完美水族箱之须状藻图片,可见明显的分枝状。

须状藻这个名词在台湾也几乎很少草友使用,

但更重要的是,

可能大部分的草友也把鹿角藻误认成黑毛藻。

其实就连德国草友也未必分得很清楚,

德国将黑毛藻(BBA, black brush algae)称之为刷状藻(Pinselalgen),

有时可看到同一张藻类的图片被不同的德国网站解读成不同藻类。

鹿角藻与黑毛藻同属红藻,

但是并不同一属,

鹿角藻是美芒藻属(Compsopogon sp.)的红藻.

Tom Barr 在教导草友辨认两类型的藻类简单区别时,

强调只要看到了分枝状的就是鹿角藻,

如果没有分枝状的就是黑毛藻。

下图是德国常引用的图片,是有明显分枝状的鹿角藻(须状藻),但有些德国网站误认为黑毛藻(刷状藻)。

鹿角藻呈现出灰绿色且有如鹿角的分枝状,

成长在某些水草与一些设备上。

鹿角藻有个优点是,

喜欢呆在水族缸中的某个特定位置,

而不会快速繁殖。

鹿角藻比较容易拔除,

但在严重的情况下,

整片遭侵犯的叶片也得修剪丢弃。

有时单一束鹿角藻成长得很长,也会被误认成灰色的丝藻

水中的氨氮偏高,

例如饲养密度过高或者搅动底泥,

再加上二氧化碳浓度偏低,

这是鹿角藻诱发的主要原因。

白玉飞狐会啃食鹿角藻,

对于清理鹿角藻颇有帮助。

同时也要配合水草的修剪,

而水中氨氮浓度也必须加以抑制,

例如在修剪水草后进行换水,

降低养殖密度与投饵量等等,

都有助于控制鹿角藻的蔓延。

鹿角藻与黑毛藻同属红藻,但诱发的原因大不相同,当我们看到「分枝状」的鹿角藻时,就要想到NH4。

黑毛藻(BBA,Black Brush Algae)可向来说是水族缸里排名第一最难缠的藻类,

黑毛藻是旋毛藻属(Audouinella)的藻类,

由于黑毛藻与鹿角藻都是红藻,

外观也有几分相似,

因此也有不少草友相互混淆。

黑毛藻在德国称之为刷状藻(Pinselalgen),

但除了比较早期的水族数据,

现在台湾已经没有人在称呼刷状藻了。

黑毛藻在「最完美水草水族箱」书中称为刷状藻。

黑毛藻的韧性特别的强,

从酸性至碱性的环境中都可存活,

尤其在硬水当中,

坚硬的刷毛使得唯一可能会啃食黑毛的食藻鱼~飞狐~对黑毛藻也兴趣缺缺。

新添购的水草在入缸之前,

最好能做防疫的工作,

将水草放入漂白水中浸泡2 分钟,

之后再种植于自己的水族缸。

漂白水则建议稀释成1/20 来浸泡。

至于一旦成长出来的黑毛藻,

则必须动手加以清理,

很难自动消失。

一旦成长出来的黑毛藻,很难自动消失,最好连同遭殃的水草一并铲除

至于黑毛藻的诱发原因,

根据Tom Barr 的说法,

就是CO2!CO2!CO2!CO2!CO2!

Tom Barr 为了黑毛藻就是CO2 引发的论点,

在网络上与许多专家和草友论战了好几年。

其中还包括了前美国水族园艺家协会(Aquatic Gardeners Association)的主编Neil Frank,

Neil Frank 也是美国政府官员,

曾经到台湾指导环保署的官员们环保方面的相关议题,

他在1996 年时针对黑毛藻写了一篇很详尽且受欢迎的文章:

http://www.thekrib.com/Plants/Algae/red-algae.html

Tom Barr 与Neil Frank 之间的精彩对辩,

现在网络上都还查证得到。

高农度CO2 能抑制黑毛藻的说法,

是德国水草界先发现并提出的,

但真正强力捍卫并推广此一论点的,

要算是Tom Barr 了。

简单的说,

黑毛藻的诱发,

与水中CO2 的「不足」或「不稳定」息息相关,

「预防」出现黑毛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在水草光合作用时供给高浓度且稳定的CO2。

坊间许多其他对付黑毛藻的计策,

都没抓到问题的核心要点。

我自己体验CO2 抑制黑毛藻的经验,

必须感谢pH 自动控制器。

当时我在看过Tom Barr 提出以CO2 抑制黑毛藻后,

将原本的pH 自动控制器的设定,

由原本的6.8 调降至6.7 来做实验,

想不到黑毛藻从此不再现身。

美国也有草友提出类似的经验报告。

pH 自动控制器的最大优势是,

可以提供「稳定」且「高浓度」的CO2,

这绝非一般计泡器所能比拟的。

一般水草爱好者总认为提供固定的CO2 气泡数,

就等于提供「稳定」的CO2。

其实不然!

首先是气泡的大小并不保证一致,

也就是CO2

并非我们所假设的「定量」;

其次是水族缸的CO2 含量也未能随时固定,

也就是说水族缸的CO2 产生与水草的消耗量,

并非一成不变的。

换言之,

单靠计泡器的固定气泡数量,

并不担保水族缸中的CO2 浓度处于「稳定」的状态。

至于CO2 的施打,

也不须要24 小时全日无休,

根据Tom Barr 的建议,

只要在水族缸点灯前30 至45 分钟开起,

并在熄灯前30 至45 分钟关闭,

黑毛藻就能受到有效的控制。

而我个人的实际经验也证实此一论点。

pH 自动控制器能提供水族缸「稳定」的CO2 环境,对于预防黑毛藻的效果卓著。

或许我们应该这么说,

将黑毛藻视为水中CO2 不足或不稳的指标,

而非万恶不赦的罪犯。

况且也不要特信任水质测试或计泡器,

除非我们使用的是pH 自动控制器。

来源:网络

●●●●●

分享到朋友圈

就是对水族圈最大的赞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你的小鱼健康成长,有害藻类,预防与处理
缸里长藻类太多怎么办?
除藻干货:鱼缸里的绿藻、褐藻、各种藻,都见鬼去吧!
滚蛋吧!各!种!藻!
鱼缸水变绿怎么办
?? 教你根据水色来判断养龟水质好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