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为何又被称作“皮黄戏”?

一直以来,都有把京剧叫做“皮黄戏”的习惯,那么京剧为什么被称为皮黄戏呢?

“皮黄”又作“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简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中国京剧史》说:“京剧的前身是徽戏(徽调)、汉戏(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特别是徽戏和汉戏的声腔对京剧的形成影响最大。

二黄(簧)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之一,而汉戏声腔以西皮和汉戏二黄(簧)为主,它是皮、簧合奏的。道光年间,随着徽戏、汉戏进京演出,使得西皮、二黄(簧)声腔进一步融合,迅速发展,形成丰富的旋律和完整的板式。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被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班所唱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后流传至北京,“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二黄(簧)”之说多数人认为来自地名,即湖北的黄冈、黄陂二县,杨静亭著《都门纪略》就是这种说法。其他说法还有很多,莫衷一是。至于“西皮”,初称“襄阳调”,有来源于中国西部的音乐成分,而湖北人称“唱”为“皮”,故名“西皮”。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邓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知识:京剧为何又叫“皮黄”
京剧为何叫“皮黄”?
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
京剧声腔音乐形成发展的历史启示,兼容与选择
什么是京剧演唱的“声腔”?
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