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玉溪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东风广场生态景观设计


一座多彩的生态城市客厅

不是乌托邦式的画卷,而是自然过程和日常生活的舞台

建立在雨水适应性基础上的景观和市民空间

体现了海绵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多重积极意义

一体化环境设计方式和跨学科协同的有益探索



项目名称: 东风广场生态景观项目

项目位置: 玉溪红塔区红塔大道东风广场

项目规模: 43,624㎡

业主单位:玉溪中建海绵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瓦地工程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主设计师:吴昊 曹冰 李亮 庞宇 田锦 

开始时间:2016年10月

竣工时间:2017年2月


概况和总结



东风广场位于玉溪市红塔区红塔大道与东风中路交叉口,改造前是玉溪人民的'大广场',人流聚集和使用量较密集但是缺乏清晰的空间结构和活动吸引力。2016年开始设计的东风广场项目是玉溪市打造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整体要求,场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需要达到92.9%,通过构建生态缓冲及雨水调蓄控制体系,使项目建成后具有推广性以及示范性。同时业主要求不仅解决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同时需要提升景观环境品质,改善交通组织,使陈旧的老广场重新焕发活力,生态性、公益性和文化性并重。


建成鸟瞰图


彩色设计平面图

  

理念和策略



本次工程内容包括:活动广场、中心水景、自然式种植群落、动线组织、生态湿塘、雨水花园、景观廊架、艺术构筑物、展示牌设计等。设计团队坚持'低影响开发和最小化干扰'、'生态审美下的城市空间'、和'回归人的海绵城市'的三项策略来构筑新的广场肌理和景观。主要的挑战有:怎样较好的处理功能和形式的关系、现有资源和改造干扰的关系、海绵对绿地的占用和种植提升的关系,并且为市民增加更为舒适的活动场地。


策略一、低影响开发和最小化干扰:

改造前广场铺装大多数为不透水铺装,产生径流量较大。现状绿地大部分高出道路广场,造成雨水难以进入绿地;表层红土之下的粘土透水性一般,不利于雨水滞留渗排。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严谨的计算和布局,项目共建设雨水花园462平方米,植草沟165平方米,生态滞留带791平方米,湿塘和湿地180平方米,地下蓄水回用池300立方米,使用生态透水铺装1076平方米。实现了以下综合目标:


实现90%的径流控制率,设计降雨32.4mm不直接外排,减少了场地积水风险;

特征因子TSS削减率达到45%,减少了对水系统的污染;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12%。


海绵城市技术流程


透水型广场


雨后的雨水花园


具备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雨水设施在多个场合转化为亲水空间,给市民带来可供体验的'雨水适应性'景观。同时,为尽量减少对场地现有可利用资源的破坏,设计师保留了原来的大致地形和主要交通通道,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乔灌木,仅把绿篱带移除以增加景深,结合海绵措施和竖向优化进行改造;原有铺装石材被回收用做新广场内铺路图案的材料或者挡水堰石,占现有硬地百分之60%的灰色铺装转变为饱含地域色彩的生态彩色透水面层,并且为市民增加了更加舒适的健身活动场地。改造后的广场体现着生态理念的创新,光透水铺装就运用了包括透水碎石路、大孔隙块石步道、陶瓷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面层等五种新技术类型;蓄水池在当地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下发挥了应用的作用,实现了对绿化喷灌系统的回用补水。


改造后的林中步道和健身步道


水管理和循环利用示意图


阿基米德取水设施


湿地景观和休闲廊架


策略二、生态审美下的城市空间:

原有场地充满着'巧夺天工'的图案式种植(几何式的灌木球和洁净的草皮),绿化空间和活动空间严格分离,园林成为仅供观赏的图景或者不允许践踏的'禁地',通过在原有绿化空间中开辟新的园路游线(优化集水方向和最大化生态接触面)和多层次的自然式种植,将大众脚步放慢,引入可游、可体验的动植物栖息空间。园林的提升改造还体现在和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融合上,通过雨水花园、植草沟、生物滞留带等使绿化得以重点提升。在雨水生境中选用的多年生本土植物,耐旱、耐湿性好,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水土条件有很好的适应能力,每一场雨后都成为草木生长的旺盛期,和原生乔木群落一起,散发着田园诗歌般的感召力。


深入植物空间的园路


多样化本土植物组合


这里有生命,有生长的变化。人为修割的绿篱被花草水木的枯荣代替,传统的几何审美被生命充盈的物态之美替代。城市的更新代谢和水文过程在广场园林中充分得到体现,水的动态、渗透和平衡……大众在参与中直接感知自然。动植物和水循环在无意之中完成的动态之美,明显高于人的有意的审美复制。


缓冲和导引水流的石堰作为汀步


晴日中不断降低水位的湿塘


策略三、回归人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搭建了人和公园的新关系。每一处城市空间皆是人文景观,改造后的广场内可以举办健身活动和即兴表演;为市民健身活动、户外阅读、赏花赏鸟、沐浴阳光提供了足够的场所,紧凑的布置也使其成为聚集城市活力的标志性场所。原广场的废弃喷泉被重新开发利用,这里被改造成孩子们的戏水乐园,醒目的色彩和有趣的水循环设施增加了互动参与的可能性。水是人居环境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因子和地域文化因子。海绵城市通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实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当地市民的支持。


旧喷泉改造而来的儿童互动水景


树阵广场的健身器材


湿地旁的教育展牌


环形乐跑长廊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如何解决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
这样的“海绵道路”是符合要求的海绵道路吗?
海绵城市案例赏析--金华燕尾洲公园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
石斌: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改造策略研究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