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恢复淮安轮船站和设立纪念碑亭的意义

  淮安地处苏北腹部,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苏北灌溉总渠横贯东西,水上航运业历来十分繁忙。从淮安沿运河北上可直通北京,南下可抵达苏州、杭州。明清时代淮安不仅是漕船运送漕粮的集散地,而且是各类木帆船运送盐业、布匹和手工产品等商品基地。民国时期,人们出行首选交通工具便是运河中的官办或民办的客运班船(旧社会也称小火轮)和木帆民船(旧社会也称“邦船”),各个历史时期,均在淮安设立过轮船站点。

  一、淮安轮船站的变迁
  淮安轮船站从无到有。淮安最早行驶轮船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某道员和商人共同创办立生洋行,并开辟镇江至清江航线。从此以后,淮安运河上有了客轮的身影。时客轮行驶到淮安时,只作暂短停靠上下客,没有固定站房。民国时期,尽管由于战乱、经济衰退等原因,但先后仍有六七家,到抗日战争时期最多有十多家轮船局(公司)在运河线上开辟镇江至清江客运班轮,他们恶性竞争,实行轮班制或开开停停,淮安轮船站租用在堆堤上的2间民房作为站房,雇用一二人代营运务。民国后期逐步迁至背水面堆堤下,尽管站房规模小,旅客忽多忽少,但一直没有挪动,仍能坚持营业下来。随着旅客不断增加,站房也逐步扩大,并正式作为轮船代办站、自办站,站址设在庆成门的老西门外,运河东堤向北100米处背水面(现人民桥北运河街33号)。
  建国后重新恢复启用老站。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52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原有民营资本开办的轮船运输局(公司)收归国有,成立苏北内河轮船运输公司淮阴客运站,并设立淮安办事处,并对原民国时期的老轮船站原址,进行重新整修,基本保持原貌,成为建国后第一个国营淮安轮船营业站,原站房有老式平房6间,前后2进小院,前院4间,其中2间候船室、1间行李小件寄存房、1间售票兼值班房;与后院2间货运库房相通,共占地200多平方米。
  旅客和行人可沿运河东堤进入轮船站时顺台阶而下,而台阶有20多级,是用旧墙砖或青砖立面简易铺设而成,宽1.5米左右;走进用砖砌成的院墙和过道门,门头上方中间砖刻红五角星,并用角铁和圆钢焊接成半圆形简易钢架,迎面在钢架上安装圆形铁皮,白底红漆书写“淮安轮船营业站”7个大字;然后再进入候船室内。
  轮船码头是利用原运河护堤外迎水面,淤积的河滩作挖深处理后,用块石和砖块砌成简易泊位作为码头,左右两侧打入圆木桩作为缆桩,并备用2块拼接的长方形跳板,供客运班轮停靠和旅客上下船。

  二、淮安轮船码头见证了重要历史事件
  淮安老轮船站和码头,先后经历了时代变迁和沧桑,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从清朝、中华民国、新中国成立,直至1958年“大跃进”时期,才将淮安轮船站迁至老西门摆渡口向南30米处(现人民桥堍左侧运河南路1—5号),里运河东堤背水面下古城墙遗址旁。但淮安老轮船站和码头,在漫长的岁月里,既留下康熙、乾隆爷孙两代帝王御驾淮安巡视的足迹;同时也是开国总理、一代伟人周恩来12岁离开淮安,北上东北求学,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踏上革命征途的启锚地、起航处。
  清朝康熙、乾隆祖孙皇帝南巡莅淮。康熙十一年(1672)康熙皇帝南巡莅淮,御舟从庆成门外运河码头登岸,并从西门入城,途经老西门大街,下榻至漕运总督署行宫内。时临董其昌《龙虎台赋》(明刘基作),地方官员勒石,于皇华亭安放(现为河下街道华亭村)。残碑现存在勺湖碑园。
  据《淮城信今录》记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皆停淮安。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当年正日十三日,到达清口(清江大闸口,时属淮安府清河县);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时属淮安府山阳县);经过淮安时,命改北角楼一带运河堤改为石工。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其第三次南巡来淮。
  周恩来北上东北求学投身革命。宣统二年(1910)春,周恩来已12岁时,大汉奸汪精卫等人刺杀载沣末遂被捕,轰动全国;家里经济拮据已到了入不敷出、连书都读不上的困境。他的四伯父周贻赓在东北铁岭一个衙门做事,便委托周恩来的堂三伯父周贻谦利用春节回家探亲之便,把周恩来从淮安带往东北读书。周恩来同堂姑父王言伯离开淮安时,应是从淮安老西门轮船码头坐船去镇江,后转乘小火轮到达南京浦口,同周贻谦会合(因周贻谦在南京帮人办事),后乘轮船沿长江东去直奔上海,再转乘海轮至辽宁营口上岸去东北读书,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1946年9月周恩来在会见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时曾提到1910年那次离家的事:


  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周恩来12岁离家,北上东北求学,追求革命真理,然后投身民族解放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直到78岁在北京逝世,整整66个春秋一直没有回过故乡淮安。淮安老轮船站和码头或是周恩来后来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启锚地、起航处。
  新安旅行团出发走向全国宣传抗日。新安旅行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和宋庆龄、陶行知、郭沫若、田汉等的支持和帮助下,于1935年在淮安成立。10月10日上午,闻名中外的宣传抗日少年儿童(文艺)教育团体——新安旅行团的14名团员,在顾问(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旨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告别了故乡,冒着蒙蒙细雨在上百名家乡父老的相送下,从淮安轮船码头乘坐“达通号”小火轮,途经镇江转道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新旅从此踏上宣传抗日和建立民主中国的征途,踏遍18个省份,行程45000多里,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面旗帜”。
  三、恢复老轮船站旧址和设立纪念碑亭的意义
  依据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其保护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的风貌特点。”淮安老轮船站和轮船码头,先后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新中国3个历史时期,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为此,笔者建议:
  1. 建议恢复淮安轮船站
  淮安老轮船站原址,目前院落前围墙、坡道台阶、大门两旁门垛、门头等设施,基本保存完好。原有候船室、行李小件寄存房、售票兼值班房以及后院货运库房由于历史原因,改为职工宿舍或移为民居,有的已重新进行了翻建或改造。为此,笔者建议应尽快恢复淮安老轮船站,作为景点。
  2. 建议设立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亭
  如今的西门运河轮船码头旧址,沿线河岸已建成了古运河风光带,这里已成为集园林、休闲为一体的游园。随着时光的流逝,淮安西门运河轮船码头还会常常勾起人们美好的记忆!为此,笔者建议在现有游园内(原轮船码头均在此范围)应设立1个御碑亭和3块纪念碑。
  御碑亭。设立御碑亭(可利用原港务处吊车底座),亭内立碑刻字,恢复康熙、乾隆爷孙两代皇帝来淮时部分御制碑。
  周恩来离淮登船纪念碑。设立周恩来离淮登船纪念碑,碑文主要叙述一代伟人周恩来12岁离开淮安,去东北求学,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历程。
  新安旅行团离淮登船纪念碑。设立新安旅行团14名团员,离淮登船纪念碑,碑文主要叙述新安旅行团告别故乡,从此踏上宣传抗日和建立民主中国的征途的经过。
  淮安轮船码头登船处。设立淮安轮船码头登船处标志物,记载周恩来离淮登船和新安旅行团离淮日期。
  当前,在淮安全面展开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对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的淮安轮船站进行恢复,并在运河游园内复建纪念碑、纪念亭、轮船码头登船处等建筑,对宣传淮安历史文化、讲好伟人故事、宏扬红色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周恩来研究专家秦九凤先生曾在淮安市文史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了在少年周恩来12岁赴东北求学,新安旅行团离淮宣传抗日乘船离淮的轮船站旧址和轮船码头登船处构筑设立纪念亭以及重建康熙、乾隆南巡御制碑亭的建议。淮安区许多文史专家、学者也多次呼吁,多届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曾作提案建议恢复淮安老轮船站、设立纪念亭和御碑亭,并建立轮船码头标志物。
  恢复淮安老轮船站和设立纪念碑亭意义重大,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传承方面或是红色血脉继承方面,都将为淮安这座古城,增加一段值得记忆的人文历史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淮安 | 往事如烟,忘不了的还是这条大运河
江苏淮安码头古运河
淮安的风景名胜
感受运河之都——淮安
在淮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好?这十七处免费景点攻略请收下
寻得淮安老城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