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青石码头
 本帖最后由 马踏落花 于 2018-3-17 19:32 编辑





      清江大闸,北侧有石码头,又称“御码头”。
      此去向东三四里,原臧家码头,实为“御码头”,因水流平缓,适宜停泊靠岸。
  运河至此,航船逆水而上,抬头望见清江大闸。
  清江浦便至,泊船之处,便是清江浦水岸码头——臧家码头。
  史书载:历史上,山阳县与清河县交界之处,在里运河北岸,有一宽阔平坦的水岸码头,古称“臧家码头”,是“南船北马”的“南船”所在。
  咸丰《清河县志》载,臧家码头上,立有“到此是岸”牌坊,建有皇华亭,为官员迎送往来之处,在此舍舟登岸,登上码头即是通京大道。
  这里是清江浦的水上门户,是运河沿线最著名的码头,承载着厚重幽深的历史人文记忆。
  臧家码头,是一座官家码头。
  官府大员、朝廷命官、皇亲贵族,帝家驻跸,皆在此处登岸。
  一块块青冈石垒成的河岸,糯米汁与石灰浇灌的石缝,显示出水岸码头的经久坚固。青石台阶,逐级而下,延展向水面;青石板上,被千万双脚印摩擦得铮光发亮,透视出岁月
的亘古年轮;一侧有车马坡道,可引车马上船。
  桨声欸乃,马蹄踏踏。东南各省人士,北上京城,多乘船至清江闸东,舍舟登陆,官船多在臧家码头停泊,官人上岸坐轿、或骑马前往古黄河渡口北上;北来车马驮队,由王家
营渡口,渡过黄河,辗转到清江浦臧家码头,再换船南下。
  由此,南船靠岸,依靠北马,沿通京大道前赴京城,沿途大小三十六站——全程一千八百六十四华里,可达京畿。
  一座码头,在岁月深处,不知迎来送往多少南来北往的帆樯舟艘、达官贵人。
      石码头,傍着水,依着河,俯瞰舟楫,像俯瞰一幅江山舟行图。
    “夜火连淮水,春风满客帆。”远来的漕船、满载的盐舟、商旅的大舸、两岸的画舫,聚拢而立,拍舷荡波,把一幕幕扬帆归来的盛宴渲染到了极致。
      大河之上,暮霭茫茫,水色烂漫。
      两岸环峙,帆影朦胧。近水处,粼粼波光,灯影幢幢。
      画槛临水,高阁轩敞,夕潮喧枕,不寐者竟夜。
      一时间,会想起温庭筠的诗句: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这“五河要津”的咽喉,“绩奏安澜”的码头,帝家日思夜想的地方,把“漕运、河道”连同“三藩”刻在皇宫的大柱子上,面壁似的凝望,这可是天下粮仓啊!于是,六下江南,连轴转的视察、巡看,这块小小码头竟牵动着一个国家的神经,几代帝王的心啊!
  清江浦,青青的石码头,拍岸的潮声,是一个国家的心音搏动。



   
      石码头,为渡船埠头,石头是见证。
  这古朴清幽的码头、南来北往的驿站、官船民舟的泊岸、风帆归来的平台,凭借这一块块青条石砌成的码头,承载起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命运。
  此处码头,为整个运河水系中最为理想的停泊之处。
  这片水岸,当年为繁华之地。
  沿岸精致,仿佛鲜活的鱼,戏水般的喧嚣。
  人来人往,华灯初上,灯影绚烂,每一帧都是清江浦的古城韵味。
  踏着青条石,登岸平身,一条长街上的热闹街市映入眼帘:
  人头攒动间,可见店铺林立,作坊丛生:南北杂货、纺织缝纫、漆蜡印染、皮革加工、建房修缮、锻铁制银、木器家具、纸扎刻匾、粮草菜蔬、餐饮小吃、客栈轿行、车夫劳力
……应有尽有。
  人声鼎沸,吆喝、叫卖、还价声,嘈杂一片。
  朝河上看,一河的风景。
  女人蹲在河畔石阶上捣衣,棒槌落处,碧水漾开,捣衣速度愈急,水漾波纹愈远,像一声声船工的号子,在河面上飘散。
  玉壶春酒楼,青瓦白墙小飞檐,木格花窗,屹立岸畔,像一坛丰熟飘香的老酒。
  倚窗而坐,一壶酒,一碟白荸荠、一碟糖藕片、一碟花生米、一碟炒虾仁,摆在面前。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举杯痛饮,饮得就是这水岸迷离的风景湾、这魂难守舍的醉人夜、
这入骨流韵的温柔乡,这不思归返的石码头。
  夜色明媚,推窗而看,一个水汽饱满、美景氤氲的大河上,热闹得像个大戏舞台。
  抬头望,那船桅林立间,有显赫官府的官船、河标武装的兵船、运漕卸载的粮船、护送银款的镖船、举子赶考的书船、红妆新嫁的婚船、迎送菩萨的礼船……走马灯般流过,黛
色逶迤间,见一艘艘船只,勠力奋篙,冲浪而来,穿越清江闸洞,仿若闯鬼门关一般,这一幅景象,惊煞多少外乡人。
  有多少船,就有多少故事。
  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庙宇清香,袅袅祝愿。
  为祝福祈愿,保佑波平,两岸庙宇、庵堂多达百十座。
  有多少庙宇、庵堂,就有多少比丘僧、比丘尼的诵经祈祷。
  据说,当年慈云寺吃饭的大锅,能供上千人吃饭。盂兰盆放焰口时,寺中和尚大会,袈裟云集,像一派金色祥云。诵经声如雷滚动,在大河上荡起波澜,拍击船舷,轰动两岸,
是为奇迹。
  浪花波纹里,有着历史的隐秘密码。
  相传,吴棠为官期间,在清江浦码头为故友丧船送银两,差人忙中出错,竟给慈禧父亲惠征的丧船送去银两。他在清江浦任漕运总督时,拆洪泽湖石工墙,建造清江浦新城,三
遭地方参劾,因慈禧太后之故,屡参屡升,始终手握重权。同治四年,吴棠调署两广总督,同治五年调任闽浙总督,同治六年调任四川总督。三年三总督,走马灯似的换着,少不了慈禧的钦定助力。
  一条大河、一座码头,竟与江山社稷相连,连得那样滴水不漏,严丝合缝,叫人闭目遐思,内心翻卷。






       臧家码头,还有一个名字:铁路头。
  此地曾设火车站,为清杨铁路东起点,称为“铁路头”。
  清宣统二年(1910),修成清江浦臧家码头至杨庄、西坝的两段铁路,长约22华里。臧家码头至西坝段铁路用于货运,销运淮北盐。白花花的淮北盐,源源不断流淌而来。
  铁路后于1927年停开,次年拆除。
  张煦侯《淮阴风土记》云:“通京大道自臧家码头来,过四门楼至此而北,直抵马家大堰(今水渡口旁)黄河边,又渡黄经王家营而北上。”“此来所见,但有千根桅杆,密集
川上,静待春水方生,便可张帆南下”。
  “通京大道”始于清江浦臧家码头。一座码头连着通京大道,连着京城,连着北方江山。清江浦石码头街,连接清江浦与王家营,为舍舟登陆、北上王家营的线路之一。长街绵
绵,码头凝重,青青的石板路上,镌刻了经年的车辙深印,记录着南船北马的行路艰辛与风雨历程。
  一条河、一艘艘船、一匹匹马,传递着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讯息。
  由此延伸去,一条条漕船、马队,将南方的白米漕粮,于此辗转,转输京城,送去皇家皇粮、京城百姓的口粮、北方守边将士的军粮、进出边境贸易的边粮。
  大河畔,即是清江浦的丰济仓。
  一辆辆运梁车,穿梭往来,将码头上新运的漕粮入库,把囤积的漕粮启运。
  清江浦,天下粮仓,正是这个国家“高筑墙、广积粮”国运昌盛的写照与浓缩。
  漕粮于国于家,于朝于野,于官于民,于江山社稷,轻重得失,皆须当天下第一等大事办。一着不慎,将是千里饿殍,赤地如炽。历史的明镜如大河般高悬,任你再大的帝王,
也不得不面对着如负水火般的重任。
  相传,当年有漕运大员上任,官船上,带着一口红漆棺材赴任。棺材上覆盖红绸布,迎风吹来,飘飘然,翩翩然,一路醒目。载着棺材的大船,穿行河中,招摇过市,轰动码头
,一时成了河上的一道风景。以棺赴任,志在为国效力,不成功便成仁。
  时下,可有官员有如此气魄?!
  为天朝粮仓,“五谷丰登”,贡献毕生精力,方能名留青史;反则留下骂名,遗臭万年。
  解读皇家江山败与不败的锁钥,大概源头在此。
  在历史演变中,臧家码头亦在变幻着身份和容貌。
  清同治元年(1862),在臧家码头东侧,建成清江浦土城圩,设有圩门、炮台,由清兵把守。清末时,臧家码头设有轮船站,发运开往扬州、镇江等地的航班,每当曙光初照、
夜色浓重时,远航的小火轮交错驶进、驶出,场面壮观。
  月光皎洁,如银之色,粼光闪闪,碧波如梦。
  小火轮驶过,机声隆隆,划破宁静,长河被犁开一道深沟。
  水转波平,浪叠浪涌,波涌到岸,卷起白雪,冲向河滩。
  河滩间,泥鳅、小蟹则纷纷避入巢窟,安然无恙。潮水退尽,便从窟内朝外窥视,一俟风平浪静,即耀武扬威,趾高气昂。
  小火轮载着远行的梦,年复一年,在大河上牵引着相送的目光,飘逸着无尽的憧憬。






        旧时,臧家码头堤岸北,建有“皇华亭”,古为邮亭。
  早期邮政通信之所,实为“接官厅”,专门接待供南来北往的朝廷官员、传递公文差役、邮差、进京赶考的学子。
  驿园内外,万树垂杨,又称万柳园。
  《光绪丙子清河县志》载:时浦上皇华亭有二处,一在臧家码头,一在万柳园,两亭相距不远。
  万柳园,有水柳万株,连片成行,芳草萋萋,摇曳其间。
  疾马驰来的差役,身背公文袋,在此喂马添料,暂时小歇。
  一路奔波的邮差,拉着驮马,气喘吁吁而来,进了驿站,至少可以饮口清江浦的甜水。
  进京赶考的举子,侧身于驿站枕榻,心头揣摩着功名利禄的分量,在一枕黄粱中,做着“榜眼”、“探花”的美梦。状元那是不敢想的,自家几斤几两岂能不知?
  据传,万柳园曾为乾隆帝南巡“行馆”,帝家流连于此,青睐万柳园的柳丝。
  在这万柳园中,曾宣告过治水护堤的圣旨,曾枷铐过渎职枉法的大员,曾受理过为民除害的冤案,曾流连过清江浦红颜佳人的身影。
  碧玉妆成,柳丝飘拂,帝家晨起,穿行柳丝迷蒙中。
  捻指遐思,昨夜恩情,如花容颜,家国情怀,漕盐盛事,皆在这蒹葭水岸,荡成心头的一段微澜。
  只是怀想清江浦的红裳翠盖,锦衾温暖,如山水清秀,紫陌迷离,娇羞了我为卿狂的芳华呢喃。
  回眸间,多少故事萦绕心头,多少景致缠绕指尖,吟哦成了一段落寞冷淡的诗篇……
  清咸丰十年,捻军攻占清江浦,万柳园被毁。
  品日月流转,看潮涨潮落。
  一座因水而兴的城池,由此迈入更加现代的进程。
  清江浦水岸老码头,能够留得下的老景物,大约就剩下这石级台阶了。
  再坚硬的景致,也会在岁月中崩塌消散,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数次回望,大河梦断,此景远去,只能在怀忆中留影缱绻,点墨成伤。
  清灰斑驳、悠远厚重的石码头,在岁月长河中,划出涟漪,留下时光遗失的足印。伴随童年的城池、青涩的岁月,长河默默,在心头刻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转瞬即是:抚鬓怀想,华发沧桑。
  孟浪间,想起一首唐诗: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石码头,清江浦的魂灵所在。
   
   
                                                        戊戌年初春于清江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游徽州之
大运河第一码头:漕运古镇张家湾
百年天津海河缘
临清是明朝漕粮仓储重地
等渡
【原创】水·岸·船和树 (散文诗/四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