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离世前,真会为见一个人,忍住不咽气吗?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经有一个读者,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儿。

那是他祖母快离世的时候。

当时,得到消息的他,以最快的速度往老家赶。

电话里,催促的信息一个跟着一个。核心的意思,就是越快越好,老人家快不行了。没看见孙子,她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就这样,他总算赶回了老家。

走进老宅,见祖母躺在床上,张大嘴巴,用力地呼吸着。额头上,满是汗水。

他坐在祖母面前,说自己回来了,来看她了。

祖母,毫无反应。

然而,就在几分钟之后,祖母的呼吸忽然变得困难。紧接着,老人家把眼睛一睁,又缓缓闭上,走了。

这位读者说,他坚信,祖母一定是在病榻上,等待他的归来。在得知孙子回来以后,她才松了最后一口气。

而且,他一直为自己,没能尽早回来陪祖母,而感到遗憾。同时,他又很矛盾地想,如果当初自己晚回去一点,是不是祖母的生命,还会延长一点?毕竟,他不回去,祖母就舍不得走。

对此,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其实,人在最终离世之前,往往经历一个深度昏迷,甚至脑死亡的状态。

在这个时候,人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甚至没有了任何感知的能力。尚未停止的呼吸,是他生命尚未结束的最后证明。病人此时对这个世界,早已经没有了认知和思考。

所以说,患者不可能因为思念某个人,或者想见某个人,而“忍着不死”,松不开那一口气。毕竟,这种想法存在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作为活着的人,之所以还有类似的看法,其实是源于自己内心对逝者的不舍,是对逝者怀念之情的一种投射。我们希望自己,能和逝者有最后的告别,于是就假象出了这些念头,然后又强行安在了逝者的身上。

当然,这么说,显然有点残酷。但是我们必须,用客观练达的视角,来看待死亡的过程。

死亡,其实就是一个自然现象。它和我们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饿了要吃饭一样,都是人体的自然现象。食物在体内运转了一周,最终以大便的形式离开身体。生命在世上运转了一周,最终也要以尘土的形式回归自然。这些,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殊。

所以,在人体意识到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就会自动开启死亡的程序。在这个程序的影响下,人的痛觉、触觉等,都会消失。大脑,不再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开始深度地与世隔绝。在无限的宁静和无知觉中,生命活动走向终结。

不用悲伤,不用惋叹。有生,就有死,这是一个过程,如今它走完了而已。

总而言之,我们不必对亲人的离去,报以过多地解读。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看,亲人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就是他们的孩子。作为生者,更不必为之过于思念、惋惜、不舍。“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与其让自己为思念所困,不如主动尝试,以冷静而客观的视角,看待生死。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张人生最后的照片:死亡是活过的生命
亲人去世发朋友圈:为何人们总是难逃鄙视链之争?
如果走到生命的终点,我们要如何告别?
悼念!这个冬天,需要好好悼念!亲人逝世,如何在内心完成告别?
灰色九月,多位艺术家竟都在同一月纷纷离世
清明节:为天堂的亲人点一盏心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