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逻辑能量学之一,能量医学起源与神经系统能量论

作者:沉潜

2020年3月20日
目    录

新医学的框架(征求意见稿)........................................................................... 5

第一章、中医里的哲学理论基础...................................................................... 6

一、人体存在一个能量系统。...................................................................... 6

二、中医的形成与理论体系解读.................................................................. 7

三、阴阳哲学与能量哲学是一种哲学两种表述。................................. 12

四、“宏观能量医学”与“微观物质医学”.......................................... 13

五、能量循环系统与动态模式.................................................................... 17

六、稳定能量体的形成................................................................................. 22

七、能量属性与能量系统层级.................................................................... 24

八、约束与传导.............................................................................................. 27

九、新医学结构.............................................................................................. 29

第二章、神经系统能量控制总论.................................................................... 33

一、总论............................................................................................................ 33

二、欲望产生与大脑控制层次.................................................................... 35

三、能量吸收体系与神经同感现象........................................................... 38

3.1 “神经同感”原理:........................................................................... 40

3.2、能量收集及神经同感应用场景如下:............................................ 43

四、神经系统能量控制................................................................................. 46

4.1、运动神经控制是基础能系统的能量释放....................................... 46

4.2、神经基础能系统及两种反射形式..................................................... 49

4.3、神经反射实质是髓质能量释放......................................................... 51

4.4能量控制方式........................................................................................... 53

4.5效应器........................................................................................................ 54

4.6神经能与体温的鉴别.............................................................................. 57

4.7麻醉剂与兴奋剂....................................................................................... 58

五、能量循环系统的建立............................................................................. 60

5.1、能量循环的条件:............................................................................... 60

5.2组织液的状态对能量传输的影响........................................................ 61

5.3、人体脏器的能量不平衡状态............................................................. 62

5.4、能量的互补性........................................................................................ 63

5.5、能量水平提高与渗透性的影响......................................................... 63

5.6、睡眠与运动能量协调!...................................................................... 64

5.7、储能机制的形成................................................................................... 64

六、能量的分配类疾病................................................................................. 65

七、能量介入与能量震荡............................................................................. 70

八、能量水平和寿命的关系问题................................................................ 72

九、神经异构是神经损伤的主要方式....................................................... 74

第四篇  人体族属分析...................................................................................... 75

一、人体的总体控制方式............................................................................. 75

二、属性归因与能量作用进化学说........................................................... 77

三、人体生物逻辑关系概述........................................................................ 80

四、五行关系解析.......................................................................................... 85

五、系统联动篇章.......................................................................................... 88

第五章、物质结构对能量体系的影响........................................................... 90

一、总论................................................................................................................ 90

二、五脏组织属性分析及病机十九条........................................................... 92

4.1肾脏结构.................................................................................................. 95

4.2肝脏结构.................................................................................................. 98

4.3脾脏结构............................................................................................... 100

4.4心脏结构............................................................................................... 102

4.5肺脏结构............................................................................................... 103

三、诊断论......................................................................................................... 105

第六章、物质演化对疾病的影响(属性论)............................................ 109

一、总论......................................................................................................... 109

二、五脏与物质的靶向输送...................................................................... 111

2.1阳离子...................................................................................................... 112

2.2阴离子...................................................................................................... 115

2.3石药.......................................................................................................... 115

三、三大燃料及人体基本物质的特性.................................................... 117

四、器官组织属性对能量结构的影响.................................................... 122

4.1肾的物质属性影响................................................................................ 123

4.2肝的物质属性影响.............................................................................. 126

4.3脾的物质属性影响.............................................................................. 127

4.4肺的物质属性影响................................................................................ 129

4.5心脏的物质属性影响............................................................................ 131

4.6脏腑作用.................................................................................................. 132

第七章、经络体系的溯源与释义.................................................................. 132

一、穴位与淋巴系统的“人体负压”.................................................... 133

二、经络是神经、血管、肌腱(筋膜)的综合效应。...................... 135

2.1生产与能耗的协调是中枢神经控制的主要目的........................... 135

2.2经筋的“痉挛体系”是构成体表经络的主体................................ 138

2.3“血液分配机制”构成经络体表与体内联系的主体。............... 140

2.4水热平衡是人体维持恒温的基础。................................................. 142

第八章  医疗手段论........................................................................................ 142

一、外伤系治疗手段........................................................................................ 143

二、其余能量治疗手段................................................................................... 144

三、西医治疗手段............................................................................................ 151

第九章、医药整合论!................................................................................... 154

9.1中医药能量分析......................................................................................... 154

9.2药物属性与能量划分................................................................................ 154

9.3未来医药体系架构.................................................................................... 165

9.4联合用药...................................................................................................... 166

第十章、人体修复机制(即免疫机制).................................................... 168

一、伤寒与炎症属于同一病症的不同状态。....................................... 168

二、整体逻辑与免疫机制.......................................................................... 170

三、神经系统对免疫的贡献...................................................................... 172

四、免疫过程分析........................................................................................ 174

五、免疫与治疗............................................................................................ 176

六、脾与肺与免疫的关系。...................................................................... 179

第十一章、日常保健论................................................................................... 180

第十二章、结语................................................................................................ 184

新医学的框架(征求意见稿)

                      沉    潜

中医科学迟迟不能被证实,我认为这是一个哲学认知问题。中医传承千年有他自身的思路和教育方式,“正本溯源”才能正确认知!我不相信几千的经验科学会被一些西医知识否定,二者有一个错误的话,我认为是现代医学认识不足的问题。

继07年发表《中医能量论》后,这里将彻底解决中医理论基础的问题,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特色的现代医学,我们姑且可以称他为《逻辑能量学》,给医学引进能量及逻辑的概念。从能量医学角度上,中西医是同一医学。

它将系统化的研究人体运动(能量)体系,提出了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高能系统,这将会是一场新的医学革新,大大简化医学,并升华现有西医研究。能量逻辑学将会涉猎多个领域,而在能控体系学说、系统联动学说、神经免疫学说、生物逻辑学说是四大根本学说,现在还不完美,将会走入实证阶段。一旦新体系建成,将是终极医学,中西医均将走入历史!

聪明人会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愚蠢的人会将简单事情复杂化,这是中西医的真实写照,这基于哲学理论,本文的研究是从哲学开始,同时还会推出能量物理学,我一直认为,能够接受哲学考验的科学才是可靠的,敬请期待!研究能量医学和研究西医不一样,以推论为主,实验为辅!这是研究方法的问题,实验不能解决医学的一切,束缚手脚而已。这本书将是前代医学的总结之作。在医学哲学方面大幅度的升华。

第一章、中医里的哲学理论基础

这将会是一个“穿越剧”,把现代思想带到上古时代,如何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待古代逻辑体系,这是一个课题。因此本文的开始从哲学开始,这里我建议大家采用辩证思维看待,活学活用,也具体病症具体分析。

一、神经系统是生物电控制系统。

物质的运动将要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能量,汽车需要烧汽油;电器需要耗电;植物需要太阳能;那么人体呢?人体需要食物,这些都是能量补充,人体的能量运转体系较为复杂,需要系统的解析。

从紧张发汗说起,人体的发汗是以公斤计的,这么大量汗液是怎么别蒸发的?人紧张的时候能够出汗?病症状态会产生咳嗽抽搐等状况,这些运动的能量哪里来的?目标指向了神经系统,现代生物电研究证实这个现象的存在,并且形成实战的心肌电和脑电。有数据显示占人体比重3%的神经系统消耗了20%的能量,体温变化幅度也印证了这个事实。这是一个惊人的能量,这个能量没有造成头脑发热,他去了哪里?所以,人体有一个能量控制系统。

那么也可以这样认为,动物的出现和电能形式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电能催生了动植物的出现。而人体电能是最主要的运动控制系统。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是,能量来自于哪里?能量的存在形式?他的循环在哪里?怎么进行消耗?对身体的影响?存在的目的?

二、中医的形成与理论体系解读

不弄清楚中医历史沿革,是弄不懂中医的。中医的研究历史从祝由开始,通过研究声音对人体的影响,结合天气对人体的影响,结合饮食对人体影响,结合死亡征兆和五脏对照关系(剖而视之,这个没有记录,但也是实验手段),从而形成的。现代的观点来看,中医是从研究能量介入和能量影响的学问,研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医学。所以说,中医是能量医学,也是经过实证阶段的。

中医的基础研究是朴素的研究。手段就是通过颜色确定能量层级、通过敲击声响刺激看人体反应效果、通过刺扎放血研究人体反应、通过舞蹈姿势来判断反应、通过研究气候联系病症、研究食物味道对人体影响等方法确定联系,这就是藏象。这也是实证研究,也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研究。

为了加深了解,可以看看西医的形成历史,它们完全不同,西医起自输血、牛痘等成功,从研究微生物、输血疗法的衍生医学,后期伴随显微镜的出现,衍生了化学内容。更是发展显像技术,CT等,综合理解,西医就是显像医学,这个研究手段存在缺陷,物质化思维具有局限性,不能建立逻辑体系。实证能够解决的问题有限,所以需要大胆的猜想。

中医不是研究成因的理论,而是研究实际存在,类似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论。“入国问俗”“入家问讳”充分体现了重视客观规律的思想。认为中医虚无的,是简单思维者的无知。西医不能称为理论,只能叫做基础研究。升华理论要靠逻辑能量学。没发现就是不存在。这些方法也是通过大量实验和时间研究出来的,这些劳动成果不容否定,西医不是终极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很多,甚至开始反科学了!

中医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变过程,具有浓厚的人为推定色彩!根据马王堆帛书,经从十一经演变到十二经的,所以说,“经”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不能把经络当“圣经”。它综合了五脏控制论、阴阳人体动力论、环境致病论、子午流通等思想,并整合了导引术、汤药、推拿、针灸等内容,是一个综合学科,不管大家承不承认,经络就是综合性的“怪胎产品”,拆分及重构是本文又一重点(注:见经络穴位的导引按跷之分)。

中医理论体系受制于当时科学条件,它的概念来自于大多为泛泛的、直观的、生活化的事物,例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注定体系上必然存在诸多的含糊不清,同时黄帝内经大量运用了常人思维、生活化思维。这就需要现代人去揣摩、研究。虽然不够准确,还有一些牵强附会,但有价值的东西还是很多。这里说几点(祝由我说过了):

1、气在中医里有三重意思,无形、氧气(空气)、热气。其中以热气的形式是最重要,解释里若雾露之溉就是热气或水蒸气,可以隐身为能量。所谓中医的气和现在的生物电、活性肽、活性酶、ATP等能量现象没有本质区别。也可以理解为人体活性。

2、为什么中医会出现星宿的概念?天人合一是一个理念,并不代表它就正确,除了神经能量吸收和释放的概念。星宿研究来自于气候研究,古代研究气候就是按照星宿来的,所以研究气候对身体影响就变成了星宿与人体对应关系了。星辰者,制日月之行也。

3、为什么中医会出现风寒暑湿燥火和五行等概念?这些是气候概念,作为能量医学,因为能量是无形的,如何描述它,需要进行形象化和量化,这里就诞生了用自然现象描述人体能量现象的方法,这里我很笨,如何描述能量程度,还没有想好更好的办法。也请高手思考。八正者,八风虚邪以时至也。

4、中医有没有细菌的概念?有的,就是外邪,这是朴素的认识,没有显微镜也是没有办法。

5、阴阳起自昼夜节律,推演至气候。五行起自祝由(声音敲击),推演至物质研究。穴位起自按跷,导引起自舞蹈,针灸起自放血。这些性质的熟知会对研究中医有很大的好处。

随着科学的进展,我们知道阴阳就是能量概念,如何建立新时代的能量医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也是考验现代人的智慧。也请大家思考。

下面是以考证的解释:

I  中医结构解析:

1、阳:  能量、富能量物质 ,也可以指活性肽、氧气、氨基酸等活性因素。阴阳是由昼夜现象衍生的。

2、阴:物质及组成的组织结构,也指乏能量情况,稳定类因素。

3、五行:物质属性,和能量变化相关的能量属性,及衍生逻辑。由祝由及气候(主要靠星象)观察衍生的。

4、经:  就是神经系统,特指神经系统的能量运行规律 。

5、针灸疗法:由外伤刺激神经放电产生的细胞因子风暴治疗手段。

6、穴位   人体负压区,吸收和存储营养的地方,通常为神经能供应和刺激点。

7、合穴:  神经能向内脏传导点

8、荣穴:  内脏能向肢体传导点

9、俞穴:  神经能中转及储存点,通常用作释放,五脏俞穴为能量向内传导通路,四肢腧穴为内脏能量向外导行点。

10、风:   能量系统控制紊乱,也通常指活性物质和轻离子活跃,他对细胞结构产生破坏性作用。

11、厥:   神经能量流转停滞及反向流转,与能量疏散有关。

12、痹:   神经能量收集障碍,也指组织液活力低,凝滞。

13、气功:能量系统调理操,精神内守,能量集中内脏,同时吸收氧气等,促进人体阴离子形成。

14、脉诊:血液流动判断诊法  15、三焦、神经的结节性体现

II、中医名词解释考

1、气   有多重意思,例如“气”就具备氧气(肺通天气、宗气、阴离子)、热气、无形(邪气,实质为病菌、气候异常)的几个含义,最重要的含义为“热气”或蒸汽,可以引申为能量。带有温和热性特色。

2、卫气   生物电,采用神经传导。

3、营气:为血液中所含能量,狭义理解为神经递质。

4、血     就是血液中营养物质及精微。营血是血液中的营养。

5、津液   酸性蛋白酶混合液,并以唾液及清鼻涕形式存在。

6、运化    淋巴液的运行,为胰腺液主导。

7、心包    心脏包膜及冠状动脉

8、洪脉    供血强弱         9、弦脉    血管硬化

10、浮脉    低血压          11、沉脉    高血压

12、急脉   心率加速      13、缓脉   心动过缓

14、经隧   神经纤维

15、经     神经系统       16、脉    血管

17、筋    肌腱和韧带      18、水穴,排水有关穴位,淋巴

19、络    牵扯、拉拽      20、皮部:皮肤及汗腺,抗寒抗热

21、辛    生物碱          22、酸  酸类

23、魄    供能状态        24、神   血液流通状态

25、痰    粘液质          26、肝阳  ATP、醇、活性基等  

III功能含义 

1、升  肝的功能,就是启动的意思,也意思弱化的能量生产。

2、长  代表生长,繁荣运行的意思

3、收  代表肺的功能,收敛是错误翻译,应该是收获,收获能量的意思。同时主降,就是氧化作用对消化的作用。

4、藏  肾功能,代表保存好的东西,排除有害东西。

5、脾的作用,就是杂融并蓄的营养供应。

6、清浊问题,清来自于鼻涕、唾液及玻璃样变。浊来自于粪便、痰液、血栓等物质。

7、升降是食物吸收与代谢,出入是氧气呼吸。

8、暑湿,为热水解反应较重或者湿天用重碱。对应的是活性酸类,芳香化湿类。

三、阴阳哲学与能量哲学是一种哲学两种表述。

逻辑能量学诞生,医学进入了新时代!从稿件发表来看,能量医学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所有的大学和医疗机构!也是对抗了一部分浅薄医学工作者的无知!

马哲说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太高深,我搞不懂。在自然科学里“能量才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动力”更为合适。阴阳学说与其十分吻合。“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道出了事物变化的道理。

阴阳理论的“阳”是富能量性的、活跃的、炙热的;“阴”是反之,并具有“物质化”倾向(积阴成形)。例如,古人把日定义为“太阳”,把太阳能定位了极高的位置。可想而知,即使在当代,能量利用空前发达的时候,太阳能依旧是最主要能源,动植物因太阳能生生不息,自然界因昼夜四季的变化有了寒暑变化,也产生风雨等自然现象。而相同观点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而中医认为人是“热水”结构。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与运动如影随形(能量的运动的魅影,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也可以说,任何的运动现象的产生,都有能量的推动,能量是运动的“幕后老板”,对于动植物来说,就是热能(温度)的推动。二者具有矛盾关系,身体体现为“能量强则身体瘦,身体胖则能量弱”,也就是中医所说“热盛伤阴”。内经讲, “阴阳者,同出而异名者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所以能量与物质具有同步作用,需要发现和探索!

动物的能量运行体系不是像汽车烧汽油那么简单,但它的运行不是无迹可寻的,体温的高低、血液脉搏的运动水平、水分含量、散热排汗、耐冷抗寒能力、生物化学等等无不包含能量信息,利用现象反推之,就能知道能量的变化、分布规律,这是一门科学。这点中医是走在前列的,脉诊、中药学、伤寒论和温病学都能为我们提供科学思路,其现代化依赖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它对当前医学有不同的解读!是非常宏大的一个医学。

自然界存在能量环境,动物体内也有一个能量环境,在人体能量与外界环境存在着沟通和交换,中医就依据这个模式建立。外界能量能够致病,也能够治病!体内能量水平就是人体活力水平。

四、“宏观能量医学”与“微观物质医学”

内经说,“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3]”成为中西医之争最好的写照!物质与能量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侧重点各有不同,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偏向微观医学,我认为不管什么科学,推导出的结论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西医生化发展到什么程度,怎么推论,结论不能违背事实,这是原则,否则就是反科学!

我尊重任何科学,中西医之争是哲学思维之争,后世将会给中西医分成“能量派”和“物质派”,中医通常以运转性为疾病命名,而西医以现象性为疾病命名的,这体现了二者研究思路区别。实际治疗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有理由相信,二百年的西医只是两千年中医的一个插曲,未来的医学一定是中医的理论体系加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人体就是一个运动体,物质是为了实现能量生产而存在的,所以最终物质医学的目的都为了实现能量运行服务。所以能量医学为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现在要做的就是实证工作。

中医是能量派,是从导引按跷、气功等演变而来。更多的是活体研究,由感觉、刺激反应性、自然现象理论总结等方式形成的,这在动态认识和有机整体联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缺点是微观基础研究。中医未纠结其成因,由现象反推的“哥德巴赫猜想”,其“能量与物质并重”的思路能够保证总体规律正确,新医学把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称“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西医是“物质派”,是死人研究,认为一切未看到的东西都是虚假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常人思维,是由解剖和化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物质思路治疗衍生了显微技术、成像技术、化学技术等手段,逐步形成病菌认识、解剖、基因、物理化学、手术等现代医学技术。对应的是中医体系里的精微、外邪研究的突破。在微观研究上,西医是先进的(元素、病菌),他具有直观可靠的优点,是一个基础研究的医学。

西医想尽一切办法把病因归因于“物质”(看的见),诸如维生素缺乏、物质现象分泌、物质堵塞、微生物等,这是有局限性,而物质的病因只是一个表象,受西医显像技术的发展,中医被认为是不科学的,但在非器质性病变证明了能量医学的存在的必要性。最主要的论证就是人的死亡,古人讲是人体“灵魂出窍”!实际上的物质变化并不大,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能量体系的崩塌。能量的枯竭耗尽导致人体的死亡。而过程中伴随者物质的病变。而无法检测或者弱信号的病症是西医的弱点。

物质化思维的研究人员永远不懂,咋就冒出个能量医学呢?他们也搞不懂为啥会有“非器质性病变”,就如同他们不懂中医一样,因为能量体系本身不会一下子进化到器质性病变的!西医还给这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亚健康!见微知著是聪明人的学问。发现精准医学将会是未来医学的方向

如果医学仅局限于物质现象,不通变化之理是根本。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医学,仅能称为基础研究。还谓中医是民科,这些人只不过是一个实验的机器人,是研究不出理论的,这是中国大学之悲哀!那些反对中医的是,以科学的名义反对存在的自然规律。他的认知建立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的,原有知识体系可能存在错误。是思维定势的体现。两千年前研究的东西,现在都搞不明白,是科研人耻辱。

现代医学研究手段单一,具有缺陷,医学要发展需要突破 “形而上”的思维。解剖能够看到骨骼肌肉,看不见肌肉里“热气”;显微镜能够看到细菌、元素、成分,看不见其中能量属性;而产生能量是人体最重要的意义,远大于物质形态本身。不考虑能量的医学是一个缺憾的科学,没有逻辑的医学也是。只与物质挂钩的病理,只能是牵强附会。而中医恰恰是微观物质研究欠缺,二者有者天然的结合性。

解剖学中生理八大系统的分割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相关系统缺乏联系及变化规律。中医放弃了简单、直观的解剖结构,选择阴阳五行结构(也可以说大五脏结构),绝不是因为古人傻或者愚蠢,是把物质及器官功能作为实现能量体的载体,形成了“大五脏结构”。能够实现很多的整体控制。从个人观点来看,这种结构还会是未来的趋势!

能量逻辑学是能量、加物质、加逻辑医学,医学应该朝逻辑方向发展,融会贯通,这是高级中医。没有逻辑主导的医学注定是一盘散沙(仅仅是一个基础实证工作,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聪明的人将复杂事物简单化,愚蠢的人将简单事情复杂化,这就是西医的现状!过于讲究实证医学,就是作茧自缚。因为在科学里,推论是一个好东西。现在的医学人员只相信眼睛,不相信脑子。所以现代医学病理学多为肤浅的现象级病理,而不是深入思考的病理。这是短板。

新医学改观的理论有:

第一宗就是,神经系统信息论,

把能量传导看成信号传导!信息是智慧特有词汇,生物不懂信息。揪原由,他是物质医学,把人体看成物质综合体那就是研究死人的办法,如果把人体看成能量体,那就是研究活人的办法。也不考虑外界能量介入对能量体系的影响。

没有把人体看成一个能量体系的后果,直接导致一些能量疗法的边缘化和非科学化,诸如针灸、音乐疗法、物理疗法、导引术、电磁疗法等,这些医疗手段饱受争议,就是一种哲学思维的缺陷,是物质化思维的体现。特别要提出的是,能量是一种物质属性,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本文就是要拨乱反正,重回正确的医学轨道,并客观看待物质医学的成果!

第二宗就是,过于在于微观,忽略整体联系机制,

微观医学的弱电直接导致医学结构,就是散乱杂,难于理解,科室分化严重,繁杂,并且对属性没有整体定性,对与病症的整体把握不足。这是推理不足导致的,西医的无论是病理还是药理都推论不足。导致诸多弊病。

例如某某素的发现,这根本不算一个医学进步。只不过做了一个精确化的基础工作而已,到了西医那里就大惊小怪!实际上,中国古代早就对他有认识,也有应用,上篇我说过,历代瘟疫的防治和粘质食物有关,这和现代免疫学也是相通的。其中的“清明团子”就是二者的综合运用,并且古书上有记载,这只不过是从宏观走向微观罢了!有什么进步而言呢?

现代医学就是微观医学的发展,就喜欢什么素、什么菌、什么现象的发现!实际上这是不稀奇的,实际上古代这些菌肯定也泛滥过!我认为西医受益于显像技术的发展。然而有受困这个技术,把目光集中到微观层面,忽略了整体联系,这就说新医学和现代有什么区别?就是三个层次,物质的能量属性整理、器官组织的族属分析、能量规则与生物逻辑的构建(手术及医药分析相关)!本文先分析第二条,建立起整体联系机制,其余的陆续发表!

第三宗:动态联动机制的缺失,这里要指出的是,西医偏向于静态化指标,血压、元素、白细胞等指标的查验,当然我不是说反对这点,这些确实是科学。但我认为今后要查验动态指标,就是有时存在,有时又不存在,似乎没什么太多影响的指标!“人体负压”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不突破,中医没有办法解决!动态联系机制会加入能量规则,形成逻辑联系机制,建立系统联动的身体结构!

有人说,能量医学是小众医学,这个观念要改变一下,今后能量医学是大众科学,物质医学是小众医学。除手术、化验类外可以全部整合为能量医学。能量医学将会对物质医学进行大的改造活动。

五、能量循环系统与动态模式

能量逻辑学是研究运动的医学,基于运动状态的医学模型才更符合人体本身,这是理解古医学和经络的关键。限制现在医学发展的因素,未考虑温度与变化关系,形成了“物质属性”定天下的局面,能量逻辑学会加快医学逻辑思维的形成,理解很多病因、病理。这个工作不难,因为现在医学的发展只差临门一脚。

物质医学的弊端是死的,研究它“活起来”的是一个课题,这就是动态医学,系统联动。物质是死的,他的运动变化的属性也要研究,每种物质经过温度的演变对研究医学也有用!

而黄帝内经邪客篇是最早阐述神经能的篇章,“卫气者,出其气之悍疾,而先行四末分肉之间而休者也,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这个描述应该是正确的,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人体能量传导比我们想象的快。

神经系统操控了人体能量分布,而且是高能系统,他与人体的共处模式影响了疾病状态,卫气和营气对应着神经能和血热能的两个能量层次。营气是附带血液热量的传导,血中热量维持基本体温平衡的,对局部体温升高起负面作用。且很多的能量可以转化成为神经能并传导。神经能占据了能量控制的主体,电能的传导与体温无关,神经能以生物电传导的方式迅速平衡着能量体系。内经讲,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多血少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现代科学显示,人体主要能量产生形式为ATP~ADP的模式(他们也是来源于氧化作用),而生物电产生的模式为钠离子及钾离子的转移,他们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神经能在组织细胞及大脑位置处于电压平衡,ATP与能量吸收与转化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形式,吸收能量形成ATP,释放能量形成ADP。富余能量形成脂肪和糖原。

多数的能量形成热能,结合以往的数据显示大脑消耗人体能量20%的人体能量,脑脊液与神经元细胞的钾钠离子循环消耗了这些能量,我认为看法有误,这个不是能量消耗,钾钠离子转移造成电势能的变化,导致生物电的传导,是能量吸收和释放的循环过程。因为如果是消耗的话,就会有热能产生,事实情况并未发生,如果以电压形式,那么要有电压不平衡!

如果说化学能及电能在人体中形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研究ATP的数据显示,50%的能量形成ATP,以化学能形式存储起来,这里忽略神经系统自身用能,应该不会超过组织肌肉1.4%。据科学资料显示,神经系统消耗20%(保守)的人体能量可以在人体能量调节中起到17%的比重,因为人体是处于平衡的。运动时占比更大,休息时占比小。电能可以带动其他的能量释放,这个效应更大,所以神经系统能量主导了能量体系调控,例如产生激素、电解化学物质。释放后主要能量形式是热能。

按照公认的大脑吸收人体20%的血糖能量计算,其他髓质(神经及脊髓)的吸收和传导量也会有一定比例,去处大脑自身消耗的能量,神经系统(大脑)在人体能量调控中的比例基本在17%。运动与休息会有小幅波动。体温变化幅度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加上声波、热辐射、电波等形式能量释放,会大大增加这个比例,因需要专业测算,这里不做评论

人体处于无时不刻都在运动之中,血液循环这是显性的。神经则是隐性的。(注:核心观点,并非是静止神经就不工作了,神经无时不可不在吸收能量,调节身体,大多数在非感知的情况下发生的,静息电位原理,人体吸收能量可以造成神经能量激荡就是证据),休息时,神经系统积蓄能量,运动时神经系统释放能量。如果说循环系统是物质的流转,沟通了物质新陈代谢的渠道;那么神经系统则是能量的流转,它沟通了能量生产和消耗的渠道。中医讲“卫气行”、“营卫生会”、“行经隧”都是讲的这个流转。心肌电就是体现之一,不多说见材料:

首先要形成静息电位,有了静息电位才有可能形成动作电位或者电信号的传播。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工作状况不同,造成膜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不均而成,从而有了电位差。例如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吸钾排钠,钠钾泵工作的结果使得细胞膜内则钾离子多,外侧钠离子多,虽然钾和钠都是正离子,没有造成膜两侧正负离子的电荷变化,但是膜上还有钾离子被动转运的单独通道和钠离子被动转运的单独通道。平时,钾离子被动转运的单独通道开放得比较多,所以钾离子虽然通过钠钾泵进入膜内侧,但是总有一部分又通过单独通道回到了外侧,从而造成了外侧正离子较多的状态,这便是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则是刺激造成了膜上通道的开闭情况发生改变:钠离子被动转运的通道突然大量打开,钠离子突然大量地内流,从而形成电离现象。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钠钾泵迅速开放,根据物质都有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扩散原理,细胞外钠离子大量涌进细胞内,而细胞内的钾离子虽然有一部分事先运动到细胞外,但细胞内的浓度还是高于细胞外,于是钾离子也由细胞内流到细胞外。值得注意的是,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的速度要大于钾离子出胞的速度,一般来说,三个钠离子进入换出两个钾离子流出。
  总的结果就是大量的阳离子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是原本是负电势的细胞转换成正电位,通过微电极的检测发现,这时的细胞形成一个峰电位,称为动作电位。细胞在形成动作电位后,产生一个运动,如肌细胞的收缩或腺体细胞的分泌等。而后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再从新分布,细胞内的钠离子被移除到细胞外,细胞外的钾离子被移进细胞内,细胞重新恢复静息电位的状态,等待下一个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

以上内容就是把电能的形成解释明白了。现代医学把神经传导仅仅看成一种信号是个错误的,是本末倒置,它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传导与控制。信号思维是以人智慧思维来理解大脑,而能量思维则是生物逻辑,就好比研究计算机的二进制一样。人体能量调节比传统认知要迅速,神经能的传导占能量传导比重很大,调节了整个人体的体温平衡。

中医是以运转性为根基的医学,讲究定向性的运转,比如上吐下泻认为是升降失常!升清降浊等,另外还有一个是能量循环,现代医学知道,人体的运动包括微观的酶、活性肽、离子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细胞内还存在胞质环流,何况其他部位。可以预见,组织液的活性降低(受寒),不进行运转,那么神经电导向这边的时候,那么就会造成疼痛。这是一个主要中医的观点,这在流体动力学可以看出,实际上在流体里稳定能量流会造成物质的规律分布。这也可以应用于人体生理现象。

现代医学应该关注某一特定姿势、特定状态下的学问,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人体规律(这对穴位解释、人体负压概念、针灸治疗手段认识有意义,如果说现代医学是等式方程,这个观念就是不等式方程),“系统协同运动”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包含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降温系统共同作用,这些“动态研究”是不可能从解剖中得来,不研究动态没办法理解中医的。人体具有这种构造,疑核支配的就是吃饭动作的协调,包括舌咽及内脏神经的同步运动。

内经的病传讲的就是“系统联动”。它讲述的就是五脏功能对物质的转化的影响,对其他器官的影响,联动激活身体组织。这在在现代医学里能够找到科学根据,例如胰腺可以促进蛋白质和糖分分解、胆汁促进脂肪代谢。病传原理则是反向作用,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古医术的很多说法是在动态中产生的,是非显性的。这其中就有“人体负压”肌肉在收缩舒展中(第二心脏),腱器官处是正压、负压交替出现的,负压对局部营养吸收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就是导引术中的身体舒张也会造出负压。还有腑器的“实而不满”(胀论里排脏腑而廓胸胁)。血压是恒定指标(恒定指标),而人体负压是根据运动状态出现的,当前医学不认可的指标,今后这些动态指标应该作为参考依据。

人体负压存在的重要性不亚于血压,中医讲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体负压在这里占有重要指标,排泄障碍,局部压迫,血液凝滞等问题都会影响通利,这将会对神经的能量传导及血液流通造成很大影响,局部疾病的出现常与这个有关系。

如果不运动,人体负压不出现,导致痹症或者僵化现象出现,例如某些僧人举手长时间不放下来,这个手就再也无法放下来了。而筋膜与穴位的对比就是长期运动造成人体负压集中出现,刺激了筋膜的局部生长,显性展现了负压效应(即穴位)。

六、稳定能量体的形成

在能量医学领域,人体“活力”的形成与活性物质的演化是重点分析对象。也可以认为是活性科学。例如多肽的作用就是增加人体活性,适度活性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过度的活性对人体起副作用,过火则焚。“稳定存在”就是能量体的目的,也是医学研究的目的。实现能量及结构稳定存在就是研究医学的手段。

认为生命来自于行星有机物的想法是错误的,动物的出现史就是能量体的演化史,掌握了这个密码,就掌握了生命的秘密!从海洋到陆地,从水分到天气等能量因素催生了能量体的形成,“天有冬夏,人有寒热”,维持能量体稳定,似乎经历上帝的创造。自生物的诞生,能量运转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式,又因生殖的传承而生生不息。从吸收营养~生产能量~代谢~吸收营养…循环进行,并通过自身的机制来适应环境变化。在诞生封闭循环系统后。动物进入恒温时代,因此很多能量规则被忽略了。假设研究变温动物,更有利于我们分析生命体的能量体系及“大五脏结构”。直接表现是稳定的酸碱度!

甚至可以推知,37度相对恒定体温形成与人体能量规则有关系,一定温度也是一种能量,是能量水平的体现,意味着内能正在释放。他催化了种子发芽,树木生长,同样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完成自身功能。也可以推论高温动物(鸟类,蝙蝠)与人体有着不同的能量结构,所以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既然是一种能量体,那么外界能量影响人体,能量影响就是外界影响的一种机制,人体体温为37度,呆在37度的环境里却不舒服,因为人体无时不刻在散热。如果体温过低同样不好,将会导致身体运动机能下降。而人体拥有着先进的控制系统,通过生物逻辑,协调ATP、氧气、养分、水分等各方面的平衡,所以,水热平衡、环境与内在产能平衡、燃料供应与消耗的平衡是主要研究课题。

人体只接受适宜温度的存在,现代医学表明,人体热量水平过高,将会加速蛋白质的分解,过寒将影响肽的活力,酸碱性的平衡与恒温体质有直接关系。

稳定能量体是具有适应性的表现,思维定势的形成、免疫记忆、生物逻辑等形成都是适应性的表现,是能量对人体作用的结果。人体结构能够根据能量反应做出适应性反应,并固定下来。这里我要说存在即合理,人体是进化的结果。他自身的体制和运转已经形成固定的生物逻辑,保证运转的有序性,有些时候不必去过多研究,只要适应这种有序性,就是科学的先进。

七、能量属性与能量系统层级

阴阳哲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酸碱度,近代医学一直关于酸性体质还是碱性体质争论,按照能量医学讲,碱属于热,酸性为寒,水为阴(盐)。人体是围绕着能量建立的,是酸碱共存的,弱碱性偏活性,对男人更健康,酸性占主体相对来讲对女性更好。应该来讲蛋白酶是碱性的,氨基酸是酸性的(代表养阴的)。人体具有排泄的有尿酸等,并对病毒的核酸具有排斥性。可以进行研究。

酸碱性的主体,将会在人体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酸碱的二者的趋同。食物偏酸性,碱性的存在可以使酸性食物释放能量。达到产生活力的作用。酸性排泄也是提高活力的一种途径。OH根的才在和碳酸钙,碳酸钠等就是以碱性存在的。他们在生物活性上占有重要作用。

从核酸、前列腺素等物质、从生理现象来看,人体的结构形成是以酸为基础的,活性也是以酸为生命基础,中性为介质(水、磷酸钙、蛋白质等),碱性存在是以破坏结构、形成活性的根基,酶的存在调和这几种存在的。这是生命的基本构成方式。也构成中医药理的根基。

古人认为酶很重要。例如唾液为“华池水”,主张吞津达到养生的目的。“气血津液”的津就是指蛋白酶、活性肽类,蛋白酶是通过神经电能激化的,也有来自于氧化作用产生的,包括胃部的活性肽。酸碱性将会影响肽及核苷酸的活性,这个体制在今后的学说里能够更加体现。

三种能量开发方式具有层级性,一种为酶化热,二为氧化热,三神经能。分别对应着化学能,氧化作用,生物电能。释放的能量有,这就建立起基本的能量体系结构,第一种就是氧化作用(光能)产生的热能,这个作为最主要的能量来源,除部分维持体温外,其他形式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它主要附带血液传播。藏医的黑脉就属于这个,中医叫做宗气(祖宗之气)。而且氧气作用是最终的能量释放途径。虽然生物化学千变万化,有一条,氧化作用占主体,这个不能变。氧气介入形式?氧气作用等。中医的气功就是讲呼吸吐纳,加大氧气含量,加大阴离子形成。从而增加身体活性。

第二种是依赖于钾钠离子的电能体系,称为高能体系,也许好包括钾钙磷硫离子等。表现就是生物电。作为整体调节和补充的能量体系,占据20~30%份额。它建立起能量调控体系。藏医的白脉大致指这个,中医指的是卫气。这个系统和无机物关系密切。但中医没有高能系统概念。电能传导是冷传导,能量靶向作用,而且神经纤维是固定结构,结构破坏是神经损伤的主要形式。神经纤维虽然传导能量,但不喜欢热能,热能可能对其造成损伤,诸风掉眩源于此。神经异构是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状态。

第三种是化学能,是人体基础能量体系,属于生物化学内容,最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及营养的转化,是人体主体能量形式,他的活性带代表了肌体的活性。

生物化学产生的能量释放和吸收情况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对研究更高层次的生物化学游离。目前已知最主要的反应是CP\ATP降解、蛋白质结构~活性肽~氨基酸的能量转化,三骏羟循环,生物酶作用,对微观进行供能,主要作用于有机物的层面。

人主体上的热量来自于氧化(说明的是,这是一个主体作用,现代医学似乎未重视,而中医是以氧化作用为主体的,能量生产活动由氧气活动,消化活动也是以氧化作用为基础的,肺主降的功能就是这个),氧化热及离子电压转化为神经电能,并催化形成各类蛋白酶(如同酒发酵一样,外在条件是蒸煮,所以酶化作用只不过是能量的转化形式,包括无氧氧化,期间生物电起了一定作用,植物积温现象),蛋白酶完成各种基本生理活动。酶化起到热传递和扩散的作用,例如,低温下生物酶活性降低,脾胃虚寒造成消化不利是主要原因,在2004年的实验验证了。也可以这样理解,局部的酶化作用失常,只要有血热的温煦,就能够恢复如初。ATP~ADP演变就是光合作用结果,没有生物电能哪来他们的演变啊,如果热能是诱因的话,有体温作用,ATP就不可能稳定存在!

关于酶化作用附属于氧化作用的说法,简单的归纳就是鸡蛋孵化的过程,鸡蛋孵化是酶化作用,温度是外界能量,酶化作用的发挥依赖与温度,也就是说酶化作用不是凭空产生的,在0度酶化作用可以停止,氧化作用不会停止。胖而无力,这个情况不是营养出了问题,而是酶化作用出了问题,是脂肪~糖分循环作用出了问题,酶化作用。中医君火和相火论说的这个问题。氧化转酶化是一个问题。

酶化运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形式(鸡蛋的无氧孵化),其他是他的辅助形式。而活性酶,包含酸碱性的活跃程度构成了人体活力因素。以稳定化学形式存在的降低人体活力,例如乙烯胆碱、碳酸钙、固醇类等,酸碱不能等同于人体活力,酸碱与身体酶等结构的氧化作用,导致发热,这是以破坏结构为代价的。

他们个个层次对应的为,第一层次,就是碳和氢的被氧化作用。第二层次表现为蛋白酶及氨基酸的酶化作用,第三层次就是钾钠离子作用,配合提高的作用为钙离子的重质金属作用。上两种以酸碱度为代表的离子水平,与离子电形成相互关系。

蛋白质具有等电点以外的带电性,为人体电系统增加了转化和存储途径。酸碱性将会为这种带电点活力的增加和减少提供途径,这将会是研究中药作用的一个主要抓手。除了具有带电性外,他们还应该具有定向性排列。

人体是神经电能与化学能的结合,日常神经递质的积蓄,保证能量传导的性能,保证调配正常,他们的相互转化保证能量调配的正常。

消耗性转化,消耗性转化为无意义的热能辐射、机械作用。表现为汗液蒸发,机械做功等。

这样人体的整体能量系统大致成型。能量医学就是研究他们的转化及存储规律的科学,研究人体活性的科学,研究物质属性对活性影响的科学。活性就是能量充足体现。

八、约束与传导

中医的气与火分立,说明气不完全等同热量,在氧化作用时的瞬间温度会远高于37度,因为汗都能迅速蒸发,因迅速消融血液里,容易为人忽略,这就和烧水一样,水温是37度,并不代表火的温度也是37度。大多数人混淆了水温作用,所以加热的能量通常是很高的。

气胀就是水变热气后的膨胀作用,如果在开放的环境下不会存在问题,如果在封闭的环境下就不同了,脉束营血,肺脉洪大。例如心脏是氧化作用最明显的地方,蒸汽膨胀最充分,加上心包的束缚,可以形成一定的燃烧血压(瞬时),有利于心脏输血的。可以称为人体高压锅效应。浮脉似乎和此有关系。

而筋膜之于肌肉同理;有髓鞘神经比无髓鞘神经传导速度快,是否存在这个作用?定性来讲对血液流通是有好处的,造成血液的滑利,有多大程度的作用要研究了,这等于人体结构因素。

压迫会造成血管及神经的传导失常,这是要考虑的,中医讲究痛则不通、通则不通,对于血液流通和能量流通都是适用的。这也是人体负压的意义,在心脏心脏强健,在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负压,保证流通的顺畅是保证健康的前提。

所以中医以通利为第一原则,痛则不通,痛则不通,相关疗法都与这个思想有关,所以建立了能量循环体系,又建立了脾的运化学说。内闭九窍,外雍肌肉,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现代也很多这样病理,比如幽门肌肉肥大、结肠巨大症等。

不管能量还是物质,通利都是一个重要指标,循环的顺畅都会影响身体机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最主要的能量循环障碍现象是麻痹、帕金森及癫痫,帕金森是低级的癫痫,二者都伴随者能量流转障碍,最有可能引起的是髓灰质、髓白质功能性障碍,造成导向性混乱,组织液对于生物电传导的阻滞导致局部能量增强,而由此看,中医的能量流转理论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内经记载的治疗手段就是针灸,通利脊椎。本文就把病症分为高能病和物质流转病两类。

喹硫平就是抑制能量系统流转,能量体系运转起来才会健康,应该因势利导,如茯苓等,西药是神经能量阻滞剂,将会导致人体流转系统失常,如增胖,就是脂肪流转阻滞的表现。

中医的通利实际上西医也是证实的,包括血液流通,甚至细胞内部的胞质环流都是这种体现。目前的神经环路研究也是一个重点突破方向。理解神经通路首要要理解能量传导。这将会对传导方式形成改变。

九、新医学结构

纵观医学发展史,有影响力的医学结构,就是中西医两种,西医的基于解剖的生理八大系统。中医按照物质衍生及功能性分为“大五脏结构”。今天我提出一个新的医学结构。

西医的生理八大系统注定要遭到淘汰,这不是理论,而是常人思维。如果按照物质属类控制按照组织衍生、功能关联将人体分为了“大五脏结构”,如果按照能量体原则分为如“大三类”,这有利于我们研究能量结构,而且能量结构是可以建立逻辑结构的,所以未来医学只要系统性的研究人体,就必然采用以下结构框架:

A能量输出系统:包含消化系统(物质吸收及转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为能量生产系统。

B能量控制和协调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控制能系统。为高级能量反应体系。

C能量输入系统:包括运动系统、生殖系统、抗寒耐热系统(外分泌)、大网膜。为耗能体系和存储系统。

①能量输出体系分析:

在A系统里,为能量供应体系。主要为心肝脾肺肾加消化系统,同时不考虑自身用能。这个系统为血液所主,相当于植物的根和土壤。下丘脑与植物神经与这个区关系密切。生产体系也消耗能量,但它保持总体的能量及营养的输出状态,所以为能量输出体系。它的能量消耗主要在心脏和消化道。其次是其他脏器。这里消耗也不少,但还是可以提供富余能量及物质给其他部位。

一般来说内脏是生产系统,不储存,储存都在C系统,如果生产系统偏大,就是病症,一般来说肿大类,肿胀类,肥胖类都会对内脏造成影响,内脏喜欢空的,满而不实。内经也有五脏小对能量生产有好处的说法。

内脏的系统运转具有其特殊的运动规律,植物神经调节是一个显性的,还需要进行良好的开发。能量生产系统的调节主要类型是内分泌,神经能量介入未辅,他的运转以植物性为主。化学变化是他们维持正常运转的体系。主要体现为M受体作用,它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抑制,一种是兴奋。对应着稳定结构和活性成分两种。

M受体主要是判断性的受体,接受来自于阿托品、胆碱、乙烯胆碱的能量分析,并做出相关的反应,这是构成能量生产系统的重要机制。

内脏神经连接结构比较复杂,以植物神经为主,植物神经的结构使得能量生产系统自成体系,不会因人脑的损坏而终止,这些内脏神经就包含自我的生物电平衡系统,激素调节系统,并具有循环调节系统(释放激素与激素反作用),以上的功能特点保证了能量体系具有自我调节系统。

而且包括消化道的运化,也遵循一定自我调节规律,并具有严格天然形成的生物逻辑,这些生物逻辑保证了系统运动的有序性,保证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点中医研究的比较透彻,现代医学相对较弱。这里不做展开论述。

②能量控制体系分析

B系统,介于生产和消耗之间,同时具有二者性能。分为两套系统,一种是能量吸收系统,包含皮肤感应器、眼、鼻、口、及体温感受器。二是能量释放系统,这包括内分泌、激素、效应器。没有这两个系统就能证明中医是错误的。内分泌与神经之间构成平衡关系。三是基础能系统,就是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包含神经节。他是一个高级能系统,主要用于调节能。这个属性说明了神经系统的特殊点,可以说神经也有“人体电鳗”作用。同时蝙蝠和蛇类的神经系统是很强大,其强大的免疫力就来自于其强大的能量系统。神经系统大小脑~肌体系统偏重于C系统,下丘脑~脑干~内分泌偏重于A系统。

神经调节的能量吸收与调节展现为神经递质的吸收与储存。对化学能的调配也是实现手段。神经系统的能量存储采用系统平衡方式,钾钠泵与神经递质吸收和消耗是同时进行,保证了这种平衡的出现,同时伴有能量收集器和释放器端的组织液状态变化,包括ATP的形成等,因为人体是有相同细胞分裂而成,组织液的协同是规律性的。

有人认为神经传导的是信号,这是一个错误,忽略了神经传导能的巨大作用。说神经系统是一个能量系统具有根据的,足浴推拿产生的热量效应,神经性炎症的出现,针灸产生效果,都是神经能量传导的表现。这个能量效应被现代医学所忽略了。

神经能量论的出现,为解决神经官能症、老年痴呆症、库欣综合症、西恩综合症、精神疾病等神经系统治疗带来了福音,能量介入的出现,将会引导神经系统的平衡。

这也将是延长寿命的研究方向,能量水平涉及人体机器的运转,这是着重研究的方向之一。依赖于能量治疗的手段将会登上正规医疗体系,例如瑜伽、气功、针灸、导引、音乐疗法等,将会为未来医学发挥重要作用。

③能量输入体系分析

C系统,是能耗系统,包含四肢、膀胱、汗腺等,由十二正经控制。这个系统主要经筋所主。大脑的运动区主要反映出这个系统。经络就是控制能量和生产消耗关系的科学。它也会对能量体系产生补充影响,因为内脏是不增大的,主要把营养传输到四肢等部位存储,一旦生产体系不足,那么四肢的营养也会回传至内脏,最主要通过淋巴系统。所以C系统还是储存系统,也是物质输入系统。今后这将对肥胖现象研究产生重要影响,那就是存储系统活跃的问题!

这个系统另一个作用就是存储作用,这个可以称为“驼峰效应”,它也会对能量体系产生补充影响,因为内脏是不增大的,主要把营养传输到四肢等部位存储(蝴蝶脸形成),一旦生产体系不足,那么四肢的营养也会回传至内脏,最主要通过淋巴系统(详解见脾的运化论述)。所以C系统还是储存系统,也是物质输入系统。今后这将对肥胖现象研究产生重要影响,那就是存储系统活跃的问题!

这系统调节显著区别于生产系统。C系统的调节叫为简单,就是射能作用,这较内脏调节低级一点,对于机理来说就是N受体,因为他不同于内分泌调节,所以较难抑制。需要靠活性调节,例如胆碱酯酶等。

伤寒论的病传也是有规律,他和内经的说法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它讲的是消耗系统(C系统)引起的疾病,由于他讲的是外感伤寒,所以本着寒冷抵抗力的由表及里、由强及弱传变规律。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这是顺序的由来是从能量抵抗力最强到最弱,然后由最易受营养的阴经到最不易感受的阴经止,由于肝具有双重血管供应机制,是人体灶台,同时人抗寒能力最强的地方,排在最后。而太阴是指脂质类的凝滞,是阴经最先感受的地方。而太阳膀胱及小肠是热能最强的地方,是天塌下来的那个“大个”,首先受病情理之中。

中医营卫生会是朴素版的能量流转,能量流转控制器官在中枢神经系统,物质流转制器官在肾脏(排泄在肾,启动在肝),身体器官消耗性的趋向是排汗、多动。能量的流转趋向大体上是生产向消耗流转,并存在沟通有无渠道,神经系统的消耗能量主体去向为嘌啡神经纤维连同膀胱(热结膀胱),并有神经联通肾脏。膀胱与肾脏的连接,能量与物质消耗具有同步性,实现和谐和健康。拥有这个能量结构,“八纲辨证”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能量的构成就是不稳定状态,是不断产生到消耗的过程,这就是人体活性的由来。

第二章、神经系统能量控制总论

一、总论

经络和针灸是最古老、最高深的神经系统反射实验,那么中西医有着根本矛盾。西医反射理论是基于物质化的反射,中医是能量化的反射,反射实验就是能量吸收和释放过程,二者拥有平衡机制,经过分析整理,大致可以形成如下“神经能量控制理论”,这也揭示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研究的初级,他们无论在微观物质研究还是神经发射研究都是初级的,还没有完成,所以会造成很多错误,这里推论就是指出物质医学的错误。“神经系统运作基于能量控制”是本文的核心是,是更为科学的神经系统研究。之所以经络无人能了解,就是因为经络是能量运行规则。

西医的神经研究实际就是能量医学,但它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没有能量层级的概念,在中医药整合篇里将提出。神经信息论是以人类思维理解自然,而不是按自然本身的规律理解。这显示了两个问题:第一、神经是一个能量系统。把神经系统看成信息系统是个错误的,是本末倒置,数百万神经元传导着能量。能量规则在人体形成了生物逻辑,成为信息。第二、神经能是强化能量体系,在人体能量调控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例。神经系统不仅仅是能量调控系统,而且是高能系统,他与人体的共处模式影响了疾病状态。

可能很多人不认可神经传导能量的理论,这里有很多的证据表明,例如足疗和推拿产生的发热行为,发炎行为等等都是神经传导能量的证据。这些证据被忽略了,它的传导因动作电位的变化而变化,通常运动越大传导的越大,休息时传导较小。这种传导将会影响神经信息传导的变革,我认为存在感觉神经等逆传导情况的存在。将会改变我们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的观念。

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是能量体总控系统,他是生物电系统(这是动物普遍存在的系统)及化学能系统,神经系统是独立在体温、化学能之外的高能系统,同时主导能量调控的系统,主导着人体能量不均衡分布。作为动物的独有特性,他的能量传导属性是植物不具备的,这是动植物的本质区别。

不同形式的组织及不同的形成机制构成属性类别,神经递质、体温收集器等的化学反应形成电能,由神经纤维传导至大脑中枢,中枢神经按照平衡原理进行处理,形成内分泌及电能释放,在效应器放大效应下形成运动(蝴蝶效应,电能的激化反应是腺体分泌主要原因),构成生命体,这些外在表现就是一连串的化学及物理变化。这就是生物的创世纪!这是神经实体化的表现。非抽象化实体。那就是高能系统。前提是钠钾泵循环的过程中就是能量调节和输送系统。神经能量调控论对神经系统的结构有不同的解读。

神经能量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系统,①一个是能量吸收系统,它是以收集能量为主要职能,它对能量吸收是不分人体部位的(左手放热水,右手放冷水。同时换到温水,是无法识别热还是冷,这个反射实验室最好例证),他们只关心能量有多少。这个系统就包括植物神经及感觉神经、髓黑质、下丘脑等。有研究资料表明神经系统能量吸收,与光敏分子有关!②另一个是能量释放系统,包含大脑及小脑,内分泌等效应器也是这个系统里。他是主导能量释放的,进行了分区分部位管理,这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多元能量反射结构构成了思维。这两种属性构成了基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能量激荡”是神经能量传导属性最有力的证据(脑电图与心电图)!艾灸利用能量吸收系统,针刺利用能量释放系统。而神经官能症及抑郁症则是能量吸收系统和能量释放系统的失衡。神经系统的疾病都可以归结为能量医学范畴。部分是物质结构导致的能量运转体系疾病。

前面说过,神经射电占能量总控的17%,有人会有质疑,有这么多吗?有的,比如说很多病症的动能来自于哪里?例如咳嗽、抽搐、震颤、唾沫等等,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行为,这些行为能量非病症没有的,这些能量就来自于神经能量。

二、欲望产生与大脑控制层次

人体的结构和进化有关,要从原始的状态来分析。人体能量体统的运转,靠着能耗与吸收平衡来完成,取决于人体的欲望,这是人体的环境适应力体现,也就是说脑的形成是由能量推动的结果,很多行为也都是后天形成的,语言和运动都会在大脑留下印记。例如摄食行为控制区的下丘脑外侧区和内侧区,他们分别控制的饥饿行为和厌食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具有沟通渠道,保证的人体各类指标的平衡。

褪黑素的分泌充分体现环境适应性。晚上光变弱,能量无法吸收,人体自然分泌褪黑素,降低光吸收强度,主体变为休息,而白天就就开始吸收光能量。同时大脑新皮层和边缘叶,可以根据能量情况判断对某种物质缺失,造成的单一物质欲望。

人体过热的反应,例如肝与眼睛的关系,一旦肝热,导致身体识别为身体过热,那么就会限制吸收能量,这就包含眼睛的限制吸收、导致眼睛瞳孔变小,视力变差。同时肠胃吸收减弱。肝病会同时导致厌食等问题。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对能量及物质的嗜望史,表现就是欲望。其实欲望的形成就是一种天然逻辑关系,动植物能够通过外界能量的判断,寻找自身所需的营养及热量,这是维持稳定能量体的需求,这是与生俱来的。即使在当代社会,人还无法摆脱原始欲望的控制。

人类意识产生于欲望活动,大脑的相互反射机制、分区反射机制的欲望形成了逻辑,大脑能量存在是高级动物形成的必然原因。也是在生存活动中的大脑结构变异,是由能量的推动的结果。他们有着不同的阶段(不同进化阶段,代表着不同的功能层次),是进化作用的遗存:

第一阶段就是植物,根据太阳能收集机制,进行纯欲望的吸收能量。并具有植物神经的自主性,并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人具有植物性。甲亢、垂体危症、西恩综合症等病症都是大脑第一层次出现问题。内分泌是主要特征,主要作用于A系统。

第二阶段就是低等动物,他们能够根据动态状态判断食物,并作出本能反应。这是它具备运动能力,并根据初级反射获得寻找食物、避寒以维持生命的能力。这种动态、冷热的判断模式还维持在低等动物本身,这就是猫见到动态的东西就会兴奋,这是本能反应阶段。运动障碍都是第二层次病变。作用于C系统。

第三阶段就是人类,具备高级思维,他们的反射途径更多,反射区更多,反射机制更完善,正是人体维持多元的反射机制,让人体有了意识,并获得了高级寻找食物的能力,这就是分析能力,它代表着多次反射机制,渐渐演变为智慧。但高级动物也无法规避植物性,为三个阶段共存。思维性疾病都是第三层次病变,神志类疾病都与第三阶段有关。作用于B系统。

所以分析大脑层次,将会是研究能控体系的一个课题,现在已知的资料,人脑可分为三个层次,①脑干~下丘脑~网状结构~垂体反应,第一阶段的人体,植物性占据主体地位,垂体分泌是主要特征,内分泌反应也属于植物反应。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同生长激素构成竞争平衡关系,内分泌主要为性腺、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这个体系暂时定为能量供应体;②延髓~丘脑~小脑及运动反射中枢构成第二阶段人体,纹状体第二类的典型特征;③大脑反射区及小脑皮层构成了脑部结构的第三阶段,胼胝体是主要特征,这个层次定为能量消耗体。三个层次相互关联!不同的病症导致的几个层次不同部位的病变!(待定)。

①植物神经体系是针对A系统的,他的层次与内分泌息息相关。主要是化学作用为主。依赖于自身的生物逻辑。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是这个结构的传导介质。

②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有点像,依赖于多极神经元的刺激构成,形成后天大脑结构,包括熟练动作、思维模式的形成。都显示出能量作用,而固有思维是有医学基础的,动作的训练也说明能量作用对大脑结构有作用。胆碱、吗啡是这个体系的主要载体。

现代医学对于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错误,认为能量单向通路是错误的,神经环路信号系统环路概念本身就错误的。神经系统实际是神经电的平衡系统,平时传导不是显性的,只有病态才是显性的。

麻醉的问题说明,人体能量控制体系是依赖于化学能的。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分别对应吸收和释放系统,荣气虚就是神经递质等活性低,这将会对几个层次的体系有影响作用。

三个层次的能量体系,需要实现能量均衡,对能量吸收是一个分配问题,将会影响病症出现,相对来讲植物与运动相反,但具有联动机制,运动与思维相近,而思维与植物呈现反向作用,所以思虑会伤害第一系统。而最先受到伤害的是脾。

能量分配体制导致过劳等情况发生,帕金森、老年痴呆、神经官能症、库欣综合症、西恩综合症、肌萎缩等均与能量分配有关,也涉及了他们的病症分类。

三、能量吸收体系与神经同感现象

人体能量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趋向于平衡,能量吸收的条件,第一外界能量介入打破感官及表皮的能量平衡,产生能量波动,即能量微介入,不管是以超声波还是射线形成,还是光形式,内能形式,都能够对人体产生作用。第二局部微能量环境兴奋导致重分布,第三局部产热量增加,如内部氧化作用增加,外界气温升高都是影响因素。这直接导致酶活性增加,同时促进ATP的产能,从而造成局部的钾钠离子失衡,从而导致能量向内强行输入,并在人体中引起重分布,就好比投石入水一样。

中枢神经能量吸收的首要任务就是能量性识别。根据热能信号的远近,能量性质(波长),能量强度,信号先后等信息,形成人体对外界的基本认知。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构成了类似数码相机的像素,完全有能力根据能量信息进行识别和存储,并进行可以进行逻辑分析。寒热感觉为能传导强度的降低或升高(这证明神经系统无时不可不在收集电能,只要酶化作用没停止,神经系统就有可能收集电能);痛觉是能量收集器的异常放电,通过感觉神经回流至大脑;按压觉就是通路阻滞反应;其中痛觉是直接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神经多寡和痛觉成正比。(这里我说一个大胆的假设,也许神经系统所说的感受器根本不存在,我没有搜索到相关的解剖学基础,我认为感觉就是能量变化形式,依赖于组织液的热能水平及神经递质变化。就目前掌握情况看他是正确的。)

中医从光、声、味、热等方面多维度展现了一个能量世界,将为现代医学提供更多的启示。这些一切都取决于神经系统的辨识和控制。色彩、声音、温度等实质均是能量特性。在中枢神经初级反应区(植物神经体系)里根据能量情况归属为同类现象,这就可以称为“神经同感”(在中医里叫“天人合一”),并可能产生假象反应。就好比计算机中的指令的实质就是代码,人体的代码就是“热能程度”。虽然整个中枢神经都具有能量吸收性质,调整体温识别和调节的部位主要为延髓~下丘脑~网状体,神经节的“换元作用”在能量传导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由于下丘脑为体温调节的中枢,这成为人体主导体温的一个方式。

3.1 “神经同感”原理:

A、神经触发器(接受器)接收的能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是能从光照、环境温度等外界环境里吸收能量。一部分能量被神经元树突收集,传输到神经系统里。内源性则是来自于体温能量的采集,主要来自采集脏腑、肢体深层、躯体深层的热量。

外源性收集器可能别人容易忽略,这是能量介入的途径。简单说外敷疗法(冷敷热敷),红外疗法就是针对的外源性能量收集,而贴膏药就是外源性收集对病症的解决!而膏药证明了物质的能量属性!其疗效是值得信赖的。这里要区分能量信号和实质能量的区别,第一声波、光波等感官吸收能量较弱,仅仅是引起能量震荡层次的。而主要影响能量的是温度、光照等能量,这些能量能够对肌体产生实质影响。玉石佩戴,防止重金属副作用,改为体表佩戴。

B、神经系统有两套能量收集系统,内源性能量收集器代表为内脏感觉神经(迷走神经)、臂丛、腰丛深感觉神经。外源性能量收集器为皮肤温感及光感收集器感,代表神经为躯体浅感觉神经和臂丛、腰丛的皮支神经,还包括眼神经和听神经等。

①能量收集器依赖于钠钾钙离子流、黑色素对光的吸收、电解质、神经递质、硒蛋胺酸等手段,这是一种主动行为,无时不刻不在发生,树突的结构造成电位差!强化电能收集。因为人体电压处于平衡状态,静息电位状态,一旦出现动作电位就会向里传导。一旦收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内发射,这就是“人体充电”过程。一旦“充电完成”(人体灰质储藏能力减弱除外)形成就要产生作用,合理的能量作用强壮身体,不合理的释放要么形成无序运动,要么形成效应器病变及高温。

②人体外收集器不明显,这是进化的结果。动物本身就具有植物属性,能够在温度、光里收集能量(感官微量,体温收集会大一些),就像蛇、蝙蝠等相对较强,能够吸收微弱的能量。冬眠的动物不是不进食,而是转为外温度收集器模式,同时降低能量消耗,一旦外界能量收集足够能量,神经系统立马启用运动模式!再做一个假设,假如现在进入裸体时代,人类是可以恢复毛发的!这是天然适应的结果,这是“人体年轮”原理,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对人体的影响方式!

神经能与体温是两个不同层级的能量体系,体温最多达到41度,而神经能高到可能无法想象,这个电压虽然不及电鳗,其形式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电能作用似乎是人体抵御细菌的一个根本手段。而主要集中在效应器的位置。能够有效清除细菌,是神经系统的又一功能,不管这个方法是通过电压电离手段(离子手段、光声辐射),还是激活免疫细胞手段,或者直接射电的形式,神经存在免疫无容置疑,这就诞生了能量科学的一个核心——神经免疫学。凡是不符合能量规则的细胞都会被杀死。细胞因子风暴是最重要体现。

就动物进化而言,“电鳗”和“蝙蝠”的进化才是最成功的,能够使用神经放电或者超声波能,放能直接杀死细菌病毒,从而形成免疫!这就是神经能免疫理论,如果人类能够达到这个水平,传染病将不会成问题。换句话说,这将会对人类免疫学带来新思路。另外蝙蝠给我们带来启示还有眼睛疾病的问题,蝙蝠神经能量强则眼睛弱,这和人体是一样的。有资料显示,蝙蝠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效,诸如老年痴呆等病,其所含有葛碱是主要治病的成分,这透漏出一些信息。

③神经纤维现在发现的很少,我认为一定拥有醇类神经纤维,人类的能量收集与胆碱有关,胆碱能神经纤维即可做收集,也可用作运动。去肾上腺素~多巴胺能是神经纤维能量释放器,与胆碱能互为抑制关系,争夺能量的控制权,产生了两种状态。嘌啡能神经纤维起能量消耗作用,具有热性!调节根据内经记载,平衡神经能量的药物有半夏。这也是吴鞠通温病里常用的中药。碱性成分对神经的储能作用起积极作用。

④古气功的熨面动作、摩擦动作还是起作用的。艾灸也是靠这个作用。合穴则是四肢能量满溢性的表现,转入向大脑内脏输送能量的模式。合穴为收集器,合穴不痛是一个深度的人体负压点,多和血管相关,营养物质能量储备充足,能够向内部供能,也可以认为他是人体的一个储存仓库,这个仓库可以转化为向内供能。

C、两种性质的感觉神经在脊髓神经节和颈部神经节处交汇,同时产生换元作用。在脊髓神经节交汇后继续上传至延髓,这里与来自于内脏感觉神经的迷走神经交会。在传导至下丘脑前,又存在一个“换元作用”,这样,会在下丘脑里辨识没有位置区别的“能量属性归因”,只拥有寒热两种属性,让下丘脑识别。

因此,“天气热”还是“身体热”在下丘脑内是无法识别的,表现为天气炎热会产生体内燥热感,这种神经特性也可以把他们看成植物神经性。这就是中医讲的“天人合一”原理。也是一种“生物逻辑”。

天气炎热和体内燥热是同一感觉,在下丘脑表现一样,能满自溢,转化垂体的分泌,来调节身体,所以,能量平衡在下丘脑实现的,运动和分析等功能(能量释放工作)在大小脑实现的。卫气流转也可延伸为,晚上下丘脑活跃,白天大小脑活跃。

这种换元作用在神经系统里叫会聚原理,实际这种会聚原理还有一种效果就是内外电压平衡的关系,当内外电压有差别的时候,二者强的输送更多,弱的输送更少!甚至我认为,传入传出的纤维不妥,感觉纤维可以变成传入纤维!在会聚情况下,内源性与外源性能量吸收具有互补性。实际上,外界能量对脏器的影响从第一阶段就已经形成。这个介入是否有环境影响介入,或者有地球磁场的影响,不得而知。

3.2、能量收集及神经同感应用场景如下:

认识神经能量属性这一点,将不受制于神经的树状形状,这将在理解经络上起到关键作用。诸如丹参及速效救心丸等含服,治疗心脏病受益这一原理(舌下神经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在橄榄体的混合),还有血清素镇痛的效果。但这只是假象治疗,只是欺骗髓质做出反应,根据病传原理加以治疗,治标不治本,这也就是标本兼治的由来。除此外,静脉血寒凉回传也可能是因素之一,标是体外能量收集,本是体内能量收集。

2.1 寒热作为下丘体的调节属性毋容置疑,那么它在寒热两个方面,一判断为寒,他会启动肝供热、生产体系供应亢进,例如夜晚寒冷的时候,肝产热最多。或者黑暗的时候,启动瞳孔扩张,加大能量吸收。这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厌热症方面,例如我们后续分析的眼疾方面,一旦下丘脑考虑到太热了,会产生一系列行为,包括缩小瞳孔,听力下降,能量生产系统抑制等行为。迷路炎等都是一系列体现,是热证,一旦产热行为下降,就会恢复,所以厌食、惧光、惧声等行为都有热盛的影子。这是温度调节体系,人体还有很多这样多个体系,疑核~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体系,也是这样的一个体系。闻味与内脏进食将会是同一感觉,这个体系让人体的控制有了同步性。

2.2受制于这一原理,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外源性热能强度最高,因此心脏跳动水平最弱,是养心脏阴的好时候!晚上最寒冷,肝活动最强,产热水平最强。这就解释了子午流注原理。早上要起床,开始产热,胃活动最强,这是阳明的由来。晚上开始睡觉,为休息活动准备,糖皮质激素降低,肾活动加强。

2.3 神经能激荡(能量吸收与能量释放联动),这是证明神经系统是能量体系的最有力证据!睡觉苏醒是由于外界能量介入大脑网状体结果,打破睡眠状态的运动体系,根据神经能量吸收原则,睡觉接受光照射后容易苏醒,冬眠的苏醒。声音造成的苏醒,寒冷造成了手脚麻木,来自于味觉产生的愉悦感。这些都被神经系统识别为吸收能量,开始耗能模式(运动模式)。胆碱解酶的作用是分解乙烯胆碱,形成胆碱,胆碱通过化合作用,释放能量,从而对神经输送能量。相比痛来说,麻木病更重,因为痛说明神经反射能还比较强,麻木就已经到了末梢神经失调的程度了。

2.4另外就是一个证据就是关于牵扯痛的,牵扯痛是外源性能量收集器,内脏为内源性收集器,他们哪一个无法收集能量,都会有神经激化反应(或者是神经元树突反应)。这就是神经同感现象,相对西医来说,会聚学说更靠谱。从牵扯痛的位置性和经络现象来看,人体的能量系统具有规律的。另外根据神经电力压力差也是这种牵扯痛的原因之一的,那就是内部能量不足,外部补充,相互补充!

2.5白癫风的治疗

白癜风的治疗与褪黑素的分泌有关系,根据人体褪黑素的分泌的原理,和人体寒热有关系,人体过热及吸收热量不足就会导致褪黑素的分泌,这个和人体的寒热调节机制有关系,中医治疗白癜风就是通过治疗热证刺激黑色素的分泌,这和髓黑质是相通的,其中如意黑白散主药旱莲草,就是一个凉药,同时刺激黑色素的分泌。补骨脂素促进黑色素合成的物质基础。

2.7、耳鸣、眼花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的能量释放有关,这也似乎验证了一个事情,就是神经系统过于强时,会以辐射形式向内传入能量。而眼花大多数与神经能量电压过高,外部能量向内吸收不畅导致的。

2.8人体的能量识别

人体识别与神经结构有着密切关系,这个与五脏的识别有关系,目前已知的神经学不能够构成主要信息,所以还需要研究,嘌啡神经、胆碱能神经、多巴胺能神经结构分析,需要大量时间。

我认为只要有活性物质,就会是神经递质,只不过是弱小还是强的问题,只不过弱酸等弱活性反应,被人为检测不出来而已。另外五脏神经属性为什么样的,在神经内,能够产生什么影响,尚未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体内有诸多受体,αβ受体,M、N受体等,这些受体接受来自不同层次的能量物质的刺激,他们就是能量的层级,而后文,也会分析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酸碱性,具有不同的生化属性,而同种物质还有不同层级的差别,这些神经递质对身体的影响会产生层级,具体整理需要大量时间,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能量强度和性质会对大脑及内分泌调节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说不同层级生物能产生不同的激素(或效应),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个机制要大力研究。这也是研究经络的主攻方向之一。

四、神经系统能量控制

4.1、运动神经控制是基础能系统的能量释放

神经系统控制是能量释放,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脊髓纤维束的分配比例与人体用能成正比状态,脊髓膨大点、神经节与用能的状态比例。同时所看到的针灸的神经电现象,再到酸麻痛痒等反应都看到这个神经电能的影子。很多精神疾病就是由于能量释放不足,例如抑郁。

假如神经系统不是一个能量系统,仅仅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话,那么颈膨大就没有必要存在,假如神经系统不是一个能量系统,那么就没有四肢衰老的说法,因为年老感觉一直存在,假如神经系统不是一个能量控制系统的话,神经节就不需要存在,假如神经系统不是一个能量系统的话,那么温度对神经就不会起任何影响。

神经能量放射将会引起今后一个阶段的病名变化。神经射电是炎症的直接原因,寒冷造成的肌体下降和病菌破坏均是神经射电的诱因,今后所有的炎症都可以理解为神经射电。这是一个重大的医学变化。神经射电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一些器官衰竭等都有神经射电的影子,诸如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器官坏死等。一些重大刺激性疾病发生,首先要控制神经射电,麻醉就是一个手段(控制能量吸收)。

生物电具有组织性和导向性,局部组织也具有运动导向性,他们的和谐不会导致病痛发生,组织液的流动状态和离子导向性混乱是导致神经射电异常的原因(中医讲是痰湿瘀阻)。由于组织液活性降低,环流停止,造成能量的异常吸收,这除了可以造成阻滞性原因消除外,还可以对组织进行破坏,很多的组织破坏不是有病菌形成的,而是由于生物电对人体造成影响。这里看的出神经电是在循环过程中。

这个理论更能解释以下现象:

1、   毒品就是利用了这个空子,误导了人体的身体状态,使神经系统异常放电。有一个典故,就是大宅门里的白三爷吃的“大烟膏子就酒”,很多解释未看到实质,这个死法就是基础能控系统衰竭的死法,大烟膏是神经能量释放的一种途径,酒又造成了能量充足的信号,加快了神经系统释放的途径,所以会造成神经能系统衰竭而亡。神经系统会连接肾与心脏。这个反向例证就是阿尔兹海默症,他是由于基础能系统衰落,导致无法完成神经能量反射过程所导致的。下文还会就此说明。麻醉对人体影响,同时影响能量吸收系统和释放系统

2、“神经射电”还有很多功能,例如生殖,免疫等,这里光说一个儿童初期行走的行为,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善,它的能系统还很弱,无法完成运动、思考、大小便的控制,随着时间推移,神经系统完善才开始完善,才渐渐会走路了。这是一个能量控制系统逐步成长的过程。

3、而生育方面,和神经系统的强大是有关系的,神经系统能量强大能够激活前列腺液,并为生殖细胞提供高能,并进行统一协调性检验,生育的后代更健康。蛋白水解酶和纤维蛋白酶为精液提供能量,并液化精液。一般来说,28岁左右是人体能量最强的时候,这时候神经发育最完全。而人体的盛衰是和神经系统成正比的,当然帕金森、海默症是病态对比。

4、细胞因子风暴(炎症因子),这也是一种强烈版神经射电反应,由神经激活免疫细胞,如同神经激活生殖细胞一样!这是人体修复机制,也是针灸疗法核心治疗原理。细胞因子风暴是具有神经高度敏感的体现,导致的是神经衰竭死亡。神经阻断剂和抗过敏药物会起抑制作用(扑热息痛等)。而体质弱无法适应神经放电过度,将直接导致死亡!大烟膏子就酒一个道理。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而中医里,太阳经背腧穴不可针灸就是避免神经能释放过度。针刺神经节或者膨大点将会产生灾难的后果,当然手术切断是另外一码事。也可以说手术没有麻醉的话,也会产生灾难的后果,手术造成死亡不是术后感染,而是神经系统崩塌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敏感体质最易造成这个状况。关公刮骨疗伤只是一个传说。那么男子伤睾丸就是不能抑制神经射电反应,导致死亡。

而时下流行的清肺排毒汤,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芳香化湿的药清肺,枳实、陈皮、藿香、细辛为代表,降低细菌活性,第二类是碱类苷类化痰,半夏、麻黄、柴胡、炙甘草为代表,防止营养聚集。第三类,就是本文所说的限制神经射电异常的,包括桂枝、茯苓、猪苓、黄芩、桂枝、麻黄、石膏、杏仁等。另外我认为还可以加入黄连。补骨脂及防风起副作用。

5、休克是神经放能过度的一种自我疗伤,是纹状体功能强的体现。而甲亢则是能量释放系统失调,是下丘脑病变为主,同时纹状体失调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中医讲热盛则伤阴,治疗应取金匮肾气丸等。这里只是个人想法,需要经过实战检验。

6、刺痒的本质就是神经放电,因缺少体液滋养和缓冲,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直接对接,形成刺痒。凡是敏感的病症都与神经放电有关,刺痛、刺痒、喷嚏、咳嗽等类,例如泌尿系的尿痛,咳嗽等,就与神经能释放机制有关(气上呛,咳嗽生,肺如钟,撞则鸣,咳嗽就是神经能受阻导致上部放电),应该采用神经阻断剂加以治疗,清热镇痛的是从效应部位治疗。肺病难治是因为它的神经反应是强烈的,胸腺是一个神经的效应器,咳嗽是神经反应。当然如果人非常强壮,射电效应也明显的话,那么就不要用神经阻断剂。像蝙蝠那么强大,直接杀死病菌了(或者是能量系统强大)。红斑狼疮,斑疹则是神经破坏的结果。

7、上火及发炎的热量来自于神经能,并非血热,局部热量高。大多数发炎部位为腺体,多为神经射能的效应器。

8、大小便失禁很可能是人体电位差引起的神经射电,大小便释放是很强烈的感觉,这个感觉与神经系统射电有直接关联,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电位差保持平衡状态,一旦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大小便控制肌肉处与大脑出现电位差,就会引起神经射电,导致大小便失禁。至少是成因之一。

9、双吸气呼吸问题,这是典型证明大脑存在能量系统的证据,脑高压及脑疝导致神经受挤压,在吸气的同时马上压力升高,造成神经元异常放电,又强迫吸气,所以导致双吸气模式,这是强迫式呼吸,和咳嗽类似。这是神经系统能量论的典型证据。这也是按压对神经能传导的证据。

10、低能量的神经能量激荡,是保证人体健康的主因,是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好办法!老人听戏就属于这个原因!高水平释放对人体是不利的。

4.2、神经基础能系统及两种反射形式

神经系统是基础能控系统,神经基础能系统不是能够直接有血液提供热量的,是高能系统。基础能来自于能量收集器,收集来自于光照、离子能等。帕金森综合症的手部震颤是神经能传导失常所导致的,不是提高营养就能解决的。疏导调和以桂枝汤。增强用防风、补骨脂等。

他具有两种反应方式,分别代表就是髓灰质和髓黑质,髓灰质是能量直接反射(这是最主要的射能形式),为低级反射,这是运动性神经主要反射形式,激化并增大(这种反射代表立即做出反射,由于年老体衰,髓灰质无法获得足够多的能量,造成以萎缩的方式来保证反射,使反射释放能量降低)。这也是为什么运动神经障碍具有球状症状的原因,是反射的能量供给源障碍,髓黑质是内分泌型反射(满溢性反应,下垂体、肾上腺类似),能够储藏一定神经能,为高级反射,这是温度、吸收、生长调控型的主要调节方式。二者都是通过启动运动或者控制下垂体内分泌来实现控制。

神经能的有导向性释放不会造成身体疾病,无导向释放或者释放过度,会造成效应器(神经放电主要部位)病变,例如扁桃体炎、肌肉强直、帕金森综合症、水泡、各类腺体的肿大、口干舌燥等。

下丘脑的灰质反应是自然的,他除了来自身体的刺激外,来自于大脑的反射能也也是他的能量来源。我称他为大脑结构的“能量放射”。大脑皮层逻辑分析也是第一种映射(能量放射),胼胝体起了媒介作用,也是“神经同感”的应用。

具体过程为:左右脑分别主感觉和运动(暂定),髓灰质的属性是即时反应,运动映射发出后,如不进入身体,就进入左脑的对应区域,从而形成“模拟运动”,其结构为左右脑功能映射,皮层小脑也参与映射,从而产生逻辑分析。可以说,没有左右脑就是没有逻辑分析,逻辑障碍属于左右脑功能映射功能障碍。

或者说,能量映射系统是解决人体大脑分析功能的关键,感觉神经投射到对侧,分析后,再传回,由同侧的运动中枢执行。所以左右脑不是异侧控制,而是异侧吸收,同侧控制。高级思维就是反复映射的结果。

也可以说,多极神经元的结构不是固定的,是后天的刺激形成的,思维模式的建立,在于多级神经元的通导路线!思维模式是由后天不断的反复刺激形成的,包括运动的。运动形成了固定模式然后被作为大脑模式形成下来。能量不断反复刺激,使得多极神经变成了有规律的神经反射模式!

所以人体思维形成很简单,根据能量原理就是能量投射,后天的条件反射就是能量投射影响,习惯性是这种稳定机制形成因素,习惯性的能量行为,产生固定的能量结构。

很多形状进入人体,产生一系列的能量作用,反馈给大脑。大脑吗啡等满意激素形成稳定结构,促进细胞稳定结构,同时刺激多级神经元的形成。这样就把外界事物规则与人体生物逻辑固定形成下来,所以感性认识形成本质就是能量作用。而这也是我们后文要说的人体年轮现象。

不平衡的感觉状态影响人体能量结构,抑郁就是畸形的能量体系,也是人体错误结构的产生,吗啡是固定形式,兴奋形式存在的。抑郁则是反向的存在。

4.3、神经反射实质是髓质能量释放

神经控制活动是髓质能量释放,脊髓是初级反射系统。神经节及膨大点是能量效应放大器,直接证据就是与上下肢运动有关的脊髓颈膨大和腰膨大(脑膨大)。髓灰(黑、红)质自身具备吸收能量和储存能量的能力,是启动能量的供应部门(类似电池继电器)。

甚至我认为,髓灰质全部是能量动力源,反射作用居多,真正的分析和控制部位只有丘脑、海马体、小脑皮层,纹状体。其余大脑皮层只是反射机构。

启动障碍或者传出神经受损会导致瘫痪,局部收集能量不畅叫“痹”,能量控制紊乱称为“风”。流转不畅是为厥(能量在流转过程中)。神经系统拥有酸碱平衡的体制,构成了抑制和兴奋两种机制,他们都是通过控制内分泌完成。黑质内多巴胺分泌构成了活跃机制(暂定)。胆碱抑制运动同时加强吸收机制(暂定),去肾上腺激素构成供能机制,氨基丁酸及核酸构成能量吸收基本模式。

化学能在传导中起者重要作用,很多的神经阻断剂针对神经介质行为,神经介质化学能传递效率较高。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导能量。很多的身体能量状态会引起神经能量释放。

案例2:酒精对人体的作用,按照当前的医学说法,酒精对神经具有兴奋作用,而后又有强烈抑制作用,这是逻辑错误,按照正确的说法,酒精刺激神经能量反射,反射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神经元疲劳。所以说酒精对神经起抑制作用,就是物质医学的错误。同时酒精还似乎可以直接作用于效应器,抑制能量反射,造成醉酒表现,所以帕金森、脊柱强直等严谨饮酒。

案例3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就是这个原因,损伤了脊髓灰质,那么无法完成反射,就会导致瘫痪等症状,一般来说正常的脊髓是不容易受病的,儿童在脊髓生长的初期,能量较弱,所以较容易受到攻击,而神经系统具有天生治疗疾病的能力。这点值得深思。一般来说,神经系统受到病菌攻击的几率比较小。除非神经系统弱化。

案例4出汗的过程分析

天气热人体出汗反应来看,说明了人体能量吸收和释放的过程,人的出汗不是立即反应,而是等待一段时间的反应,这恰巧说明人的体外能量吸收过程,当神经能量充足后,释放至身体其他部位,最终无法容纳后,有神经输送到体表汗腺,完成出汗过程。中医里有冷汗有热汗区别,一般来讲,冷汗类似于肾排水,是作为寒症的一种,热汗则是热证。

4.4能量控制方式

神经的辨识只有两种,就是寒热属性,脊髓及内脏神经高级中枢具有状态的判定性,并调节寒热。实施的控制为下丘脑控制的脑垂体的兴奋和抑制。并通过不同区控制不同行为。其余的物质方面由组织器官(五脏能量生产体系自成系统,后文我还会说)完成,由此即可完成人体控制,兴奋性反应有多动、出汗、不睡等耗能状态,对于内脏神经来说,是由交感神经完成,抑制性反应有血管收缩、排尿、疲劳嗜睡、胰岛素分泌等产能状态。这是由副交感神经完成。能量控制采用神经传导刺激方式,反应是同时进行的,远近强弱有规律。

当髓质吸收到能量过少,无法进行能量释放,就会导致疲劳。就会产生效应器功能下降、代谢异常、手足无力、手脚不听使唤、内脏运动衰弱、嗜睡等病症。由此产生疲劳感和饥饿感,转入能量输出系统活跃阶段。这个系统的障碍有神经吸收能量少,包括人体胆碱分泌减少、产热少等。

当髓质吸收能量过多,就会转入释放。这种释放顺畅的话会导致多动症、排汗反应、能量导引。不顺畅会集中在效应器发热,扁导体炎、肌肉僵直、内脏功能亢进等炎症就是释放不畅反应。内分泌可以看成神经的效应器。

当然,以上情况是总体表现的时候,大部分病症是带有局部供能亢进导致的能量系统失衡。这种在经络篇再讲。

具体的表现为,水泡类、肿大类病都与神经亢奋类有关,包括前列腺肿大,肾肿大,红斑狼疮、帕金森症、中医炎症、甲亢、发热类都属于这类,而寒症与手足麻木、上吐下泻、手脚抽筋、四肢无力等与神经寒证有关。

1.1 形态与成因分析,细胞结构分析,组织机能分析。高尔基细胞等。

4.5效应器

五脏六腑的运动均有神经能量的介入,运动体系也有能量的介入,才能完成正常运转。,通常的效应器主要有腺体、肌肉体、血管等几种,这里电解作用除外的(尿毒导致射电量不足以电解),神经射能状态导致了这些部位的状态,寒与热的病症现象出现。

①血管壁具有神经系统分布,我相信血管的扩张不是由于体温引起的,而是由神经放能作用引起的,当然体表的血管除外,深层不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的血管,是神经的作用。外在表现为血管炎,红斑狼疮就是典型的神经射电引起的血管损伤,炎症是诱因。M受体是它的作用方式。

血管的渗透性,和神经能有关,除了物理破损作用外,正负离子作用也是考虑对象。

②肌肉体包括膀胱、心肌、平滑肌、四肢肌肉等,内脏肌肉的能量去处有两个膀胱和心脏,这是神经能比较活跃的地方,心肌电不难理解,而膀胱的电化作用更强,能够蒸发尿液!这个蒸发体现了不同能量的作用,体现了人体能量不是以体温为主体的。而是以电能为主体的控制理念,不然就没办法理解变温动物,温度升高是神经能作用的结果。心肌的激化反应和肾脏反应有共通之处。

肌肉强直、腺体发炎都与神经有关,穴位是一个神经效应器,或者感受器(带状疱疹是表现,循经感传也是,亲眼见过),以后再谈。手抖、心脏痛、肌肉强直痛等都与神经能亢奋有关,另外虚弱症状也与它有关。它的调节主要是以N受体形式,因为他是消耗能量的,所以调节较为简单。显示出不同于内脏M受体的特性。这也显示出能量体的构建能力。

肌肉的产生与神经能是同步的,肌萎缩就是具体表现,他从侧面验证了,神经能与肌肉组织的关系问题。

现代认为产能三大方式以ATP为主,但是缺乏了一个前提,ATP为什么会放能,这个肯定就是神经作用,这是现代人的说法,那么神经怎么导致放能呢?那就是神经射电作用,协助电解。所以产能的主体还是神经作用,而ATP是外在表现。血液的能量作用是要淡化的。

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分为抑制和兴奋,这主要是控制部位不同产生的不同效应,肌肉强直和僵直是不同的,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寒,夹杂湿症的大多是寒症。肌肉强直除神经能强健外,酶化作用失常也是原因之一。

③现在称这种作用为神经~内分泌调节。

神经对内分泌的调节主要以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形式实现,这其中不乏神经射电引起的粒子流作用。所以这个需要通过实验确定,M受体的特性反映出调节方式的特色,这种特色会在系统联动篇章继续论述。平时神经系统积蓄神经递质能,运动时释放神经递质能,不断进行调节。

A神经能高释放对内分泌影响,神经能对身体通透性起决定性作用,对内分泌多少起主要作用!这种调节也是神经射能的结果,乳腺分泌、性腺分泌属于热性释放(吗啡与内啡肽等)。内分泌腺体是神经能最主要释放点,脑垂体是典型的效应器,它的结构就是神经与腺体共存的模式,而垂体激素又可以控制其他腺体的分泌,促甲状腺等等,能够更方便我们理解神经能对腺体分泌的关系。其他还有胰岛、肾上腺、甲状腺等。

不同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大多数的时候神经射电会抑制内分泌,导致干燥症(唾液少,唾液是寒性因子),例如吃辣椒可以导致发汗,吃酸容易分泌唾液!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内分泌的寒性释放,积云成雨,寒性分泌是最主要分泌形式,典型分泌有泪腺、鼻窦、甲状腺等。神经射能的减少会导致内分泌增加。很多的腺体神经性并不明显,偏向寒性释放,包括肺部、前列腺、胸腺、甲状腺、乳腺等等。直接的变现为流泪、流鼻涕、垂体分泌量增加、甲状腺分泌增加等等。感冒就是神经能量介入不足,导致内分泌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内分泌的寒性释放。

也可以看出,内脏的控制是以内分泌的形式,神经提供能量起到介入的作用。这也可以看出内脏痛不明显的原因,腺体明显。

内分泌的化学调节也是能量调节的主要方式,这种调节主要应用于A系统,诸如促胰腺液分泌机制,就是典型的生产系统调节,A系统的能量调节自成体系。

腺体的营养性和对能量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其分泌的蛋白酶、激素、类固醇等活性物质(这是总体表现,分泌量少导致活性降低,不分泌那就意味着死亡),需要经过神经电的催化电解作用,这些酶对消化、产能等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人体的生物逻辑具有重要作用。这个机制需要大力的研究。

内分泌是神经调节身体能量的主要方式,腺体的营养性和对能量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其分泌的蛋白酶等活性物质,经过神经电的催化,对消化、产能等起着重要作用。这个机制需要大力的研究。我们观察一个现象,就是内分泌腺体容易出炎证,这是局部发炎,这些地方神经能最为活跃,最适宜细菌生长。一旦导致免疫力低下,就会引起病症。例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前列腺炎、胰腺炎、胆囊炎等等。结论为:人体究竟是上火还是炎症呢?就是细菌损伤身体导致的神经射电异常,局部的上火是神经释放集中的结果。

④辐射形式释放

神经能量可以产生波形式的释放,蝙蝠发射的是超声波,人体应该也在发射波,耳鸣可能是波形式的释放,强化的波释放会产生耳鸣!除了音波,电形式的释放,可监测的形式是脑电和心肌电。还有辐射的能量释放,这些释放包括热辐射(红外形式),这点热成像技术可以证实。蛇判断猎物的形式就是吸收这种能量。这种形式的能量释放未统计,如果统计,可能会增加神经系统在能量控制中的比例。

可以看到当代医学已经证实了,有嗜酸细胞、有嗜碱细胞,这些细胞根据能量规则,调整着人体的酸碱性,这些细胞的规律将会指引了能量医学的发展。

4.6神经能与体温的鉴别

能量逻辑学将能量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基础能即体温,二是高级能即神经能。如何鉴别二者的寒热,

①神经能热证为水泡类,水肿类、刺痛类。例如前列腺肿大,扁桃体炎、疱疹、红斑狼疮都属于神经能过热。酸苦药治,治膀胱药主治、神经抑制类主治。麻木类疼痛类,偏瘫都属于寒症。血热和外界热量都是神经能量充溢的原因,神经能治肝,也可以泻膀胱热。神经造成血管渗透性增加是形成水泡类的原因,同时水泡是消弭神经射电的一个方法,也可以理解为逆离子梯度,这种扩散具有能量因素。

②干热类、血热类、隐痛类、发汗类一般是体温类的热(营气),表现为血热,主导的是肾,只适合普通部位的发热,或者局部发热,例如糖尿病。一般来讲附带神经热,但神经不为主,治血为主。血热治肾。

①疹类病的治疗

疹类病都与神经有关,一般都是神经系统发达的,表现人非常聪明,也就是敏感体质有关,因为神经系统发达,神经能反射的更厉害。通常病因为血凉及神经热,如果血热不同步的话,就会导致神经反应激烈,所以会导致痒。过度放电造成部位灼伤,就会导致水泡类疹病,当然这不排除病毒原因,病毒的破坏也显示寒性,表皮神经能较弱所以,杀菌较难,可以使用西药等烈药。一般是热证,一般清热发汗,通利为主,主要药方为防风通圣丸,刘河间的寒凉派为主,这个派药比较烈,副作用大,体弱的人少用。

疹类与身体通透性有关,一般体现在表寒!而红斑狼疮代表皮肤消解光能机制失常!以至于神经能及光能等伤皮肤导致,不起水泡则是水液代谢失常,起水泡则是脂质代谢不正常!外用重金属化合物可以尝试。

4.7麻醉剂与兴奋剂

中医营气说的就是神经递质。上文说过,神经递质在神经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西医还在研究神经递质种类,作为能量医学来说,这种研究毫无意义,那就是所有具有活性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神经递质,只不过是能量水平高低罢了。他们提高身体活性,对神经系统造成压力,导致能量传导失利,同时也有可能这些活性类对神经纤维起到暂时的破坏作用,导致能量传导失常。

可以预见麻醉会对神经系统运行,促进能量吸收、释放等造成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麻醉品会造成能量充足的假象。控制能量吸收,保证神经不受到太大刺激,从而保证神经系统稳定运行。这在保证手术效果方面,防止大出血等症状的出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麻醉技术为手术带来了先决条件。没有麻醉就没有手术。

神经阻断剂与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个吸收阻断,降低能量影响度和感受度,如吗啡。一个是影响能量释放度,降低释放强度,酮类。神经能与化学能转化是联动的,麻醉剂则是通过化学手段,限制了神经能量传导能力。二者都是限制神经递质作用。

麻醉剂对神经的压制作用机理要研究,麻醉剂是限制了神经的能量运转能力,吗啡乙醚等肯定与活力水平,流体力学等有关,作用机理要进行研究分析,相信是不难完成的工作。有个假想,生物电是由高向电压低传导,酮类、吗啡等能够提高电压水平,或者破坏神经递质作用,阻滞传导。

全麻就破坏了人体整个系统的能量传导作用,破坏电能及化学能的传导体系,只不过是程度高低的问题(用药量问题),反营气或者说反神经递质作用。这对人体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局部麻醉是针对局部神经递质作用,我原来讲过营气是指血液神经递质作用。营气伤则不仁,就是这个道理。

兴奋剂与麻醉剂恰恰相反。将会引导能量过度释放,其危害就是能量消耗过度,很多服用兴奋剂的后遗症就是过劳,这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的。

五、能量循环系统的建立

5.1、能量循环的条件:

中医的十二经传遍规律,方向性是有效的,原来我不认可,诸多的实践表明,他是存在的。

能量循环实际是依赖于神经递质的化学活动,是在血中营养的作用。能量循环依赖于脏器的相关激素分泌及活动规律。营气作用高于卫气,从麻醉的就可以看出。从大循环的血液循环,到小的微循环,通透性都是重要概念,对着营气的流通和整个身体产生影响。中医升降、出入气机就是指的这种循环。分别对应能量生产和能量输出。

能量循环的意义是维持静息电压的平衡,流转的意义也是如此,各自有能量强度!他们不同状态,导致静息电压的变化,从而形成流转。夜晚四肢不动,电压流转在五脏内。能量传导的方向性依赖于神经节形成的单向性。另外的传导依赖于动作电位的电压,就是直接相连的地方,传出纤维和传入纤维概念不妥,实际上在局部上,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是可以转变的,除了神经节不可逆之外,都是可逆的。

能量流转依赖于离子分布和蛋白酶等活性物质的定向性,规律行排列对通常起到关键作用,非规律排列就产生中医痹痛等症状。体液的规律排列导致规律性释放,心电图脑电图等,如果出现不规律释放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阻滞和不规律情况发生。霍乱就是细菌、重金属导致的组织液排列混乱、阻滞。

上文我说过,外界能量对身体的影响从吸收的环节就开始进行,这是对单个脏器的影响,人造环境和恒定环境对人体的运输不利!五脏是能量生产系统,随着脏器功能状态的不同,脏器体现不同的状态,血液流动也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医的营气之行),输送能量也是不同作用的,影响的脏器电压变化也是动态的,人体就是在这种动态中平衡,形成了特有能量循环补给。

能量循环的意义对现代来说,营养和保暖做的都非常好,甚至出现人造环境,这直接导致人体能量循环的变弱,似乎影响不是根本性的。子午流通是针对古人的作息规律的,但是平衡的流通体制对能量体系是有好处的,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早睡早起。

一般来说,人体能量循环和节律性相关,我曾经想过,子午流通是错误的,实际上这是正确的,隐形的能量流动是存在的。这就取决于各个器官的活跃程度,酶化活动加强,电压降低,就会导致神经能量向该部位转移。

人体能量是恒定的,器官组织大小一般也是固定的,那么有限的能量就涉及一个分配的问题,要雨露均沾。如果吃零食就会导致胃部能量射能过多,导致胃部炎症及燥症的发生。神经性炎症的厉害之处就是导致神经射能过多,导致其他部位射能过少!

生命在于运动,任何的不动都会导致疾病,僵硬、巨结肠等。肥胖等都是由于不懂造成的。能量在运动中,物质也在运动中。胞质环流也是微观层次的循环,而大多数的人体运动具有定向性。根据酶的情况和结构情况,这个结构就影响了人体结构。淋巴系统就是挤压运动形成的定向运动。

5.2组织液的状态对能量传输的影响

我认为神经射电会在组织液内形成离子流,或者蛋白酶的活跃增强,正常情况下神经射电会对组织产生影响,假设组织液是凝滞的,就有可能对细胞造成损伤。

组织液及细胞液状态影响能量传输的通畅性,细胞的结构决定的,转运蛋白与载体蛋白是结构因素,这就形成了结构,组织液和细胞液的运转方式及方向都是具有规律,适合的定向性的排列对能量传输起促进作用,离子分布及组织液活性、蛋白酶的带电性都是影响电能传输的因素,病态下的组织液是存在问题的,导致能量循环系统障碍,局部吸能过大导致的发炎现象。

导向性的存在是组织液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导向性运动紊乱的病痛来源,疟疾和霍乱就是细菌聚集成团,有时候能够起到导向性作用,有时候又不起导向性,导致寒热往来。

5.3、人体脏器的能量不平衡状态

能量循环的意义在于不同的脏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不同的作用状态,它们的电压状态具有不一样的规律,这是西医无法了解的中医精髓!这是能量生产的循环过程,这些循环大多保持者统一性,这里心脏和脑是能量调控的两个重要器官,他们所产生的心电和脑电现象对整体的能量体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每个脏器在活动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能量需求,表现为酶化作用的活动高低,离子电压水平的变化,能量生产体系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相互刺激的关系(这里逻辑关系篇章论述的内容),中医把他们称作营气循环。

从解剖学来看,不同脏器的不同电压水平是存在的,因为不同的脏器离子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可能会存在不一样的电压。那么,能量怎么传导的呢?少量的离子传导能量主要以演化的形式,以激活酶状态的形式,被消耗掉了,离子数量不是问题。

中医讲为什么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独动不休,这里我要说,其实人体的每个器官都在运动,运动程度也有变化,这种运动变化代表着组织液及组织活力的变化,而且组织液运转定向性存在,为能量流转提供了条件。

5.4、能量的互补性

能量循环的意义是能量与四肢的能量保存问题,相互协调才会有能量系统的正常运转,神经本身不储能,而是传导为主,他的能量以激素产生、向外辐射的情况下,储存于四肢和内脏,并相互对神经系统补给,一般来说,垂体危象都是能量补给障碍,首选是糖皮质激素补给能量,刺激生产系统(A系统)。人体本着内脏强盛则四肢强盛,衰弱先从四肢衰弱,因为四肢要把能源优先保证内脏运行。

中年发胖,身体发虚、气喘的原因(中医的胖人阴虚)是人体的酶化作用变弱,四肢虽然有营养,但是无法补充到内脏,这是能量体系变弱的先兆。这点骆驼、熊做的比较好,平时储存能量,运动时可以释放能量。

能量的互补性除神经外,还存在着产能物质的沟通,淋巴系统就是沟通渠道,淋巴液是营养物质流通的方式,富余营养处回流进行重分配的过程,这就是人体各部分营养相互协调的机制,血液是从内脏到四肢,淋巴主要是从四肢输送营养回内脏。通过挤压方式回流。

5.5、能量水平提高与渗透性的影响

能量水平提高导致身体循环加快,细胞渗透压降低,通透性增强!热性物质导致通透性增强!例如酮类药物,就被证明降低通透性!

收集器的形成能量必然向神经系统传导,或进入髓灰质细胞群形成映射、或进入效应器形成运动,如果不运动,就会形成肌肉张力增大,强直。例如太阳病引起的肌肉强直、舞蹈症等等,都是这个原因。痉挛现象病因相反。导引术是治疗这类病症的良方。

5.6、睡眠与运动能量协调!

休息的力量,人体关闭了眼睛等感官系统,并非是无意义的,对于人体来说是一个能量消耗减少,物质增长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代表了身体的平衡。同时分区的控制对能量流转也起关键作用。膀胱对能量消化产生关键影响。

如果说白天是人体能量释放的时候,那么晚上就是神经补给的时候,睡觉直接决定大脑的能量储备水平,能量水平直接决定人体状态。“梦游”就是大脑能量储备机制出现错误。

抑郁的问题是能量集中在大脑还是五脏的问题,如果神经系统展开吸收模式,大于释放模式,那么能量都集中在大脑,势必会影响五脏,首当其冲的是脾及淋巴,其次是心肝肾肺。古气功讲的“精神内守”就是这个意思,意思能量集中在五脏六腑,一些用脑过度的人可以借鉴。生气通天就是指聚集内脏能量,并输送到大脑,达到健康的状态。

这里是一个均衡运动的问题,如果人体能量生产的活跃不会有问题,一点能量系统变弱,不均衡使用,就会造成能量衰弱的问题。

5.7、储能机制的形成

人体能量估计的存储形式,一种是以体温的形式,二是化学能以储存营养的形式,如脂肪。三是以离子形式,生物电的形式,钠离子、钾离子等;四是以存储的形式,例如髓黑质。五转化为活性物质,例如自由基。六、体温形式,热能。

神经能之所以没办法研究,但神经能大多数时候转化为酶的作用,或者激素作用,他们都是神经能的演化形式!这里我认为ADP与ATP之间的演化关系就是生物电的作用,这和光合作用是类似的,同时氧化作用磷酸化的过程也是高能部分作用,并非体温作用。蛋白酶的等电点、ATP的形成都是储能机制。极性细胞就是这个机制。

六、能量的分配类疾病

6.1能量的不均匀分布

人体拥有基础能系统,人体能量分布的几个主要点:大脑、心脏是两个最主要的分布点,中医把心脏看成君火和相火,现代确实是心肌电要强于其他部位。大脑的神经射能最强点在心脏。心脏负责整个血液供应,包含血热能、营养物质。可以看成全身的能量依赖于心脏。所以为君火(君火应为心包。心脏为寒性,钙离子起积极作用。这个特性决定心脏用药特色)。肺部和肝部会向大脑输送能量。

而大脑是一个最大的能量产生地方,他能消耗20%的血糖,这部分能量可以用于身体调节。同时中枢神经系统还在吸收和传导来自于身体各部的能量。所以他在能量调节中起主体作用。

人体具有能量分布不均性,能量集中点,例如心脏、睾丸、太阳穴等,这些受到重创,都会导致猝死,这就是能量体系崩塌的结果。

6.2能量分配类

人体能量不断疏导才会导致肌体的活动,运动是人整体的运动,能量疏导及新陈代谢是依附于氧化作用的,所以,ATP生产依赖于氧化作用,肝及线粒体是能量释放的主要点,为相火。他也会对整个能量体系起补充作用。这是中医对能量体系重要性的区分。

人体的化学作用可以看成一个基本能量生产和消耗活动,神经能量的介入使得这种化学调节产生生物逻辑,而化学作用可以看成植物性。内分泌的化学调节作用能量协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体组成部分。化学作用与电能作用具有转化和协调机制。

能量分配疾病的定性是未来医学的研究方向,中医营卫生会就是能量平衡,而能量体系的失衡会导致疾病,这我们称作能量分配类疾病,这就是中医讲的过劳病,也就是第二三层次消耗能量多,A系统必然导致影响。A系统病症也会影响能量消耗系统障碍。

6.3能量分配疾病

能量总量是一定的,存在你多我少的零和游戏,不同能量状态的分配引起不同状态的疾病,神经官能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帕金森、老年痴呆、西恩综合症等等都是能量分配疾病。

病症1、渐冻症的发病机理(与经络相关)

就是霍金得的病,渐冻症是运动神经能量系统萎缩,就是运动能量系统能量输入不足及传导失常,这和神经官能症相似,但发生在不同系统。渐冻症说明神经系统在营养输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大脑各个层次展现了独立操作,并具有独立属性,一个层次的破坏只要没有影响其他层次,其他层次活动就能照常进行。这里要讲的渐冻症,就是霍金得的病症,就是第二大脑能控层次疾病——运动能控疾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经络的存在机制(我这样认为)。

这种运动神经元的疾病形成是在运动层次能量系统,与植物系统、思维系统相关,在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病里我讨论了他们的差别,我们关注到不同的人在不同层次的能量消耗具有不同的分配机制,运动分配少的人群更易得肌萎缩。

起因可能是因为用脑过度(发生在霍金身上不足有必然性),导致运动能量系统输入能量过少,导致运动能量体系受损,可能就是局部运动损伤,由于未引起重视,就遗留下来,损伤导致运动系统用能减少,能量传导减少,能量传导量的减少就会引起运动神经元萎缩,引起运动减少,逐渐进入恶性循环,造成肌萎缩。简单讲就是运动系统输入能量障碍。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能量系统需要不断进行传导,这个在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里就说过了。哪个系统不常用就会导致哪个系统活力降低,哪个系统传导不正常,哪个系统就会萎缩。第二个能量是需要循环的和相互补充。几个运动层次是相互补充的,植物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系统的输入也很重要,延髓的病变导致运动神经能量系统能量输入障碍,加快了运动神经系统的萎缩。

解决渐冻症障碍是加强运动,必要是辅助针灸治疗,刺激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不是衰老,而是能量不足造成肌萎缩,及微循环障碍,本身神经细胞衰老不严重。

病症2:甲亢问题与西恩综合症

甲亢是身体寒性体征反应,下丘脑能量输送过少,导致寒性因子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作用于甲状腺,促产能反应(使A系统活跃),甲亢是C系统减弱,A系统增强的结果,是能量运转体系失衡导致的,神经能量吸收障碍是主要反映之一。碘的意义是形成甲状腺素的物质基础,而核心病症来源于下丘脑和垂体。同时甲状腺可以回作用与垂体,形成了相互调节机制,这种能量相互调节机制是一种生物逻辑,也是人体适应性的体现。

案例3: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症病理分析

上文我在大五脏结构中,把病变分为能量系统病变和器质性病变两个层次,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就是典型的能量系统病变。后期会产生器质性病变。

帕金森综合征及阿而兹海默症就是能量流转失常导致的(单侧脑萎缩就可以导致帕金森综合症),导致人体能量循环系统紊乱。能量的传输对神经系统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做思考题和运动保健预防老年痴呆的原理),在能量系统变弱的时候,就会有神经系统的衰变。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体现了两个层次的病变。

他们两个主要区别是在于能量流转体系不同,分别对应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个层次。一般来说,帕金森病易发人群为,脑力劳动者同时体力劳动欠缺的人群(抑郁等思考性人群划归此列)。老年痴呆病易发人群为体力劳动者(不善思考性人群)的人群。运动层次和思考层次,哪个系统能量不经常传输,衰老就从哪里开始!

帕金森主要原因是大脑灰黑质细胞群的能量吸收衰退,这主要针对运动控制部位,究其原因是运动少。髓黑质为吸收能、储藏能的地方。因为能量是不断的产生输送至髓质的(前提条件),灰质的损伤(主要是大脑)伤害了能量传导结构,同时能量储存能力下降,在人体内无规则反射,强制输送到效应器。除此之外,上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也是原因之一,灰黑质吸收能量能力下降也是原因,导致能量吸收无法传导至大脑,造成脊髓的初级反射能激化,造成无法控制的运动。因此解决嘌啡类神经传导和恢复髓质能量吸收能力是解决帕金森症的办法。

老年痴呆则是海马体等思考层次病变,究其原因是用脑少,大脑思考层次输入能量较少,思维层次能量流转弱导致思维能量控制系统病变,导致思考受影响,一般运动问题不大。

这里也看出,能量医学关于大脑结构层次划分的重要性。按照信息传递系统的话,帕金森的原理是无法解释的。这就是当代物质医学与能量医学本质区别!

西药用刺激性药物,活性药物,多巴胺受体增强剂(强化神经递质作用)。中药宜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中医没有直接补神经递质,但可以自己生成,应该对神经系统保养有好处,除此后期还可以用补中益气,加营养素,强化锻炼引导。

病症4  库欣综合症

cushing综合征最多见的垂体病变,这个病变表现为第一层次大脑消耗能量过多(A系统),导致运动消耗供能(C系统)降低,这部分能量主要被腺体瘤吸收,导致身体激素分泌过少。从而也能导致A系统活力下降!

病例5:西恩综合症与神经官能症

西恩综合症导致的是A系统病变,导致产能供应不足,我们说过丘脑不关心能量来源,只关心能量多少,所以能量来源的减少,就会导致西恩综合症。具体表现就是内分泌系统疾病,活力降低!这直接原因就是人体能量系统变弱的结果!

神经官能证是因为大脑吸收能量多,释放能量少,引起的生产障碍。伤风感冒的机理和这个有点像!就是神经无法供应能量导致内分泌等失常,只要提供好能量,就会恢复!它和西恩综合症的区别在于不同的供应部位。

病例6过劳问题

人体能量生产总量是有限的,怎么使用是一个问题,任何的异常分配,导致失衡都会导致疾病发生。过劳的问题(C系统)就来源于此,思虑过度的问题(B系统集中)也是来源于此,虽然暂时不会导致疾病,以后都会导致疾病,三个系统相互制衡,需要妥善研究,养生需要参考。

这里证明了中医的两个理论是正确的,营卫生会是正确的,子午流通也是正确的。这在能量医学里叫能量循环,参见其他文章未来医学的结构、能量循环系统的建立。

七、能量介入与能量震荡

自然界具有能量环境,人体是一个能量体,两个环境之间通过能量媒介进行相互影响,这种方式我称为外界环境的“能量介入”,这对人体能量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这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知识理念。以西医知识是无法理解中医,情有可原!而常见的中风和中暑就是两个能量体系影响,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

自然界具有自身的气候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能量介入方式,这些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能量介入首先以温度、光、声波的形式直接与人体表面发生关系,造成表面的酶活性、离子状态、细胞状态影响,造成的表皮位置及汗腺的病变。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液异常,痰湿瘀阻就是指组织液活性降低影响正常运转,且无法自身恢复。这些介入行为包括热敷、红外、桑拿、冷敷、艾灸、摩擦熨面等等。

紧接着,造成神经能发射异常!然后在神经能与起博弈的过程中失败的,直接影响主神经功能,就是内经说过,病传至经。造成麻木等状态。神经能消耗异常后,直接导致内脏用能减少,造成内脏疾病。这就是中医讲的病传。也是伤寒论病传基础!这些病变是长期的观察形成的,是经络形成的原因!

能量平衡是人体能量的存在方式。耳聪目明是反映出身体健康状况,反映出神经能量系统的最佳电压平衡状态,外界对身体的介入状况,反映出人体的神经能量情况,神经能情况就是静息电位强健,处于高度平衡机制。稍微的能量震荡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能量传导,如果电压不平衡,包括离子浓度差异不明显,稍微的能量在逆离子浓度传输过程中消耗掉了,人体就不会感知。这也是为什么人衰老为什么从耳聋眼花开始的原因。同时疲劳状态下的人体,无法感受外界声音,易于熟睡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人体大多数时候,处于平衡状态,钾钠离子泵的浓度变化代表了能量传导过程,所以任何的能量都可以产生钾钠泵的波动,这种就可以称为能量震荡,音乐疗法就是利用这个,而最新的脑电图与心电图就是属于能量震荡的一种,心脏的跳动都能够产生能量震荡,除了能够听到心跳以外,还能够使用电能检测。钾钠离子就在消弭这种影响,最终归于平衡!称为诱发电位。电刺激术就是一个新的方式。

选择性吸收机制要研究,有些时候,人体可以屏蔽能量介入!这是适应机制。而外界能量介入对神经系统的保养具有积极效果,尤其音乐的发展,对维护精神类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经络——传导脏腑、脉络的电话线
人体筋膜系统
中医生命医学信息论1-信息的认知与作用
让“第一大脑”与“第二大脑”都受益——内壮神勇话揉腹
经络到底是什么?
足疗法理论基础p3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