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量子理论笔记(二)量子力学的出现

    开篇:是波,也是粒子。

    一、量子理论的两种表述

    1. 1. 矩阵力学

    1.1 背景:德国理论学家维尔纳·海森堡一直在努力了解原子光谱的细节。巴尔末公式和玻尔的原子模型虽然已经给出了对光谱的解释,但海森堡想寻求一个对光谱性质更广泛的解决方案。海森堡当时使用的是被称为矩阵(按照特定方式乘在一起的数组)的数学对象的运算操作。海森堡的发现被称为矩阵力学

    1.2 矩阵和简单数字的区别:矩阵不能相互交换,即乘积AB和乘积BA通常是不相同的,乘法的顺序至关重要。矩阵的这种数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物理意义,它和量子力学中什么物理量能够被同时测定密切相关。

     2. 波动力学

    2.1 波动力学的开创

    2.1.1 路易斯·德布罗意建议:若波动的光也能表现出粒子的性质,那么人们也许可以相应地预期粒子(比如电子)同样能表现出波动性。普朗克已经使能量的粒子性质频率的波动性质成比例。因此,德布罗意建议:另一个粒子性质——动量(用来定义明确且大体上对应于粒子持续运动的能力)应该类似地与另一个波动性质——波长相关,且相关比例系数还是普朗克的普适常数。这种等价性可以把粒子翻译成波,或将波翻译成粒子。后来实验证明了电子确实能表现出波动行为

    2.1.2 埃尔温·薛定谔认为可以从波动力学推导出几何光学(几何光学把光视为按直线传播,并按照简单的规则进行反射和折射的射线),他按照这个思路发现了薛定谔方程,该方程是量子理论的基本动力学方程,且薛定谔也能从薛定谔方程推导出巴尔末公式

    备注马克斯·玻恩保罗·狄拉克确定了有一个基于一般原理之上的理论,其数学描述可以表现为许多等价的形式。因此,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其实是做出了同样的发现、仅仅是表述不同

    二、量子力学

    1. 1. 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一种新的可能性。量子理论允许态的混合叠加,但在经典物理中,是彼此排斥的。正是这种几率叠加区分了量子世界和日常的经典物理世界

    2. 2. 双缝和态叠加双缝干涉实验所产生的衍射图案(对干涉效应的称谓)是电子表现出波动行为的明确标志。该现象是电子波粒二象性的一个例子:电子一个接着一个到达探测屏是粒子行为,而在探测屏上产生的集体干涉图样则是波动行为。并且在实验中发现,在A和B两条缝的中间点对应的探测屏处沉积了最多的电子

    2.1 双缝干涉实验所产生的疑问:当一个不可分的单个电子穿过仪器时,它是通过哪一道狭缝到达探测屏的?

    2.2 针对上述疑问进行的实验:先假设电子是通过狭缝A到达探测屏的,如果是这样,则狭缝B可有可无,所以实验人员就关闭了狭缝B。但关闭B缝后,电子最可能到达的地方就不是A和B两条缝的中间点对应的探测屏处了,此时电子最可能到达的地方是距离狭缝A最近的探测屏处。同理可证,若关闭狭缝A,只打开狭缝B,电子最可能到达的地方是距离狭缝B最近的探测屏处。

    由此可以推断出:在双缝同时打开的情况下,电子既没有通过狭缝A,也没有通过狭缝B(因为若通过的是单一的一条缝,电子最有可能到达的地方是该缝对应的探测屏处,而不是到达双缝的中点对应的探测屏处),而是这个不可分的电子同时通过了A和B两条狭缝。就量子理论的叠加原理而言,这种解释完全合理,即电子的运动状态是“通过狭缝A的状态”和“通过狭缝B的状态”的相加。

    2.3 叠加原理暗含的量子理论的普遍特征

    2.3.1 对于物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情况已经不再可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2.3.2 当我们进行观测时,已经不可能精确地预言将会发生什么。

    2.4 改造双缝干涉实验:在双缝的每一条缝附近都放一个探测器,从而可以确定电子究竟是从哪一条缝通过的。

    2.4.1 改造双缝干涉实验后的结果一:电子有时被靠近狭缝A的探测器探测到,也有时被靠近狭缝B的探测器探测到,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根本不可能预测电子究竟在哪里可以被找到。且电子通过两道狭缝的机会会变成一半一半。

    2.4.2 改造双缝干涉实验后的结果二:破坏了探测屏上的干涉图样,电子不再倾向于到达探测屏的中点,且到达狭缝A对面和到达狭缝B对面的电子数目是平均分布的。

    总结:发现什么样的电子行为取决于想要寻找什么样的电子性质。即,询问一个粒子性的问题(电子通过哪一条狭缝?),就会得到一个粒子性的答案;询问一个波动性的问题(仅仅是关于探测屏上最终形成的图样),就会得到一个波动性的答案

    3. 几率

    3.1 背景:马克斯·玻恩首次清晰强调了量子理论的几率特征。

    3.2 几率解释暗示着:测量时刻必须是瞬时的不连续改变的时刻。若电子处于一个状态,它的几率会分散到 here, there 或 everywhere,但当测量该电子的位置并发现此时它在 here 时,电子的几率分布就会突然改变,变得仅仅集中在测量的确切位置 here。而由于几率分布是从波函数计算出来的,所以波函数也必须不连续地改变,这种突然改变被称为“波包塌缩”(由于薛定谔方程本身没有揭示出这种行为,所以波包塌缩是一个额外条件,必须从外部强加到理论上)

    4. 观测量

    4.1 背景经典物理描述的世界是清晰确定的;量子物理描述的世界是模糊不稳定的。从量子理论的数学表述来看,这些性质源自量子叠加允许状态混合,这个可加性原理可以利用矢量空间来找到一个自然的数学表达形式

    4.2 矢量空间:普通空间的矢量可以想象为一个箭头,具有已知的长度,并指向已知的方向,且矢量能够一个接一个地加在一起(加和)。而希尔伯特空间(一种特别复杂的矢量空间形式)就为量子理论提供了出色的数学工具

    4.3 希尔伯特空间的算符:在连接数学形式物理的方案中,矢量对应,算符观测量对应。算符可以将一个态变换到另一个态。

    4.3.1 观测量的例子:物理学家如果想知道电子的位置或动量,就必须进行观测,给系统引入一个实验干预(例如用一套特定的电场和磁场使粒子偏转)。

    4.3.2 算符的性质:算符通常相互不对易(算符作用的次序至关重要)。算符总是从右往左读,例如:R2.R1 指的是“先执行 R1,再执行 R2”。“非对易性”是一个重要物理性质数学对应

    备注矩阵也可以看作算符。海森堡使用的非对易性矩阵算符一般性质的另一个特例。

    4.3.3 连接(观测结果)和算符(数学形式)的方法:抽象理论要让物理观测有意义,就必须有一个连接算符的方法。核心思想就是本征矢量本征值

    4.4 本征矢量和本征值:如果算符 O 将一个特定的矢量 v 变成它自身的 λ 倍,则 v 就是算符 O 本征矢量;而 λ 就是算符 O 本征值

    4.4.1 基本思想:本征值 λ 提供了一个连接数与特定算符 O 和特定态 v 的数学方法。

    4.4.2 量子理论的一般原理要求本征矢量(也称作本征态)在物理上对应于某个态,而在该态上测量观测量 O 将必然产生结果 λ。这条规则所产生的逆命题是:由于有大量的矢量不是本征矢量,因此将会有许多态,在其中测量 O 必然不会产生特定结果。因此,在后面这类状态中测量算符 O(对应观测量),在不同的测量情况下一定会给出多种不同的答案,这证明了量子理论的几率特征

    实际上,不论得到什么结果,随后产生的状态必须对应于本征态,即,矢量必须立即转变为合适的算符 O 本征矢量,这是波包塌缩的另一种说法。

    4.4.3 另一个重要结果涉及的问题:什么测量能相互兼容(即可以同时测量)?只有算符相互对易的观测量,同时测量才能相互兼容;而不相互对易的观测量不能同时进行测量。例如:人们不可能同时知道任意精度的电子位置动量值

    5. 不确定性原理

    5.1 不确定性原理的意义:该理论应该指定它允许人们通过测量来知道的东西。不同于上述的数学视角,海森堡利用“思想实验”去探索量子力学的物理内容。

    5.2 思想实验的目的:为了找出测量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原则上可以精确到何种程度。

    5.3 思想实验的细节:首先,为了测量电子的位置,就要照射光到电子上,然后通过显微镜去看电子在哪里。但光学仪器有一个极限分辨力,给精确定位目标施加了限制。由于做定位的精度不可能比得上所用光的波长,所以为了用更短波长的光来提高精度,就要用到非常高频(波长短)的 γ 射线(一种高频辐射)。而由于辐射具有粒子性质,所以为了使电子能够被看到,就必须偏转至少一个光子进入显微镜,且根据普朗克公式频率越高,光子携带的能量就越大。结果就是:减小光的波长将使电子在与光子碰撞时,电子运动遭受越来越多无法控制的扰动,那么在测量电子的位置之后,就越来越不知道电子的动量是多少。在增加测量精度和降低对动量了解的精度之间,必须存在一个权衡。

    5.4 不确定性原理的基础:不可能同时完美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动量。即,能知道电子在哪,就无法知道它在做什么;或,能知道电子在做什么,就不知道它在哪。

    6. 几率振幅

    6.1 作用:在量子理论中计算几率的方法是根据几率振幅来进行的。

    6.2 几率振幅的两个方面

    6.2.1 第一个方面:几率振幅是复数。复数是量子理论特有的,因为复数提供了非常易于表示波的相位关系的方法(波的相位与两列波是相互同步还是相互异步有关,详见第一章讨论干涉现象的内容)。

    6.2.2 第二个方面:几率振幅的计算涉及态矢量观测量算符的组合。

    注意:为了有意义,几率自身必须是正数几率是根据几率振幅来计算得到的,所用的方法是一种平方运算(称为“模平方”),对于复振幅来说,该运算结果总是正数。另外,还存在一个标度条件(称为“归一化”),该条件确保当所有几率加在一起时,结果是1。

    7. 互补性

    7.1 玻尔提出互补性概念的背景:量子理论提供了大量成对可选的思维模式。例如:过程存在两个可选的表象,既可以建立在测量全部位置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测量全部动量的基础上。又例如:以波动方式和以粒子方式来思考量子对象的二元性。

    7.2 互补性概念的内容:这些成对可选的思想方式应该被认为是严格等效的,并且在处理时没有任何矛盾。

    7.2.1 原因一:因为每一个思想方式都与另一个思想方式互补,而非相互矛盾。

    7.2.2 原因二:因为这些成对可选的思想方式对应于不同且相互不兼容的实验安排,二者不能同时使用。例如:设置一个波动实验(双缝干涉实验),在此情况下询问的是一个波动性问题,会收到一个波动性答案(干涉图样);而若设置一个粒子实验(探测电子通过的是哪道狭缝),在此情况下询问的是一个粒子性问题,会收到一个粒子性答案(双缝对面对应的探测屏上两个受到大部分电子冲击的区域)。

    8. 量子逻辑:又称为“三值逻辑”。不同于建立于逻辑分配律上的经典逻辑,在量子世界,除了“真”和“假”以外,量子逻辑还支持“或然”的答案“可能”。

    经典逻辑在形式上依赖于亚里士多德的“排中律”(例如:在“在这里”和“不在这里”之间没有任何中间项)。但在量子世界,一个电子不仅可以“在这里”和“不在这里”,可以在任意多数量的其他态上,这些态是“在这里”和“不在这里”的叠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5)电子如何知道狭缝是开还是合,怎样同时通过两条狭缝?
薛定谔的猫、量子理论和平行多宇宙
量子的退相干与光子的自干涉现象
【量子团队声音】量子力学实验及原理(一):双缝干涉实验(上)
这个简单的思想实验说明了我们为什么需要量子引力理论
双缝衍射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