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人之全面发展与异化及私有制

冰寒冷梦醒,月下雪观书。

受苦山中人,刻石立言朱。

——《立言》题诗

读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刷新了我对马克思的认识,如果肯定毛泽东的「大公」精神,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心大过个人的政治专制野心,换言之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解救中国的根本途径,而不是当作阶级斗争为推翻另外党派赢得政权的武器,那么也同时刷新对他的认识——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国理论的胆识与气魄,这种高瞻远瞩的精到不得不让人佩服。

对于马克思,毫无疑问,由于过去长达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对它的叛逆程度远大过对它的理解程度。要不是孙健敏老师的推荐,我想也不可能再翻起有关他的书,更不可能重新认识他,读懂他。实在的,生活在当代,在一个工业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在充斥着,撕扯与分裂,碎片化与浮浅化,从前的宏大叙事已碎成一地鸡毛。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我们没有对当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随时都可能发生崩溃。为了更明白地活着,为了更清楚地糊涂,我们需要知道这一切现象背后的根源。毫无疑问,自清末尤其是建国以后,马克思是绕不过的一道关口。要想了解马克思,读懂他的思想,还需要从他思想的萌芽及成熟期开始,而这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见证了他这一过程。

正如书中所说,青年时期学习法律的马克思,其思想的形成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科学纳入其认知范畴。这基本奠定了他思维的模式——唯物辩证法。成长中的马克思并不局限于黑格尔的纯思领域,勇于打破之,与客观的物质世界结合,并运用辩证法看待这一物质世界。

二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汲取,这对他后期马克思主义的建立产生极为深远而全面的影响。在政治经济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如“工资、资本、地租、利润等”已经成为马克思的重要关注对象。而政治经济学的整个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已经成为他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些概念的确立为后面提出的著名的《资本论》做了极为重要的准备与铺垫。

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突破。当农奴制被推翻,“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异化和私有制也随之出现,对劳动者的压迫与剥削也在所难免。空想社会主义便由反对这种压迫而诞生,却未能提出解决的途径。这为马克思后期的阶级斗争的革命思想,用以解决上述资本主义社会的顽疾——私有制及异化提供重要空间。

总之,从法哲学过渡到经济学,从抽象思辨过渡到实证研究的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对他的影响。假若,我们再往前追溯,把马克思放在整个西方思想传统中理解,才能还原一个完整而立体的马克思。这一点直接关涉到如何准确理解他关于“人之全面发展”的阐述。马克思提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意识,在于人的类生活。人的类生活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因为动物和自身的生命活动是同一的,其生命活动停止,它也就不复存在,它不会产生对自身的认识,更不可能形成关于自我的意识。人则不同,不但有生命活动,而且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所以马克思说:“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里面提到,马克思这一观点,很大程度来自于他对亚里斯多德关于灵魂说的继承。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即生命的动因)分为三部分:一是营养灵魂(植物),二是感觉或位移灵魂(动物),三是理性灵魂(人)。马克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意识”是人与动物的异化区别。“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为了强调这一区别,人必须唤醒“意识”,也即是指向了人之全面发展的方向,为未来满足人这一需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了原始的着眼于人的理论基础。

甚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正是人之全面发展,与异化及私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驱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发展。异化,与私有制,几乎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全过程,他的理论发展,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探讨,争斗乃至革命。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指“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简言之,从主体出发产生了异己的客体,而异化后的客体并不会复归到主体上,相反,成为一种与主体相对立,甚至驾驭主体的力量。在社会实践中,往往表现在劳动产品(劳动结果)劳动者与相异化。

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便观察到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技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换言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异化,还会表现在生产活动(劳动的过程)与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谈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当前社会又何尝不是),“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即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相反,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与舒畅”。

这时候的劳动已经不再是一种自我确证和自我满足,而是成了人们的负担,是劳动者“自身的丧失”。原因在于,分工的加剧,使得人们并不能从事适合其兴趣的活动,从而丧失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创造性,人的创造性劳动为异化劳动所代替了。智能化机器的介入更使人成了机器的一部分,感觉不到自己作为人的特征。

上述两种,概述为劳动者与劳动之间的异化。第一种劳动者与劳动成果的异化,是从劳动结果的角度而言;第二种,劳动者与生产活动的异化,是从劳动过程角度而言。由于劳动者与上述劳动成果与过程的异化,也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如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异化。此外,异化还表现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异化劳动剥夺了劳动者的创造性,不仅意味着剥夺了人对自身身体的控制,剥夺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意味着人越来越沦为没有意识活动的“动物”,异化了人与人的类本质,这也将进一步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同时还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根源归结于异化劳动。正是异化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为资本家占有之后,才获得利润,而资本的利润又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可以说,先有异化劳动,后出现私有财产。这几乎可以这样描述: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问题,同时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即私有制的诞生。这实质上指向了马克思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他一方面从异化所包含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分析,通过其两个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抵达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另一方面,通过阶级斗争的革命性运动,消除异化劳动,消除私有制,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然而,终极目标,是那遥远的彼岸,永远可望不可即。因为有人就有弱点。“私有”是一切人,在一切阶段,都无法摆脱的本性。“享乐”是与之对应的一币两面。只要是“人”的社会,就不可能真正有“共产”主义。即便有,也至多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因为等在它后面的是无可休止的“享乐”。一旦消除私有,都转为公有,那末就无人再去为公有奋斗了。当人人都贪图于乐,沉溺于乐,谁还愿意去努力,去吃苦。不努力,不吃苦,社会如何推动向前的车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德峰教授:上班犹如上刑场,下班回家只想躺,消费无度欲望强。
刘道一 许卫岳:“自然权利”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悖谬——马克思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切入点和基本环节
“异化”的逻辑及其扬弃之径
政治经济学剧变前夜的浅层思考:劳动向何处去?
一份5000字的硬核作文素材——“异化”
哲学浅谈︱马克思与异化劳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