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中医一定是神医

人人都可为中医,但不是谁都能成为好中医,真正的中医一定是神医。

真正的中医,要花时间去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所以一定是那种,游历四方,有生活经验又学识很高的人,可以用五感和思维获取关于自然,关于人的经验,并且形成自己的认知。所以好中医一定是个好的观察者,澄澈中带有世俗风骨。

如果你遇到的中医没有通过你的表达,大概把你的病情,出生环境,体质,猜测的七七八八,他一定不是好中医。好中医的洞察力,感知力一定是要远远高于西医的。其实西医里面类似“听诊”,查体,也是相同的方式,只是,它没有用整体思维把人和环境联系并抽象出来一套系统,所以停留在“术”的层面。

明白了中医学原理,就知道中医从来都是全科,它不管治什么病,都是同一种方法,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不同的只是体质偏性,有的肝功能亢进,有的肝功能低下;有的心功能亢进,有的心功能低下;有的肾功能亢进,有的肾功能低下;有的肺功能亢进,有的肺功能低下;有的脾功能亢进,有的脾功能低下;而且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的程度也不同。

中医治病的本质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表则发之,里则下之。身体平衡了,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此时百病皆消。所以好中医一定是能够把疾病通过口语,用感觉性的语言的描述出来。

譬如《太乙金华宗旨》里所说的: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得不生身乎。中医是非常艺术的,需要长时间的去像屎壳郎一样滚,打磨,磨到体中有内丹,那就需要专注,需要体察。

举个例子,笔者自己观察,在新冠期间,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人群,就不一样,布洛芬偏向走阳明经,而对乙酰氨基酚偏向于走太阳经。虽然在西医上它都是退烧药,但作用于中医上的经络部位不一样。而自然情况下的发热,温度到一定程度会保持住(汗孔也闭住),开始烤身体里面的邪,完事儿之后,把邪从呼吸、从大小便、从汗里排出来; 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走少阴,把太阳寒水蒸出来,发汗,相当于把高压锅的气泄了,跳过了烤邪的那一步。对乙酰氨基酚倾向于走上部,布洛芬倾向于走中下部。而中药发汗会更有优势,中药发汗的话,比如太阳病的方子,把邪气集中从汗和小便排走,这时候,如果病还停在太阳表,就直接从太阳解了,这是中药发汗比布洛芬的优势。根据邪气堵在哪,又分出了六种治疗方案,也就是六经辨证,大原则上,就是把邪一点点排出孔窍。

医史上有许多修道而兼通医术者。特别是在汉唐之间的数百年中,道医几乎成为了当时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除了人们熟悉的葛洪、陶弘景之外,还有鲍姑、雷敩、孙思邈、王冰、杨上善等也都与道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道学(道家和道教)的理论构成、宗旨及其形成过程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真正的好中医,一定要懂道家,懂道教。

笔者在看徐文兵和张至顺道长的视频时,他们说到生姜的用法,道长能把药品的形质和归经联系起来,而作为科班学了那么多年的徐文兵居然不知道,这显示了当下的中医圈子有多浮躁,滥竽充数的人特别多。而一些自寻清净的道教人士清净反而能更用心去读书学习。所以笔者不太爱和现在的很多“方士”打交道,大部分没有我遇到过的“道士”真诚,对中医真理敬畏。

梅林岐黄希望读者们能守住本心,好好学习,作为病人也要有辨别能力,在看病看得多了,或许就能够给自己看病了,人人都是自己的中医,不要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伪中医得逞。

浅浅归纳下笔者认为的中医之层次:

1.初级:以症套方,辩证论治,刻舟求剑,不明病机病理。局限于经方。属于术的层次。

2.中级:明病机病理,有完整中医体系,属于道御术的层次,懂得补足元气、调理脏腑生化、打通经络、一气周流。

3.高级:涉猎丹道医学层次并兼顾前两级,属于通道御术,能高屋建瓴。

4.超级:佛道医精通,透视内证,兼顾前三级,乃通神级的大家。

最后给大家辟谣一个流传已久的误区:

只要是老中医,就是好中医

答案:不是。

真正的中医,一定是神医,和年龄无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中常用药要注意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过量,急救这样做!赶紧收藏
发烧,用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有何不同?发烧时怎么选?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有什么区别 2022/12/16 18:04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