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养生入门之六淫: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
userphoto

2023.07.07 广东

关注

中医学的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

如果六气太过、不及或急骤变化等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形成外感性致病因素,称为六淫。

六淫致命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等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分别可概括为:

风邪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在上、在表的阳位,例如感受风邪常出现头痛、鼻塞、咽痒、恶风、汗出等。
风性善行而数变,一方面,病为游走不定,例如风邪为主所致的行痹,其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另一方面,症状变化多端,例如风疹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风性主动,感受风邪会出现肢体异常运动,例如破伤风的四肢抽搐、拘挛、角弓反张等。
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例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

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例如伤寒有恶寒,无汗等症状,中寒有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形寒肢冷等症状。寒性凝滞(凝结、阻滞),寒邪可使气血运行迟滞甚至凝结不通而产生疼痛,例如寒痹的关节冷痛、伤寒的头身疼痛,中寒的脘腹冷痛等。
寒性收引(收缩、牵引),一方面,可使腠理汗孔收缩,产生恶寒、无汗、发热等症状;另一方面,可使筋脉牵引拘急,例如因感受寒邪而出现的四肢拘急,屈伸不利等。

暑邪

暑病多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暑无内生。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所以可致高热、心烦、面红、脉洪大等实热证。暑性升散,易扰神伤津耗气,所以暑邪常上犯头目,导致头昏、目眩、心烦、面红。

暑邪可上扰心神,例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中暑。暑邪可使腠理开泄,所以感受暑邪可出现多汗。暑邪伤津耗气,可表现为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短乏力等。暑多夹湿而出现暑湿夹杂证,症状可见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苔黄腻。

湿邪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例如湿邪阻遏脾胃气机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或脾阳不振见腹泻、水肿。湿性重浊(沉重、重着、秽浊不清),一方面,体现为周身困重,例如感受湿邪可出现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关节重着疼痛;另一方面,体现为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例如小便混浊、大便溏泄、下痢粘液脓血、面垢眵多。湿性黏滞(黏腻、停滞),一方面,体现为症状的黏滞性,例如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滞涩不畅、苔腻;另一方面,体现为病程的缠绵性,例如湿痹、湿疹的病程长,且常反复发作。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因此湿邪伤及人体,病多见于下部,例如淋浊、带下、泄泻、痢疾、下肢水肿、下肢溃疡。

燥邪

燥分为温燥(初秋,燥于热结)、凉燥(深秋、燥与寒结)。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症状,例如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2. 肺喜濡润而清肃,且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燥易伤肺,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血、痰中带血等。

火邪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火为阳邪,可致高热、面红、心烦、口渴、汗出、脉洪数等实热证。
2. 火性炎上,故症状多见于上部,例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肿痛、鼻内肿痛或流脓。
3. 火热易扰心神,轻者心烦失眠,重者狂躁、神昏、谵语。
4. 火热易生风动血,一方面,感受火邪易生风,导致高热神昏,四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淫致病症状风邪:头痛、汗出、恶风、风疹、风寒、风热、风湿寒邪:
中基每日一更II病因与发病(1)
病因学之六淫致病
六淫病因辨证(上篇)
六气与六淫(图)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