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到底是个啥?
全文共3570字,阅读共需9分钟。

为啥聊高血压?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名如假包换的高血压患者,资深患者~

2004年的高中,有一次感冒,校医给我打点滴,又量了下血压,当时的血压值有多高不记得了,但她强烈建议我去市一医院看内科。
不久,家里就带我去了医院,内科的主任盯着我看,一边叹气一边说:年纪这么小,怎么就血压高了?是不是学习压力大?哎哟,你们家这个姑娘以后麻烦咯。追问为什么这么说。她表示以后难生育,很麻烦,建议家长直接带去省里的大医院做更全面的检查。
再后来,请假去了同济医院,没查出啥来,但,原发性高血压这个词就一直跟着我了。
(好吧,虽然我已生完二胎,但那个医生的话着实影响了我许多年。)


高血压到底是个啥?我们看看西医、中医的大咖们怎么说。

(本文特指“原发性高血压”,就是不知病因的高血压)


西医大咖


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负责人冯雪医生在逻辑思维上开了一门《高血压医学课》,她讲了血压的本质是能量,是从心脏射出来的能量。
她认为高血压的问题,其实主要因为血管出了问题。
心脏向全身泵血后,血液流经到动脉,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就是高压(也是收缩压),当血液回流到心脏,对动脉血管的侧压力会低一点,就是低压(也是舒张压)。
一、影响血压的最大变量是血管的粗细。
人的血管粗细不是一成不变的,呼吸、体温、睡眠、情绪、血管内的斑块、弹性都会影响它的粗细。血管越细,血液流动的阻力越大,血压随之越大。
二、影响血压的另一个变量就是血液流量变大。
举例:把一块咸萝卜放在清水里,水会渗到咸萝卜里。而当人体摄入过量的钠,会导致血液里钠的浓度升高,身体里的水就会进入血管,进而导致血液总量增多,血流量变大,血压自然就升高了。
三、影响血压的变量还有年龄。
一个基于全球90个国家的统计显示:40岁-49岁的人,高血压的发生率在31%;50岁-59岁,高血压发生率达到45%左右;60岁-69岁,达到60%以上;到了75岁,高血压发生率高达90%;85岁以上,高血压发生率几乎是100%。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几乎是必然要经历的事件。

总而言之,从西医角度来看,高血压的致病原因不详,但应对原则很明确,那就是:改善血管、减少钠的摄入。

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高血压的呢?

中医大咖


过去,中医里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只是发现当出现头晕,肢麻,肢凉,项强,头痛,耳鸣等症状时,此时测量血压,大多是偏高的,所以中医将高血压病归为头痛、眩晕、风眩、耳鸣等范畴。
我在知网里以“高血压”、“邓铁涛”、“李士懋”、“梅国强”、“王清海”等关键词搜索出了很多国医大师和全国名老中医们针对高血压的相关论文,看看他们怎么说。
(请注意:以下中医术语较多,看不明白实属正常,想跳过就跳过吧~)

国医大师李士懋(mào)

其认为:风寒之邪入侵机体,经由皮毛、经络传至脏腑。寒凝血脉,侵袭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因而出现头痛、眩晕等高血压病常见症状

且现代社会日常出行、工作均离不开空调,一旦感冒发烧就使用抗生素消炎退烧,加之疏于运动,导致体内寒邪留滞,不能及时发散的概率加大。

同时,冰饮寒食的肆意摄入加重了内寒,进一步增加了寒邪所致高血压病的成因比例。

国医大师邓铁涛

其认为:高血压病与肝脏关系最密切,也与心、脾、肾关系密切,若其中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肝之阴阳失衡而发病。

1、从肝论治:高血压病早期,多因恼怒、忧郁等情志不遂引起,肝主升、主动,易受情志影响,情志失调,导致肝失疏泄、肝阳过亢而引起血压升高。

2、从肝脾论治:高血压病中期,主要气虚痰浊,这里的“气虚”是指气的推动与调控、温煦与凉润二项生理功能衰退,导致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失常而痰浊泛生。

3、从心脾论治:高血压病中期,也有心脾两虚型,此类高血压病常由忧思劳倦伤脾耗心,心脾受损,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肝气横逆而致高血压;或是脾失健运,内生痰浊,上扰心窍,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致血压高。

4、从肝肾论治:高血压病后期,久病体虚,年老肾亏,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血、肾精同源于水谷精微,而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血二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精血同源。若肝肾阴亏,进而引动肝风,引起血压上升。

国医大师梅国强

其:赞同张仲景的“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论,认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故治疗高血压病强调以通为顺,“通”具体包括通血脉、通经脉、通二便等治法。

1、基于“痰瘀相关”,通血脉:津、血同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若脾失健运,则津液输布失常,化生痰浊,其性黏腻,易阻碍脉道,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久则瘀血内生,以致痰瘀相互胶结,加重病情。研究显示,痰浊、瘀血贯穿于高血压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亦是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2、基于“血不利则为水”,通经络:高血压病患者中,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痰湿水饮滞于经脉;或心阳不振,不能制水;或久病及肾,使“肾主水”的功能受损,以致水湿泛滥;或服用降压药物之不良反应,均可出现下肢水肿等症状。

3、基于“上病下取”,通二便:通利小便可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湿之邪的排泄,这与现代医学利尿剂在高血压病中的治疗作用相似。通利大便不同于治疗便秘的“通便”,而是以肠腑为通路,祛除血脉中的痰、瘀、热毒之邪,如不是身体虚弱,泻利无度者,都可随证加减运用。

全国名老中医王清海

其认为:高血压病是独立于脏腑之外,而与脏腑又密切相关的疾病,其病理实质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营卫失和、气血失常,导致脉压增大,中医称之为“ 脉胀”。这与现代医学中血容量增加、血管硬化、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导致的高血压情况不谋而合。

1、病在血。是高血压发病的初始环节,由于年老体弱或劳逸过度导致心气亏虚,无力推动血行,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痰浊内生,忧愁思虑而致气郁血瘀,可出现脉道胀满,血压升高。

2、病在脉。“病在血”的阶段持续发展影响到脉管,则会形成“病在脉”的高血压。各种原因导致脉管僵硬,或痰浊附壁,膏脂堆积,瘀血日久损害脉道,使得脉道失和,脉管狭窄,最后形成血气分离,脉道空虚的病变。

简单总结一下以上中医名师的看法:
  • 李士懋认为寒邪滞留是主因,主张通过发汗解除外邪。

  • 邓铁涛认为五脏功能失调是主因,或从肝治,或从肝脾治,或从心脾治,或从肝肾治。

  • 梅国强认为从肝辨治,以通为主,主张通血脉、通经脉、通二便。

  • 王清海认为病在血,以净化血液,恢复气血运行为主;病在脉,则祛瘀逐痰,防治血管老化。


网络上也有中医大V-“赤脚说用大白话讲了他认为血压高的主要原因:

1、血液里的垃圾毒素过多,导致血液粘稠,血管堵塞。血管堵塞就像水管堵了一样,新用的时候没啥问题,用着用着会发现水龙头的出水速度变慢,拆开清理后,又恢复如初。针对这种情况,核心思路是清理血液垃圾,疏通血管。
2、肝阳上亢,情绪易怒导致血压高。易怒的人肝脏的能量升得太多,需要心脏提高动力来推动血液,心脏推力越大,血压越高。
3、便秘导致高血压。把人体看成一个能量管道,最大的通道是胃肠,胃是进口,大肠是出口,如果出口堵住了,能量一定产生郁堵,从而产生高压。长期便秘的人如果高血压,可以参考下这个思路。
4、表实证导致的高血压。体表有实邪,比如受了风寒,体表有湿。
5、经络郁堵导致的高血压。身体经络郁堵,堵在颈椎叫颈椎病,堵在肩颈叫肩周炎,堵在腰部叫腰椎间盘突出,堵在膝盖叫膝关节炎。很多人的高血压是颈椎病引起的。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头昏眼花、开始一目十行、挑着看了。
怎么一个医生说是这个原因,另一个医生说是那个原因,到底谁对呢?
我们不妨发散一下思维,有没有这样一个可能:高血压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身体出现问题后,表现出的一个症状,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呢?
如果以上假设正确,那么以上不论西医大咖,还是中医大家们,说的都没错呢!
洞察事物的本质要:先大胆假设——再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求证的过程,就让科学家们去做吧~

资深高血压患者的我,还是认同中医的观点:血压高是表象,应该找到内因,把本源解决了,血压就降下来了。

说个题外话。
看完20多篇中医论文后,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黑中医...
西医能将问题很有逻辑的,很形象的描述出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虽然直到现在依旧不知道高血压的致病机理是什么,但至少患者们有意愿、有能力听医生讲。
中医给患者讲高血压致病机理,内容深奥,能不能理解完全靠悟性大多数患者有意愿听,但实在是没能力听懂。
难怪有这么一句话:西医让你明明白白死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活着。

虽然,但是!
我们的中医传承之路,真真是,道阻且长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二)
每个人
中医大师陈玉琴谈高血压
重用麻黄消掉他7年的高血压后,他说:“原...
中医和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思路不一样 ,西...
中医里没有高血压,十胖人九个是虚证:田原与李可老中医珍贵访谈(节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