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仲景“群方之首”!治感冒,属它最轻便,阴阳一调,妙处无穷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说感冒盛行,盛传医院的呼吸内科,人满为患。

这种声音多了,难免人人自危。

这不,前几天,我邻家一个小孩,就稍微有一点感冒症状。父母知道了,很紧张,立刻问计于我。

恰好,当时的我正在写稿子。

我问,刚刚感冒?答曰,刚刚发病。我问,孩子发热没?答曰发热了。脑门上有汗没?答曰有汗。怕不怕风?答曰怕风,孩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猫在屋里不出来。

我说,行了,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个,前三味到楼下药店里去买,剩下的自备。煮水喝,喝完就吃小米粥,然后盖被,有微微一层汗冒出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继续取汗。

就这么干,肯定好。

当时,孩子父母看起来很紧张。但令他们高兴的是,用了这个小方子以后,孩子的热很快退了,身上出了一层汗,顿时觉得身体轻便。第二天,我就看见一家三口下楼了,面带笑容。

其实,这里用到的就是桂枝汤,而且是按照原方剂量,一点不变地用。你可能觉得,这太简单,太没技术含量了。

那好,我下面给你讲一张,前贤大家的验案。用什么呢?也是用桂枝汤。

这里的医家,是民国大医何拯华。有一次,何师接待一个患者,男性,24岁,是一个商人。

怎么回事呢?原来,此人有一天外出回家。到来房间里,他把外套脱下来,想要换身衣服。不料,当时,窗户没关。一阵穿堂风吹过来,他就感觉一激灵。

从那以后,他就感冒了。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两手不温微冷,另外呼吸的时候鼻子不通气,一用力,鼻子里还发出声音。还有一个症状,就是胃口不好,偶尔想呕吐。

怎么办?就医吧。

何师看到这个情况以后,立刻诊脉望舌,发现浮缓而弱,舌白滑。于是立刻书方一首。但见:

川桂枝2.4克,光杏仁9克,炙甘草1.5克,鲜生姜3克,生白芍2.1克,大红枣2枚。

用后,喝稀粥一碗。

等患者照做以后,何师又接了一方,就是鲜葱白2枚,淡豆豉6克,生姜1.5克,白蔻末1.2克,冲。

结果如何?患者用第一方之后,周身微微出汗,除鼻子不通气和干呕以外,其他症状已经完全消失。第二方用了以后,鼻子通气,干呕感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中。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去看看。

其实,这里用的也是桂枝汤。只不过,人家用的,比我文老师要强多了。咱这种照猫画虎的本事,实在拿不出台面。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对于古方桂枝汤的运用。桂枝汤,作为一张千古名方,是值得我们推崇和学习的。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它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表虚,营卫不和证。

咱们看上文的两个患者,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发热、汗出、恶风。第二个患者脉浮缓,第一个小患者虽然没看,但十有八九也是如此。

读者朋友,你记住啊,发热、有汗、恶风,脉浮缓,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太阳中风表虚证,是桂枝汤的主治。啥叫太阳中风表虚啊?说简单点,就是感冒了,受了风寒了,这时候人有表虚和表实两种表现。咋区别呢?就是看有没有汗。有汗,基本为表虚。无汗,基本为表实。

这些症状怎么形成的呢?

外感风寒,阳卫之气反抗,正邪相争,所以发热。

风寒之邪郁滞经脉,尤其是郁滞太阳经,所以患者头痛身痛,哪哪儿都难受。

风邪疏泄,开肌肤腠理,所以营阴不能内守,变成汗流出来了。患者此时就出汗。

那你想,汗出来了,毛孔舒张了,那患者一定不耐风邪啊,所以恶风。

营阴化作汗水出来了,脉道里头肯定就缺东西,因此脉象浮缓,缓弱。

肺主皮毛。皮毛受风寒所扰,肺气不利,故而鼻塞、流鼻涕,形成所谓鼻鸣。肺经源于中焦。肺气不利,中焦升降失和,所以患者就干呕。

你看,第二个医案里患者的症状,不就都解释清楚了吗?

这个情况下,就用桂枝汤。桂枝汤,是治疗此类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专方。

其中,桂枝发汗解表,解肌通络,振奋阳卫之气,驱散在表的风寒之邪。

芍药,养阴敛汗,收敛固摄汗液不再流出,同时补充营阴。桂枝配芍药,这既是在调和营卫了。

生姜辛散,辅助桂枝解表散寒,还能止呕。

大枣补血,健脾,配白芍养血,配生姜固护脾胃,增进气血生化。

炙甘草,调和药性,同时配桂枝辛甘化阳,来充实阳卫之气,并配合芍药,酸甘化阴,补充营阴。

这么一来,患者外感中风表虚证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当然了,大家用方,肯定是有所变化。何拯华在一诊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杏仁,目的是降肺气来止呕。二诊接葱白淡豆豉、生姜、白蔻末,目的是解表通窍,宣肺止呕。

说了这么多,您只要记住一件事儿就行。两千年前,张仲景写了一张小方子。可以说,这是治疗感冒的,非常精巧、轻便的小方子。主治症候,你记住,是外感风寒以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者浮弱。

但是,我自己感觉,这方子还得早用。用晚了,不行。原因在于,人的体质各异。外感风寒以后,由于体质不同,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的,直接入里化热了。这时候,你再用桂枝汤,就不对了。文老师自己就有体会——我一旦感冒,即便诱因明确是风寒,一天之后很快也会转成热证,表现为口干咽痛。这时候,不能用桂枝汤了,不可以散风寒,而是要清风热了。体质就这样,就这么快,没办法。

好了,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病一方通用经验方 --- 调和营卫汤治疗发热出汗症
群方之冠——桂枝汤
中药方剂歌之二桂枝汤
全身症状的秘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解析(附“身痒”案一则)
太阳病兼里热烦躁证:大青龙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