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PPT设计?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後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後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 庄子《齐物论》

引子


如果从2009年我写下第一篇PPT博客开始算起,

到现在2018年底,我学习PPT将近十年了。

十年里,我一直想搞清楚一个问题:

什么是PPT设计?

或者换个说法:

PPT设计究竟是设计什么?

 

有那么几个时刻,我顿悟了,

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但再过一阵子,

又会发现之前触摸到的不过是问题的表象。

所以这里谈“PPT设计”,

分享我当下的一丁点儿理解,

想来必定是肤浅得很了。

 

大部分人的看法


前几天我问我姐姐:你对PPT的需求是什么?

她的回答很简单、很精辟,就是三个字:高大上

这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普遍理解:

PPT设计就是把PPT做的好看

要达成这个目标,分解来看,有两个步骤:

1. 整理需要的内容放到PPT上

2. 把PPT弄得好看

但PPT设计师不会认同这个观点。

PPT设计师的普遍看法


在PPT设计师看来,PPT设计中有一项内容特别重要,乃至是PPT设计的核心——视觉化

 

什么是视觉化呢?狭义,视觉化就是抽象的不直观的文本语言或数据转换成具象的直观的视觉符号或图表,以加深或加快观众对内容的理解。比如最简单的:用一张鸟的图片而不是“鸟”这个字来表示鸟。但PPT设计师的观点通常更加广义:PPT版式设计与VI系统一样,都是为了打造企业的视觉形象,因此版式设计同样是视觉化的一部分

 

所以,为了清楚地展示PPT设计的流程,对“视觉化”采用比较狭义的理解,很多PPT设计师眼中的PPT设计应该是这样的:

 

由于大部分PPT设计师一般仅负责视觉设计部分,PPT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由甲方或者文案策划人员直接“交付”的,所以PPT的内容设计可以排除在的他们的工作范围之外。


尽管“可视化”的观点从概念上来说确实有利于PPT的内容传达,但我认为有些PPT设计师所理解的“视觉化”,既没有一目了然的必要,也没有传达更多有用的信息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噪音和干扰损害观众对演说内容的关注度


举两个例子:

这是某手机厂商手机发布会的两页PPT,设计师分别使用羽毛相机镜头图片来传达“轻巧”和“相机,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视觉化”设计了。


这样的设计虽然好看,但“视觉化”的效果却经不住分析

这根羽毛真的能让人觉得“手机跟羽毛一般轻巧”吗?恐怕并不会,因为凡是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符合常识;

这个相机图片究竟表达了什么呢?如果去掉这张图片,只留下相机两个字,PPT所表达的内容会有一丁点损失吗?恐怕并不会,反而,这个平淡无奇的相机图片,会让人产生“这个图隐含了什么深意”的疑问,分散了观众对于演说的注意力。


什么是真正有效的视觉化设计?我觉得乔布斯使用的这页PPT表示的再明白不过了:

同样是表示“轻薄”,将Macbook Air装进文件袋里,和一根表示轻的羽毛相比,哪一个更真实,哪一个更震撼,哪一个更有说服力?

“酷炫”的PPT可取吗?


为了表现甲方“高大上”的企业形象,PPT设计师在实际操作中会特别在意“版式设计”这个部分,竭尽所能追求“酷炫”的视觉效果。这些“酷炫”PPT一般面对大众,不会涉及太强的专业性内容,或者比较复杂的逻辑关系内容本身已经足够通俗易懂,比如企业动态,产品卖点等,而且这样的对外场合下,企业形象本身就是PPT要传达的主要内容,因此追求“酷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企业发布会PPT都应该走这样的“酷炫”路线呢?实际上那些真正酷炫的公司,PPT做得非常低调和克制,无论苹果、谷歌、微软还是特斯拉,都是如此:

即便追求“酷炫”的思路仅在关乎企业外部形象和产品展示时是恰当的,却一定不适合企业内部汇报学校教学学术交流,乃至科研报奖这样的场合。因为在这些情境下,我们是以说明工作内容、工作思路、学术思想为主,与其表现“炫酷”的形象,不如将精力投入到对实际工作的成效和对工作的深入思考的表达中。简单的说,既然观众都是老熟人,就别装了,把真家伙拿出来才要紧

 

至于项目竞标融资路演这样对外的场合,追求“炫酷”的思路也并不完全可取。因为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家更看重对问题的详实分析和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而过于炫酷的设计难免会对内容关注度可理解性造成伤害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PPT设计师。大部分人的工作场景和传达需求和专业的PPT设计师是截然不同的。在版式设计上,PPT设计师追求的是PPT视觉效果的上限,而大部分用户只要满足让观众看着舒服的底线就可以了,片面追求版式设计的“酷炫”,不仅意义不大,甚至还是有害的。这就是我的观点。


既然上述对PPT设计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场景局限,那么,究竟什么才是PPT设计呢?

我的个人观点


在我眼中,完整的PPT设计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图看起来有一点复杂,我来简单做一下解释。


一个PPT要能吸引人,说服人,打动人,它的内容要比视觉表现更加重要视觉设计是辅助,内容设计是核心。在通常的认识里,PPT设计是文案写作的后续流程,而“传达设计”属于文案写作,不能包含在PPT设计内。我不同意这种观点。PPT的使用场合是“演示”,这是一种现场的,时间确定的,感性与理性激荡沟通情境。而文案沟通缺乏这种现场、时间和情感属性。这种使用情境的区别,意味着PPT内容创作的要求是独特的,必须从普遍意义上的文案写作中脱离出来,成为PPT设计的一部分

 

在视觉设计中,为了区别于通常认为的“视觉化”,我使用了“图像设计”这个词语。图像设计与视觉化虽然都要达成“让观众一目了然”(图解、图表)的目标,但除此之外,图像设计还包括蓝图设计、影像和形象设计,尤其是蓝图设计形象设计,我认为一直是被大多数PPT设计师所忽视的内容。

 

你看到这里,可能疑问越发强烈了。上面三种关于“什么是PPT设计”的观点,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什么区别呢?所以接下来,我就用三页PPT案例来加以说明。

注意,案例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案例1:封面的设计


坦白说,考虑到大部分用户缺少版式设计训练,能够拿出如此清晰简洁的课件封面,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但在PPT设计师看来,这页PPT应该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看上去过于单调和零散另一个是没有“视觉化,缺乏表达“情境领导理论”这个概念的视觉元素。

 

针对第一个问题设计师一方面会标题文字进行拆分,通过制造关键词之间的格式差别加强视觉对比,消解单调感;另一方面,会通过某种形式的连接,比如线框,让页面上的元素更具整体性

针对第二个问题,通过理解整个PPT,提炼出四个图标来呼应四种情境下的领导方式,也就是将“情境领导理论”可视化。当然,使用四个图标可能只是一种视觉化方式。他们可能还会用商务图片作为背景或插图,强调这个理论的商务用途。这样处理下来,PPT就会改成这样:

WOW,漂亮多了。但可惜,除了好看,这页PPT非常没用。


它和修改之前的版本一样,都无法提起观众对于PPT的兴趣。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没听过“情境领导理论”的人,看到这几个陌生的字眼,会不会觉得特别枯燥?他们会产生听下去的欲望吗?恐怕很难吧!


使用四个图标也好,使用商务背景图也好,作为整个PPT的封面,这些所谓的“视觉化”元素无法帮助观众对课件内容产生更多认知无法让他们对PPT的内容产生兴趣,“视觉化”设计完全失效。拿出此类设计师并没有领悟PPT封面设计的真谛。

 

在这样的介绍型PPT里封面设计的核心不是“炫酷”,也绝对不是交代信息你在上面罗列再多信息,观众也不会产生更多理解。

 

这类PPT封面设计的要点,是吸引观众的注意继而对演说的内容产生强烈好奇!

 

要想让观众产生好奇,我们自然可以使用或设计一些奇特有趣的且跟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或者图形,单显然,这样的素材并不好找。其实更简单的,可以通过PPT内容设让观众产生巨大的好奇,我们只需要加上一句话

尽管句子有些庸俗,设计也有些粗糙,但两个封面放在一起,观众会对哪一个PPT产生更强烈的倾听欲望?答案一目了然。这才是我们要的PPT设计。

案例2:目录 or 路线图


这页目录好像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差不多,甚至还挺蛮简洁干净的。但如果让一名PPT设计师来评价,他会觉得这页目录太缺乏“设计感”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够漂亮,不能让人眼前一亮。


对于这类问题,设计师有一套娴熟的处理方式,或者是添加一些点、线、面进行修饰,或者通过添加纹理、渐变或者阴影等强化质感,或者改变PPT的配色和构图又或者增加页面的图版率跳跃度等等。另外,设计师还可能注意到目录条目长短不一的问题,而且可能会对题目的关键词略加提炼。不过考虑到这只是一个课件,不必那么大费周折,添加线条和图标略作修饰就好:

WOW,有点漂亮。但可惜,除了好看,这页PPT非常没用。


不妨来做一个小实验。现在遮住这页PPT,你还能回忆起什么内容?你明白这个课件的讲解思路了吗?你会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吗?

恐怕完全没有吧!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记忆点的设计。所以这类PPT目录追求所谓的“设计感”根本没有意义!

那么,PPT的目录到底应该如何设计?

 

我不太愿意称类似的页面为“目录。目录是书籍中的概念,书籍的目录作用主要是帮助我们快速查阅。这个名称本身会将我们的定势思维带过来,丝毫不利于我们理解PPT设计。

 

PPT中的“目录”不是用来查阅的,它的目的是让观众了解和记住演说的整体结构如果说,演说带领观众走过的一段旅程“目录”就是我们在旅途开始时交给他们的地图。所以我更愿意称之为路线图”

 

长久以来,路线图的设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很多PPT里,它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真是太遗憾了。

 

如果我们以“路线图”的观点来看待这页PPT,那为了方便观众的记住,我们必须进行适当的提炼简化,五条削减为四条,并提炼突出1、2、4、4这四个数字作为观众的记忆线索

尽管从版式设计角度看,这页PPT很是简陋,但观众却更容易记住了,这就是内容设计的作用。

 

只让观众记忆还远远不够。我们追求的是不仅让他们记住,还要让他们看到整个课件的Big Picture,从而让他们理解整个课件的信息结构。比如这页PPT,我们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不仅有1、2、4、4四个数字作为记忆线索,而且将各个数字下对应的主要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示出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PPT地图。现在只要稍加解释,即使省去后面所有的幻灯片,仅仅靠这页PPT,观众也能大致了解什么是“情境领导”了。这就是“路线图”设计的意义。

案例3:图表&图解


乍看起来,这是一个表格,而且是一个设计得很漂亮的表格。如果你能把一个表格设计成这样,我敢保证,你已经超过了90%的PPT用户。

但PPT设计师恐怕不会对这页PPT感到满意。他们会觉得,这个PPT至少有三处可以改进

1. 既然表格里是很明确的递进关系,应该将其视觉化”为递进图表的形式;

2. 整体设计太过枯燥,应该使用插图等素材的加以润色

3. 有些设计师可能还会觉得,PPT上的文字太多了,可以删除一些不重要的细节

基于这样的考虑,大概会把PPT改成这样:

WOW,非常漂亮。但可惜,除了好看,这页PPT非常没用。


与修改之前的表格相比较,修改后的版本没办法让观众获得更多信息没办法让观众产生更深的理解阅读两页PPT,我们会发现,对于其中信息的掌握和理解,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唯一的区别是,对于第二页PPT,四个台阶非常醒目,可能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但这四个台阶传达了什么信息呢?不仅没有,反而容易让人产生错觉:“随着员工的成长,他们的各项能力都在增加这跟PPT所要传达的信息完全是冲突的。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页PPT,我们会发现,这里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成了四个阶段而是四个阶段下,员工能力心理状变化。这种重要的变化,在修改后的PPT里不仅仅没有表现的更好,反而被大大削弱了!


那么,这页PPT到底应该怎么改?既然是要表现两个变量的变化,可以考虑使用折线图的形式:

可以看到,修改之后两条折线成为PPT页面的核心元素,吸引了最多的注意力,贴合这页PPT所要表达的重点。同时,这页PPT并没有删除细节文字,而是将这些文字弱化后保留了下来,这样的好处是,当我们将到第二阶段时,观众可以通过这些文字对第一阶段所讲内容进行回忆和对比

 

如果不需要精确表示这种变化,考虑到这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变量,我们自然会尝试使用象限图的形式:

四个阶段刚好落入了四个象限中,通过员工状态在四个象限中的流转,不仅突出了员工不同阶段的状态差异,而且相较于两条曲线,这种表达形式显得更加简洁而有力

 

两种修改方案,一个精确而稍复杂,一个简洁而不够准确。

难道只能二选其一?有没有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法?

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意愿纵坐标,以能力横坐标,这样去掉了“阶段”这一自变量,

我们就可以将两条曲线合并为一条更加简洁的曲线,而保持信息量不变:

多么简单优美,而且跟一开始的两条曲线同样准确

不仅如此,倘若再接一个新的工作,两条曲线刚好收尾相接,非常完美!

 

唯一的问题是,整个页面信息太过零散,不够整洁

所以只需修改一下曲线的样式,重新构图和排版:

这才是我们要的既美观,又有内涵的PPT不是吗?不仅仅把内容完整而优美的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在对图形进行深思熟虑的设计过程中,原本的逻辑和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这究竟属于视觉设计还是内容设计?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区分了。

因为PPT的视觉设计和内容设计,原本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尾巴


什么是PPT设计?我不确定。

我只知道,它值得好奇,值得探索,值得敬畏


本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做好PPT?
PPT目录的制作(内含福利)
PPT高手之路 | 如何做好封面和目录设计?
PPT目录页这样做!领导绝对眼前一亮!总结500强PPT后得出
怎么样上台演讲(结合ppt)。。超级实用。。。 (知道为什么学校对这方面比较注重了)
学术型PPT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