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两鉴定真假方法

  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见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混杂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的金融调度上和在与英镑比价的变化上,都符合外国资本的需要。1934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不再使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银锭赝品有以下几种:有在假银锭中掺铅锡的,这种赝品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有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底部洞口留有封焊痕迹;还有的是在浇铸时将铜块凝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这种假银锭虽体大而分量轻,手掂也可以辨别;较难识别的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赝品的重量和体积虽和老银锭相似,但细细观察会发现这种新银锭的包浆、蜂窝和铸文款识等都没有老银锭的风韵。主要鉴定方法有:从银锭的颜色和蜂窝进行辨认,新银锭的颜色泛白而生硬,老银锭表面有自然的银锈和包浆,呈现灰白色或灰褐色,蜂窝排列自然,孔中有金黄 色的多色彩光。老银锭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历朝历代不尽相同,因此收藏者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银锭形制和铭文的特点,避免上当受骗。

  古代银锭表面往往能够看到像螺旋一样的丝纹,这种丝纹由外及里,排列有序。除此之外,古代银锭表面往往微凹。如果纯度低的银水在急剧冷却收缩时,是形成不了丝纹的。因此,对明及明以前的银锭,看看锭面是否微凹和有无丝纹,就可以知道它的成色。但是在清和民国之后,这种细纹可以人为控制,所以对清和民国的银锭,我们无法单独通过此种办法进行鉴别。

  如果买家拿的不是银锭,而是散碎银子,那么交易将变得更为复杂。卖家需要先让大侠落座,然后拿着银子到当地钱铺或者钱庄,让有经验的师傅鉴定含银量。《清中期以前中国传统钱业发展与性质演变》

  目前所见,在模上铸造铭文的一般在银锭的底部,属元代以前的银锭。这类银锭铭文目前发现不多,凡有这类铭文的都十分珍贵。

  传世或出土的古代银锭, 在当时已经被视为古董, 高价购藏的例子, 比比皆是. 银锭的市场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的差额, 便是银锭的古董价值. 每件银锭的古董价值都要视乎其品相, 罕见程度与年代. 从我的观察中, 一件普通的清代银锭, 品相一般, 它的古董价值, 至少也是它的基本价值的两三倍.还有, 白银能够抵抗浸蚀, 并不像陶瓷, 玉器, 邮票或钞票般要极度小心处理与保存. 银锭即使已上千百年, 仍然完好, 无需特别的护理. 意外地把一件罕见而贵重的银锭弄破, 机会是等于零.附加价值除了上述的两大因素外, 其实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 可增加一件银锭的商业价值的. 这些因素, 统称为附加价值.

  “银作局”、“陈元昌号”、“恒昌盛记”……在很多传世的银锭上都能发现类似的文字标记,它们有什么含义呢?据李小萍介绍,银锭官铸还是私铸的区分就在于此。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官铸的一般上面有县名、银局名、银匠的名字,而私铸的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戳,即商号或银号。官铸当然比私铸的银锭具有更高的公信力,二者的收藏价格也相差甚远,官铸往往是私铸的两三倍,甚至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两之美的文化内涵
真正古代银锭中间无凸起物
略谈銀锭的收藏与鉴定(宋康年)
中国银锭
鉴定银锭
嘉庆八年银元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