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访屈家岭遗址
考古的人都知道,湖北有一支以屈家岭遗址命名的史前文化,这支文化不仅在湖北,即使在中国史前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正因为如此,我早就想去拜访这个著名遗址,却一直没机会,遗憾至深。前不久,方志办的潘老师邀我去天门考察石家河古城,再去京山屈家岭遗址。我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定在周末成行。星期六一早,我们就驱车向京山方向进发,大约有四个小时进入京山县境,又过了约半小时就进入屈家岭镇,屈家岭遗址已不再遥远。

屈家岭街景



车进入京山后并没有到京山县城,而是经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直奔屈家岭镇。屈家岭镇以前叫五三农场,由于有了屈家岭遗址,当地政府才做出如此更名。屈家岭遗址位于该镇的西北、屈家岭村的坡地上,遗址因屈家岭村而得名。屈家岭遗址的面积非常大,资料上说近40万平方米,如此之大的史前文化遗址在湖北是绝无仅有的。屈家岭遗址距今五千余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文化遗存,这个时期处于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阶段。
  

1954年因修建石龙水库发现古代遗物,在1955年及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的石器和陶器,经专家研究认定,这些古老的文化遗物有别于我国其它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一支新的史前文化,故命名为 “屈家岭文化”。从此,屈家岭既是一个古代遗址的称呼,又是一支考古学文化的名称,从而进入中国文化史册,进入了教科书,进入大学课堂。1988年,国务院将屈家岭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大遗址进行开发和保护,不久的将来,屈家岭将会成为一个大型古文化遗址公园面对社会开放。
  

百闻不如一见,午饭后镇领导安排一位老师陪同,向目的地进发。屈家岭镇处于大洪山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但山却并未向平原漫延,而是平原更为强势,将山陵赶得老远,致使这一带格外平坦,天空显得格外高。随着老师的指导,汽车驶向空旷、广阔的原野。冬天的田畈一望无际,纯静湛蓝,或因为过于广袤,使天空显得多了几分冷漠。在广阔的畈中间有一条路,伸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汽车在无垠的蓝天白云之间驶向前方飞驰。

  

江汉平原是中国的重要水稻种植区,一年两熟的水稻使这片土地黄与绿泾渭分明,在这冬日其色彩变成深紫。冬是一个醇厚的季节,也是一个积蓄能量的季节。很多人不太爱冬天,不喜欢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冬天的寒冷,还有因为它缺少春的绿和秋的黄。但我并不讨厌这个季节,也不是因为它的寒冷,而是因冬天的深沉和厚重,尤其在这深沉和厚重中蕴含着无穷的潜能,为春和秋积蓄力量。还不仅如此,冬天有其自身个性,如凛冽的寒风,潇潇的落叶都是这个季节所特有,所以我认为冬天是充满雄健的季节,是炼就生命力度的季节,我喜欢。
  

江汉平原的冬天虽然没有无边的落叶,窗外那看不到边的荒凉和收割后的残杂都在错落的村宅中,使平原中的村落显得有些没落,与现代气息不很谐调。尤其是在看惯了城里高楼大厦的眼睛,眼前的一切更觉得落伍和破败,这情景似乎给人一丝莫名的忧愁。不过,车外的天之大之高之蓝,地之阔之远之平,那天地的高远和开阔很快将人之心境带入无边的海,人像是置身于一叶小舟,任海的波涛汹涌或款款渔歌。我们的车在天地间穿行,透过车窗,大得无穷的天宇,不时有几只鸟儿飞过,为冬天的田畈增加几分生命的色彩。走了不多时又上来一个男同志,他对屈家岭遗址非常熟悉,是来做向导的。车继续在田畈中穿行,又过去约十多分钟,窗外出现一个相对较高的台地。我说那应该就是屈家岭遗址吧,得到两位陪同的认可,我们的目的地眼看就要到了。他们以为我曾来过这里,其实不然,只是觉得其适合古人生存,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风水吧。
  

很快就到了屈家岭村。这是一个普通的江汉平原式的小村庄,村子就坐落在一片椭圆形岗地之上,四周都是水田。本来此处算不上高地,只因这里是江汉平原,即使略有起伏也颇有山岗之味。两条不知名的河由东西两侧环绕交汇至南。河不大,宽窄不一,最宽处也只有四、五十米,一般只有一、二十米。水质不太好,被污染的黄水中还能看到还有小鱼游动,鸭子浮在水中,不时张开翅膀拍打几下,水中的鱼儿可能在挑逗着鸭子,使鸭子不停地发起追逐,去惩罚那些挑逗它的淘气小鱼。
  

古人类选择居址,水是首先要考虑的条件,再是有土地可供耕种,三是地势较高。因为水不仅是人类生存之源,也是其它生命的生存之源,所以古人一定要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居住;土地是生命之母,所以土地成为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再是为何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居住?因为离水源近,水在养育人类的同时也会带一定的负面作用,高处既干燥,又可以保证洪水季节不会受到威胁。作为屈家岭遗址不仅具备上述条件,它还有河流的环绕,还可以御防敌人或动物的侵害,这就是我在远处确认其是遗址的依据。屈家岭村所处的位置略高出周围的水田而为坡地,此处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是人类理想的生产和生活之地。
  

进入村子,我心情像是回到老家一样,荒凉、冷清、破败、没落……全部集在一起,随这个季节的寒气一同袭进人的内心深处,这是我在农村见到的一个缩影。现在这样的村子太多了,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只留下几个老人、留守的孩子和破败的房子,小时候那种热闹的情景再也没有了,这是否是今天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不知道,希望不是这样。按季节推算,此时旱地都应该种上小麦或油菜了,眼前这个村子的耕地却是枯萎的芳草,显然其主人并没有将土地的“收入”当回事。现在的农民田地种不种无所谓,收不收粮食无所谓,但收入多少是有所谓的,他们到城里打工的收入远远超出种田地的收入。客观地说,这怪不得勤劳的农民兄弟们,今天的农业实在是没有认真投入经营的理由,因为粮食比黄土还不值钱,农民忙活一年,流尽身里汗,收到的可能还不如城里几天半月的收入,这样的付出与所得,谁还愿意为粮食去流尽身体里的汗呢?
  

按说农民不种地似乎说不通,种田是他们的本份,上万年的农业史告诉我们,种植粮食是他们的使命。但上万年的历史同样告诉我们,农业是社会发展有基础,农民为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但今天的事实又告诉我们,农民的价值被大大蔑视,这不仅是粮食的价格、价值问题,也不仅是一个产业的价值问题,它更是社会对农民价值的可认度问题,是对农业地位的认识问题。农民进城是社会的进步,这一点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农业不能因农民进城而败落,那些肥沃的土地不能任荒草肆虐。民以食为天,十几亿人要多少东西吃?国泰民安时一切都好,若遇到何种不测,世界不再太平,日子该如何过,国人吃什么?这才是个大问题。



当然,说了这么多,都不是我等所能思考的问题,还是关心自己的事吧。向导带我们去看五十年代发掘的地方,当时的发掘现场现在也变成了水田,什么也看不到了。但我读过《京山屈家岭》这本书,书中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那次发掘的情况和成果。主持那次发掘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湖北队的张云鹏先生。通过他的研究,屈家岭遗址的时代为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氏族阶段,其表现出独特文化个性,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独树一帜,故而使屈家岭文化蜚声考古、史学界,从此这支史前文化成为长江流域一个标志性新石器时代文化。张先生对屈家岭文化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但让人遗憾的是,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考古学家不幸于文革运动。当站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面对深沉的黑土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像被这厚厚的地层压着,有些呼吸不畅。
  

屈家岭遗址除张先生主持的那次发掘外,后来又进行过两次发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湖北省考古所与荆州博物馆组成联会考古队,对屈家岭遗址进行再次发掘。那是一次抢救性发掘,虽然时间不长,发掘面积也不大,但出土文物极为丰富,科研价值非常高。我有幸在湖北省考古所看到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大批的磨光黑陶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遗址中现在还看到那次发掘所留下的痕迹。
  

屈家岭遗址遗物之丰富确实名不虚传,我们在地面上还能看到大量遗物,如陶片、石器、纺轮都有,听当地人说,他们经常在地里捡到这类东西。彩陶纺轮是屈家岭文化最具代表的遗物,它红色的外表,绘制有各种各样的黑色图案,这种红地黑彩的彩陶,极为鲜艳灿烂。如果在纺线时旋转起来将更加美丽,所以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是史前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史前艺术史的重要材料。
  

屈家岭的先民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对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他们制作的陶器,不仅是平时生活中的物品,还是优秀的艺术品。屈家岭文化中的陶器有几大特点,一是表面光洁;二是强调曲线;三是色彩明快。屈家岭文化的磨光黑陶,其陶质极为坚硬,扣之如罄。尤其是其表面经过精心打磨,致使表面光洁如镜,触之如婴儿肌肤、细腻光滑,视之光洁耀眼。同时,其陶器腹部折曲,使外表形成一条起伏的曲线,考古学家称这种陶器为双腹器。这种曲线配之光洁的外表,使整个器形极尽精巧简洁,独具美感。
  

除此之外,有些陶器胎薄如蛋壳,考古界又称之为蛋壳陶。这种陶器一般为小型器物,如杯、碗等。屈家岭文化的蛋壳陶更具特色,所谓蛋壳陶是其胎薄如鸡蛋壳,厚薄皆在一、二个毫米。屈家岭文化的蛋壳陶多为彩陶,一般的彩陶是绘在外表,而这种蛋壳彩陶是不定的,或为内,或为外,还有内外皆有彩,其彩分红、黑两彩。这种蛋壳陶器的器型皆较小,但制作极为精致,它是屈家岭文化陶器的顶尖之作。蛋壳彩中尤为突出的是陶杯,其型似喇叭,体小而巧,线条简洁,并配以红地黑彩,且内外兼施,使其极尽雅致,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冲击。
  

屈家岭文化的成就不仅表现在陶器艺术上,还表现在它所掌握农业技术。考古工作者在诸多史前遗址中发现水稻,研究表明,此时人类已熟练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且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发现大量的动物骨骼,大多都是家养的,这也告诉人们此时的人类已经完成驯养野生动物的过程。在屈家岭遗址中出土了一种革命性的文物――陶祖,但其数量有限,与天门石家河文化的陶祖比较有很大的差区,当然它的时代要比石家河文化早一些。
  

屈家岭遗址中还发现一些遗迹,这些古人遗留下来的客观实物充分表明此时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最直观的是墓葬。墓葬应该分为墓与葬,墓是安置死者身体的墓穴,而葬则是按风俗对死者行使的悼念形式。当然,各地、各民族、各国家的形式不尽相同,但对死者的尊重、怀念之情是相同的。尤其在古代,将死者的墓穴中摆放各式各样的随葬品就是这种习俗的客观反映。
  

随葬品是墓主人身份和财富的表现,它虽然是一种实物,却隐含着一些意识形态上的现象。随葬品的多少表面上看,是墓主人的财富的象征,在特定的时期,是一种社会的变革体现。在母系氏族时期,氏族成员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整个社会是平等的,人们过着乌托邦式的均贫富生活,所以其随葬器大致相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随着社会财富及家庭的出现,于是私有财富出现于家庭之中,当富裕家庭的成员死后,他们会有更多的物品作为随葬品而埋入墓葬之中。在屈家岭遗址所发掘的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寡实质上是私有制在墓葬中的体现。屈家岭文化中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既非一座两座墓,亦非一个两个遗址,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如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的屈家岭文化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多达数百件,而有的只有区区数件,还有的墓葬有精致的玉器多达数十件,这种贫富差异是难以令人想象的。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社会已进入文明社会的前夜,原始的大同社会、那种人人平等的社会体制已崩溃,原始乌托邦时代已进入历史,人们再也只能从文字中才能体会得到那种制度的“美好”。
  

贫富分化的出现,表明家庭私有制的出现,继而就是阶级的出现。有阶级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此时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强力的统治集团应运而生。落实在考古学文化上,城市适时地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城市看起来是一片高大的建筑,其实它是意识形态、政治权力、军事力量的物质化。在屈家岭遗址中就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古城,它是湖北地区最早的古代城市,距今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比著名的石家河古城早数百、近千年。
  

屈家岭古城虽然是城市的早期形态,但已具备了城市的基本功能,有城墙,有护城河,有城门。城内因发掘工作做得还很有限,知道的情况还不太多。已知的资料告诉我们,城内发现了密集,且大面积的房子,说明当时城内不仅有大量的居民,同时也表现出城市的繁荣。还有一些作坊,作坊是手工业的具体表现,作坊的存在说明手工业已初具规模。墓地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仅是人类的最后归宿,更隐含着人类某些宗教意识和社会制度。城市的出现是人类从野蛮走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意味着人口的集中、专制集团已出现。古城既是防御设施,又是文明的象征,古城的出现意在宣告原始社会的结束和阶级社会的开端。虽然此时的城市还不能与现代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但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到来,标志着野蛮与文明只差一步之遥了,或说已走向阶级社会的门前。

屈家岭遗址保护区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农业、家畜饲养业、多种手工业的发展。社会产品日益增多,原始公有制逐渐瓦解,己经萌芽的私有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贫富差别更加悬殊,氏族成员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分成不同的等级,私有制的发展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对立,社会上不仅出现了显贵阶层,这个阶层最后演化为统治阶级。当人类社会进入原始社会晚期,社会财富的急增,加速贫富分化,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与战争掠夺频繁。
  

屈家岭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普通的遗址,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遗址,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处于人类社会的转型时期,所以它所蕴含的信息不仅是文化方面的,而且还有社会转型方面的,即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信息。同时也给我们太多的认识和思考,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个遗址,也不仅是一件件历史文物,而是遗址或文物中所蕴含的社会现象、社会形态和人类进化的历史,我们在欣赏这些古文化遗存和文物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想,我们的先人是怎么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就像夜行人是怎么从黑夜走向黎明一般。
  

我们在屈家岭遗址上待的时间已很长了,太阳已开始变红了,傍晚的平原上散落着缕缕薄雾,这些雾纱在晚霞中显得格外鲜亮透明,不时的飘动在车的左右,既像是送别,也像是挽留,我们只能按自己的计划,拔开这些缠绵的薄雾驶向下一个目的地——天门石家河。
  

2010-1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高温黑釉技术史推前1000年左右 湖北这里再添考古新发现凤凰网湖北
湖北博物馆之屈家岭文化
中国黑陶发展简史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史前陶器 二
我国高温黑釉陶历史提前1000年
【荆州文物之最】大溪文化最大的座器——朱家台镂孔陶器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