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里的手写春联

小时候,住在乡下老家,村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并不多,唯小学的几位老师有点文化底儿。那时乡亲们一年中难得的文化熏陶便是过年时用手写春联了。

我的父母亲也是出生在解放前,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睁眼瞎”,他们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因此再苦再累说什么也要供我们兄弟姐妹读书。三哥上师范后,算是乡邻们眼中的一个知识分子了,于是我们湾里十几户人家每年的春联便由他来承担。大年三十,各家各户就将卷成筒儿的大红纸拿来,叫三哥写春联,围观欣赏。三哥是个做事极其郑重的人,他戴上黑边眼镜儿,将我家吃年饭用的大方桌搬到禾场中央。用温水化开新买的毛笔笔头,迎了冬阳下的光亮拈拔去笔头上逸伸的毛,捏挤去水。墨水瓶拧开盖,墨汁倒在一个青花瓷大碗里,便执笔蘸起墨,在碗沿上撇舔几下,运笔开始写起来了。他写着的时候,我便牵平对联纸的另一头。盛墨汁的青花瓷碗里溢荡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松柏墨香气,红红的春联映着我们红红的脸庞,那年味越发浓烈了。

三哥一边写,一边还饶有兴趣地给我们介绍些写毛笔字的知识,如“撇捺如刀,点点如桃”啦,“颜体、柳体、欧体”啦……每写完一条,我就端平了纸小心翼翼放地上,以防未干的墨汁流淌将字迹浸毁,用小石头小瓦碴压好。我们津津有味在旁帮忙,看着,听着,吟诵着每幅对联的内容,心里暖暖的,觉着是世界上最好的享受了。

心里感觉享受的还有贴对联的时候。写好的对联带回家,撕揭去门框上的旧对联,用米汤刷了新对联的反面,很周正地张贴上,新春联便搭配了花花红红的新门画,墨光宝气地展现在清新自然田园土屋的门面上了。那些新联上的字句,或吟咏新春景物的,令人想到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花香鸟语的景象,心里涌动起一股欣悦和希望;或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令人想着农家丰收的喜悦;或写五味调和的,这是贴在厨房上的,令人想着平常日子油盐酱醋、米面柴火生活的美滋味;书房往往劝勉读书,婚房则祝福新人花好月圆、百年好合之类了,总之读着那样红彤亮丽的春联,想着过年的欢乐,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美好和多彩的。就是年过完平日干农活,随时抬头瞧瞧读一下那些对联,农人们往往心里就敞亮,觉着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了。

我们家乡喜好品鉴春联的人,我记忆里最深的,要数我们村小里的朱老师了。他也是我家的亲戚,每年春节拜年,朱老师总是初一就来我家,会同三哥每个房门挨次转悠着赏新写的春联儿。评价字写的优长好坏,文句的工稳意蕴,就在那样的熏染中,我们这些小孩都爱上楹联书写和语文学习了。我们家乡吴岭小集镇上也有一个毛笔字写得极好的老人,名字我倒是记不大清楚了。我读初中时,他住在临街的土屋里,摆地摊租书,春节也帮人写春联。他家成了我们这些学生和四近渴知的农人们最爱去的地方,我至今还清楚记得他有滋有味运笔写颜体字的情形。

三十多年过去了,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文化水平也有了普遍的提高。现在不少人家过年,都到市场上买机器印刷的春联了,但我却时常怀想起儿时三哥用手写出的春联,那样的情形,传统优秀的楹联文化便更好地浸润和滋养我们的内心了。

京山县档案局

欢迎提供京山记忆稿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哥写春联
琐记|父亲的春联
​​我帮姥爷写春联
墨香留痕
春联的故事-美文欣赏
初学书法毛笔蘸墨方法,如何才是正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