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沿革史•云杜疆域及其命名考

云杜是京山城址最早的一个古县名,西汉初即见诸史籍。当时刘邦在全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随即又消灭项羽的临江王,共欢(共敖子)统治的临江国(都江陵)后,将临江国改为南郡。接着在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将鄂东部分与南郡的汉水以东部分合并成立了江夏郡。这时江夏郡所统的县,第一次出现了云杜(见《汉书·地理志》156 页),然而,云杜因何得名,立县后其领域,历时,城址等问题,由于年代湮远,史书记载支离,各地方志又各执一辞,诸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修志工作中,为澄清有关云杜考证中的若干问题,不仅是对历史负责,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不揣疏陋,略陈管见如下:

(一)名称的由来

云杜之名的由来,当与古云梦泽和郧子国有关。《水经注》载:“……沔水……又东南过江夏云杜县东……《禹贡》所谓云土梦作乂(音义)故县名取焉……”(卷二十八22 页),又《湖北省古代地理概述》一书指出:“……根据更古的原始材料,如《左传》和杜预注,则郧(云)国是当时的江夏郡云杜县东南,亦即今京山县西北与钟祥以东的地带,……汉以后,这里称为云杜县。”

今存最早的关于云梦泽的记载是《左传》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所记的 “云国之梦”,亦即 《禹贡》 所说的 “云土梦”。梦,据《楚辞》王逸注:“即楚语‘湖泽’之意。云土即云杜 (土与杜古通用),所以云土梦即云杜梦,即指云国之梦。”(武大教授石泉著)。

除此传统说法外,笔者还认为古代因地沿而得名的例子也不少。如陕西的古杜陵(西安东南),湖北的古竟陵,“杜”与“竟”,有“绝”与“尽”的涵意,这两地都处丘陵与平原交界的边沿,都有丘陵到此结束的意思。因此,古云杜似有“云梦泽”到此“绝止”了的含义。从地貌上看,京山城正处在云梦泽西北的边沿,这与《中国历史地图集》2 册上标注的云杜与云梦泽位置是完全吻合的。

(二)疆域

由于云杜承袭了古郧子国与云梦泽的部分地盘,因而疆域很大。《中国史稿地图集》第16 图标明:春秋时,沔阳北境属郧子国(都安陆),沔阳南境属州陵。《湖北通志·湖北全省舆地总图》标位显示:西汉时,今京山中南部与天门、沔阳等地均为云杜域。《左传》卷四、6 页记载:“郧人军于蒲骚,郧邑”。《湖北通志》卷五、第329页载:“京山县,汉云杜,安陆二县地(按《元和志》:京山县,汉云杜县地。富水县,汉安陆县地)。”《安陆县志·建置》记载:“……按程大中《郧子国考》郧子国在京山。《左传》郧人军于蒲骚,盖云杜负山阻陵,非用武之地,蒲骚与云社接壤,土地平旷,可以屯积,故军此。”

综上史料所载分析,当时云杜的大致疆域是:西南至竟陵(今钟祥东南),东南抵古州陵北(包括今天门、沔阳、潜江北部),东至古蒲骚(今应城),东北抵云梦安陆西,北至新市、富水,整个地区是从东北延向西南的狭长区域。

(三)城址的二说

关于云杜城址所在何地?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京山,另一说在沔阳。但绝大多数史书都记载在京山城。如:1971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水经注》卷二十八、22页。《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七、3829 页。光绪八年版《京山县志·沿革》等等,都说明古云杜县治在京山县城。特别应该提出的是1952 年在京山城西街镇卫生院旁挖下水道时,发现了“云杜古关”的残石匾。此本后人所立,可见京山城是“云杜故城”的说法是较为可靠的。笔者认为《湖北省古代地理概述》所载“……一说云杜在沔阳县境,不确。至少汉云杜应在京山,古文献有明确记载……”(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石泉著)等语是有根据的。

但是历史上云杜“治所”曾迁移至沔阳境内也是史实。因为“地名搬家”是史有通例的。晋惠帝元康九年(公元299 年)分江夏郡西部置竟陵郡后不久,又分云杜之北境(今京山),置新阳县。而云社南境(今沔阳)仍为云杜县。这又所据何在呢?如《宋书》卷三十七、1125 页:“竟陵太守,晋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西界立……” (文中列竟陵太守领六县,其中始有新阳)。《水经注》卷二十八、23页:“溾水……东流经新阳县(今京山)南,县治云社故城,分云杜立……”《京山新志·古迹》79 页:“晋分竟陵置新阳与云杜并属竟陵郡,又分置宵城(今皂市附近宵城畈)。云社既与新阳并立,而云杜故城又改为新阳县治,必云杜省其西境伸出之地与竟陵北境交错分划而成立新阳,宵城可知。新阳虽分云杜立,而以新市之阳(即南)得名……”

这次云杜治所南迁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因西晋 “八王之乱”,在惠帝元康九年时“分立郡县”所致,元康九年分江夏立竟陵郡后,为充实竟陵郡属,又分竟陵立宵城,分云杜北部立新阳以充其领(竟陵郡初只领二县),由于新阳承替了云杜城址,其治所另迁移到云杜南片的今沔阳地区,这是很自然的。迁移时间当在晋元康九年(公元299年)以后。据《沔阳县志·沿革》云杜治南迁至沔阳旧城。

《湖北通志》186 图又把云杜标位在潜江南通河南岸。但笔者根据《水经注·沔水》的“……即堵口也……”实地考查,这个云杜城,就在仙桃附近的今“杜台”,即古夏水入汉的“堵口”左岸。(今建泄洪闸,见《沔阳·古夏水图》)。为什么在沔阳又出现二址呢?

从两晋至南北朝,城址、区域发生了异常的变化。云杜、竟陵在沔阳的疆域犬牙交错,甚至郡县治所也互相承替而又有所迁移。据嘉靖《沔阳郡志·沔阳志》童承叙按:“……梁分竟陵置沔阳郡,治云杜,领县无考。隋、沔阳郡所领县但存竟陵,或省云杜入之也,二城迄无定处。《故志》以景陵为竟陵,又以其城为云杜城。《通志》以郢为云社地。《一统志》又以京山为云杜地。《安陆县志》又以郢为汉竟陵县。诸说纷纭莫知所在……”又光绪《京山县志·沿革》:“齐因宋制,而以北朝之魏,日渐南逼,荆郢首当其冲,辄相侵并,至有一县之地,分置数郡,时兴时废……”

这里所说“北朝之魏,日渐南逼”,是指西魏在宇文泰秉政时,对梁(都江陵)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他派于谨、杨忠率兵五万,乘梁元帝肖绎同驻守襄阳的肖詧之间火并的机会,一举攻占了襄阳以东、汉水东岸的广大地区,如:随郡、长寿(钟祥)、安陆、竟陵、云杜、新阳等地,并迅速向江陵进攻,于公元555 年初打下江陵,俘杀了梁元帝,毁了江陵城,并掳掠了二万多男女北归作奴隶。这次战争魏军所到之处,破坏很大。此后西魏、后周和梁、陈,各在所占领的今我省境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改地名、调整郡县、划分疆域的活动,造成建置混乱,并一直延续到隋。在这段时间云杜城址又有迁移,这也是非常可能的。

(四)历时

古云杜城址最初在京山城是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到晋惠帝元康九年(公元299 年),共历时约五百年。至于云杜在沔阳的时间,据嘉靖《沔阳郡志》童承叙按:“梁分竟陵置沔阳邵,治云杜……隋、沔阳郡所领县,但存竟陵,或省云杜入之也……”据此,梁时还有云杜、隋时就没有了。它在巧阳历时下限,就应是南北朝末和隋初(约在公元580年以前)。因此,在沔阳历时约280 年。云杜之县名在历史上总共历时约780 年。

京山市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打造京山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欢迎提供稿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郧邑(安陆)的设置及疆域浅探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卷
说说蔡甸区的来历
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北四个县升为省直管,仅一升为地级市
湖北一个由“镇”升格为“副地级市”的城市!
《水经.涢水注》考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