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名著】伊本·阿拉比——给文字赋予色彩和形态的第一人

【译者按语】 该文是萨拉大学文学系博士阿卜杜·阿齐兹·穆嘉利哈为修订版的《麦加的启示》巨著所写的前言,由著名苏菲大师穆哈伊丁·伊本·阿拉比(1164-1240,出生于安达鲁西亚,归真于大马士革)所著写的这套巨著,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出现过很多的争议和讨论,基本呈现出三种立场与态度:支持、反对与不置可否。按照该文作者的观点来看,这些争议大抵均是由于他人的错误原因所致,这种错误可能出现在誊抄当中,也可能出现在理解当中,总之是没有正确地传达和理解原作者所要表达和所想表达的含义。


正如伊玛目苏优推所说:“苏菲们有一套自己约定俗成的术语,所表达的并非是法学家们所众所周知的意思”,如果以一种浮光掠影的方式阅读超越作者当时时代若干世纪的一种特殊表达,出现否认和反对的声音,想必就是一种必然的事情了。幸有后人的考证,以及一些来自欧洲东方学家们的贴近原意的解读,拂去了蒙在其上的灰尘,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清晰的伊本·阿拉比!


伊本·阿拉比最有资格成为是伊斯兰的一扇大门,上面垂挂的是智慧和爱的幔帐!——歌德


套著作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的确如此,誊抄者没有公正地对待它,发行人没有公正的对待它,寓意的语言没有公正地对待它——当语言表达已经无法传播出纯洁的灵魂所隐含的意义时,本能的会诉诸于暗示,一些学者和法学家们没有公正地对待它——他们从誊抄者的篡改和笔误中看到了一些不可接受的错误和偏离,比如下面这组遗嘱,原文本来是“善意地猜测你的主宰,不要歹猜”,在誊抄者们手里变成了“善意地猜测你的主宰,莫要忘记猜测”!


另外,该书在一些喻示性的地方,具有某种晦涩的难度,只有通晓诗歌领域、明了苏菲境阶和其语言的人,才能领会其中意义,而其中苏菲的语言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鉴于八个世纪前当时的状况,由于各种思想和主张的对峙,导致了冲突是非的扩散与蔓延,进而促使了这套著作的应运而生。


在新的校对版本发行之际,该前言是对阿卜杜·阿齐兹·曼苏卜这位尊敬的朋友所做出的贡献与努力的一种支持,他埋首伏案将近五年时间,专心阅读了穆哈伊丁·伊本·阿拉比筛海的手抄本原文,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考证和研究,在原始版本和能够收集到的一些错误版本之间进行比对,因为有些人对原文进行了誊抄,但是他们在对待原始手抄本方面显得并不专业,对字句和表达的意义缺乏考究,只是按照自己有限的理解进行错误的传播,或许还附加了一些个人的创见,从而使得书籍内容变得与作者的意图和理解大相径庭。在当今时代,出现了书籍发行人,他们只是发行书籍,而不加以校对,不在乎一些错误的表达给人们的内心所造成的纠结,甚至是因为错误的理解而构成了对思想家和原创者的一种侵权。殊不知,他们笔下所大肆鞭挞的对象(伊本·阿拉比),其实也对强大而受赞颂的安拉坚信不疑,他也是在虔诚地致力于传播端庄的宗教,并想凸显出该宗教首要所包含的对人、自然、宇宙、万物的宽容和爱。


把伊本·阿拉比的书籍翻译成自己母语的一些欧洲东方学家们,在文字的表达中对筛海的表达方式和意图的把握,反而显得更加地准确和细心,他们分辨出了哪些是原创者的渊博认知,哪些是誊抄者的浅薄无知。毋庸置疑,《麦加的启示》这套巨著,是当他在麦加时期,安拉赐予他的领悟,包括他的其他一些著作,以正确地形式传到了欧洲的一些思想家和创作者那里,甚至于令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这样说道:“如果穆哈伊丁·伊本·阿拉比这位筛海曾经在我们当中生活过,凭借他的这种聪明、智慧和远见,我一定要说,任何没有在他手上得到过伊斯兰天启属性(正信)的人,已经严重亏本了,伊本·阿拉比最有资格成为是伊斯兰的一扇大门,上面垂挂的是智慧和爱的幔帐!”


我认为歌德的这句话,出自于对这位伟大筛海的作品所表达意思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他(伊本·阿拉比)青年伊始就谢绝红尘,承担起以纯洁人性灵魂为基础的伟大使命,把这份使命和那永恒世界结合在了一起,他的诗歌和散文在这种宇宙意义面前屹立不倒,这是从古至今阿拉伯传统思想未曾注意到的地方,也忽略了这位思想家应该受到的高度赞誉,他曾尝试把大地上不同种类和归属的物种凝结组建成是一个统一的、兰巴尼的大家庭,这个家庭信仰独一的主宰,坚信在生活中要追随端庄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脱离肉体的、集体的爱之上,目的在于通过把肉体融化在体现在神性之爱的最为纯洁和最完美的爱之中,从而以此来升华灵魂。


伊本·阿拉比的著作,有的人对它称赞和好奇,有的人对其不安和烦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超越自己的时代若干世纪,以史无前例的形式运用了抽象手法,成功地让沉默的宇宙——操着难以数计的语言,有着无数张嘴巴——张嘴说话,开始聆听太阳、月亮、河流、树木、动物等万千事物的声音,传述着来自自然界和借万千事物之嘴所说出来的话语,这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也让欧洲的创作者们赞叹不已,在对比喻的运用以及摆脱直接表达方面,已经遥遥领先于他们若干世纪,阿拉伯文明能在哲学思想和创作领域达到如此的高度,也充分体现出了一种进步和繁华。


德国东方学家卡尔·布罗克里曼(BROCKELMAN,1868-1956),把伊本·阿拉比描述成是“饱赋聪明才智和最具丰富想象的一位作家”,这种形容完全不足为过;同样,伯兰特·罗素(英国哲学家1872-1970)也说过:“伊本·阿拉比是信仰实践的一个哲学体系,或许这会遭到质疑和反对,一方面会因为人们个体的差异而遭到质疑;从根本上而言,会因为不同思想的交锋而遭到反对”。


还曾记得,当我在开罗求学的时候,有一阵子我住在阿古热区一条名叫“兰瓦勒”的街道,从街坊邻居那里得知,有一位名叫阿卜杜·瓦希德·亚哈雅的法国穆斯林-东方学家也生活在这条街道,他对伊本·阿拉比和他的苏菲哲学颇为欣赏,正好当时有一个人送我一本艾资哈尔长老阿卜杜·哈里木·马哈穆德的著作,这本书引起我的好奇,从中得知这位东方学家的真实名字叫勒兰·吉本,书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位东方学家的生活展开,对伊本·阿拉比的欣赏,把他引向了皈依伊斯兰,也促使他把自己的研究围绕在伊斯兰教的主要方面,而伊本·阿拉比的作用体现在对伊斯兰的灵魂层面进行了解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的宣传对象,有教无类,无一例外。后来,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杰·格鲁迪(1913-2012)也对此加以了肯定,并通过苏菲的大门——尤其是伊本·阿拉比之门皈依了伊斯兰。


穆哈伊丁·伊本·阿拉比是第一个给阿拉伯语字母赋予了色彩和体型,让词汇具有了映射和立场,读者应该深入这些体型和映射的海洋里,不要满足于生活的浅层,不要懒于思考,漂浮其上的那些泡沫,无法指引海洋底部珠宝的存在,以及所包含的那些暗示和寓意。有的时候——尽管不是一种常态,我感觉到我们并没有深入而认真地阅读我们的宗教、思想和创作古典典籍,在惊叹西方灌输给我们的一些文学和思想糟粕之余,我们竟忽略了要潜入到自己那深不见底的海洋世界,去打捞出阿拉伯思想和创作先辈们给我们存储的奇珍异宝,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有穆哈伊丁·伊本·阿拉比的著作。


因此,当我们看到东方学家们对这些遗产进行挖掘和研究时,自己就会有些手足无措。毫无怀疑,他们通过这种挖掘获得了很多的知识,也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带来了幸福,他们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户,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视野,在西方成为感官世界和现实经验的奴隶之后,激发了欧洲的想象力,发现灵魂会因为现实对理想的制约而锈迹斑斑,它会抱怨地方的狭窄,想要摆脱这狭窄的空间去开辟另一个世界,去发现隐藏其后的未知领域,通往让人不再感到狭窄的地方,这正是穆哈伊丁·伊本·阿拉比在他这部巨著中所要做的事情,以及其它一些著作也是如此,比如有六十四册之多的《大经注》、《在改善人类王国中的神的安排》、《智慧的珍宝》、《善良人的讲座》、《对降示真相的详略》、《渴望的表达》、《揭示安拉尊名的意义》、《机密的场景》、《借用的火炭和窃来的灵感》、《星象和知识奥秘显现之地》、《圣洁圣训》等,这些著作有的已经印刷出版,其中有很多已经失传了。


最后,在人的生命中某些艰难的时刻,感觉自己存在于大地之上,首先会受到来自自身的威胁,然后才是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这时就应该寻求通往安宁和希望的出路,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时刻应该会经常遇到,形成了残酷而苦涩的一生。因此,对这扇门的认识就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在很多具有真知灼见的人看来,它就是一扇信仰之门,这扇门通往苏菲之境,通往对生活表象和层层欲望的淡泊,并逃离当下人类的火狱——它体现在争名夺利,伴随而来的是典型的野蛮、杀戮、仇恨和缺乏宽容。苏菲应该成为是有思想远见和创作者们所寻求的根本夙愿,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摆脱那些残酷的时刻,创作才会因此而变得纯洁,人性也随之得以升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穆斯林的”清明节“--阿舒拉节。
【经典欣赏】走进苏菲
伊斯兰传统中的耶稣:麦尔谚之子尔萨,真主的气息、真主的言语、真主的印记
阿拉比
【图】极稀见:光绪7年铅印本《归真要道》伊斯兰教义著作 伊斯兰礼仪教理
黎明:伊本泰米耶并非赛莱非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