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老师聊教育】2:关于美的教育

  文/马路

  在此之前,我谈了怎样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使孩子从小养成爱父母、爱老师、爱学习、爱劳动的习惯。现在我再来谈谈怎样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

  所谓美的教育,也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的美无所不在,我们却常常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亦或是分辨不清美与俗。

  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五颜六色的服装,却不知道挑选哪一款;刚到手的新房,却不知道如何装修;面对一幅画或一段音乐,我们却不懂欣赏。同样的商品,不一样的形态,有的看上去使人感觉很舒服,有的看上去使人感觉很别扭很刺眼,这中间就存在一个审美与设计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去研究那些抽象的美学原理,我们讲具体的,有形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美学常识。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当代量化美学创始人韩久九的美学教育课,他从人体感官角度,把美学分为视觉之美,听觉之美以及文字之美三大部分,(其实还有嗅觉之美)。按照韩久九的思维逻辑,美也就是人体对自然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怎样拥有正确的审美观,不仅对孩子有意义,而且对成年人同样很重要。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个话题。

  (1)日常生活之美。

  说到日常生活之美,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穿着打扮。没错,穿着打扮确实关系到人的形象之美。着装不仅看出你的职业、脾气性格,反映了你的审美观与文化修养。

  一个人的长相不可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着装改变自己的形象。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知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如何搭配。比如上班时着装要看上去干练一些,逛街时要时尚一些,而平时则可休闲一些。知道深色配深色,浅色配浅色。深色使人端庄,浅色使人愉悦这些基本常识。在这方面,我很佩服那些精致女人,看似简单的随意搭配,其实每个细节都用足了心思。无论春夏秋冬,始终气质如兰。相反,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人尽管穿的都是大款名牌,一身珠光宝气,结果往往把自己打扮成了俗不可耐的土豪。因此,挑选服装时也不是越贵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时尚的款式淘汰得越快,而简洁大方的款式总是经久不衰的。因此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年龄,都要着装得体,保持一种优雅之态。

  (2)文化艺术之美。

  这是我想谈的重点。所谓文化艺术主要指的是音乐与美术,这是更高层次的审美,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联想和文学修养。比如我们看一幅画或听一段音乐,我们会联想到一种场景,一种心情。可能是忧伤的,也可能是激昂的。内心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跌宕起伏。否则,再美好的艺术,都成了对牛弹琴。

  记得曾经有位外国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不爱音乐与美酒,谁就是傻瓜”。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偏颇,但也说明了文化艺术所具有感染力和崇高价值。

  音乐是通过某种旋律,抒发内心情感的听觉艺术。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构成的视觉艺术。音乐中有风景,绘画中有诗意,两者之间是相通的。而文学又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咱们先谈谈音乐之美。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歌。特别是流行歌曲,伤感歌曲,以及通俗、民族、美声各种唱法。比如降央卓玛唱的《马儿慢些走》,梁红唱的《心上的罗加》,郭涛唱的《五哥放羊》,每听一次都有一次的感动。内心也会随着优美的旋律而荡漾。

  音乐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带歌词的好理解,没有歌词的纯音乐就要靠我们去感悟,去想像。比如民乐演奏的《姑苏行》《江河水》都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抒情乐曲,我们要从旋律中找到那种清风明月的感觉。我一直以为音乐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一个对音乐一点感觉都没有的人,内心世界是很苍白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爱好,对孩子审美观的形成以及后天的发展都很重要。

  接下来再谈谈美术。

  美术的范围也很广,其中包括建筑、雕塑、陶瓷、绘画以及一些民间艺术。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为人类文明创造了无数经典作品,值得我们去品味,去研究。

  我平时也是一个喜欢逛街的人,每当看到那些古老的经典建筑,总要停下来观望。那种复杂的结构以及精雕细琢的装饰,总使人惊叹不已。有几次我去淘宝城,那里面可以说是一座艺术宝库,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陶瓷、雕塑、绘画应有尽有。虽然都是些复制品,但不影响欣赏。在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中,我尤其喜欢西方油画,喜欢拉斐尔的人物肖像画。圣母怀里抱着孩子那种慈悲而灵动的神态。喜欢列维坦的乡村风景画。流畅的线条,清丽的色彩,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景色。我也很喜欢当代两位青年画家的作品,一位是俄罗斯画家阿达莫夫,一位是中国画家解澜涛,他们的风景画有一个共同特点,画面特别清新透亮,青翠欲滴,那种静态之美,仿佛把人的五官六脏洗得一干二净。

  审美是一种文化修养,审美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只有多接触音乐美术作品,多了解音乐美术知识,我们的审美观、欣赏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比如西方美术史,西方音乐史。什么是古典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抽象派,什么是印象派。耳熟贝多芬的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巴赫的咏叹调。听得出每一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假如哪天面对这样一些面试题,起码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又开创了音乐视视频新模式,将壮观的自然景色配上美妙的音乐,给人们带来无比震撼的情境之美。我们要以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发现更多的自然之美,形式之美,细节之美。围绕审美话题说了那么多,希望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作用。

202152日于港闸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步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审美敏感期”
“低美感社会”是必经之路,美育应从推广生活美学开始
孩子的审美观,直接关乎其未来的人生发展,聪明的家长会这样做
提升审美水平:从传统艺术教育到创新氛围的全面策略
在家庭教育中,用美来塑造孩子,您的孩子才更加完美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