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原因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原因
政治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税收政策刺激(货币地租)
      促进民族融
      开放政策
      宋代鼓励贸易
经济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交通便利(陆运、海运、运河)
      交易手段(支付手段、
      区域经济带
      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缓慢原因
政治  重农抑商的长期国策,法律歧视。
      国家专营政策的垄断。
      苛捐杂税、贪官勒索,经商环境恶劣。
      明清海禁、闭关锁国的对外封闭政策。
经济  自然经济的阻碍。
      交通不便。
     
科技革命的影响
政治行政化 民主化
第一次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与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居议会统治地位(取代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
第二次  垄断资本主义建立。
        行政权力扩张、政党竞争制度建立、文官制度建立、普选权、大众民主时代。社会保障制度逐步        建立。
        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
        国际竞争加剧。
第三次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社会保障完善。
经济   极大提高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极大提高人民生活。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
       生产方式变革  蒸汽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
       产业结构变化,旧有产业升级
                     第一次 工业超过农业  劳动密集型
                     第二次 重工业超过轻工业   资本密集型
                     第三次 第三产业超过第一二产业  科技密集型
       城市化进程   农业资本主义化。
       社会成员机构  第一次 工业资本主义与工业无产阶级对立
                     脑力劳动者超越体力劳动者, 中产阶级
         思想观念    信仰理性科学,信仰宗教者下降
                   传统家庭瓦解,个人独立性增强。
                   个人的权利与权利意识增强
                   大众传媒崛起
                   女性地位提升。
                   全球生活同质化。
对殖民地与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
                   破坏性:旧有政治经济文化模式。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 长期的贫穷落后。
                   建设性: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
      
                    
 

书摘
净增35万个)。二是就业人口的知识型劳动者与非知识型劳动者结构的变化。就业人口经历了从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为主,到以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为主的过程。尤其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后,传统的“白领工人”与“蓝领工人”的概念已无法涵盖从事生产经营的工人性质。“知识型劳动者”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者不断增多,他们在各产业部门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创造性劳动。据统计,在美国近几年的就业人员中,90%的就业者是知识型的劳动者。
(2)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迁。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但随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劳动方式的变化,阶级内部结构和各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动,社会的阶级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
一是工人阶级的变化。第一次产业革命时工人阶级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业和农业两大部分工人(服务性行业的工人为数不多)。但工业生产从机械化经电气化到自动化、信息化后,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工人阶级内部发生变化: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增加,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相对减少;新兴工业劳动者增加,传统工业劳动者减少;脑力劳动者增加,体力劳动者减少。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和许多进步思想家曾经淋漓尽致地描绘和揭露的“血汗工厂”已经和正在消失,与“血汗工人”一起存在的传统的工人阶级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消失了。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工人、金领工人、灰领工人。他们在收入、教育水平方面大大提高,工作性质、生活条件等得到很大的改善,日益取代传统产业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二是资产阶级的变化。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主要由独占生产资料,靠无偿占有雇佣劳动的剥削者构成,结构比较单一。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传统的家族资本家依然继续存在,但比重逐渐降低。而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经理、经纪人和代理人这种职务类型的高级管理人员大量涌现。他们掌握着大公司的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出任政府高级职位,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等,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经理资本家阶层。据调查,20世纪60年代,美国由家族资本家控制的公司仅占所有公司的15.5%,而由经理资本家直接控制的公司则占84.5%。20世纪80年代,美国100家最大的公司中的1475名董事长和总经理中,只有10%是富豪家庭的后嗣。同时,新技术“新贵”跻身于大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实证明

  1.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中,创造全新的生产力,使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
  现代科技融合,渗透、扩散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使生产力产生变革,发生飞跃。
下面我们分析科技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影响:
(1)劳动资料发生巨大的变化
  a、生产工具系统

  生产工具系统:科学通过技术的途径转变为生产工具,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对原有的技术进行各种改革,使技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对技术的需要,从而推动了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例: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这一发明,使织布的效率提高一倍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开始有8个纱绽,以后增加到18个,大大提高了生产力,1771年,阿克莱特制成水力纺纱机,1785年,克隆普顿综合了上面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的纺纱机,这种纺纱机可以同时带动300到400个纱绽,能够纺出既细又结实、均匀的纱来,1785年,卡特赖特发明了用水车带动的自动织布机,1804年,拉德克利夫和赫拉克斯用钢铁结构取代了自动织布机原来的木结构,使纺织业的机械化基本完成,由以上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纺织业实现机械化是技术不断改革的结果,技术改革推动了生产工具的进步。
  生产工具是人们用来控制和利用自然力的手段,人们必须根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技术来设计生产工具,因此,生产工具的进步,归根结底依赖于科学的进步,例,物理学家法拉弟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直接导致了变压器和发电机的诞生,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则成为科学家亨利研制电磁铁,他激式及自激式电机的科学依据。欧姆定律的发现,温差电现象的发现,电流热效应的发现和自感现象的发现,使电压计,电流计等仪表也就被发明出来。
  科技进步把蒸汽机械化直接转向了电气机械化,使工业文明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科技的进步,不仅使原来的工业、企业、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而且形成了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又一次巨大的飞跃。
  现代化的生产工具越来越多地注入科技因素,在机械化基础上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后,使三位一体的(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传统机器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出现了现代四位一体的(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控制机)机器体系,如数控自动机床、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现代劳动工具不再是“人手的延长”,它不仅替代人的体力劳动,而且是“人脑的扩大”,正在部分地替代人的脑力劳动。
  b、动力、能源系统,现代科技条件下基本能源(煤、石油等)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一方面,动力机的结构不断改进,功能更加优化,另一方面,利用能源的手段更加先进,同时开发利用了许多新的能源(核能、太阳能等)
  c、管道系统,现代的立体交通网络,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相当一部分实现了电气化,空中航线四通八达,海上运输路线也日益增多。
  d、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上实现了自动生产和自动管理,出现了大量的数控机床,智能机(机器人)和柔性制造系统,甚至产生了无人工厂。就连日常使用的工具,正逐渐向自动化方向转变。
  e、信息传递系统,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高度密集化,各种先进的通讯设备应用于生活、工作之中。如文字处理机,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同时,大量的信息通过不同途径汇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出现了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
(2)拓宽了劳动对象
  a、科学技术扩大了现有劳动对象的使用范围, 开辟劳动对象的新用途。例:煤炭,很长时期只作为产生热能的燃料,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已成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从煤炭中可以提炼出几百种物质,可以用其制造染料、香精、糖精、药物等产品。例: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长期以来,只能用作交通运输,捕捞可食用的水产品,晒制食盐等,现在可用来开发海底石油。
  b、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创造新的劳动对象,不但使过去作为废物和不能利用的东西作为新的劳动对象重新进入生产过程,而且能够制造出越来越多的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劳动对象。
  例:美国从磷肥工业废料中取得一种氟硅酸钠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最后生产出一种高纯硅,使硅的成本由过去每公斤60美元降到80年代初的5美元。 日本的专家们从煤灰制作玻璃纤维、纺纱性能相当好。
  c、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许多新的原材料。 例如在能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发现并利用核燃料来发电。
  例:1880年 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化合物是1200种
    1950年 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化合物是100万种
    现 在 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化合物是800多万种
  每年还以25万种的速度在增长,这就大大拓宽了劳动对象。
(3)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第一因素--劳动者本身的影响越来越大,生产现代化程度越高,越需要有更丰富的知识,有智慧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
  人的智力发展有两个来源:一是实践;二是理论。理论来源也有两个:一是哲学的社会科学,二是自然科学,它们分别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规律两个方面提高人的智力。而科学技术物化在人身上,成为提高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主要来源。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已经不决定于劳动者的体力或劳动者数量,甚至也不取决于一般劳动手段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劳动者的智力和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的程度。据有关统计表明
  在机械化初级阶段,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比为9:1
  在中等机械化条件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比为6:4
  在全自动化条件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比为1:9
  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劳动者行列中,高级科研人员所占比重愈来愈大,以美国为例。
  1930年--1968年期间,蓝领职工增加60%,工程技术人员增加450%,科研人员增加900%,1977年,美国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为50.1%,脑力劳动者人数已超过体力劳动者。
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一些专家认为可用公式表达:
  (1)乘法效应论: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
  (2)乘方效应论: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
  (3)科技进步论: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技进步
  其中,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科学管理
  当生产力诸要素处于分散状态,还不能构成现实生产力时,只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把生产力各要素合理地组成一个整体, 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现代科学为科学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知识、理论和方法,同时,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也为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所以说现代生产管理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管理又极大地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越来越快,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①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科技史表明,科学研究规模经历了五个不同的时代:一是早期个体研究时代,如哥白尼,伽利略都是以个体研究为主;二是群众组织活动时代,17世纪到18世纪,出现了以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的群众组织--皇家学会,这时科学家的研究都是自筹经费,自己组装仪器,自选题目,自由研究。三是集体研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爱迪生的“实验工厂”,这是集体研究的开端;四是国家规模建制时代,20世纪中叶以来,各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其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技队伍,可达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出现了如高能加速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等一些跨专业,规模巨大的研究项目。它们不是几家研究机构或几所大学所能承担的,需要集中大量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完成,于是出现了国家规模建制。如1937年德国建立的军事科研中心,1942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1961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我国的实验通讯卫星等。近些年来则有1983年美国的“球大战计划”,1985年原苏联“ 2000年科技进步计划”。 1985年欧洲“尤里卡计划”以及日本“人类高科技研究计划”,我国1985年5月的“星火计划”、“863计划”和1988年7月的“火炬计划”等等。五是跨国界的建制时代,现在有些项目,牵涉面广,信息量大,一个国家承担不下,于是出现了国际规模的研究方式,如世界气象组织发起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实验”就是包括我国在内的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性的联合研究。这样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方面推动了科学技术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科学技术被迅速地用于国防、生产和生活之中,从而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②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呈指数增长的趋势,促进生产力水平加速提高。
  这一点在前面已讲过,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给生产力水平的加速提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代生产工具更新换代时间非常短暂,新的材料种类越来越多,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加快了。
  ③现代科技发展具有超前性,是潜在的巨大的生产力。作为对自然界的社会发展规律及运行奥秘的认识,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更深刻和更快地揭示直接生产实践所不能认识的客观规律,根据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超前研究,为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运用量子力学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过程,建立了半导体能带模型理论,使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蓬勃发展起来。
  3.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显著缩短,使生产力发展进程加快。
  ①科研到生产的周期日益缩短。由于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缩短。
        部分产品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
  产品名称   研制到制成产品年代  时间间隔(年)
  蒸汽机       1680-1780      100
  汽化器内燃机    1845-1883      38
  柴油机       1878-1897      19
  直升飞机      1909-1932      23
  喷气发动机     1929-1943      14
  尼龙        1928-1939      11
  原子弹       1942-1945      3
  聚丙烯       1954-1957      3
  激光        1954-1955      1
  转化时间缩短,说明科学技术研究水平更高,更成熟,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得更紧密。特别是当前高技术快速发展,科研人才既具有研究水平,又具有开发能力,既了解当今时代国际国内的技术市场,又了解产品市场,使科学技术与生产迅速一体化,产生了极高的经济效益。
  ②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转化的速度加快,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新产业。科技产业的产品可以出售和转化,亦即商品化。比如软件工业的兴起,日本仅东京一个地方。软件开发公司就有7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0万之多,总营业额高达10万亿日元。当前全世界首富美国年仅39岁的比尔·盖茨,资产净值达148亿美元,他就是创办微软公司起家的。科技产业的兴起说明科技成果已渗透到社会生产力之中。
  ③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为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科技成果渗透到社会生产力之中,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产力的三要素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教案设计
生产力
数据业的未来图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1988年9月提出
生产力的构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