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政: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上司?

■ 作者:包政,包子堂创始人,人民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导,清华大学EMBA营销讲席教授,《华为基本法》主要起草者之一,深度分销和社区商务理论的开创者,中国德鲁克思想研究的权威。

■ 来源:包子管理学堂 (ID:bosstanwx)


每一个管理者都有上司。上司往往不止一个,可能是两个以上。管理者如何去发挥上司的作用,这个是一个难题,尤其在中国。为什么?因为上司往往有个性,有长处和短处,你要用上司的长处,不能用上司的短处;你有责任使上司的短处不发挥作用,你去补台,就像混合双打是一样的。你的一个配合的伙伴,他有短板,他有盲区,你得补好,这就是补台的事情,因此叫做管理上司,这句话应该是发挥上司的长处可能会更好一些。

一、了解上司的长处和短处,主动为上司补台

在中国的传统的习惯上,一般人的脑子里习以为常的是如果我的上司不是大拿,怎么会当我上司呢?就像包子堂的员工现在心目中想的“包老师肯定啥都明白”,那我就苦不堪言了,我要都明白的话还要你们干什么。其实上司他有独到的地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并不是什么都明白,也不是什么事情都知道,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干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上司进行管理。德鲁克用管理两个字,为什么不用如何发挥上司的作用呢?在管理当中,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上司要是错了,怎么办?你靠近现场,你更靠近作业现场和顾客,要是万一上司错了呢,你说唯命是从,那不行,这个是一个方面。

再一个,你假设上司都明白,你会产生心理依赖——等、靠、要。这样你的长处也发挥不出来,这个很重要。现在包子堂正在创业,大家都在假设包老师无所不能,这就产生心理依赖了。最近好像李庆有觉悟了,他开始对包老师进行管理,他觉得好多事情包老师没有想明白,我给他想明白,行不行?这个很重要。所以最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开始发挥出来,这是有效管理者希望看到的景象。管理是一项非常具体的艰苦卓越的工作,上司跟下属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个相互匹配的问题,尤其是下属,你更能发现这个事情可行不可行,你千万不要有这样一个所谓的“等、靠、要”的意识,什么时候都等着。

我经常给学员讲这样的事儿。我们家里原来有一个保姆,那完全是“等、靠、要”,新手。你跟她说擦玻璃。她说,哎,态度特别好。一个小时以后,你突然发现她还在擦玻璃。所以很快就被辞退了。后来又找了一个保姆,你还没说呢,她那活儿就干到你的心缝儿里去了,哎呦,我觉得这太好用了,以后再找,跟保姆公司说还得找她。人家说,走了。走哪儿了?巩俐给雇走了。人生脱颖而出了。

所有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与意识有关,所以我们今天要把这意识讲清楚。德鲁克讲,你别觉得去帮上司补台你很亏。无论在哪里,哪个企业还是哪个机构里,如果上司升得快,你也就升得快。

我们一定要每天在工作当中去研究上司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你们要研究我,我的长处是什么,长处就是忽悠。我的短处是什么?有很多,比如IT我就不懂。上司也是一个知识工作者,也是一个不完善的人,他有长处,也有短处。即使像任正非这样的人,也有不懂的地方,徐直军不是说了吗:任老板老跟人谈IPD,其实他并不懂,他就懂IPD三个英文字母,剩下多一点他都不知道!有一次华为的高管讨论任老板究竟能干什么?说他应该有他过人之处,于是按专业来摆,得一结论,任正非既不懂财务,也不懂技术,根本不懂生产,勉勉强强懂点营销,如此而已。但他为什么领导呢,而且领导的很好,他就是懂人。

 二、为上司的正确决策积极谏言

下属对上司的谏言很重要,你要跟你的上司谏言,你要让上司作出正确的决策,你必须告诉他些什么

我们在告诉上司的时候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你要想让上司作出正确的决策,你必须贡献些什么。德鲁克的首要意识中都是贡献,要贡献什么呢?贡献知识、贡献经验,贡献你的判断,你的策略、构思,还要贡献你的信念,这个很重要,正能量嘛,说这事儿一定能成,这样让上司觉得很开心,他也斗志昂扬,就是不为我自己,也要为大家,能够把这个队伍带好。所以说你们每次都来见我,我都很高兴,为什么?你们不知不觉地贡献出对包子堂的信念了。如果要是没有对包子堂的信心,你们跑这儿来干什么?

你只有把这个贡献出来,你才有可能让上司作出正确的决策;然后让上司的决策能够支持到你的工作。要不然上司做完决策以后跟你想的两回事儿,那你就苦不堪言:不执行吧,抗上;执行吧,一起掉坑儿里,这个就是难点。

所以,我在华为的时候我就讲了:“你们每一个业务员,按德鲁克的说法就是管理者,因为你们对最终成果承担责任,而你们的工作好坏跟企业整体的业绩有关系的。而且面对客户,你们实际上是要呼唤资源去响应客户需求的,活脱脱的是一个管理者。所以你们要不是管理者,那这个环节一直通到顾客那儿,就没有管理者了。而管理者上司呢,又不在现场,你怎么办?所以,你们每一次出去之前,必须带一个方案出去,然后把上司的知识、经验、智慧、融入到你的方案,得到他有效的指导;那回来的时候,带一个报告,然后把市场发生的情况能够如实地贡献给你的上司,这个很重要。如果没这个过程,你跟上司之间就脱节了,他可能做的任何决策还有轻重缓急,不是你想象中的,你有感觉嘛,你知道哪个是急的,哪个是轻,哪个是重的。

跟上司报告什么?

1、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要把情况如实用文字表达出来交给上司;

2、这件事情涉及到哪些方面?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相关性的地方,那你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联系,这事儿,可能跟哪些事情是连在一起的。比方说,你要去收款,收不回来,一般人就想,收不回来肯定是顾客赖账,不一定。可能有其他原因,你要找出来。

3、有何风险?有何机会?机会在哪?风险是什么?

4、有何建议,有何对策?你要把你的智慧、信念,你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贡献给你的上司。

这个时候上司在一群下属的支撑下会干得很好,一旦干得很好,他就晋升。他一晋升,大家都跟着晋升。

这也是当年我给华为提的建议:他们每一个业务人员出门带一个方案,就是上司跟下属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最后,出去一圈儿回来了,回来你必须带一个报告,如果没有报告,报告上上司没有批示,财务人员绝不给报销,视同你没出去过

三、千万不要试图改变上司

我经常在企业当中听下属讲:“我们的头儿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什么缺点,他要是把这点改了,就没缺点了。”我说这个东西太恐怖了,你想改变一个人,你试试,你想改变你孩子,行不行?哪怕他很小的时候,你都很难改变他,何况你的上司。你想改变头儿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你真要改变了他,他就不是这样的人了。比方说,你把一个孩子,非得要给他拧过来,他本来就很肉,你要把他变得很很爽快——这是不可能的!反之,若是一个天生活泼的孩子,你要把他变成很肉的人,不可能,他天生的。

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改变了他的所谓的短处和缺点,你等于是摧毁了他的人格。德鲁克有句话说了,“我们是管理者,我们不是上帝。千万别企图去改造人,造就人,实际上我们能做到的只是选拔人。”既然你的上司已经确定了,你也没有选拔的余地,那你就要知道,让他的短处不发挥作用,不要去抱怨,我们去避免就可以了。

在职场是这样,在家里也是这样。明明自己都有老婆,都有丈夫了,老是想改变丈夫或者改变老婆,老是谆谆教导你的老公或老婆干什么呢?你就认这个命吧。你越教导他,他越反弹,因为你触发了他灵魂中的东西。所以德鲁克说,我们其实就是一个园丁,园丁是怎么干的呢,他看看这个院子里,需要多少花、木、草,我就选呗,你选好了,一年四季可能都有花;然后,借以阳光雨露,你得好好呵护它,让它绽放出生命中最好的颜色,不就行了吗?这是上司要干的。所以好的园丁绝不会想着,天天琢磨着如何让本来开红颜色的花非得要让他开成黄颜色,那就是转基因,你想对人也转基因,那是上帝的事儿。所以管理者是选拔和用人而不是造就人,千万不要有这个企图心。在这方面你就要去观察,上司他到底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然而,知道他的短处和缺陷的地方,那你就要想办法来避免,你来补台,千万不要让上司勉为其难。

四、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事事推给上司

现在的包子堂,我先当总裁了,我们直接相关的人员经常会让我勉为其难,拿一数来折磨我,用一事儿来折磨我。我说这事儿你能干,你就干了吧,反正这条船有我在掌舵,它翻不了。错了以后,我们就长知识了嘛!你让我去想这事儿,我一个时期只能做一件事情,最后让我即兴发挥,我如果没有深入思考,对很多问题做出决策,也只能达到平庸水平。在这些小事方面,你们不要劳我的神。这方面,德鲁克说得很诚恳,不要勉强上司做他做不了的事儿。他在草率决策的情况下,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决策,没有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会管理上司。它不是常识,常识是有什么事情都请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等于是不负责任,找一上司一点头,上司代人受过。

所以我曾经给正虹的老板讲:“你作为董事长,你是不需要什么都决策的。当别人来问你的时候,你只要问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这是符合德鲁克思想的,你要把你的知识、你的智慧、你的经验、你的信念、你的对策都贡献给上司。你要养成规矩,你就跟他说,你有什么想法,告诉我;然后他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你再提他俩问题,你这想法的依据是什么?是现实依据还是理论依据?然后你审视一下他的依据,跟你的想法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完了以后,你再问他,这样做有风险吗?他说这样做有什么风险。有机会吗?他说有什么机会。你最后说,今后这一类的事儿,你不要再问我了。你都明白机会和风险,你都能锁得定,你问我干什么?

第二,当你问他,你有什么想法吗?他说我没有,你就咔嚓把电话挂了,你没有想法问我干吗?你都没有想法,我哪来想法。这个是管理学,而且是违背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的。

所以我就讲,本质上,你给老板打电话请示,是因为你不想承担责任以及这个事情做完以后的后果

那你拿什么吃饭呢?你吃饭的依据就是看你的责任大小,以及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愿

所以,上司要限制下属的请示事项,不要什么事情都请示,你可以通告、备案告诉大家,但你不能请示,向上司要决策,要注意

五、和上司沟通时要照顾到他的习惯和态度

除了这以外,还得要注意的是方式方法。每一个上司他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与理念、世界观相联系的就是方法和习惯。

德鲁克非常强调这一点:上司的某种习惯和态度,你一定要关注的。在日本公司你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上司都很讷言,不大会说话的。所以你和上司之间,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很清楚,你就不要打电话,咕噜咕噜说个半天没完,你应该写报告。

和上司沟通,讲话的机会一般不太多,一定要听明白了,你再说话。听明白了以后,你第一句话,踩到点子上了,上司就开始对你有兴趣了;你要听不明白,你说一句话,人家说这人,不了解情况,然后你又补充了一句,只有两句话的机会哦,人家说这叫乱弹琴。你再说一句话的时候老板就走了,甩一句话,这人别见了,不懂事儿。

只有三句话的机会,实际上只有两句话的机会,你第一句话就切中要害了,人家就支起耳朵,然后想愿闻其详,然后你才可以娓娓道来,你才有机会把你的推销方式裹进去,最后把人的脑子,咔,开一脑洞,他就盯上你了。所以我们知道,要学会听。

上司是听者型的,还是读者型的?

在中国,你首先要把他判定为听者型的。因为大部分人缺少理论修养,仅有书面报告他看不明白。作为一个下属,你要口一份,手一份既能说又能写。写的时候就用一页纸,提纲挈领地写完,然后拿着纸跟老板说,要点在这儿,我给你讲讲,要点再给你解释一下,然后给你留下来,这样才会有效,这才叫管理你的上司。否则的话你真的跟上司之间无法沟通,无法沟通,你又畏惧上司,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取悦于上司,导致的结果跟德鲁克所说的正好相反,“雇佣一个人不是来取悦于我的,而是要让他发挥出价值,做出贡献的。

跟上司谏言的时候,怎么能够让他听得进去?不光是方式方法的问题,你还需要知道那个老板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他的知识范围到底在哪里?比方说你要跟我谈一些数理的东西,我可能没有太大兴趣,对吧,因为我对数理的东西感觉不好。你跟我谈点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这个时候我倒反而觉得有兴趣。

假如,你在报告当中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你看历史上谁谁谁,就这么样讲的,你符合过去的历史成功经验,但是,我有点补充意见。这个时候就发现彼此之间能够沟通了,然后上司在这过程中,他也感觉到信息是对称的,很开心;然后你就可以很好的一杆儿一杆儿往上爬。你找到那个入口,爬完了以后,上司的长处也就被发挥出来了,短处就被你弥补了。

总之,要想管理好上司,你必须要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要了解他的工作方式、方法;要知道他的兴趣爱好;要照顾到公司是个整体,所有的行为都在公司的整体战略中统一起来,统一于工作,统一于公司本身的积极的人际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精华录
浅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读后感
德鲁克:如何让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发挥最大的效用?
在没有足够职权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领导团队?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经典笔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