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承担着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和安全稳定功能。伴随我国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发展新拐点,城镇化进程推进了社区人口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科学把握社区治理规律,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对于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和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挥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一)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制定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不断创新思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首先,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制度,合理分配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力量。其次,以凝聚组织和党员力量为基础保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传递“正能量”,使党员和群众紧密团结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周围。最后,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根本目标,建立服务群众工作站点,开展零距离服务,做到精准服务。同时,注重从严治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发挥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良性互动,以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治的格局,而政府是社区治理的主导者,在基层治理中承担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要站在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科学设计长远规划和建设目标,健全政策法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其次,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功能,培养居民社区意识,支持和配合社区自治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改进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最后,协调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自治组织等各类组织,整合各方资源,树立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党政齐抓共管、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二、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一)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

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能够清晰界定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职责,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减轻社区负担。

首先,准入事项必须经过依法核准,明确准入审批范围及对应的法律、法规条目来源,严格社区公共事务审批程序,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其次,所申请准入的事项必须以服务便民为宗旨,以简化行政手续为原则。再次,对于确需进入社区居委会的事项要经过统一审核同意,并纳入准入名录向社会公开。对未纳入准入目录的,社区有权拒绝承担。最后,准入单位必须做好准入事项的经费和人员保障工作。对于长期性工作或在社区设置机构的,由准入单位负责安排办公经费或给予补贴,有必要配备工作人员的,要落实人员支出;临时性工作的,由准入单位根据工作量下拨工作经费,由社区组织人员承办。

(二)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首先,明确政府各部门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探索社区管理和运行机制,简政放权,开展社区居委会的“减负”工作。其次,强化社区民主自治,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民主监督规范化和常态化。最后,构建社区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推动社区自治进程,顺应城市管理执法改革新需求。


三、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治管理服务水平


(一)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的作用

社区治理,归根到底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关键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的、真正服务居民群众的人才队伍。

首先,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其次,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构建分层级的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可延续性。最后,分类管理社会工作人才,健全专业人才考核制度和薪酬保障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及奉献精神,推进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社区协商机制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首先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区资金和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渠道,加大财力支持。其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协调工作,推进社区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完善社区协商机制,首先要完善和创新社区协商规则。借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行创新设计,用制度保障协商民主在实践中的良好运转。其次,构建社区协商体系,包括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协商效力、监督问责等制度化方式。最后,探索基层党建创新、群众路线和社区协商三者之间有机融合的制度化协商方式,把党的领导作用变成组织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过程,变成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改善民生的治理过程。



四、推动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一)推动制定社区居民公约,促进居民自治管理

首先,社区居民公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揽,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因地制宜结合本社区实情制定,要体现鲜明特色性、自治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由社区居委会提议,经社区居民投票表决通过,内容尽量涉及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尽量简化,保证朗朗上口。最后,要张贴到各居民小区,并发放至居民家中,倡导居民自觉遵守公约。对于违反公约条目的,对涉事方采取相应处罚措施,维护公约的约束力。

(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的生活圈

首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购置及管理应有严格的流程制度,要以社区居民生活快捷便利为中心,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功效性。其次,分层级、有重点地采取购买、置换、改建或者租用等形式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争取覆盖社区生活各方面。有效扩大公共设施服务辐射半径,打造居民便捷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圈,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社区生活圈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最后,制定相应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标准,做好前期规划及对外公开招标工程,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社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整合资源。



五、探索多元现代社区公共服务模式,提供惠民便民公共服务

《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探索公共服务新模式,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

首先,社区居委会应借助“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在“智慧社区”建设基础上推行网格化管理。配备专职网格管理员及服务人员,建立统一的社区政务管理服务平台,搭建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推行精准型管理方式。其次,将社区内所有服务设施及服务网点编制成城市管理服务的纸质和电子图册。利用微信、微博等宣传及推广。对于无法实现信息化手段的社区或居民,居委会应设置流动服务站点,配置专职的社区工作者或服务志愿者。最后,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才智,改善现有服务方法,积极创新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当前,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更是确保“十三五”顺利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求。面对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深入推进“和谐大邑”建设发展主要指标
9种社区工作创新经验
城市住宅小区治理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关系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
调研报告:关于新时期社区治理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案例|再组织化: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联结与互动——基于对浙江省社区社会组织调研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