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边历史(160)
刺史制度
  西汉中期,中央统辖的郡国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塑方。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每年8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刺史当时在国家管制中地位并不高,但是在地方时代表的是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员和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侯王;刺史专责虽重,但并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刺史制度的确立,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监控。
注: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相当于现今的纪检委)。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两汉侍御史皆可简称御史,西汉御史府、御史大夫亦或简称御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御史”则为侍御史、治书侍御史、督军粮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国侍御史之简称。又有禁防御史、检校御史,虽隶御史台,不居台中,不入宿,不带“侍”字。北周御史为春官府内史上大夫所辖御史上士、中士、下士的简称。隋唐以来,御史又成为对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的统称。中唐以后,“御史”常为外官所带宪衔。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仍保留监察御史,另设左、右都御史作为都察院长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新高三】纵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监察、谏议制度的发展,需要的转走!
备考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代监察制度
卫青去世后,汉朝开始推行刺史制?刺史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历史寻迹:浅析汉朝时期的刺史制度如何确立和发展
刺史[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