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则天陵墓为何到现在还没被发掘?【转】

众所周知,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至今未被盗掘,这在历代帝陵中是极其少见的。那么,既然没被盗,国家为何还不赶快组织考古队发掘呢?难道非要等着盗墓贼偷光以后再进行“抢救性”发掘吗?

当然不是这样,事情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绝对不是一句套话,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若不能对发掘出来的文物加以妥善保护,那发掘又有何意义呢?当然,不只是中国这样干,世界各国大都如此,因为大家都不自信掌握了万无一失的文物保护技术。比如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曾为避免文物损坏而中止发掘。所以,若非不得已,让文物埋于地下往往比着手发掘更为合适。

乾陵中的文物已经不见天日一千多年,与周围的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随葬品几乎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不存在抢救性发掘的必要。

再来谈谈保护技术的问题。要知道,乾陵中的文物和尸骨被埋于地下一千多年,其性质早就不像下葬时那般稳定,出土的时候,有些文物的色彩会因光照而被破坏,有些文物则会因为接触到空气而直接被氧化掉。

如今,人们虽然已经在用科技手段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但是,还远不能满足需要。在发掘的过程中,就算运用最先进的保护技术也不能保证文物可以完好无损,而即使成功发掘出来,现在的科技也未必能够让这些文物尽展于人前。

比如,漆器的色彩就常常因为出土后的暴露而迅速褪去;再比如,法门寺出土的粘连成团的丝绸至今无法打开,只能冷藏于冰箱里。

乾陵的价值已经无须赘述。故在发掘乾陵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从而避免因为技术原因造成文物的毁坏。基于此,加强保护而延缓发掘是最合适的做法。

所以,文物管理部门和考古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对于乾陵,要以“保护为主”,而且,政府决定在近50年的时间里不会考虑发掘乾陵。这是对当今技术综合考量之后做出的决定,也是对文物负责的体现,再者,我们总要留点故事给后人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龙脉上埋了三个人,一个不能挖,一个不敢挖,还有一个挖不开
北大校内文物遭严重破坏 百年校钟里面全是涂鸦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洛阳偃师女皇御书升仙太子碑
首都博物馆 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成果展 一
长治国保档案(四)大唐遗珍——天台庵
CT技术在文物数字化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