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短句描绘的唯美画卷:一生最爱宋词
作者:贺静
第一部分
第1节:一生最爱宋词(1) 第2节:一生最爱宋词(2) 第3节:一生最爱宋词(3) 第4节:一生最爱宋词(4)
第5节:一生最爱宋词(5) 第6节:一生最爱宋词(6) 第7节:一生最爱宋词(7) 第8节:一生最爱宋词(8)
第9节:一生最爱宋词(9) 第10节:一生最爱宋词(10) 第11节:一生最爱宋词(11) 第12节:一生最爱宋词(12)
第13节:一生最爱宋词(13) 第14节:一生最爱宋词(14) 第15节:一生最爱宋词(15) 第16节:一生最爱宋词(16)
第17节:一生最爱宋词(17) 第18节:一生最爱宋词(18) 第19节:一生最爱宋词(19) 第20节:一生最爱宋词(20)
第21节:一生最爱宋词(21) 第22节:一生最爱宋词(22) 第23节:一生最爱宋词(23) 第24节:一生最爱宋词(24)
第25节:一生最爱宋词(25) 第26节:一生最爱宋词(26)    
    前言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的起源较早,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但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词的发展高峰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彩夺目的一颗宝石。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大约到中唐时期,引入了文坛。宋词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豪放是宋词的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宋词内敛的精魂。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两宋三百余年的词坛,先后共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历程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而南唐后主李煜和冯延巳则为宋词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过渡作用和推动作用,故本书也收录了他们的经典之作。本书所选宋词来自于四代词人群体中的一些代表人物,以符合诗词的意境为准则,准确精当地注释,凝练优美地赏析,直接与古代文豪对话,感悟他们的悠悠情怀。在体例编排上,采用了原文、注释、赏析和按作者分类的编排方式;前者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析用;后者有助于读者阅读时用现代精神阐释古典情怀。

    目录

    一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柳永/1

    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14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张先/24

    四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35

    五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晏几道/45

    六泪眼谢他花缴抱,愁怀惟赖酒扶持朱淑真/52

    七千般宠爱也是空周邦彦/58

    八绝唱爱情,错在放手陆游/63

    九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67

    十为谁零落为谁开王安石/76

    十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82

    十二试问闲愁都几许贺铸/89

    十三舞裙歌板尽情欢黄庭坚/94
    十四原如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101

    十五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108

    十六莫问奴归处严蕊/118

    十七春带愁来,春归何处辛弃疾/125

    十八绣幕灯深绿暗,画帘人语黄昏陈师道/130

    十九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134

    二十应念相思久李之仪?/141

    二十一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叶梦得/145

    二十二乱生春色谁为主林逋/151

    二十三剪灯深夜语史达祖/158

    二十四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吴文英/167

    二十五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172

    二十六一曲悲歌水倒流范成大/179

    二十七冰弦写怨更多情周密/184

    二十八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康与之/191

    二十九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张耒/196

    三十羞见旧时月赵佶/200

    三十一合欢凤子也多情周紫芝/206

    三十二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216

    三十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234

    三十四载情不去载愁去张炎/240

    一、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柳永

    说到风流,许多人都会羡慕他,因为他堪称一生比鬼还风流。他就是才子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中寻找精神寄托。在这个世上,能风流到真谛,也唯有他了。

    谁也猜想不到,作为北宋的一个词人,一个中国是第一位专业的词人,一生浪迹江湖的游客,柳永是一个到死都依靠妓女来安葬的风流男人。

    我们翻阅诗词,侃侃古典,细看这些诗词人,谁不风流?但是谁和他一样,风流到家,一生依靠个妓女写歌词,风流到这个份上?不过,能在妓女身上悟出真品,不枉一代风流才子,也不枉他一生了。

    说到柳永,大家都会很自然想起那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另一面。别看他文才如此优秀,还是婉约派创始人,事实上他还是个仕途坎坷的人,应屡试不中,又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和数不清的妓女有染,一生都是在依靠着女人维持着生计。

    柳永生活在一个错误的时代和腐败的国家,他的命运和曹雪芹有很多相似之处,也经历了家族的没落。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约105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南唐被宋所灭之时,柳永便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他的侄子亦是进士。而柳永自己也曾对官宦生活不懈追求。但因几次都未曾录用,让他遗憾,没有把自己的才华梦实现。

    柳永柔软的性格有很大部分继承其父,他对词的兴趣也源于这位博学精思又经世故的父亲。柳宜身为降臣,也是在畏畏缩缩的蜷曲中度过懦弱的一生的人。他对旧主念念不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遥祝祭拜旧主,又恐授人把柄而遭当今皇帝的残杀,从而畏畏缩缩地想念后主。柳永不同于父亲的是,在功名上,他一生激情未灭,却终生空空。

    对一个精通音律,熟悉歌伎们演唱的民间乐曲的柳永,有一手戏子功夫的他来说,整天就和妓女厮混在一起,也难免被别人看不起。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他只能靠给伎女们填词打发岁月,但最终还是赢得了数不清的女儿心。也正是这样的命运,造就他词里繁华柔情的风格,成就了一个风流鬼的名声。也创下了文学的奇迹!

    少年柳永就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伎们这么说:“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就因他在烟花小巷里穿梭、流连,目睹了一个个娇艳的女子站在胭脂红尘里强颜欢笑,弹琴、吟唱,感受到她们的疾苦和无奈,不由他心存悲哀。最让他想不到的是他在若干年之后,没想到自己老年后的生活,还须要依靠她们来维持才能得以生存。由于种种原因,让柳永和这些被人所鄙视的卑微女子成为知己,而且生死相依。

    他的《传花枝》就是见证: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情个、掩通著到。

    ——《传花枝》

    从这些诗词里可以看出,他与妓女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没有权势和地位的现况,每天能拥有这种风月的生活也颇为自得。说到底,他表面上的这种满足,也是因为他只能如此给予自己寻得一丝愉悦,其实也是处于无奈。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黄莺儿》

    查阅他所留下的大量诗词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比较风流的生活。可在我看来,他的风流,可以说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抗,对自己人生风雨的一种躲避。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

    他如此放荡不羁,风流成性,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最后因为惹怒北宋仁宗,所以仕途空无,生活也穷困潦倒。《鹤冲天》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自那以后,柳永专门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到死还须靠妓女捐钱安葬。这样风流的结果,在诗词人群里,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人多情,风流成性,在哪个朝代都如此。但是几乎很难找到一个如他这般坦荡暧昧的文人。说风流,道风流,文字背后又谁敢称英雄?

    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之。

    ——金盈之《醉翁谈录》丙集卷二

    看历史,千百年来,《花间》、《南唐》以及宋初诸子又何尝不写艳情呢?又何尝没有直露的描写呢?只不过他们更多一层含蓄典雅的面纱,更多一些“之类”的深婉描写而已!

    李后主就有《一斛珠》“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菩萨蛮》“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晚唐诗人温庭筠也喜欢作“浮艳之词”,有一首《南歌子》就是写少女思春之作,“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有如《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柳永虽是一个官场失利的不幸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但这也恰恰成全他成为一位情场的幸运儿,毫不避讳,甚至是欣然自得地写自己的情场生活。使他能在青年时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往返于“平康巷里”、“连日疏狂”《凤归云》,甚至“往往经岁迁延”《戚氏》。

    其实,柳永是个善良的人,起码,是个很真实的人。他为妓女们写词,都是投入了最大的精力与心血,只有真真正正同情她们、怜惜她们,在那些妓女的眼里,只有柳永才是真正的男人,而不是衣冠禽兽。
    也就是因此,他的词便有了艳俗的别称。但词作流传极广,民间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由这句话,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社会有多少人在唱柳词了。当时的晏殊有点看不起他,认为他庸俗,只会写“针线闲拈伴伊坐”,而不让他进门。可是晏殊呢?他自己不也是日夜怀念着那些女子吗?也不是感叹“等闲离别易销魂”吗?只是他不敢说罢了。他没有柳永的爽快,没有柳永的敢做敢当,他只能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一个人苦涩地回味自己以往的风流韵事罢了。

    我个人倒是觉得,在残暴的社会里,一个无妻无室的光棍,只有他敢于和妓女们热烈地拥抱,疯狂地相爱,也就是他如此鲜明的情感,使他的词依然让千百年的人所敬仰。现在有几个人能像他如此活得透彻呢?柳永的放荡不羁,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那还得从他原配妻子倩娘说起。倩娘在小产中死去。造成了柳永他对家庭没有了眷恋,以致后来一生也没有个一个完整的家庭,但他身边却从不缺乏女人。他的情感始终宛如细水,清澈而又伤感。并且经常和妓女住在一起,是以心换心,和舞女歌伎做朋友、做知己,用一种平等的身心与接近她们,与她们共处。同时也为她们感觉到生活的不公。“何妨携手同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以满腔的真情温暖那些冷冰冰的心、滴血的灵魂。并为她们之间的情感,写下很多诗词。他多半词是为情人所写,可以从他的诗词里看到一大堆歌妓的名字: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佳娘棒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姿偏持俊。

    酥娘一溺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

    但在众多和他有牵连的妓女当中,只和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词的名妓谢玉英,和他有过夫妻般的生活过。柳永的词时真实地记录了他自己一生的路程,和情感上的感叹。另一面,我们可以从他的词里看到他的悲苦和他的喜悦。

    他的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尽人皆知。

    此句出自他《蝶恋花》一词,《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仄韵。同调共三词,合写一个恋爱故事。此为其二,写的是苦苦相思情景。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词虽为写景,却已点出“春愁”,只是不说明其所含具体内容。柳永写这词时,感情真挚,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他写这词的时候,正是一个晚春季节,他远离谢玉娘去东京寻求仕途的黄昏,独自喝酒的时候。上片是写他乡的景色,下片通过“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突转,意在抒发自己对曼娘的思念之情,对虫娘的留恋之意。
    面对自己刚刚得到的一丝爱的温暖,填补自己有生以来爱的拘役,这温暖短暂的可怜,匆匆又道别,柳永的内心悲伤无法遮掩,隐藏在心底的愁,踏着轻盈的舞步,来了。所以写下这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他没想到,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为他这个满含悲愤的句子感动,因为我们都会经历相思,也遮挡不了世俗里爱的无奈。

    这一换笔,词意很有豪爽无奈之感。写情,这种从低起到高的突变,增添了词的意境,也扩大了伤心悲痛的成分。为爱而衣带渐宽终不悔,试问,现在又谁能真正做到?

    与他心心相映的曼娘病逝,让他沉寂了一段时间。在青楼里遇见和曼娘有几分相似的虫娘,怎不招惹他尘封的思念?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人感觉到苍白。等到想走出深渊时,已是刹那芳华,一切难在续了。

    但是,现代人都说爱是美丽的,无对错,只关缘。如果说爱没有对错,那么,寂寞时,孤高的晏殊对往昔众多红颜的想念,我们就不能说没有爱情的成分掺杂在里面。

    如此细致的描写,同样细腻的晏殊只为情寄与淡淡的想念,温暖那年一场春梦凝着的清露,与心地沉淀为日西斜的感叹。而柳永的多情和柔弱,注定了他一生忧伤。

    缘分,一切显得神秘莫测,或许和曼娘的短暂的牵手,真的有命运这两个字,注定了自然存在某中不可违反的规律。可是,爱人一个个地离开,让他产生了幽幽的思念,对曼娘的思念,越发似浓云似簿雾,愁思永昼。太多的当初,已经枉然爱情,还有什么能让自己去接受疾步而来的日子,还如何说为了爱与所爱的人,长相守呢?

    柳永的爱情,可以说总是无奈结缘,甚至他到死都需要妓女来安葬。中年的他无家,漂泊青楼,把酒对天歌,杯杯和月饮,狂醉一回。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

    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戚氏》

    仕途空空,情感无依,一壶清酒,一束桃花,便在空气中缠绕成温婉缱绻的长短句,百转千回,欲说还休,还是当初。曼娘的早去,谢娘的偎依,虫娘的资助,都在风月里渐远。望断西楼,落英捧满世界的相思,已随风吹去。三女子的痴情,让他凝结成一滴清泪,疯狂为爱醉,摇晃着茫然的瘦影,依然不能诠释对命运的酸楚。

    综观他的诗词,总是不经意间把悲伤吐露出来,空留残红。一不小心聆听到寂寞的呻吟,那歌舞升平的回忆,孱弱哀伤如同人鱼的绝唱,层层绕梁。哪怕此时谢娘应还在阁楼,默默地等候,那停息的时候。可是红尘里曼娘的眼睛,最多只能看见苍凉的穿梭,不见当初温婉的微笑而已!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临江仙引》

    说风流,评柳永,我们不得不承认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综观词人,谁主沉浮,恐怕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神入画,我想,游刃有余的李白与苏轼都难以望及柳永“真爱,真词,真男人”的项背。

    李白虽洒脱有才气,却有了太多的豪迈,没有细腻的柔情泼洒,展现对爱情的痴狂。虽说苏轼也风流。三妻四妾,却多了几分自我,很有大男子主义。若要也才子,也风流,唯有柳永,一个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

    看看柳永的词,就仿佛看到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的情景里。满腔离愁的柳永正对着前来送行的两三个姑娘惜惜话别。泪眼看着泪眼,柳永低吟长诉:

    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这首词写得漂亮极致,情抒得极致漂亮。如三月的春光一样明媚,让柳永的笔头也流淌着阳光、春雨、丹青。他眼里的景色,宛如就是画家的画,清秀妩媚。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柳永的心头有天真稚气,柔情似水,激情似火。平仄声里,如杜鹃啼血,如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哦!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

    要说诗词人的情感,多半都是在风雨里沉沦,徘徊纠结,忧伤郁闷时,会写下千古的名句,让人回味。站在一个公证的角度上来说,宋词的发展和宋朝的艳妓之多是分不开的,而且当时妓女的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秦楼楚馆,舞女歌伎,无论是哪个朝代,对于渴望拥挤在上流社会里的人来说,都是个很资深又很敏感的话题。

    达官显贵、正人君子们凭着权势纸醉金迷在秦楼楚馆,醉生梦死在舞女歌伎群中,没人可以指责,因为天下是他们的,法律是他们制定的。有权利,这一切都是合法的,应该的。可转过身,回到殿堂、公馆。穿上官袍,戴上乌纱,他们又以传统道德守护者的身份,污蔑、谩骂自己曾经作践过、蹂躏过的舞女歌伎,以显自己的文明儒雅,正人君子。上溯到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无论是哪个朝代,大凡喜欢和文字说话的人都是如此,大名鼎鼎的李白不也是这样吗?他整天沉醉于歌女优美的舞姿,潇洒人间,可是自己却又看不起那些依靠男人宠爱生活的女子。面对杨贵妃的妩媚,他也是故做清高,满是谩骂?

    历代君王大凡无能者,把罪过往往推到他所宠爱的女子身上,“红颜祸水”由此而生。仿佛这个词在用法上还振振有辞,让人心冷三分。杨妃和李隆基的爱情,其实,她不过一弱女子,替罪羊,但是说起来好像杨的罪过更大,可是女子一旦有了男子的气概和胸襟,则是大不敬。说什么乱了朝纲,女子不能参与政事。谁不见武则天尽管坐拥天下,最后也难避窃取唐室之嫌呢?卫子夫的聪明,改变她卑微的出身,为她赢得了皇后的名分。孝庄皇后的沉稳,帮助她的孙子建立了康熙盛世。可是,她们的背后,又掩盖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委屈呢?

    自古以来,女性是爱的象征,是没有反抗的代替。如若有了见识,就必将遭受谴责。然柳永与世人不同,也可能唯有柳永不同。他没有拘束,敢爱敢恨,生活得很是逍遥快乐。整天在青楼里来往,以善良、真挚的同情心体察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他放下傲视权贵的“白衣卿相”的架子,用心换心,用满腔的真情去温暖妓女那冷冰凉的内心和早已麻木的灵魂。在这世人泼污水的地方,柳永看到了大宋王朝骨子里的污浊,看到了崇高掩盖下的卑鄙。最肮脏、最卑鄙的地方,不是秦楼楚馆,而是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生活,柳永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而且口无遮拦地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在《昼夜乐》中写到: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凭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御街行》有句:“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唯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种种事迹,都可以说明柳永是一个真情,真爱,真词,真男人。同时也是一个敢写,敢唱,敢为,敢叛逆的文人。读了柳永的诗词,我们了解他做人一生堂堂正正,坦坦荡荡,面对爱情,甜蜜蜜、意真真、情切切,难得又此真情的人,如传奇般的故事。在那充满着污浊、虚伪、欺骗、残暴的社会里,莫要说柳永为舞女歌伎们写词作曲,他们就是热烈地拥抱,疯狂地相爱,也是崇高的、清洁的、灿烂的。要说这就是柳永的沉沦,那么,这样的情感沉沦太美了,也非常精彩。它促使天下那些在权势和金钱在床单上进行的男欢女爱黯然失色。

    “正人君子”们骂柳永沉沦,是因为柳永爱烟花巷。那么“正人君子”们真的就没有去过烟花巷吗?他们又是何等的德行,何等的龌龊。也许是有没去过烟花巷的正人君子。那么,他们在烟花巷之外就没有干过烟花巷的事情么?或者说,他们灵魂深处就没有对烟花巷的向往吗?有几个“正人君子”敢说不。

    是清是浊,是黑是白,问题不在事情的本身,关键是要看是谁所为。权势,是权势者的魔杖,它可指鹿为马。它对绝大多数的男人和女人都有着强大的诱惑力。凭柳永的智慧和才华,完全可以为自己争得一些权势和名利。可犯傻的柳永就是不开窍,偏偏背离权势而亲近下层的歌女舞伎。

    柳永尽情放浪至晚年,身心俱伤,后来死在名伎赵香香家。因他无家无室,又无财产,死后也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伎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了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曾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人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二、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

    每到七夕节,大家都会谈及秦观的一首《鹊桥仙》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融景、抒情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汉魏以来,咏七夕的诗词有很多,但赞美牛郎与织女爱情传说的诗词,就数秦观此作据最灵性、最为脍炙人口了。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邗沟居士和淮海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词人用“纤云弄巧”形容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他写此词的时候,也正好是七夕,他独自在家里守望明月,妻儿早已沉睡,无人陪伴,倾听他的词和曲。他感觉内心的孤独,不由想起了和歌伎陶心儿幽会的情景。陶心儿是一青楼所收养的女子,才色俱备,对他更是钦慕已久。秦观倾心与她娇柔的外貌和温柔的性情,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自从相见,秦观每天都停留在她的阁楼,几天不曾见人。

    因生活问题,柔情似水的陶心儿被一富官收纳为妾,两人不能再相见。当秦观知晓这一消息后,感觉两人的相见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却又要分离,顿时伤感纠痛。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地温柔缠绵。可惜啊,相逢时的缠绵柔情,以及如胶似漆仿佛梦境的陶醉,那样美好的日子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佳期”则逆回尚未相逢时二人的相依相恋及美好期待。语少情多,今昔交织,怎不令人心碎!

    他在最后离开陶心儿阁楼时,对她说了一句话:“汝已入心,不再远离”,当时多情的陶心儿听后,泪如雨下,看着他走下楼,为他弹唱了他为她所写的词,也是两人最喜欢的曲子。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南歌子》

    末句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就是为陶心儿的“心”字打的哑谜。从这些点滴可以看出,他身边的情人从没少过,妓女陶心儿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他的最爱。

    当我读到这首词,我已经没有了感动。因为在我看来,用自己优美的词来向情人表白自己的心悸,已经是他习惯用的把戏。为的是向名妓证明自己有多爱她,同时,也大有要向她炫耀自己才华之嫌。

    殊不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这对陶心儿的誓言还给予过营妓娄东玉。如若陶心儿知道后,不免要想想,她还会如此悲伤吗?幸亏,她不知道。要不然,就没有这首千古爱情名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她弹唱红遍江南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高度凝练爱情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结得爱情跨时代、跨国度的最有境界。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典范性的永恒爱情价值标准。也是现代有情人常常安慰彼此的一句话。可惜,作者自己却没有做到如此痴情,为爱守候到白头。

    诗人可以用文字来刻画永恒的爱情,可是有谁真正地做到了呢?《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两人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一目了然。这样的爱情谁能说不是经典呢?可是谁又能真正地拥有呢?特别是原本就情感丰富的读书之人。人,最怕的就是多情,当然这个多情最多的也只是瞬间的激情,所谓的多情,言下之意就是多的一份感情。

    而秦观看后,却感觉还不足以表现他和陶心儿两人内心的悲,在这首词里,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郎织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似乎也更加符合他和陶心儿从此别后不能再相逢的真实。

    通读这词,深为词里热情歌颂的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所感动。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的眼泪。

    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时候,我相信他的情是来自灵魂深处,当时他是想只爱她一个。可惜,情不长久,人去楼空的寂寞,伴随着时光的流失,已经把记忆里的陶心儿逐渐模糊,最后逐渐忘记,只能在他所写过的词里找到曾经的痕迹。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谁能做到?如若世界上真有如此痴情的人,那他的爱人不知道要乞求佛祖多少年,希望永生不分开。

    倘若真的两情能久长,哪里会有那么多残缺的故事,伤感的泪水飘零与历史的诗篇呢?两情若是久长时,柳永就不会整天沉醉与青楼,朝朝暮暮,寻觅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两情若是久长时,纳兰怎么会最终还是忘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醉倒于她人的温柔乡里,朝朝暮暮,死与江南呢?

    两情若是久长时,杨贵妃也不会出现在大唐的朝阳殿。杨贵妃少女时代和自己的丈夫不也是朝朝暮暮,恩爱缠绵,让世人都羡慕的一对金童玉女吗?怎么会因为一次的酒席,两次的歌舞,三次的相见,就和自己的公公有了共鸣呢?

    两情若是久长时,秦观还会有那么多的艳遇,那么多的爱情片断吗?对营妓楼东玉的沉醉,付出的情感,又当何解释呢?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不可否认,这词婉约蕴藉,余味无穷。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展现出爱情最高境界。

    看来,词人这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能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于事实里也是一个最美丽的谎言。这样的爱情,这样的人,只能是一种理想,也只能是说当时,不能说永远。秦观不信,和不少佳人相牵,走在柳岸边,诉说相同的誓言。

    《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说了秦观的一件风流韵事。那是秦观在绍兴的时候,受到当地最高长官太守接待,住高级馆驿蓬莱阁。一日,在席上看中一个歌伎,于是,赋《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开头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就是“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了。词中公然地把男女之间的性抬在桌面上,只为一个陌生女子就如此指点,把当时最为羞涩的话题当作笑谈,从这个词可以看见,他在思想上也算是一个轻薄的男子了。此词流传甚广,苏轼曾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可以说,秦观的桃色新闻在当时也是层出不穷,明代的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则透露了秦观的另两次艳事。“秦少游在蔡州,与营妓娄琬字东玉者甚密”,他专为情人写了一首《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清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还费尽心机地将娄东玉的名字写进去,如“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就是谜面。而“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是说他们幽会情景的。

    然而,词人们把这些才情都用在妓女身上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是有点“浪费”了?以至于黄庭坚看不惯,还写了一首诗劝告他,其中有“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的句子,秦观看了自然就不高兴了,也与黄庭坚交往甚少了,比往日里也冷漠了许多。

    传统的诗词鉴赏,分析秦观诗词时,我们总是把他的词定性为写“歌伎的恋情,同时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其实,针对当时的他来说,或许这样的定位未必就是他自己的本意。但这并不适合解读秦观的所有爱情词。拿他的经典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说,就足够说明他是在用文字发泄对爱情的理想,并没有牵连到什么仕途失意之感。相反,如果结合他放浪的情感经历来看,完全可以大胆地假设,这只是秦少游安慰痴情女子的托词,或者说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
    难怪苏轼在戏评秦观、柳永的对联上说:“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想想也没错,柳永和秦观彼此在情感上,都有太多情之嫌疑。

    再看看苏东坡绝爱其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就可以知道在当时文人对秦观才华的敬佩。

    不说秦观的情感生活,就单单评价他的文才,有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清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研,而幽趣则过之。”

    我们看到很多有才华的词人,诗词几乎都离不开儿女私情,不过,这似乎也是在继承宋词最先诞生的理由和根基。陈廷焯评秦观的《白雨斋词话》中说:“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读过秦观诗词的人,大半都会认同钱钟书的评价,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只是他的爱情没有给予他所娶的两位女子。一个是原配其妻徐文美,另一个是小妾柳氏。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八六子》

    小妾柳氏是一个渴望爱情的小女子,对于他的那些桃色新闻,一一在心,忧愁满腹。对他开始的梦想,于他一次次的艳事里逐渐磨灭,最后,也心静如水,见与不见一样。每日彼此没有什么交谈,对他是冷若冰霜。家庭的冷清,朋友的疏远,让秦观更感到一种茫然和孤独。

    爱情啊,针对有家庭的人来说,皆如过尽飞鸿,于残酷的事实里任风吹去,将人心洗涤得一无所有。只是可惜,秦观却一直没看透,落得一个大众情人之名。

    他的爱情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一个个和他恋过的女子,我想,如若知道,是否都会用孟庭苇歌里所唱的“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问他呢?如若是现在,会。

    像这样没有故事情节的爱情,于秦观看来,只能是一个温暖的回忆罢了。根据史书记载,和他缠绵悱恻的就有三位女子,均为青楼出身。

    情感上的寂寞,造就他过多地寻求一种依靠,填充灵魂深处的孤独。那时的歌伎才艺俱全,由于自己弹唱的需要,更盼望有才华的词人,给自己写优美的词。此时的秦观是最佳人选。在这种道不清也说不明的需求下,秦观有了太多的爱情故事,虽然到头来都是随风飘散,在他病危时,和他有过交往的歌伎都纷纷另择他人,守候他的依旧是徐文美和柳氏。这这样的结局和现在许多婚外情几乎没什么两样,年轻有资本的时候撒播相思一缕,处处留情,最终,哪里来的哪里去。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

    没有了昔日的朋友,独自一个人流浪于胭脂堆里,他感觉到内心上的一种孤独。他的这首词借思妇自诉口吻,表达闺中思妇念远怀人的忧郁愁情。全词写托以“愁”字贯串始终。“独自凄凉人不问”表面讲无人过问,无人安慰,实际是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离愁的人。“欲见回肠”两句犹如思妇的自言自语,实则是他自问,谁想看我的愁肠环曲吗?

    他渴望有人能理解他对爱情的渴求,希望有能给予他一个释放心绪的天空,体会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心动。但是于当时,爱情和婚姻是很少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的。如若你想要挤身上流,就不能整天醉于青楼,和妓女打情骂俏。这个是官场里的世俗,你可以去逛妓院,但是却是要偷偷去。身为官员的他就有点愤愤不平,从某种心理上来说,他这些事情上和柳永有点相似之处。所以一度彷徨的他,也因为朋友的劝告,曾经失落过。

    朋友因为他于情感上依靠伎女而冷漠,同行由于他艳事而嘲笑,他感觉无处可依靠。没有了朋友的温暖,他感觉秋来得特别地冷,只见大雁排列着人字或一字队列飞过,却不见行人归来,连封书信也未见到,自然睹雁阵而“字字愁”啦!

    但是,结合他放浪的情感经历,拿他的经典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看,就可以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很念旧、痴情之人。可以说,他笔下所谓的思念,只是为了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

    没了陶心儿,来了娄东玉。当对娄东玉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激情,自又会新的佳人来充当他情感上的支柱。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多少呢?只有秦观自己知道。他所写的词里,有多少是为这样的女子所写,或许连他自己也忘记了。他的生活里可以没有绵绵的长相守,却不能缺少激情。

    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可以说他的才华是知识的积累,却也整天沉浸与儿女情愁里,不醒人事。或许,这也就是世人所说的“书读得越多越做怪”吧。

    秦观生死恋着的妓女还有一个桃红姑娘。那时,桃红姑娘抱着琵琶对他说:“秦学士,请允许贱妾弹唱一曲给您助兴。”说完,那优美动听的歌声就飘荡在屋内。令他陶醉其中,随口就作出《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或许也就是因此,对于没有感情组合的家庭,对于妻子,他也只是没有为其写过什么佳作,遗留给后人。对于心细如发的他来说,追求爱情,更想拥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那种心境。所以,他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
    如《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再如《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站在秦观的角度来说,他的婚姻只是一个完成使命的一个任务表现而已。关于其妻,在他的诗词里,就是点了一下名字而已,在诗文中再无丁点提及。而秦观所写的诗词多半都是爱情话题,他的词也多半是为歌伎所写,对于徐文美,却从在外人面前所提起,可见,徐文美并不是秦观最钟爱的女子。只是虚有夫妻之名而已!所以,也就很少有人知道他家中的夫人如何了。

    对于不能享受的爱情有多少的愁恨,这种心理秦观最明晰。因为他的婚姻可以说是与爱无关的组合。遵从父命,他娶了和他父亲是至交的一高邮主簿,姓徐的富商长女徐文美为妻。根据史料记载,徐文美父亲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秦观在《徐君主簿行状》一文末尾说:“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此女受家庭熏陶,善于管理财务,故婚后家里的大小事物都由她管理,秦观从不过问,每天只是在外逍遥,和妓女们嬉戏调情,夜夜深归。

    可是,作为他的夫人徐文美对于自己的婚姻也没有不满,因其父就希望她能嫁给一读书之人。更何况当时的秦观潇洒风流、才华横溢,家境也不错,站在她的立场来说,她的婚姻是最美满的结局。

    对于秦观来说,也是可悲,他的满腹文采竟无最懂他的红颜,所以只有在那些妓女间纠结。我们看完这些字字动人、句句入心的词句时,不由疑问,秦少游的词若是真情,那便是胜却人间无数人,若是无情,那么纵是无情也动人了!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

    张先

    今日于网络里闲逛,遇好友戏说明星的花边新闻,说什么一明星找了一个爸爸级的老公,不知道爱情是从哪里产生,来维系他们的生活。我倒是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代人就是这样,年轻美貌的明星出嫁了,对方不是大款就是知名人士,年纪不是四十就是八十,红颜和白发相应。2008年不是有不少美女明星赶着奥运会,大摆排场,举行豪华婚礼吗?看看他们结婚所花钱财,我不知道他们是在宣扬自己有钱,还是在赞扬爱情的伟大,我更不知道这样的婚礼又能坚持到几时,说不好,过不了几天,又会坠落为尘。因为两情若是久长时,沧海也会变桑田。
    世人总是说,爱情与浪漫有关,这是文人所编造和演义出来的戏剧,所以爱情总是和文艺相关联,也总是沾染着虚荣的色彩。

    自古以来就有白发配红颜的佳话,如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虽然没过多久,张先离她而去,但是这小美娘也不错啊,得到一笔丰厚的遗产,够她花一辈子的了。一次宴席上,苏轼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古人早就如此,何况今人呢?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终年八十九岁,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可以说是“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他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处处留情。要不然,也不会有“十八新娘八十郎”的佳话了。

    词人的灵感多半来自儿女情长的感悟,与青楼紧紧相连。张先也不例外,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他的词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所写。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如:

    飞阁危桥相倚。人独立东风,满衣轻絮。还记忆江南,如今天气。正白苹花,绕堤涨流水。

     寒梅落尽谁寄。方春意地穷,青空千里。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对月黄昏,角声傍烟起”。

    ——《庆春泽》

    看了许多赤裸的爱情誓言,再回头看这首《诉衷情》,宁静了许多。真实的生活有太多的伤感,让我感觉不到那丝丝温柔,醉倒自己的瞬间。而这词里“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伴惹春风。”却让我想做梦,哪怕是安慰自己。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伴惹春风”。

    ——《诉衷情》

    如这首《诉衷情》,就是一首比较早的言情词,当时风流一世的他,才华和爱情一样赫赫有名。曾一度迷恋一红颜,并多次在小舟上相会,于当时的他来说,情谊绵绵。只能说于当时来说,因为事后,张先很快就淡忘了,又卷入另一场邂逅里,相思一场。风月场里,他这样的人,似乎没有人会去指责他,即使是和他爱恋过的女子,也只会想念他的好和他的暖。并没有念及他的错。也许是仰慕张先的才华而产生的爱怜吧!这首词没有华丽的字眼,表达的情感也没有虚浮和夸张,字里行间所散发的是一种平淡,所描写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或许生活里洋溢的就是这种沉默的爱,才是真,让人感觉实在,可以依靠。

    张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里影响巨大,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他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说到爱情,我又想起了古老的传说,仿佛看到银河间,牛郎与织女匆匆相逢。美丽的仙女放弃荣华富贵,甘愿跟随一无所有的人到处流浪,不也只是想要得到这份平淡吗?其轻轻吟这句“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伴惹春风。”泪流满面。李清照的痴情,就是这句词最好的诠释。愿作两心同,是她一生的心愿。!

    柳絮翻飞,小舟还在,佳人何在?

    说的也是,人世啊,本来就无常,岁月流逝也是梦一场,曾经的梦想和誓言如落叶般随风飘荡,但我们始终相信当初的誓言,因为那时候的一切应是发自肺腑的。可是,或许就是这样平淡的誓言,惊醒了爱情的种子重新萌发,招来好友苏轼为他赋诗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这又何尝不是张先真实生活的写照。

    据传,张先口口声声说不屑于与柳永这种人做朋友,说他是读书人的耻辱,可事实上,他何其羡慕柳三变的逍遥自在和闲云野鹤的生活。也许他内心是想和柳永作朋友的,但是表面上说,自己是清清白白的读书人不与他为伍。如果真如他所说,自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他又何必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

    我也不信。如若相思真的可以越千年,那人可能早就已经被红尘所抛弃,与瞬间石化了。人只能说现在还在,不能说永久保持这样新鲜的情感。所以,于情感世界里,张先的八十岁和小妾的十八岁是没有差别的,都是真实的。

    有人说,词人离开不了爱情,词人的爱情也是浪漫直接的,没有期限的。我看了宋词,也认可这样的感知。就拿用一生都在演绎浪漫传奇的张先来说,他的艳事层出不穷,却没有哪位女子出来谩骂和质问,他的轻薄。这不得不说明,那时的女子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爱如昙花梦一场,没有谁对谁错之说。缘分,就是如此而已。伤了累了,时间才是疗伤的药。

    数声■,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千秋岁》

    莫风流。莫风流。风流后、有闲愁。花满南园月满楼。偏使我、忆欢游。我忆欢游无计奈,除却且醉金瓯。醉了醒来春复秋。我心事、几时休。

    ——《庆佳节》

    他的妻子不知道这些风流后的闲愁。这和现代男人在外有情人一样,大家都知道,只是不说,就自己的老婆孩子不知道,还蒙在鼓里,欢欢笑笑是一个道理。其实,如若自己身为那些人的妻子,不知道总比知道要好。因为知道了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不知道自己依然会心情愉快,和往常没什么区别,依然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走着自己想走的路,这也未必不是一种生存方式。
    现代人都这样,不希望自己太聪明,太机灵,或许你会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人都感叹难得糊涂!人有时候心甘情愿被人骗一辈子,不愿意去揭开残酷的现实。特别是情感里的女子,更是如此。

    假如李清照不是太聪明,她怎么会知道丈夫在外有小妾的事情?假如不是李清照的精明,她会派人跟踪丈夫,知晓丈夫已经变心,不再爱她?或许一切会发生变化,她会永远感觉不到忧愁,只会沉醉在自己想象的爱情里徘徊缠绵,对丈夫思念、等待。与爱情里猖狂的李清照经历了第一次的爱情婚姻变迁,与丈夫死亡一百多天以后,虽然看中了张汝舟的英俊,也不敢就断定自己的婚姻幸福,故只能保持低调,在张汝舟面前十分地温柔。虽然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自己想要的爱情,但是她依然是可怜的。试想,如若不是她精明,她又怎么会知道张汝舟和她结婚只是为了钱财呢?钱财乃身外之物,如若李清照糊涂一点,放任他的言行,或许,她也不至于最后只能寄居弟弟家,客死他乡了。

    人活着,往往也只是一种心态,爱如昙花一现,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足够。于爱情里,结果谁也无法去肯定,也没有人敢去赌。接受事实。太可怕,不如就忽悠自己一回,任何事情,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许一切都会改变。

    站在女子的角度,可以说张先的妻子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朴实的女子,自从嫁给张先以后,从不过问丈夫的大小事物,更不懂他的词所表达的含义。虽说原配妻子老实本分,但是也不得不可怜她一字不识的悲哀。据说一次,张先从青楼回来,怀里还揣着写给歌伎云影的情笺,刚刚和妓女还情切切,对酒轻唱。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天仙子》

    酒醉后,张先踏进家门,便更换外衣,丫鬟收拾衣服时,那词飘落了下来,妻子拾起,轻轻看了一下,便又放在他的案台上,没有任何不悦。后来人们大为赞叹这“云破月来花弄影”用得妙。

    后来,云影因跟随一商人远行,张先听说后,依依不舍,和她很是缠绵一番,写下: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远送,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蝶恋花》

    试想,如若张先的妻子她知道事情原委,看见这样的表白,那又怎么样呢?可以改变一切吗?不能,这个是肯定的!她知道了,只会伤心、痛苦,最后憔悴而亡。而事实上,张先的妻子却是一生都生活在自己幸福的家庭里。因为她不知道与她无关的事,所以,爱情最好糊涂点。
    大家都熟知《天仙子》是张先的“张三影”之一,那么,我们再看看他平生所得意之“张三影”之二:

    《归朝欢》

    声转辘轳闻露井。晓引银瓶牵素绠。西园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

    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领。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昼长欢岂定。争如翻作春消永。日曈■,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

    《剪牡丹》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看看张先平生所得意之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我就会想起张先喜爱的谢媚卿。

    谢媚卿,乃当时一绝色美女,性情温柔典雅。

    《绿窗新话》卷上引《古今词话》云:

    张子野往玉仙观,中路逢谢媚卿,初未相识,但两相闻名。子野才韵既高,谢既秀色出世,一见慕悦,目色相授。张领其意,缓笄久之而去,因做《谢池春慢》以叙一时之遇。

    习惯飘悠的张先在一个暮春的季节,骑马来到玉仙观独自郊游。观内高墙深锁,幽静淡雅,花淡淡开放,鸟轻轻地环绕,一路上愁红惨绿,该有多少感触。就在这时,他看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下来,走出一位容貌脱俗的女子,眉眼处散发着女子独有的魅力。女子看见他,停下了脚步,深深凝视了他一下,然后匆匆走进道内。张先呆呆地站在原地,久久回味那一抹眼神,直到人影已远,才听说这女子的姓氏,便是谢媚卿。

    与谢媚卿的不期而遇,在张先心里,早就对谢媚卿慕名已久,心中有着眷恋。而且百闻不如一见,于是就“一见倾心”。张先眼中的谢媚卿,是如此的明艳绝伦。其秀丽处于自然,胜似化妆一般,微微一笑,便有无限妩媚,其衣色艳丽夺目。“斗色鲜衣薄”日暖衣薄,更显出她身段的窈窕了。这样的美人儿怎不叫张先顿生爱怜呢?

    “欢难偶,春过了。”可惜啊,时间过得太快,她匆匆地走了,张先只能回忆了。此邂逅成为张先梦里也在等待的情景。写完这首诗时,他真想回头就能看见媚卿:深院闲静,蝴蝶漫飞,媚卿正立下院中梧桐树下,持一卷书,凤眼低垂,仪态娴雅,落目处,似有所思。那脸上一抹浅晕,粉妆照人,可是那日花色入颊?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可以说,他们这样的相逢是一见钟情,也正是因为谢媚卿的娇艳和妩媚,让张先一直在怀,不能忘情。从玉仙观归来,夜夜相思,日日在等。素藕抽条未放莲,晚蚕将茧不成眠。若比相思如乱絮,何异,两心俱被暗丝牵。

    暂见欲归还是恨,莫问。有情谁信道无缘。有似中秋云外月,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定风波》

    春去了秋来,相思调里叹难偶,张先与玉仙观道不知道走了多少回,却依然不见当初歌舞绝艺的人,当初的脸。可以说,张先为了这次心悸,不知道寻觅了多少回,于相逢的地点等到佳人的再次回望。

    堕髻慵妆来日暮。家在画桥堤下住。衣缓绛绡垂,琼树袅,一枝红雾。

    院深池静娇相妒。粉墙低、乐声时度。长恐舞筵空,轻化作、彩云飞去。

    ——《菊花新》

    虽然相思一时,却终没有再相逢,张先一直在心里,可以说他也一直在渴望着谢的出现,可惜,谢却早就移别另处,卷入红尘。

    自古伤心惟远别,登山临水迟留,暮尘衰草一番秋。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

    况与佳人分凤侣,盈盈粉泪难收。高城深处是青楼。红尘远道,明日忍回头。

    ——《临江仙》

    从这些词里,可以看出,张先对谢媚卿的相思有多真,对她的等待有多久。一见钟情的故事或许就是这样发生,也是这样结束的吧。留给人的记忆总是最美好的。长时间的去想一个人,心底去等待一个人,这对喜欢恋爱的张先来说,实在是不易。事过多年,以致晚年,他依旧在怀,多次与朋友吟酒做诗,钓鱼自适时,依旧提起此人,由此看来,张先还真是念念不忘谢媚卿呢!

    在茫茫人海中,爱情来来去去,谁又能说清楚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琼瑶爱情小说,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也在批判这样多情之人,指责其是薄情之身。我要问,大家在观看时,留下的泪水是假的吗?不是,我知道。因为我也看过,也为之动容过,也哭泣过。当时的心是真实的,当时的情是真挚的。为故事感动,为人物伤感。人潮汹涌,离离合合,谁能主宰?当时爱了,也痛了,只是缘去不如意,结果依旧。离别转移他人。事过境迁,心已淡然,再次邂逅,也无语,空空,只有回忆装点。
    谁敢说自己会一辈子只想一个女子,只爱一个女人,生死都不变呢?谁也不敢!爱就爱了吧,哪管他年风和雨。即便是痴情的纳兰,虽然对爱妻思念甚浓,可是他身边却依然没有少过女子陪伴,最后还深深地爱上了沈婉,把对爱妻的那份炽热的情又用在了这位江南才女身上。爱来时,没有商量,也没有声息。会卷起狂风,吸来人的潜能,引起暴雨。

    我们先不说过去,就现在人来说,爱如此,生活也如此,人一生短暂,谁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生活里有风就会有雨,难道看见黑云,就要退缩,把生命简单地抛弃掉吗?我想,如若这样,那么世人也就不会有今天,历史的车轮永远会凝固不前。当爱远去,遗忘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人一生求生的本能。痛了,就得爬起来,不能沉浸在已经淡然的过去,长久睡去。那是对自己的一种谋杀,也是对自己走过的人生的一个侮辱。当爱已远,人已走,留在过去还有什么用吗?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折杀自己。一个消沉的男人,整天只是叹息,没有雄心壮志,这样的男子,哪个女子还敢去眷恋?即便是过去曾经思念过,也会感觉到苍白,对于过去一段邂逅,找不到任何意义去温习。

    四、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提起这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要说到晏殊。晏殊(991-1055),北宋抚州临川县文乡(今南昌进贤)人,字同叔,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晏殊是宋代词坛唯一堪称词人的宰相,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神童作家,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著有《珠玉词》,共汇集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

    《浣溪沙》是唐五代常用的曲调,也是宋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牌。这首词写作者在花园饮酒,看到满地落花,心里十分伤感。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落寞怅惘的心绪,属于暮春酒宴之作。

     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很有来由。据说,《浣溪沙》晏殊写了好几年才写成,相传晏殊在写到“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句时便写不下去了,只好搁笔。几年之后,晏殊赴杭州做官,途经扬州时住在大明寺,他看到墙上有许多题诗,就叫侍者诵读,但不许念诗的作者姓名,让他先体味诗意再说。侍者诵读了一首诗“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春。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晏殊听到后连忙说道:“作者是谁?”侍者说:“江都县尉王琪。”“快请他来吃饭,我要向他请教。”
    晏殊跟王琪一聊,挺谈得来,两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决心向王琪讨教,“王琪啊,我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妙极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地喜欢,所以在《浣溪沙》里就用上了王琪的那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词虽说词的情调不太高,不过,写得情景交融,艺术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晏殊太喜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了,后来他在一首七言律诗里,又用了这两句。这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还是不多见的。

    从这个典故可以看出,无论是谁,在文字方面都有穷尽之时。《宋史》本传说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晏殊的词作受冯延巳的影响较深,与欧阳修并称“晏欧”。由于晏殊一生显贵,词作主要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感触和闲愁。《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之名句。

    晏殊一生富贵悠游,所作的词也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的风云人物,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晏殊的诗、文、词兼擅长。

    晏殊的诗词,言语间或流露出旷世的情怀,或者概括出对人们有启迪的人生哲理。词的艺术风格婉约明丽,清新含蓄。所作的词皆为小令,最善长即景抒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形神兼备的意境,写景重其精神,前人评他为“更自神到”,语言精练浑成,这是他的词作内容虽一般却能万口流传的主要原因。在小令的写作技巧上,晏殊有所发展,且使之日渐纯熟。

    在诗人群里,晏殊也是一个风流人物,但是他的风流和柳永比起来,还是多了一分随缘,换一个词语说,就是没有柳永那样多情,也没有纳兰那样痴情。他的爱情,可以说是飘忽在天空的云。随着环境而改变自己的相思。这和他的词里所表现出的意境很是吻合。翻阅他所有的词集,我们很难看到为某一知己红颜写下刻骨的思念,诉说自己的等待和辛酸。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虽说这个词也是深秋念远怀人之作。从清晨写起,回溯通夜失眠情景。词中人因离别亲人,感到孤寂,移情于物。却不知道又是为哪位刚刚擦肩的女子所写。在他眼里,爱如烟花,不必再寻。

    可是此时我看了他的词,却竟然生出悲哀。哪个女子不渴望着有才华的男子对自己痴情一辈子呢?如若把这份希望也寄托与晏殊身上,我想那女子必定要哀伤一生。自古以来,男才女貌,才子佳人,息息相关。似乎许多千古的浪漫传奇也在刻画着这样的人物。然若一痴情娇娘爱上一薄情才子,那历史的枷锁锁住的是才子,为红颜赢得身后的赞颂,而不是表彰才子有多少造诣。所以就有了陈世美这样的历史冤假错案,覆盖千万年。谁不知陈世美不光是一英俊潇洒的美男子,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却不见有人表彰他的造诣,评说他的人生。

    拿着晏殊的词,任思绪飞舞,随意挥洒思维,可以想象他所在的景色,也不过是铜雀锁深秋罢了。晏殊一生,心梦相随,寂寞归何,那深情的回眸。可惜,他人生如一梦,繁华一晃过,在他情感世界里,依稀捕捉到的也只是破碎的片段,一切显得神秘莫测。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晏殊词风接近李煜。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再看看他的另一首《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章法结构上下关合,“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省。“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
    “落花风雨更伤春”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酒筵歌席莫辞频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晏殊的“不如怜取眼前人”?谁能做到?是他晏殊吗?我看也未必。如他真的做到了,何来的忧愁弥散于词里,宛如烟雾一样呢?“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情。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一句“不如怜取眼前人”意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常常也可以听见,特别是失恋中的男女,大家给予鼓励的也就是着个“不如怜取眼前人”,但是常常都是空话,虽然都明白其中的含义,却很难作到。因为爱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恋,不可人为地去改变。如若可以去改变,那么这句“不如怜取眼前人”也就有用了。

    读到此词,我想,又是谁让晏殊的低眉里自有一番清高,不染风尘?这女子一定不简单。是的,眼前人必是晏殊后来的小妾紫云。

    在傍晚时分,朝花夕谢,正是落花的时间,也是晏殊漫步之时,无意行走在一个小阁楼,看见窗口一美丽女子,心顿生爱慕,便在墙头写下了诗词: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踏莎行》

    经过一番的追求,晏殊终于和紫云成为夫妻,婚后一起的日子很是甜蜜,后来晏殊在外做官,很是思念家中的紫云,并寄情与诗词: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一句”,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爱,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人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人。

    此词也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落寞怅惘的心绪。因为晏殊思念紫云了。
    时已入暮,池水生凉,清瘦的紫云能承受得了吗?紫云最终抱病离他而去,也未见晏殊伤心痛苦之作。不过,不能说他无情,他也很是思念紫云,毕竟紫云比他小十几岁,他很是疼爱的。只是晏殊喜欢把这个思念隐藏在景色里,然后把伤变成了暖,这和纳兰却是相反的。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清平乐》

    晏殊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寄于景里,是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此词从视觉所及落笔。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

    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清商怨》

    针对词人的发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段极有见地的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

    晏殊的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晏殊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

    有书记载晏殊看不起柳永,认为柳永庸俗,只会写“针线闲拈伴伊坐”,可是晏殊呢?他也感叹“等闲离别易销魂”?其实是晏殊没有三变的爽快,没有三变的敢做敢当,他只能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只能苦涩地回忆自己以往的风流韵事了。

    读者会疑问,晏殊就没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吗?我说,他肯定有,只不过,碍于身份,把它深深隐藏了起来。他也曾经那样赞颂过柳三变的俗词,也曾经那样和着乐曲打着拍子,他欣赏三变的才华,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又不得不说三变是多么多么的不好。

    纳兰性德与周邦彦可以比较,首先在于两人都是婉约词语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前言》)

    在命运上,晏殊他和纳兰很有相似之处,自小就文才卓越。七岁能文。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朝廷,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仁宗朝备受宠信,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又以宰相资格出任过颍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处的地方行政长官。
    晏殊和纳兰性德一样,他们都是繁华中人。虽然晏殊地位显达,但政治上却无什么事功建业的作为。

    和纳兰性德不同的是他这个人对于在上流社会社交里邂逅的艳遇,都很是洒脱,淡然。所以,他对于每一个稍有好感的女子,都是遇之乐之,远之淡之的态度。在对风月场合,没有纳兰性德那样柔弱,温顺。他也和柳永一样,是一个喜欢和歌伎混在一起的人。或许是他的淡然,是因为他的身份比纳兰性德更有分量,所以,与儿女情肠上,他没有过多的柔情,为某一女子而苦涩相恋,留下闺房佳话。

    我们可以从他众多的词里看到,他对于女子的情思,远不及纳兰性德忧伤缠绵,痴情一生。

    荷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嫩新妆就。昨日小池疏雨后。铺锦绣。行人过去频回首。

    倚遍朱阑凝望久。鸳鸯浴处波文皱。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

    ——《渔家傲》

    谢娘原是他于酒席上邂逅的一歌伎,她对晏殊的才华很是敬佩,对他可以说是情深义重。过去,每次晏殊出席宴会,酒杯轻敲时,总有谢娘的身影。谢娘也总是围绕在他的左右,于情感的角度,她还是渴望着富贵的晏殊能给予自己一个承诺,一个温暖的依靠。可惜,身为宰相的晏殊却只是逢场作戏,没有给她一个归宿。

    这些诗词正好应了晏殊的这句“酒筵歌席”的话,人生嘛!应及时行乐,才能聊慰此有限之身啊!

    晏殊的一生是闲适享乐的,据宋人笔记记载,他特别喜欢与宾客诗酒宴游,每聚会,必有歌乐助兴,酒毕则与宾客相互作诗写词。

    所以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他心绪与其他词人不同一般。如果问现代年轻人,爱情最高的境地是什么,大家都会说缘来则爱之,无缘责忘之。人生短暂,没有必要给自己增加痛苦,傻傻地为某一个人消耗自己。可以说那个时代的晏殊,就已经看破红尘,跟随时代的潮流,超越人文观念,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只沉浸在风月里。可以说他是一个追求随意生活的人,他淡泊名利,一生是依靠自己感觉走的人。他随意,他的淡然,这是以说明他不是一个痴情女子值得依靠的男子。

    晏殊多情,爱情也有点泛滥,他可以做到随时间改变而改变。他吟出“不如怜取眼前人”不足为奇,“不如怜取眼前人”?谁能做到?但我想,李清照有,柳永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要纳兰说出这样的感叹,那是不可能的。纳兰到死都不会明白这句“不如怜取眼前人”的作用,其实就是用来安慰自己的。这也是一种和宗教信仰差不多的概念,是用来麻醉自己,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的一句美丽谎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永—一生最爱宋词
一个不正经的天才词人,却写出了一堆的爆款情歌
风流多情柳三变,诗八首词,字字情深,词词动人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12首美妙绝代宋词2
柳永此词通篇犯了大忌,晏殊当面批评,在民间却很受欢迎流传至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