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通则律

联通则律

文学评论诗词曲赋 2010-01-04 22:21:27 阅读6 评论0 字号: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

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

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

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

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

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

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

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

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

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

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

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天运《联律通则》讲稿(下)
联律通则(楹联通则)(修订稿)
对联的基本规则
人间联话 (27) 刘可亮 浅论现行《联律通则》无法系统科学反映对联创作规律
《联律通则》
2019年春联收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