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品推荐】明成化年 瓷胎掐丝珐琅彩杯

明成化年 瓷胎掐丝珐琅彩杯

珐琅器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珐琅一词最早源于中国隋唐时期西域地名拂菻,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为“拂菻嵌”或“佛郎嵌”,简化为“拂菻”或“佛郎”,景泰蓝出现后转音为“法蓝”,后又转之为珐琅。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将珐琅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多个品种,其中掐丝珐琅是珐琅器工艺中最早发明和率先应用的。

广告

藏品名称:明成化年 瓷胎掐丝珐琅彩杯

规格:高5cm,口径9cm

类别:瓷器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是一种复杂的、独特的金属工艺,一般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再经焙烧、点蓝、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制成。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因外饰多为蓝色釉料,故习惯上称之为景泰蓝,当然蓝色并不是她的惟一色,除外亦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掐丝珐琅有着绚烂多彩、华丽夺目的独特魅力,堪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集中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具匠心的高超技术和巧夺天工的非凡艺术。

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但此后掐丝珐琅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直至公元前5、6世纪才又开始烧造珐琅器;公元6世纪左右,希腊拜占廷的珐琅工艺逐渐发展,此时掐丝珐琅才渐趋于成熟,后至公元10—13世纪,掐丝珐琅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工艺极为兴盛。掐丝珐琅于12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到了中国,我国发现的首例掐丝工艺为一对掐丝花冠金簪,现藏于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契丹博物馆。深圳汉宣艺术:17607615346

事实上,掐丝珐琅传入我国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外制作的掐丝珐琅器,经由东西方贸易,随着番货传入我国;第二个阶段是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以后,人种迁徙与文化技艺高度频繁交融,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到了明初,掐丝珐琅开始被阶层人士喜爱并已经使用,直至到了景泰年间,我国的珐琅工艺臻于鼎盛,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掐丝珐琅亦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步进入到了皇宫贵族的视野。

掐丝珐琅引起我国古代足够的重视是在元代,因蒙古人重视工匠,在蒙古军队的长期征伐战争中,每攻城略地必带回大量的工匠人员,并作为犒赏分发给诸子诸将,或是召赴蒙古营中工作,于是大量身怀绝技的工匠就由此被带入到了中国,烧造掐丝珐琅的技术和主要原料也就因此引入。史载蒙人合赞(1271~1306)极喜欢工艺制造,是一位精通阿拉伯、波斯、印度、中国、富浪等多种语言的人才“凡百工技艺,皆亲手为之,制品尤较工匠为佳,又习知化学及一切较难艺术,如制作珐琅、熔解水晶及凝缩、升华之术”可知高居可汗之尊的合赞非常喜欢研习珐琅的制作技艺,亦可知珐琅工艺在13世纪后期当属“较难之艺术”,由于当时烧造技术的不成熟,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也并不多,且均为皇家服务,现已确认的元代掐丝珐琅制品仅有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和缠枝莲象耳炉三件,目前均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保留阿拉伯艺术的基础上又结合了中国民族元素,颇具几分韵味。

【本文由“深圳汉宣艺术小白”发布 2018年08月29日】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掐丝珐琅怎么鉴定真伪
掐丝珐琅彩为何能够长盛
明清景泰蓝鉴别技巧
掐丝珐琅瓷器的历史发展
景泰蓝的传承和发展
杨伯达谈景泰兰与大食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