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临床28种病脉(三)
促长短缓濡弱微

(十五)促脉
1.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促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2.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
3.阳邪亢盛,热迫血行,心气亢奋,故脉来急数;热灼阴津则津血衰少,心气受损,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有歇止;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有形实邪阻滞,脉气接续不及,亦可形成间歇。两者均为邪气内扰,脏气失常所致,故其脉来促而有力。若因真元衰惫,心气衰败,虚阳俘动,亦可致脉气不相顺接而见促脉,但必促而无力。
正常人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偶见促脉者。
《濒湖脉学·七言诀》:
【体状诗】
【相类诗】
【主病诗】

(十六)长脉
1.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长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搏动范围显示较长,超过寸、关、尺三部。2.常见于阳证、热证、实证,亦可见于平人。
3.若阳亢、热盛、痰火内蕴,正气不衰,使气血壅盛,脉管充实而致脉搏搏动长,超过寸尺,如循长竿之状。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充盈有余,故搏击之势过于本位,可见到柔和之脉,为强壮之象征。老年人两尺脉长而滑实多长寿。《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长则气治。”说明长脉亦是气血充盛,气机调畅的反映。
《濒湖脉学·七言诀》:
【体状诗】
【相类诗】
【主病诗】

(十七)短脉
1.首尾供短,常只显于关部,而在寸尺两部多不里。短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的范围短小,脉体不如平脉之长,脉动不满本位,多在关部应指较明显,而寸部及尺部常不能触及。
2.多见于气虚或气郁。
《素问·脉要精微记》说:“短则气病。”心气亏虚,无力鼓动血行,则气血不仅难以达于回末,亦不能充盈脉道,致使寸口脉博动短小且无力。气滞血瘀或痰凝食积,致使气机阻滞,脉气不能伸展而见短脉者,必短涩而有力。故短而有力为气郁,短而无力为气虚。
《濒湖脉学·七言诀》:
【体状诗】
【相类诗】
【主病诗】

(十八)缓脉
1.其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2.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正常人。
3.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弛纵之象。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虽缓,必见怠慢不振,脉管弛缓。若有病之人,脉转和缓,是正气恢复之征,疾病将愈。
《濒湖脉学·七言诀》:
【体状诗】
【相类诗】
【主病诗】

(十九)濡脉
1.俘细无力而软。濡脉的脉象特点是位俘、形细、势软。其脉管博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絮俘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2.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3.多见于崩中漏下、失精、泄泻、自汗喘息等病证,而致精血阳气亏虚之人。脉管因气虚而不敛,无力推运血行,形成松弛软弱之势;精血虚而不荣于脉,脉管不充,则脉形细小应指乏力。湿困脾胃,阻遏阳气,脉气不振,也可以出现濡脉。
《濒湖脉学·七言诀》:
【体状诗】
【相类诗】
【主病诗】

(二十)弱脉
1.沉细无力而软。弱脉的脉象特点是位沉、形细、势软。由于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力感到细而无力。
2.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3.脉为血之府,阴血亏少,不能充其脉管,故脉形细小;阳气衰少,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脉气不能外鼓,则脉位深沉,脉势软弱。
《濒湖脉学·七言诀》:
【体状诗】
【相类诗】
【主病诗】

(二十一)微脉
1.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微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极细小,脉势极软弱,以致轻取不见,重按起落不明显,似有似无。
2.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3.营血大虚,脉管失充则脉细;阳气衰微,鼓动无力则脉弱,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临床上以心肾阳气衰微较为多见。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濒湖脉学·七言诀》:
【体状诗】
【相类诗】
【主病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最全的动态脉诊图,学脉诊这篇文章就够了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三指禅》脉诀注疏
中医四诊学习之 闻诊 问诊 脉诊(李氏全息汤创始人:李芳祥 主讲)
===把脉诊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