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卫片执法:卫星那么远,是如何发现地面违法用地的?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运用卫星发现地表变化,监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卫片执法,也是自然资源部常态化执法工作的重要手段。那么,卫星那么远,是如何发现地上违法的?卫片执法是怎么回事?

简单地说,卫片执法就是通过卫星发现地表变化,对地表变化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疑似违法情况,再组织人工现场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并上报核查处理结果的执法活动。因此,卫片执法大体分为四个环节:

一、通过卫星发现地表变化

根据自然资源部2020年卫星遥感应用报告,截止2020年,我国在轨自然资源遥感卫星19颗。卫星遥感就是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卫星携带的器材进行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形成卫星影像。再通过前后卫星影像对比,找到同一地点前后变化的地方,形成变化图斑。我国卫星拍摄照片的分辨率是1米到2.5米级,只要与上一轮的照片发生了变化,都会被卫星监测到。

二、对变化图斑进行大数据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地表地物变化情况非常普遍。举例来说:同一地面,冬季荒芜,夏季种上作物,地表变化被卫星感知,但这种情况并不违法。卫片执法需要对该种情况进行排除处理。某地建了一栋房屋,占地1亩,如果占地是经过批准的,也就是合法用地,也没有必要进行核查。因此,对卫星发现的地表影像变化,需要进行各种自然变化的处理,同时,还要与各种审批数据叠加分析,尽量剔除已审批合法建设的地方。

经分析后,形成一个个带有位置信息和影像的疑似违法图斑。

三、组织核查

将疑似违法图斑下发各地进行现场核查。经过核查,结果为三类:

一是合法用地采矿,即动工前已取得合法用地用矿手续。虽然在图斑下发前已进行过合法性分析,但由于数据库不完整等原因,一些合法用地用矿还会被作为疑似违法图斑下发。

二是违法用地采矿,指动工前未取得合法用地用矿手续,擅自动工建设和采矿。

三是假变化(伪变化)。如:盖大棚种植蔬菜,大棚导致卫星发现地表变化,但实际上土地用途并未改变。如:某地滑坡,导致卫星误判为非法开采砂石。

四是其他情况,主要是地面确实发生变化但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不需要办理用地手续。包括高标准农田整治;临时用地;农村道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的光伏用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等。

四、上报核查结果

地方核查后,将核查和处理情况通过专用系统上报,上报时一般包括性质判定情况及证据,现场照片,违法查处情况等 。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卫片执法虽然是通过天眼看地面,能发现地表全部变化情况,但卫片执法还是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不能及时发现违法。从卫星遥感到影像形成、数据处理、提取疑似违法图斑、下发图斑现场核查,一般需要二至三个月时间。

二是卫星不能判断地面活动。卫星感知了地表变化,但人类活动非常复杂,通过卫星影像不能判断出地面具体活动。如卫星发现某地地表颜色由绿色变为白色,但是不能判断是非农业建设还是建蔬菜大棚。这给地方现场核查和上报情况时弄虚作假提供了可能。

三是大数据还不完善。如临时使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未在自然资源部备案,给地方作假留下空间。

来源:自然资源法律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然资源领域卫片执法知识汇总】一文了解卫片执法及相关知识
被卫片拍到,哪些情形不属于违规违法用地?
一个地方领导,连卫片、卫片执法、卫片督查都搞不懂,是要出问题的
土地严管!没有合法手续的房屋,翻建也不行!处理很严重
在全省2011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一查多用紧密衔接 信息监管持续创新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主要负责人就2011 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答记者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