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公文的“四文十六要”标准
userphoto

2022.11.23 山东

关注

归纳为好公文的“四文十六要”标准,以飨读者,期共勉之!





 01 

一曰“文心”

文心者,启文之初心也,也就是撰写一篇公文的用心所在,说白了就是目的和意图。
文心要正。就是说每写一篇公文之前,都要切实端正写文章的目的。文章是千古盛事,某种程度上讲,文章特别是公文,就是历史的载体,必须带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去写作。
文心要诚。就是带着真诚、不矫揉造作、不弄虚作假的态度去写作,不忽悠人、不糊弄人,切切实实为了单位、为了群众的利益去写作,自然就会散发出一股诚意。
文心要实。就是脚踏实地地去写作,公文写作虽然常常是务虚工作,但为的却是做好实事,因此每字每句都应当着眼实处去写,不能漫无边际地务虚,陷入纯粹思辨的泥沼,所有的观点和用词都要落到实践的着力点上。
文心要深。就是下笔应当深谋远虑,对所要论述的事情要思虑周全,不可在思考不成熟之际就动笔,这样才能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甚至满篇正确的废话,对现实工作毫无裨益。
 02 

二曰“文意”

文意者,行文之含意也,也就是文字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所在。
文意要高。也就是公文要体现出站位,符合上级精神,符合有关规定制度,要带着“往上靠”的意思去写。
文意要通。就是文字的意思要通顺。公文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严谨性,因此要务必重视逻辑的推敲,防止出现逻辑上的硬伤。
文意要达。就是话要说明白,公文是给人看的,绝不能写得晦涩难懂,要让上级的精神和本级的意思能起到下达的作用,让人能看得懂,能执行。
文意要新。公文领域不是文学创作,当然不必刻意追求推陈出新。但形势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文章合为时而做,一味的沿用过去的模板、范文,是肯定无法过关的,写出来的也是无效的公文。也就是说,每一篇公文,都应当着力体现出与以往不一样之处,要带着”改变”的心态去写,努力写出点不一样的东西,这样也才能不断进步。

 03 

三曰“文气”

文气者,兴文之气势也,也就是文字的“张力”,在外表现为一种感染力,是能引人入胜的程度。很多人认为写公文多用排比句就能体现出气势,其实若光有排比却没有强有力的内在意义去推动,也只是空有辞藻,力量上还是很薄弱的。此外,文章的用词、音韵、节奏,也都是影响文气的关键因素。
文气要大。体现在用词上,不是说非要追求高端大气的高级词汇,而是要刻意避免使用一些过于口语化的、过于简单低级的词语,会影响公文的权威性。比如很多人喜欢用的“搞”字,比如“搞建设”“搞材料”,这是一个很生动灵活的词,但其实会多少消减文字的严肃性。
文气要畅。这方面常常体现在用韵上,公文可以适当注意音韵,使之和谐,琅琅上口,有些地方可以适当押韵,有些号召的话或者演说类的文章,可以视情在不同的地方选择高亢或舒缓的韵调,注重平仄结合,重要的字眼甚至可以推敲一下,用一些音调高、发音饱满的词语。有些大小标题或者口号,也可以在音韵上加以修饰,使之更容易记忆。
文气要强。这方面主要是结构的问题。越精巧的结构,就越容易给人一种不容辩驳的坚定感,结构主要是谋篇布局上,要前后呼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持续通过语义与逻辑自洽构建坚固的文章结构。
文气要长。好的文章要能给人意蕴悠长之感,读了之后要有回味是最好的。举个例子,“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给人一种绵绵不尽的深意,犹如一江之水流淌不绝。很多优秀的公文,都让人读了有很深的印象,就是如此,通过一些展望、期冀、祝福之类的话,不一定说尽,留出一定的余地,让人产生久远的联想,这就是余音绕梁。
 04 

四曰“文采”

文采者,润文之华采也。属于是锦上添花但大家都比较看重的东西。好的公文文章不一定要有华丽文采,但有了华丽的文采可以一定程度上掩盖文章的缺陷,也是初学者容易入手的地方,这方面主要是对一些讲话类公文的要求。
文采要美。这个是基本要求,用词精准、典雅、独到,造句工整、简练、有力,就能基本符合文采美的要求。加上适当的修辞手法,足矣。毕竟写公文不是写诗或散文,可以有诗韵,但不可过于诗意。
文采要巧。”巧“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其实有点可遇不可求的意思,不仅是形式上需要巧妙,内容上有时也需要凑那么一点巧。比如,穿插精当的事例、点睛的数据、绝妙的论述、热血的口号、反转的论点等等,都是增加文字“巧劲”的方法,用在适当的地方,可以使人过耳、过目不忘,极大增强公文的感染力。
文采要合。就是要与文章的意思相符合,相协调,用文采去辅助文意。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文采华美而影响了受众对内容的理解,甚至因为各类辞藻曲解了文章的本意,此之谓“以文害意”。
文采要疏。疏者,疏离也。也就是说,不论你的文采多好,有多少好词妙句,都不要过多的使用,大概每个逻辑段一到两个“亮点”就可以了,“密度”不可太高。因为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刺激”也容易疲劳,一篇材料的全文中应有大部分是平实的、朴素的,中间相对均匀的排布一些“刺激点”,才能有效调动观者的兴趣,也不会让人有堆砌辞藻、浮夸矫揉之感。
总结就到这里,都是日常实践所得,但既然是总结,不免有点务虚,纯粹个人感受的东西多了点,望对诸君有所帮助。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词不准,文气不足?送你一块文笔磨刀石
再不怕讲话没水平文章没文采:掌握这70个典故!
公文写作技巧:这张《公文写作常用缀词查询表》真香
想要提高文采,可以看什么书?
公文标题提炼的范例与点评
中考作文-----千锤百炼虽辛苦 一枝一叶总关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