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血糖“暗杀”对象,偏爱这6种人!


究竟哪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作者:仝俊雪

来源:糖尿病天地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值≤3.9 mmol/L,就是低血糖。很多人都知道,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这是因为低血糖容易影响神志、导致跌倒,进而可能引起骨折;还易引起心肌缺血及脑血管意外,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那么,究竟哪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一、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但并不是说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都会出现低血糖。出现低血糖主要还是由于一些错误操作等造成的。主要原因有:


1、胰岛素使用不当:例如有患者觉得胰岛素剂量越大降糖效果越好,擅自加大胰岛素注射剂量,就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


2、胰岛素注射方式不正确:例如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使该部位吸收胰岛素时间过长,很多患者便会加大胰岛素使用量,导致血糖不稳定,甚至有些患者会在餐后3~4小时或者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


3、饮食和运动不匹配:例如有些患者为了避免胰岛素引起的副作用体重增加,就刻意减少饮食摄入、增加运动,这样就容易导致低血糖。


预防措施


应用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调整。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应提前做好准备;如果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因故不能进餐时,暂停使用餐时胰岛素,持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应嘱咐其及时就医。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患者仍然是糖尿病主要群体之一,这一人群有其独特的患病特点,其中就包括容易发生低血糖。原因有:


1、生理因素:


老年病人各种器官功能衰退,降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解及排泄作用下降,从而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低血糖;同时,老年人抵抗低血糖反应的升血糖激素分泌减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血糖而易发生低血糖。


2、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较差:


①进食量少,延迟或忘记进食;合并感染、肠胃炎及肾功能不全者进食量减少,却没有及时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最终导致低血糖。


②糖尿病知识缺乏:一些患者没有认识到监测血糖、肝肾功能的重要意义,出现功能障碍及血糖变化时未及时调整用药,出现感染及发热时未及时就诊,从而未得到有效的治疗。


预防措施


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特别在病程长、已有高危心脑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低血糖可以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治疗中,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般成人。


同时要加强血糖监测,以便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医生需嘱咐自己注射胰岛素的老人,在注射胰岛素后等候进餐期间切忌做家务,以免运动过量导致低血糖发生,并且不要忘记或延误进餐。


三、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


在几类口服降糖药中,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最强,而且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血糖达标率高。但是磺脲类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致命或导致大脑的永久损伤。


预防措施


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调整剂量。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的患者,要选择降糖作用时间较短的药物。还有一些药物会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意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


四、糖尿病肾病患者


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为:


1、肾脏损伤,降糖药物容易产生蓄积而增加降糖效力。


2、肾脏损伤,体内代谢产物排泄障碍,在体内蓄积而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进食减少或恶心、呕吐症状,如果降糖药物未做调整,易引发低血糖。


3、肾脏损伤,肾脏糖异生(机体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的作用下降。所以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要选择低血糖风险低的降糖方案,并注意监测血糖。


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晚期,可能需要透析治疗,透析也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原因是无糖透析液导致透析过程中葡萄糖丢失、透析可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透析前进食量不足等。


应对措施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宜过低,避免重复使用降糖作用比较强的药物。对血糖控制不稳定,或使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特别是睡前和夜间血糖。患者要在床边准备糖块或点心等含糖食物,当出现强烈饥饿感、多汗、心慌时马上测血糖并进食含糖食物。


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减少情况时,要及时调整降糖方案。需要透析的患者在透析当天饮食量不要刻意减少、而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用量以及及时监测血糖等。


五、肝病患者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特别是肝病比较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肝脏在糖原合成、贮存、释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糖原是人体细胞贮存糖的形式,而肝脏是人体全身的“糖库”。


餐后血糖浓度增高时,一部分血糖经肝脏转化为肝糖原,贮存在肝脏中,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肝脏又可以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保证血糖不会降得过低。肝脏功能异常可干扰葡萄糖的生成(糖原分解或异生)或葡萄糖的利用(糖原合成)等机制,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而血糖升高或引起低血糖。


肝源性低血糖起病有急有慢,病程长短不一,其发病的共同特点为 :


①多见于空腹;


②饥饿、运动、应激或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诱发;


③随着肝脏疾患的进展,本症发作程度及频率可增加;


④肝病好转,低血糖可减轻或消失;


⑤有肝病的症状和体征。


应对措施


对于肝功能异常引起的低血糖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肝病好转,低血糖可减轻或消失。定期监测血糖,以防低血糖发生。


六、爱喝酒的患者


当人在没有吃东西的时候(在两餐之间或在午夜),肝脏会释放葡萄糖入血,防止低血糖发生。肝脏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清除血中的毒素(酒精就是一种毒素)。喝酒后肝脏优先解除血中的毒素,并且不再释放原本储存的葡萄糖。所以酒精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几率,甚至在饮酒后8小时,酒精仍对低血糖的发生有作用。糖尿病患者如果在喝酒后活动,比如跳舞、散步等,会进一步降低血糖。


应对措施


如果患者在白天喝酒,需要在8小时内每2小时检测一次血糖水平,如果发现血糖降低,则需要加餐。如果在晚上喝酒,嘱咐患者记住饮酒量。


以下为每种酒的标准量:340ml啤酒(约1听)、113ml红酒(略少于半个普通红酒杯)。每喝一个标准量的酒,就需要在睡前吃10~15克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患者平时也加餐,要在加餐基础上摄入额外量的零食;即使患者的血糖值在目标范围(大部分人在5.6~7.8mmol/L)内或以上也要加上这部分零食。(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科普版)》)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喝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服用二甲双胍,应注意什么?
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
遇到低血糖,我们该怎么办?
警惕!胰岛素这么用会导致低血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