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今天,进入了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三伏天”中的“头伏”,京城很多医院都开展了冬病夏治疗法——“三伏贴”。我们国医之家也不例外,早早就制作好三伏膏,等待今早第一批赶来贴敷的患者。三伏贴我们已经开展了好多年了,疗效还是满意的,值此“头伏”之日,我再谈谈“贴伏儿”和冬病夏治是怎么一回事: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实践证明有良好的效果。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利用夏季进行调理脾胃,可健脾祛痰,使冬季病情得以缓解,有的还可治愈;支气管哮喘患者利用三伏天进行药物敷贴治疗,在冬季可使病情明显得以缓解;糖尿病患者可以利用夏季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对日后病情的控制极为有利;关节炎患者可以利用夏季进行治疗,减少冬季发病的机会,这一切都说明了夏季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

    目前,冬病夏治法主要用于小儿及成人哮喘、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冻疮、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及虚寒性胃痛、顽固性疼痛等病症。临床上多采用贴膏药、针灸、中药、拔罐、耳穴等综合方法治疗、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穴位贴敷三伏膏防治哮喘病】

    慢性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咳嗽、喘证、哮证等范畴,以咳嗽、痰、喘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肺系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雍遏不宣,以至痰液滋生,伏于膈上,阻塞气道而发病。发作期治疗以宣肺平喘,解痉化痰为先;缓解期以调理脏腑,扶正祛邪为要。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根据“长夏治土,土能生金”天人相应的理论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认为伏天气温高,人体代谢处在相对高度开泄的状态,可促进药物的吸收,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时机。

临床上80%左右的哮喘病人都属于阳虚体质。所谓阳虚的病人咳泡沫状痰,机体抵抗力差,外部邪气容易通过皮毛侵犯到肺部。而夏季正好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期调节阳气是最佳时期,夏季提前防治疾病可以预防冬季发病。夏治疗法的治疗时间一般是在三伏期间,每伏的第一天最好,比如今年的头伏第一天就是7月14日,中伏是7月24日,末伏是8月13日。

【三伏膏的制法和作用】  

    药物成分: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

    三伏膏制法:四种药物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糊,做成小饼状,并加入麝香以备用。治疗时摊铺在直径为5厘米左右的油纸上(药饼直径约3厘米),贴于穴位上,然后再用胶布固定。

    取穴定位:1)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缘旁开1.5寸;作用是宣肺理气。

              2)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缘旁开1.5寸;作用是调理气血。

              3)膈俞穴:第七胸椎棘突下缘旁开1.5寸;作用是健脾化痰。

    贴敷时间:每次治疗一般选在9:00—15:00,其中以11:00—14:00为最佳时间,晴天为最佳天气。

【穴位贴敷时注意事项】

    1)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

    2)每次贴敷时间应在3—6个小时;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如无不适,建议成人可贴6—8小时(最长可贴24—48小时),儿童可贴4—6小时(最长可贴到24小时)。

    3)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4)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

    5)贴药期间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待在空调房间及顶风吹电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风的地方。

    6)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抹“万花油”、“烫伤膏”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如出现起泡,小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水泡这时可以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出来涂一些紫药水、红霉素软膏就可以了;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

    7)穴位贴药应从夏季头伏第一天开始,每次间隔10天左右,3次为一个疗程,连续三年疗效稳定。

    8)四类人不适合贴敷治疗:经常反复咳黄脓痰、咳血的病人;有皮肤过敏体质或瘢痕体质的人;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和孕妇禁用。

【冬病夏治的药物治疗】

  慢性咳喘病,病程反复周期长,病久脾肾两虚,脾虚则水谷运化、转输功能失常,痰饮内生;肾虚,特别是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不能纳气,温煦全身及固表祛邪的功能减弱,所以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寒邪外袭,引动内伏痰饮,上逆阻碍气道,肺气不能正常宣布,则表现为咳嗽、气喘。肾阳不足,不能温化痰饮,表卫不固,易受寒邪侵袭。所以,我们选盛夏伏天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选择健脾温肾,宣肺化痰之中药配合外治法进行辨证治疗,以达到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使来年咳喘病少发,或者减轻发作。

【冬病夏治的耳穴治疗】

    祖国医学早有耳与肺脏关系的叙述“肺主气,一身元贯于耳”。目前利用耳区与脏腑的相应反应点治疗哮喘已取得疗效。特别是采用耳穴贴压法对儿童哮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方法:贴穴前用肥皂或酒精棉球将耳廓擦洗干净,使药物能更好地渗透到皮下,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将王不留行或白芥子放于方型肤色胶布上,贴在所选用的耳穴上(肺穴、交感、气管、肾上腺及平喘穴等)。每次贴一侧面耳穴,3—4天更换贴对侧面耳穴,天热时缩短贴敷时间。耳穴贴压疗法较简便、无痛苦、疗效较好,容易为儿童接受。

【其它疾病的夏季治疗】

    慢性结肠炎、虚寒性胃痛如属于脾肾阳虚者,可在夏季先服用温胃舒、香砂六君子丸、附子理中丸等,同时在背部脾俞、胃俞、大肠俞上贴敷三伏帖,或用温灸膏贴肚脐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和肩周炎这两种疾病在冬季易受寒潮侵袭而发病,若在夏天进行针刺治疗,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以膝关节炎为例,针刺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透外犊鼻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对预防发作有效。若配合服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中药则效果更佳。

    在冬病夏治疗法中,合理地将针刺、灸疗、耳穴埋压、药物治疗与“穴位贴敷法”联合应用,以达到用多种手段相辅相成,更好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祛病强身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三伏贴 理智做选择
大自然中医养生堂2017年三伏天治疗
耳穴贴压治疗过敏性咳嗽
为什么儿科专家建议,小儿风寒咳嗽用敷贴治疗?
感冒好了咳嗽不好怎么办,老慢支哮喘能治好吗?看看中医怎么治疗
冬病夏治三伏天里的特色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