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本比畅销书还好看的大部头
那句著名的网络签名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阿信也觉得,没有读过大部头的人,不足以谈聪明。正如布鲁姆所说,你要把时间给了三流的东西,真的就没有时间读一流的了。
大部头如同大美女,容易让人有自惭形秽之感,仿佛你永远没有做好准备,仿佛对方可能会太高冷,仿佛对方根本不可能跟你去吃沙县小吃……事实上,十有八九也都是有可能哒。
但是阿信精选出了10本好看的大部头,它们的好看程度会出乎你的意外。有的大部头不是体量大,而只是它非常重要,跟高能钙片似的,吃一片顶五片。至于为什么是10本,而不是12本,阿信只好坦白地告诉你,其中两本在上线之前被阿信的老板杀掉了
。如果你能猜出牺牲的两本是什么类别的,阿信将送给前三位猜中的读者一件小礼物。(选项:文学、历史、经济学、人类学、科技、博物学、未来学)
阿信会在文末带来两本极为精良、价格上也十分“重量级”的单品,那些隐藏的“壕”们,现身吧!
《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
[美] 哈罗德·布鲁姆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阅读一本一本的经典并不容易,但这确实也是阅读的正途。而把经典以一个逻辑连贯起来,则更为困难。好在我们有哈罗·布鲁姆。
布鲁姆是是耶鲁大学的终生教授,他个性强烈,是文学研究者中罕见的战士。他对固化的所谓学术传统嗤之以鼻,他一生中总共挑起四次论战,最近的一次是他反对哈利·波特式的文学,他认为那是三流的文学。三流文学的充斥,已经让人变成需要时刻被人挠痒痒的傻瓜。当然,他老人家在汹涌的哈迷和其他同行的围攻中,荣誉地落败了。
在《西方正典》中,布鲁姆教我们如何阅读经典。他反对时下流行的加在经典文本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涂抹和扭曲,他将二十六位西方经典作家作为一个互为影响的整体作了全景式的考察。有记者问他,如果还要再论战一次,他的对手是谁。87岁的老头骄傲地说,“无知、物质主义、以及简化主义。我站在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托尔斯泰、李白、杜甫、孔子、孟子的这一边战斗。”
虽然阿信也喜欢哈利·波特,但也必须承认,老布鲁姆的书太值得读,他说的难听话并非只是偏见和气话。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即使对中国现代小说没什么兴趣的人,也不得不由衷承认,这本书之好看,远超过很多传说中著名的现代小说。
阿信说句老实话,有不少现代小说,有史料价值,但既幼稚又粗暴。非研究者未必能读得进去,但这本夏志清的书,有着强烈的评价态度,同意不同意另说,但是这种写法,是在国内四平八稳的教科书和温柔敦厚的评论中看不到的,你会看到一个人在说话,他有清晰的文学观,有深刻的讥讽,也有诚挚的赞颂。反正阿信的一个朋友看完之后,夸人和骂人的水平血刺呼啦地提高了。
他最为推崇的四个人: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而张爱玲和钱钟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突然在国内爆热,至今热度不减,虽然距离夏志清推崇这两位,已经过了二三十年,正是夏志清种下的种子。
文学批评家王德威说:“这本书代表了五十年代一位年轻的、专冶西学的中国学者,如何因为战乱羁留海外,转而关注自己的文学传统,并思考文学、历史与国家间的关系。这本书也叙说一名浸润在西方理论——包括当时最前卫的‘大传统’、‘新批评’等理论——的批评家,如何亟思将一己所学,验证于一极不同的文脉上。”
《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重返多瓦悠兰》
[英] 奈吉尔·巴利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这本书是本小小的、欢乐的作品,之所以把它选进这个书单,实在是因为阿信想让你在一堆大部头中找点小乐子。
人类学这门学问非常酷,最酷的是田野调查的部分。
巴利是英国人类学家,这本书讲述了他去非洲做田野调查的记录。巴利的田野调查其实并不浪漫,他要面对喀麦隆令人绝望的官僚主义,要忍受八个月呆在小泥屋的艰苦生活,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被调查部落的不信任,以及身体的疾病。如果作者没有强大到变态的幽默感,吝啬到可以自保的生活经验,没有对田野调查发自荷尔蒙的热爱,他写不出这些淡定而心酸的内容。
“谁是庆典的主办人?”
“那个头戴豪猪毛的男人。”
“我没看到头戴豪猪毛的人。”
“他今天没戴。”
这是非常典型的喀麦隆多瓦悠兰人的对话。但阿信最直接想起的是阿信和老板的对话……谁说非洲的土著文明离我们非常遥远?
《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与一个文学时代》
[美] A.司各特·伯格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在书店工作的阿信,见到的最多的就是各种编辑。编辑这一行中的神,就是珀金斯。当然,现在恐怕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编辑了,比如帮助作者清除前女友的干扰,作者的父亲去世,帮助作者处理父亲的后事,他给作者的女友买大衣,陪作者钓鱼,给作者找房子……这不是最重要的,他同时一遍一遍地把稿子打磨成真正的传世之作。
年轻的菲茨杰拉德在给海明威的一封信中,称珀金斯是“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将《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对他的敬意。沃尔夫在《时间与河流》的献词中感谢他与作者“共同度过苦涩、无望和疑虑的日子”,没有他的“付出和关照,也就没有这本书”。
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接受《纽约客》邀约采访珀金斯后写道:“珀金斯在当今的文学界最像一个伟人,传奇故事就像一棵加斯科涅的橡树周围的松露一样聚集在他四周。
这是一部非常角度的文学史,那些认为作家们一出手就写成了出版后的样子的读者们,可以看到在一个精密和天才的程序中,一部佳作的诞生。珀金斯的妻子问他,干嘛要改稿子改得这样苦,珀金斯说,因为我是一个傻瓜。
这个傻瓜的眼光和品味,勾画了一个黄金时代的轮廓。
《金蔷薇》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它确实很奇怪,不仅每隔几年就有新的版本,而且所有的评分都出奇的高。这本探讨文学大师创作过程、方法论的作品,本可以写的面孔古板,但“抒情散文大师”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却带着智者的温和,娓娓道来。
他说,托尔斯泰只在早上写作,他认为每个人的脑子里都住着一个私人批评家,这位批评家只有在早上会求全责备,到了夜晚则呼呼大睡。
他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在交稿期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写作。因为债台高筑,贫穷逼得他匆匆忙忙地写作。
他还说,契诃夫在年轻的时候总是伏在窗台上写作;安徒生喜欢在树林里构思童话;普希金在秋天时创作力最旺盛。
除了文美,在有限的篇幅中容量之大,也是作者的诚心之作。那些大师已离我们远去,但却无法阻挡某个命中注定的时刻,让我们和他们一一相遇。
《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套装共2册)》
[英]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罗曼诺夫皇朝》是阿信翘首已久的一部大书。大在帝国疆域和影响,更大在历史跨度和格局。政治天才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受到太多书写者的青睐。与之相对,这段帝国历史却因庞杂而很难有人理清说透。因此,当《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执笔完成时,阿信兴奋于找到了这块缺失的知识拼图。
罗曼诺夫皇朝有20位君主,一共统治304年,从1613年一直到1917年革命爆发、废除沙皇体制。著名政治家彼得·斯托雷平曾说“在俄国,最危险的事情就是显露出自己的弱点。”皇家总是不同寻常,因为权力对传统的家庭关系而言,既是蜜糖也是毒药。这是所有帝王的宿命,但沙皇的高危更甚。俄国不是一个容易治理的国家,最后的十二位沙皇中有六位被谋杀。
阿信之所以觉得好读,不仅因为皇家历史本就带着隐秘与激斗的基因,更因作者的身手和译者的功力,帮助我们更好的抵达那段折射着辉煌文明和人性至暗的事发现场。正如译者陆大鹏所言“罗曼诺夫皇族浑身沾满鲜血,用纯金餐具用膳,身上装点钻石,神气活现,威风凛凛,活色生香,同时命途多舛。他们的崛起和没落在今天依然令人为之神往,也非常有现实关照;既彰显人性,又具有战略意义。”
《故事》
[美]罗伯特·麦基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如果说听故事是人的刚需,那么讲故事就是门古老的手艺。没有人能离开讲故事的社会,所以这个需要打磨的手艺就得找个师傅领进门。
有人说这本书让自己终于看懂了故事,有人说看了此书之后不敢轻易去写故事了。据阿信所知,这本畅销20年的编剧圣经是每部剧收入500万以上的编剧的必备宝典。
麦基特别擅长把一个手艺变成有步骤的方法论。比如他在分析了《教父》《星战》后,手把手告诉我们重大转折要在讲述的前四分之一内完成,简直就是领进门还送一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编剧,但在这个戏精时代,讲故事的能力却能让你成为更有趣的新物种,讲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雕刻时光》
[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塔可夫斯基是电影爱好者的暗号。在中国,他们管他叫“老塔”。
他是导演中的导演,正如马尔克斯是作家的作家。学者说他与伯格曼、费里尼并称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
如果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世,并且来到中国,当他看到几乎遍布于每个城市的“雕刻时光”咖啡馆以及种种以这四个字命名时,不知会做何感想。也许他是会高兴的吧。
老塔的这句话对中国导演来说相当刺耳:“当一个导演说他要拍一部容易通过的电影,以便为他梦想中的电影积聚力量,他只是在骗人,或者更甚,是自我欺骗。他再也拍不出自己的电影了!”
北大的戴锦华老师曾说,这些年她将西方艺术电影调出来再看的时候,仍令她如痴如醉的,甚至有全新震惊的只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这本被文艺青年看作电影入门的殿堂作品,不只在谈电影本身,还关于艺术、人、真实、关于爱和牺牲以及诗意世界。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
-点击下图,一键购买以上书单-
本期除了以上8本“大部头”之外,以下这两本“大书”,不仅视觉上比一般书更为震撼、精致,价格也些微高调一些。它们不仅在内容里收录了海量的无价艺术瑰宝,并且它们自身也当得起“传世艺术品”的价值。
《詹森艺术史》
[美] H. W. 詹森 / J. E. 戴维斯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每次去书店,阿信翻阅得最多的就是这本《詹森艺术史》,如果说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是一位名媛,这本书就是皇宫里出来的闺秀。
《詹森艺术史》的名气实在太大,但是读到的人也实在太少。艺术史最要紧的就是美妙而精确,这本书当得起这个重任。
艺术史有多长?这本书贯穿了三万年的时间……是的,你没有看错,是三万年。
它通过艺术的眼光,对以西方为主体的历史进行了一番审视。而在艺术视角审视下的历史,也显得丰富多姿、趣味横生。
这本书在西方畅销50余年,是爱艺术、学艺术和学历史的人必备的架上之物。
全书共有 1450 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专业调色,确保作品色彩忠实于原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翻译, 朱青生教授组织组合译制团队,雕琢译稿近三十年,数易其稿,确保译文准确流畅。译者们从当年的壮年,待到出版时,已是满头白发。基于此,他对本书译稿的评价是低调而骄傲的:“靠得住”。
《艺术博物馆》
英国费顿出版社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阿信曾有幸参观过英国费顿出版社,进去之后人都窒息了,有那么多萧散而亲切的艺术家们每天在里头流窜,更让人震撼的是它的展示厅,那么多伟大的艺术书,都出自这家艺术出版社之手。费顿出版社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类图书的品质免检保证。
为打造《艺术博物馆》,费顿汇聚了世界各地超过100位一流的艺术史学者、策展人、评论家和编辑,历时13年,从全世界650余家最重要的博物馆、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获取作品授权、拍摄及购买艺术品高清电子图片。
这是一部以博物馆为线索的艺术盛宴。25个展馆,452个展厅,365天、每天24小时开放。
这些艺术品有的妇孺皆知,有的默默无闻,搜罗自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伦勃朗最杰出的自画像、委拉斯凯兹的《宫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国的陶瓷、葛饰北斋的木版画、秘鲁的金器、拉斯科洞窟的岩画、赛‧托姆布雷和布莱斯‧马登的作品,一一收藏。内容之丰,独一无二,别无他处。
所有图片经过专业调色,国内顶级印刷厂印制,精准还原作品原貌,图书本身就堪称一件艺术品。
这是“一本可以从小读到老的艺术大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津顶级教授:初学艺术史,该读什么书?
最近买的几本大部头的书
送书: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短时间提升审美品位,就看这本书!
12本带头大哥的指路好书
5本最适合非艺术人士读的艺术书
参考书目 | 央美考研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