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耳朵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一身之
气贯于耳”。经常按摩耳朵,做耳朵养生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各种机能,提高免疫力,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1.揉搓耳轮
用拇指、食指夹住耳轮,沿着耳轮上下来回按压和揉搓,至耳轮发红、发热,然后向外拉,重复上述动作20~30下,每天2~3次。本法具有强健肢体、健脑补肾的作用,可防治腰腿痛、颈椎病、阳痿、尿频、头痛、头昏等病症。
2.提拉耳尖
用拇指、食指捏住耳朵上部尖端,向上提拉、揉捏,以耳尖处充血、发红为宜,重复上述动作20~30下,每天2~3次。本法具有降压退热、镇静止痛、清脑明目的作用,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3.揉捏三角
将食指放入三角窝内,拇指置于三角窝对应的耳背部,或者两指对调亦可,揉捏
20~30下,每天2~3次。本法具有滋阴补肾、降压平喘、镇静止痛的作用,可防治高血压、痛经、月经不调、阳痿、前列腺增生、哮喘、失眠等病症。
4.掏刮耳窝
将食指或中指放入耳窝内,来回掏刮20~30下,每天2~3次。本法具有调和
人体五脏六腑、强身健体的作用,可防治腹泻、便秘、冠心病、气管炎、肾炎、月经不调、阳痿、糖尿病等病症。
将食指插入耳孔,来回旋转3圈后拔出,可听到“叭、叭”之声,重复上述动作
5.转拔耳孔
3~6下,每天2~3次。本法具有醒神健脑、聪耳明目的作用,可防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
6.提捏耳屏
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屏,来回挤握:至耳屏发红、发热,然后向外提拉,重复上
述动作3~5分钟,每天2~3次。本法具有提神醒脑、聪耳明目的作用,可防治糖尿病、肥胖、耳鸣、眩晕、鼻炎、鼻塞、咽炎、近视等病症。
7.揉拉耳垂
用拇指、食指夹住耳垂,揉捏至耳垂发红、发热,然后向下拽拉耳垂、松手,重复上述动作20~30下,每天2~3次。本法具有聪耳明目、美容养颜的作用,可防治耳鸣、耳聋、近视、神经衰弱、头昏、痤疮等病症。
8.掩耳击鼓
用手掌掩住耳朵,手指置于后脑勺,食指搭在中指上,然后滑落食指弹击脑后枕骨的凹陷处(即风池穴,与耳垂齐平),可听到“咚、咚”鸣响,如击鼓声,重复上述
动作20~30下,每天2~3次。本法具有提神醒脑、聪耳明目、益肾止晕的作用,可防治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
9.过头牵耳
将左手绕过头顶,用拇指、食指夹住耳尖向上牵拉右耳20~30下,然后换右手
牵拉左耳,每天2~3次。本法具有聪耳明日、强身健脑的作用。
10.扫擦双耳
用手掌从后面向前面扫擦耳朵,可听到“嚓、嚓”之声,每次20~30下,每天
2~3次。本法具有强身健体、醒脑补肾的作用。
11.按压双耳
用手掌掩住耳朵,向内耳方向轻轻按下、松手,重复上述动作20~30下,每天
2~3次。本法具有益肾醒脑、聪耳明目的作用。
12.搓摩全耳
将手掌摩擦发热后,先按摩耳朵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耳背,上下搓摩,重复上述动作20~30下,每天2~3次。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
什么是耳穴
说到穴位,绝大多数人对它并不陌生,甚至也都体验过穴位治病;而说到耳穴,
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更谈不上亲身体验。其实,耳穴说白了就是分布在耳郭上的
穴位,它与人体经络、脏腑是相通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耳郭的相应部位有“阳性反应”,如压痛、变色、脱屑、变形、丘疹、结节等变化,这些阳性反应点不仅可对疾病预警,还可用于治疗,又称之为耳穴。
耳朵看上去不大,但实际上内外分布着两百多个穴位。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人的耳朵酷似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蜷缩着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和脚朝上。从中医的角度讲,耳朵的各个部位连接反射着身体各部位,耳朵是一个“缩小版”的人体,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缩影。耳穴的分布规律是:
与头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郭的下部,与胸、腹、躯干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郭的中部,与臀、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郭的上部。具体地说,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与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则分布在耳轮脚周围;与盆腔有关的耳穴分布在三角窝;与内分泌有关的耳穴多分布在屏间切迹。
学会观察耳郭的变化
当人体生病时,便会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产生各种预警信号,即“阳性反应”。这些
“阳性反应”归纳起来,可分为变色、变形、丘疹、血管充盈和脱屑5种类型。学会观
察耳穴的变化,就是要看懂这5种类型,只有看懂这5种“阳性反应”,才能够判断身
体是否健康,什么部位“有毛病”。
常见的变色有鲜红、暗红、苍白、脑暗等,表现为点状或片状改变。多见于胃炎、
【变色】
消化性渍疡、肠炎、肺炎、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常见的变形有结节状隆起、点状或圆形状凹陷、条索状隆起或凹陷等。多见于肝
【变形】
肿大、结核病、肿瘤、胃下垂、胆石症、骨质增生等疾病。
丘疹即小的突起,常见的丘疹有水疱样丘疹(似鸡皮疙癌)、白色丘疹、丘疹样红
【丘疹】
晕等。多见于妇科疾病、肠道疾病、慢性肾炎、阑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血管充盈】
常见的血管充盈有血管局部充盈或扩张,特别清晰,呈暗紫色或青紫色等。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血管瘤、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脱屑】
常见的脱屑有白色糠皮样皮屑,不易擦去。多见于各种皮肤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耳穴疗法的适用范围
耳穴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遍及人体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泌尿、
免疫等各系统疾病。耳穴疗法不仅适用于人体的功能性疾病,对器质性疾病及病毒、细
菌所致的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1.各种疼痛性疾病
(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骨折、脱臼等疼痛。
(2)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
神经痛。
(3)手术后疼痛:如脑外、五官、胸、腹、四肢等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
(4)各类晚期肿瘤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
如中耳炎、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咽喉炎、扁桃
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肺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风湿
性关节炎、面神经炎、各种疮疡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眩晕、多汗、神经衰弱、失眠、心律不齐、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闭经、
阳痿、遗精、早泄、遗尿、膈肌痉挛(呃逆)等。
4.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疲、过敏性休克、荨麻疹、风湿
热、血清病等。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 更年期综合征等。
6.传染性疾病
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百日咳、猩红
热、疟疾、细菌性痢疾等。
7.各种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8.其他
如产后乳汁不足、输血(或输液)反应、戒断综合征(戒烟、酒、毒)等。
哪些人不宜耳穴治疗
1.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痰)、妇女月经期、贫血、神
经过敏、年老体弱者,不宜用耳穴放血法。
2.孕妇妊娠5个月内不宜用强刺激手法或疗法。5~9个月内的孕妇不宜刺激内
生殖器、内分泌、盆腔、腹等穴,以防引起流产或早产。对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整个
妊娠期均应慎用耳穴治疗。
3.耳郭有明显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时,应禁用耳穴治疗,以免炎
症扩散。
4.大饥、大饱、大醉、大累、严重贫血、大失血、大病、房事后、年老体弱、精
神紧张及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均不宜用强刺激手法或疗法。
耳穴疗法常见反应
当对耳穴进行治疗时,由于耳穴是与人体经络、脏腑相通的,故人体常常会出现
各种反应,如耳部反应、患病部位反应、循经反应,甚至全身反应等。
【耳部反应】
刺激耳穴时,耳穴常有胀、痛、酸、麻、热等感觉,尤以疼痛为主。刺激耳穴数
分钟后,耳郭局部或全耳郭逐渐出现充血发热的现象,称为耳穴“得气”反应,一般出
现上述反应均表明疗效较好。
【患部反应】
刺激耳穴后,有的患病部位或相应脏腑自觉有舒适的热流运动感,有的患部肌肉
会出现不自主运动,如坐骨神经痛患者会感到一种热或凉的舒服感沿着坐骨神经运动
等。一旦出现这些患部反应,疾患可随之缓解或改善,疗效明显提高。
【循经反应】
刺激耳穴时,有些患者可出现循经感传反应(如酸、麻、蚁行感、热流或凉流感
等),有的患者循经感传反应可一直通达患病部位。凡出现循经感传者,疗效均较好。
【全身反应】
刺激耳穴时,还会出现全身反应。如耳尖穴放血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下降的同
时,全身也会感到轻爽、舒适。凡有明显全身反应者,疗数较好。
【闪电反应】
当出现急性疼痛时,找准某一耳穴敏感点进行刺激,疼痛可能会像闪电一样即刻
消失或极大减轻,从而获得又快又好的疗效。
【连锁反应】
用耳穴治疗某一疾患时,该病在获得缓解和痊愈的过程中,身体其他病症也会得
到缓解和痊愈,称为“连锁反应”。如刺激耳穴治疗面瘫,随着面瘫症状的缓解和痊愈,
失眠、食欲不佳的病症也随之好转和痊愈。
【延缓反应】
耳穴治疗停止后,刺激耳穴产生的效果并不随着治疗的停止而结束,病症仍在逐
斩好转和改善,称为“延缓反应”。
【疲劳反应】
用耳穴治疗时开始感觉疗效很好,治疗一段时间后往往感觉疗效大不如前,这是
因为耳穴“疲劳”了,这时停止耳穴治疗几日,再重新开始,疗效又感明显。所以耳穴
治疗时,疗程间需要休息几日,休息期间不对耳穴进行任何刺激。
耳穴的定位